一、德、英双语对比教学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魏思文[1](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唐春莲[2](2021)在《匈牙利学生“不”和“没”习得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汉语中,否定相对于肯定而存在,汉语中否定表达大部分要依靠着“不”和“没”这两个否定副词表达,而且这两个副词语义比较相近,是二语学习者最容易出现混淆的词语之一。随着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可以发现对亚洲国家以及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偏误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匈牙利语这样的小语种国家的研究比较稀有,几乎处于空白。本文通过对匈牙利学生习得“不”和“没”的考察,进一步了解匈牙利学生的习得过程,了解他们是怎么使用汉语否定词,怎样区分其语义和句法特征,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能够对匈牙利的课堂汉语教学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第一章包括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以及“不”和“没”的本体研究和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相关研究综述。本文的选题来自于笔者在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时,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启发,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法、对比分析法对匈牙利学生习得“不”和“没”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第二章是在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本体对比研究和对匈牙利语中的否定词的介绍,总结出汉语否定词和匈牙利语中的否定词之间的异同。第三章是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对匈牙利学生习得“不”和“没”的情况进行分析。本章先对调查对象进行描述,其次阐述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最后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先从总的方面分析了学生习得否定词的概况,然后对“不”和“没”的习得情况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而能够清晰地了解到问卷分析的结果。第四章是分析习得情况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匈牙利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材编写和媒介语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对匈牙利学生习得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提出建议。主要是从教学、教材和教师三个方面进行概述的。最后就是对本文的总结,针对此次的问卷调查分析,描述匈牙利学生习得“不”和“没”的错误特点,并反思本文的不足,对后续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徐凤珍(TU PHUNG TRAN)[3](2020)在《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语学习者两种语言词汇和概念的连接模式一直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双语词汇加工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其中,对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一直以来存在着三种观点:词汇连接模型、概念调节模型和修正层级模型。随着该课题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以不同的语言材料进行探讨分析且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同源词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两种语言有部分词汇具有语义重叠和语音类似的特点,因此获得了语音的显着效应以及同源词加工优势效应现象并支持了双语交互激活模型(The Bilingual Interactive Activation,BIA+)。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现代越南语与现代汉语的同源词不仅在语义和语音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还在汉越音上还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似乎表明,越汉同源词不仅包括以往研究材料的语义重叠和语音类似两种因素,还包含汉越音(即中文汉字的越南语读音)这个因素。因此,与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相比,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对越汉同源词的词汇表征加工机制是否存在特殊性,这一问题还有待深探讨。本研究采用越汉同源词的汉越词为实验材料,以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听觉呈现词汇判断任务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来考察:(1)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2)跨语言启动的对称性,(3)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和(4)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在听力理解中的跨语言条件下,L1启动L2方向下,汉越词语音稍微类似和汉越词语音高度类似条件下均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L2启动L1方向,非汉越词条件下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现象,并且是负启动效应。(2)实验中也发生了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3)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在词义理解中出现了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和(4)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此外,本研究部分支持了修正层级模型和双语交互激活模型(BIA+)的观点,并且提出了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模型:越汉两种语言词汇在语义、汉越音和语音方面,如果共享的特征越多,从越南语到汉语方向的联系强度越强;而如果共享的特征越少,从汉语到越南语方向的联系强度则越强。据此,本研究进一步推测,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较多依赖汉越词中的汉越音信息。但是,他们在理解越南语词汇时则会倾向于关注语音线索的变化。另外,研究结果也能为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和汉语教师提供汉越词教学的参考意见。
尚俊峰[4](2019)在《法英双语对比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使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法语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英语常常被拿来举例和对比,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本文拟从法英双语的相似性出发,指出二者对比在教学中的利用空间,旨在说明虽然二者之间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同样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应该合理利用英法双语对比教学法,避免生搬硬套,以此促进英语知识对法语学习的"正迁移",抑制"负迁移"。
尚俊峰[5](2019)在《法英双语对比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效果分析——基于法英双语二外教材《新公共法语》》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法语和英语具有相似性,人们认为可以将法英对比用在法语教学中,以促进法语学习。该文拟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5级大四二外法语班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新公共法语》为基础,根据语言迁移理论,深入分析法英双语对比在英专学生学习法语时的影响。
李静,张楠楠[6](2016)在《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探索和实践,对黑龙江高职院校俄英双语教学进行探讨。
张楠楠,李静[7](2015)在《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背景下黑龙江高职院校俄英双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黑龙江高职院校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成为黑龙江高职院校向国外学习办学理念,共享国外高品质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由此树立高职院校品牌,提高院校国际知名度。黑龙江毗邻俄罗斯,与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济和政治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黑龙江对俄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对俄展开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两强联合,必将为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和振兴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做出贡献。由于高职院校生源俄语基础参差不齐,零起点的俄语学生占很大比例,展开俄英双语教学,既可以培养俄英兼通的双语高级人才,也可以使零起点的学生找到自信。所以,俄英双语教学是俄语专业的教学科学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张娜[8](2014)在《英俄对比学习对俄语初学者学习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俄语专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设,而对于零基础的俄语初学者来说,要很快掌握这门新的语言成为重要任务。试图从英俄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具体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来谈英俄双语对比学习对大学俄语初学者学习效果的研究。
陆凤梅[9](2014)在《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的俄英对比方法》文中提出俄英对比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是部分高校针对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学生的现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俄英两种语言对比教学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分析,揭示出俄英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异同,以增强俄语选修课教学的针对性,最终达到由教师启发性对比转变为学生积极地就所学项目进行对比。
马阿木[10](2013)在《试探彝族学生学英语音标的优势》文中研究表明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相同、相似或相近的音素。彝语和英语也一样,而且还比较多,因此,老师在面向精通彝语的学生教读英语音标时,用"彝英双语"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英双语对比教学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英双语对比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言迁移研究 |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
1.1.3 习得 |
1.1.4 实践背景 |
1.2 研究界定 |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
1.2.3 本文研究问题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仪器 |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
1.6 相关文献综述 |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
1.7 研究方法 |
1.7.1 实证研究法 |
1.7.2 对比分析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实验语音学 |
2.2 偏误分析理论 |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2.3 语言迁移理论 |
2.3.1 语言迁移 |
2.3.2 语际影响 |
2.4 中介语理论 |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
2.4.3 中介语的特点 |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设计方案 |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
4.1.1 擦音的迁移 |
4.1.2 塞擦音的迁移 |
4.1.3 鼻音的迁移 |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
4.2.1 单元音的迁移 |
4.2.2 复元音的迁移 |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
4.3.2 “一”和“不”的变调 |
4.3.3 轻声 |
4.3.4 儿化 |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
5.1 语际影响 |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
5.2.1 学习动机 |
5.2.2 学习时间 |
5.2.3 学习策略 |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
6.1.1 f和h的教学 |
6.1.2 zh、ch、sh的教学 |
6.1.3 r和l教学 |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
6.1.5 -n和-ng的教学 |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
6.2.1 单元音的教学 |
6.2.2 复元音的教学 |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
第7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匈牙利学生“不”和“没”习得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关于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本体研究 |
1.2.2 国内关于否定副词“不”和“没”的对比研究 |
1.2.3 汉语国际教育中有关“不”和“没”的研究 |
1.3 选题意义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 |
第二章 汉语否定词“不,没”用法的比较分析与匈牙利语否定词 nem,nincs 对比 |
2.1 汉语否定词“不”和“没”在句法层面的差异 |
2.1.1 “不”和“没”与动词搭配的差异 |
2.1.2 与动补结构搭配的差异 |
2.1.3 “不”和“没”与形容词搭配的差异 |
2.1.4 “不”和“没”和名词搭配的差异 |
2.1.5 “不”和“没”单用时的差异 |
2.2 汉语否定词“不”和“没”在语义层面的差异 |
2.2.1 “不”和“没”在主客观上的差异 |
2.2.2 “不”和“没”在时间上的差异 |
2.2.3 “不”和“没”在静态动态上的差异 |
2.3 匈牙利语否定词nem,nincs的用法 |
2.3.1 否定副词nem的用法 |
2.3.2 否定词nincs的用法 |
2.3.3 其他否定词 |
2.3.4 小结 |
第三章 匈牙利学生“不”和“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3.1 调查背景及对象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 匈牙利学生否定词“不”和“没”的习得情况和问卷分析 |
3.3.1 对匈牙利学生“不”和“没”习得情况概述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匈牙利学生习得否定词“不,没”的偏误 |
4.1 学习者内部原因 |
4.1.1 匈牙利语负迁移 |
4.1.2 目的语规则泛化 |
4.2 外部原因 |
4.2.1 媒介语的使用 |
4.2.2 教材的使用和编写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针对匈牙利学生习得否定副词“不,没”的教学建议 |
5.1 教学方面 |
5.1.1 立足对比教学,减少匈牙利语负迁移 |
5.1.2 加强汉语否定词对比教学,避免汉语规则泛化 |
5.2 教材编写方面 |
5.2.1 合理安排语法点 |
5.2.2 设置相应的练习 |
5.3 汉语教师的培养 |
5.3.1 本土教师的培养 |
5.3.2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汉语否定词“不、没”用法调查问卷 |
(3)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使用的术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越南汉语学习者的现状 |
1.1.2 汉越词在越南语里的重要地位 |
1.1.3 第二语言词汇表征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相关的文献综述 |
2.1 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 |
2.1.1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内涵 |
2.1.2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基本理论 |
2.2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影响因素 |
2.2.1 被试的选择 |
2.2.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2.3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的研究 |
2.3.1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
2.3.2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的启动对称性 |
2.4 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研究 |
2.4.1 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研究现状 |
2.4.2 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特殊性 |
2.4.3 小结 |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
3.1 问题提出 |
3.1.1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 |
3.1.2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
3.1.3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 |
3.1.4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 |
3.1.5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
3.2 研究方案 |
3.2.1 研究内容 |
3.2.2 研究假设 |
3.2.3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研究 |
4.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假设 |
4.1.3 实验设计 |
4.2 实验一越南语启动汉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研究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实验二汉语启动越南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研究 |
4.3.1 实验目的 |
4.3.2 实验方法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综合结果与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研究 |
5.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
5.1.1 研究目的 |
5.1.2 实验假设 |
5.1.3 实验设计 |
5.2 实验三越南语启动汉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研究 |
5.2.1 实验目的 |
5.2.2 实验方法 |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 实验四汉语启动越南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研究 |
5.3.1 实验目的 |
5.3.2 实验方法 |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综合结果与分析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6.1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
6.2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
6.3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 |
6.4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 |
6.5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模型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2.1 对汉越词的实证研究 |
7.2.2 更细化的实验材料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汉语语义理解度评定表 |
附录二 :越南母语者越南语熟悉度评定表 |
附录三 :非越南汉语学习者和越南语母语者越汉语音类似评定 |
附录四 :汉语和越南语翻译对等词的调查表 |
附录五 :实验使用的听觉刺激单词表 |
附录六 :实验的指导语(越南语版) |
附录七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个人信息调查表 |
致谢 |
(4)法英双语对比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使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合理使用词汇对比 |
三、合理使用语法对比 |
四、结语 |
(5)法英双语对比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效果分析——基于法英双语二外教材《新公共法语》(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法英对比教学的基础 |
3 英法对比编写的缺陷 |
3.1 英法单词对比不合理 |
3.2 英法短语和句子对比生硬 |
4 结语 |
(6)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俄语教学改革为俄英双语教学模式 |
2 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3 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的解决方案 |
(7)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背景下黑龙江高职院校俄英双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语教学改革为俄英双语教学模式 |
(一) 俄英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
(二) 国际交流合作背景下俄英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
二、国际交流合作背景下俄英双语教学的现状 |
三、国际交流合作背景下俄英双语教学展开的可行途径 |
(一) 俄英双语课程教学设置目标 |
(二) 实施的有效途径 |
1. 科学合理地制订授课计划 |
2. 合理使用对比教学 |
3. 运用迁移理论展开双语教学 |
(8)英俄对比学习对俄语初学者学习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俄双语对比学习的可行性 |
二、研究英俄双语对比联系学习的具体内容 |
(一) 语音对比 |
(二) 词汇对比 |
(三) 语法对比 |
(四) 国情与文化的对比 |
三、俄英对比学习教学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9)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的俄英对比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英对比教学的可行性 |
二、俄语教学中的俄英对比方法 |
(一) 语音教学对比 |
(二) 词汇教学对比 |
(三) 语法教学对比 |
四、德、英双语对比教学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2]匈牙利学生“不”和“没”习得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D]. 唐春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研究[D]. 徐凤珍(TU PHUNG TRAN).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4]法英双语对比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使用分析[J]. 尚俊峰. 作家天地, 2019(18)
- [5]法英双语对比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效果分析——基于法英双语二外教材《新公共法语》[J]. 尚俊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6)
- [6]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的应用[J]. 李静,张楠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04)
- [7]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背景下黑龙江高职院校俄英双语教学研究[J]. 张楠楠,李静.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 [8]英俄对比学习对俄语初学者学习效果的研究[J]. 张娜. 学理论, 2014(09)
- [9]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的俄英对比方法[J]. 陆凤梅. 甘肃高师学报, 2014(01)
- [10]试探彝族学生学英语音标的优势[J]. 马阿木. 赤子(中旬),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