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长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列地尔,皮瓣存活,治疗效果
超长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叶,陈新龙[1](2019)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四肢超长任意皮瓣及筋膜皮瓣存活的改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四肢超长任意皮瓣及筋膜皮瓣存活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外伤遗留的四肢创伤,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4~46岁,平均(25.4±4.2)岁,观察和记录任意皮瓣手术患者以及筋膜皮瓣移植手术患者叁天内的皮瓣血管危象情况以及患者的片毛细血管反应情况等。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临床当中对外伤遗留的四肢创面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5期)
金文虎,周爱婷,吴中桓,范振海,王达利[2](2019)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利于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也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皮瓣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为促进皮瓣成活提供了可能。目的:探索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超长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只,在其背部左右分别构建2 cm×8 cm超长缺血随意皮瓣模型,皮瓣蒂部位于髂棘水平,分别为Ⅰ-left,Ⅰ-right,Ⅱ-left,Ⅱ-right,Ⅲ-left,Ⅲ-right。皮瓣掀起后即刻,Ⅰ-left、Ⅱ-left注射0.5m LLG-DMEM培养基划分为对照组,Ⅰ-right、Ⅲ-left注射0.5m L细胞浓度为1×10~9 L~(-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划分为实验组1,Ⅱ-right、Ⅲ-right注射0.5 mL细胞浓度为1×109L-1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划分为实验组2,每个皮瓣共注射5点,每点注射0.1m L。移植后即刻、24,48h以及4,7d,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监测皮瓣中部和蒂部的血流灌注值,移植后7d观察各组皮瓣的成活率,取成活皮瓣组织通过组织学观察各组皮瓣毛细血管密度,荧光显微镜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皮瓣内的分布及存活状况,Westernblot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2皮瓣成活率、血流灌注值、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实验组1皮瓣成活率、血流灌注值、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实验组1、实验组2皮瓣组织内有CM-Dil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③各组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实验组2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实验组1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④结果证实,在超长随意皮瓣中、远部位应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皮瓣成活率;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能够分泌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进而促进超长随意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成活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惠涛涛,黎逢峰,吴永伟,刘军,马运宏[3](2018)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3~59岁,平均45.8岁。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5 d,平均12.3 d。致伤原因:机器绞伤2例,交通事故伤2例,机器挤压伤1例。创面位于上肢前侧3例、后侧1例,小腿后侧1例。创面范围为26 cm×8 cm~38 cm×10 cm。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36 cm×6 cm~43 cm×7 cm,肌瓣切取范围为36 cm×10 cm~43 cm×15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1例背阔肌皮瓣远端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9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结论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能减少皮瓣远端坏死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罗姗[4](2018)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给予大鼠灌胃,观察其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面积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皮瓣中VEGF/bFGF表达量、SOD/NO/MDA含量、新生血管生成数量的结果,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编号并分/为5组(n=12只),实验组(P10、P20、P30、P40)及对照组P组。术前3天至术后3天每天同一时间灌胃给药一次,术前12小时需禁食、水。用美蓝于大鼠背部设计以髂嵴连线为蒂部,后正中线为轴的8cm×2cm(长宽比为4:1)的背部超长随意皮瓣。于术后第2天各组随机任选6只大鼠,于皮瓣中段取1.5cmx1.5cm大小全厚皮瓣组织块,行ELISA法检测SOD、NO、MDA含量。术后第7天处死各组剩余大鼠,于皮瓣中段取上述同样大小全厚组织块,均分为两份,一份行PCR检测VEGF、bFGF表达量,另一份及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统计微血管数量。结果:1.皮瓣大体观察P对照组仅近段极少部分皮瓣成活,中、远段出现严重坏死,掀起坏死部分,其下可见淡红色渗出液,筋膜层呈暗紫色。P10组皮瓣近段颜色红润、皮温可,中段远端开始色泽逐渐变暗呈红棕色,远段呈黑褐色,部分坏死部位上覆黑色痂壳。P20组皮瓣成活情况好于P10组和P组,成活皮瓣颜色、皮温、弹性均与正常组织相似,可见毛发生长。P30组皮瓣成活面积略大于P40组,两组的大鼠皮瓣近段、中段均成活,皮瓣与基底紧贴,仅于远端切口边缘部位可见少许黑色坏死区。2.皮瓣存活率:P组为(39.81±2.28)%,P10组为(49.77±4.78)%,P20组为(59.64±2.41)%,P30组为(78.05±1.79)%,P40组为(70.54±4.36)%。实验组存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即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且不同剂量组的皮瓣成活面积存在显着差异。3.实验室结果3.1 HE染色结果P组多见组织水肿,组织结构混乱,大量炎细胞弥漫性浸润,同时伴有表皮缺失。P10组真皮层胶原纤维变细、排列较疏松,真皮浅层可见少量浆细胞浸润。P20组观察到真皮层坏死、组织结构崩解1例,偶见皮下组织坏死,坏死区域可见均质红染的蛋白样物质及大量增生的蜂窝状纤维组织。P30组可见少许炎细胞浸润,皮肤表皮和真皮结构完整,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P40组中有4例表现为皮肤结构完整,无明显病变,2例出现表皮组织局灶性坏死,炎细胞聚集,表皮细胞萎缩,层数减少。3.2 CD31在组织微血管中的表达P组:6.53±1.30(条/视野),P10组:7.60±1.61(条/视野),P20组:10.33±2.47(条/视野),P30组:18.03±4.01(条/视野),P40组:12.46±2.73(条/视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P10、P20、P30、P40组与P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3 VEGF和bFGF因子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各用药组组织中的VEGF及bFGF因子mRNA的表达量相对于P组均有不同倍数的上调,所呈现的趋势基本一致,将VEGF与bFGF所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P<0.05,表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着差异;P10与P20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 SOD、NO、MDA在组织蛋白中的含量SOD及NO的含量随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升高而升高,MDA的含量随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升高而降低。提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可提高皮瓣中SOD、NO的含量,同时降低MDA的浓度,且与剂量有关。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织中SOD含量趋势:P30组>P40组>P20组>P10组>P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的SOD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趋势如下:P30组>P40组/P20组>P10组>P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着差异;P40与P20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A趋势如下:P组/P10组>P20组>P40组>P30组,P20组、P30组、P40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着差异;P10与P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在不同的药物剂量中30mg组作用最佳,40mg组次之,即皮瓣成活率与药物剂量存在剂量依赖关系。(2)作用机制可能主要在于:阿托伐他汀上调了VEGF、bFGF的表达,促使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了皮瓣供血能力;增加了SOD、NO含量,降低MDA含量,减轻组织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抗炎作用,避免过度的炎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赵思纯[5](2018)在《预扩张超长斜方肌筋膜皮瓣修复颈部烧伤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面颈部是人体重要的外露部位,如果被开水、热油等烧伤容易形成大面积瘢痕,常出现明显的瘢痕挛缩,不仅影响外观,还会使颈部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患者常因畸形的外观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本文旨在总结利用预扩张超长斜方肌扩张筋膜皮瓣修复颈部瘢痕的病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我们对2008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叁科采用预扩张超长斜方肌筋膜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其中女性9例,男性7例,共16例。其中面颈部复合瘢痕6例,颈部瘢痕10例。年龄6-45岁,平均23.4岁。入组患者的颈部瘢痕挛缩程度为II-IV度。本课题以明确预扩张超长斜方肌筋膜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早期16例患者中14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3×3cm表皮水泡,1例皮瓣远端边缘出现3×8cm的局部静脉淤血,使用肝素和针刺放血后愈合尚可。其余皮瓣愈合顺利,随访6-72个月皮瓣不臃肿,颜色匹配度高,随访患者对术后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采用扩张后超长斜方肌筋膜皮瓣来修复颈部瘢痕挛缩,术后颈部活动度得以恢复,并且接近正常外观,适合用于大面积面颈部疤痕挛缩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远期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4-20)
巩平[6](2018)在《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应用于大鼠超长皮瓣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皮瓣是由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组织所组成的,是目前用于组织缺损修复、机体功能重建、创伤修复、畸形矫正、器官缺损与再造等的基本手段之一。在皮瓣移植中,皮瓣的成活关系着整个手术的成败。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影响皮瓣成活的主要原因有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静脉回流障碍、动脉血供、感染、组织受损情况等。其中因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静脉淤血是皮瓣移植术的最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因此多年来对于皮瓣静脉淤血及静脉危象的防治一直是整形外科的棘手问题,学者们不断研究探索发现一些药物及非药物措施对皮瓣静脉淤血及静脉危象具有保护、防治或延缓作用,尤其因为非药物措施与药物相比,作用局部、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备受欢迎,也是学者们一直研究的方向。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技术便是负压吸引技术,在难治性创面、感染创面等中应用广泛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学者也曾设想正压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并通过激光多普勒检测到间歇性正压可改善皮瓣的血循环,改善皮瓣静脉淤血情况,能够促进皮瓣成活,但因操作过程繁琐,实施困难,目前对于间歇性正压对皮瓣移植或转移疗效观察的应用与研究较少。目的:本实验通过自行研制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在先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应用SD大鼠,建立超长宽比随意皮瓣模型,探讨间歇性正压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通过实验侧与对照侧皮瓣成活率的对比,进一步监测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的稳定性,并将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应用于临床,从而实现改善皮瓣血运,促进皮瓣的成活。方法:应用配对设计,将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20只,10月龄,体重455±20g,将大鼠随机分为A组(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实验侧)和B组(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组)后,于大鼠背部制作对照侧及实验侧的超长随意型皮瓣模型后,实验侧皮瓣覆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简易气囊,对照侧覆盖无菌纱布,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色泽及毛发生长情况,术后7d,将大鼠处死,进一步观察实验侧与对照侧皮瓣的成活情况并计算成活率,光镜下观察两组皮瓣近、中、远叁段病理改变及血管密度。应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组与B组的实验侧间比较及对照侧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两组中实验侧与对照侧皮瓣成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中实验侧与对照侧组织学差异有显着意义。结论:间歇性正压通过改善皮瓣血运,进而改善大鼠背部皮瓣存活,具体表现在大鼠背部皮瓣成活率增高、皮瓣组织炎症有所减轻。(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3-01)
巩平,孙宇航,安静,袁好军,卓雷[7](2017)在《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在超长宽比皮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应用于超长宽比例皮瓣中,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14例患者中应用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术后观察皮瓣一般情况。结果:术后3d换药可见12例皮瓣尖端肤色正常,仅2例耳廓严重撕脱伤稍显青紫,术后7d皮瓣末端血运已大部分恢复正常,仅有1.0cm×0.5cm表皮坏死结痂,经换药后痊愈。结论: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可促进超长宽比例皮瓣成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7年10期)
李国栋[8](2017)在《Tempol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目的:研究新型小分子氧自由清除剂Tempol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并从抗氧化应激、促进血管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叁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阐明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皮瓣远端发生坏死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皮瓣远端出现严重坏死,提高任意皮瓣应用效率,覆盖关键创面提供新思路。实验方法:1.随机将84只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Tempol组,42只/组,所有皮瓣均参考Mcfarlane皮瓣进行切取,于大鼠背部制备面积为9cm*3cm大小的LRPSF。Tempol组术前15min至术后第7天,每天按(100mg/Kg)腹腔注射Tempol(1:10生理盐水稀释后),生理盐水对照组:按相同的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皮瓣移植后及时观察、记录每组实验动物成活及皮瓣存活情况;第7天,测量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1g/ml)明胶氧化铅灌注后行Micro CT血管叁维成像观察血管生成情况并利用3D-viewer及MAT-LAB软件计算血管长度和血管容积。2.术后第7天剪取皮瓣中段组织行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层次结构、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及组织坏死程度,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表达情况。3.术后即刻及第1,3,7天,将皮瓣中段组织匀浆,采用水溶性四氮唑-1法及可见光法分别测定抗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利用ELISA相关试剂盒检测皮瓣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含量。实验结果1.所有实验动物均成活至实验完成,各组皮瓣均无感染、皮瓣下血肿皮及瓣下积液。随时间延长,两组皮瓣远端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但Tempol组皮瓣坏死程度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轻;且Tempol组血管分布及连续性均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第7天Tempol组皮瓣成活率、血管容积及血管总长度均显着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或p<0.01)。2.术后第7天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Tempol组皮瓣各层组织结构清楚,微小血管生成明显增多,组织炎症反应及炎性细胞浸润较轻,真皮组织内VEGF蛋白染色程度明显增高。3.测量两组皮瓣组织匀浆后发现,术后1,3,7天两组皮瓣组织SOD、MDA、TNF-α、IL-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empol组MDA、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术后即刻两组皮瓣组织匀浆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Tempol能够显着提高任意皮瓣成活率,减轻皮瓣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促进皮瓣存活;2.Tempol能够增加皮瓣组织中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3.Tempol能够显着提高皮瓣组织中SOD含量,降低MDA、TNF-α及IL-6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田新立,熊爱兵,郭力[9](2016)在《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175~25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6),在大鼠背部制作以尾端为蒂的8 cm×2 cm(长宽比4∶1)大小的超长随意皮瓣。术前10 min及术后连续6 d,实验组予甘草酸二铵2 mg/100 g qd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腹腔注射。于术后24 h每组随机选择8只大鼠处死,取皮瓣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术后第7 d处死其余大鼠,计算皮瓣成活率,取皮瓣组织检测SOD、MDA,并取皮瓣近、中、远段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皮瓣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第24 h,实验组皮瓣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 d,实验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近、中、远段皮瓣与对照组相比,组织水肿程度较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血管扩张增生较明显,坏死程度较轻。结论:甘草酸二铵能改善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有关。(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心音[10](2016)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兔超长任意皮瓣存活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超长宽比例任意皮瓣进行处理,能否促进皮瓣存活,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10-只兔为实验对象,兔背部设计两块对称的尾端为蒂的10cm×2.5cm大小超长宽比例任意皮瓣,于所有皮瓣的叁面切缘的间隙处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实验瓣予以负压间歇吸引(吸引1min,暂停2min),对照瓣无吸引。术后7天于统一标准下拍照并取材。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量各组皮瓣存活面积,计算皮瓣的存活率;观察HE切片中皮瓣各层结构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皮瓣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定位、定性、半定量分析CD34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评估HIF-1α含量;ELISA技术定量分析VEGF含量。结果实验组的皮瓣存活面积(85.775±10.798)%明显大于对照组(54.956±19.649)%(P<0.05)。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实验瓣的组织水肿情况较轻,新生血管数量较多,炎细胞浸润较少;对照瓣组织水肿情况较重,新生血管较少,炎细胞浸润较多。CD34免疫组化的半定量分析指标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提示:实验瓣远端存活部分的新生血管比对照瓣远端存活部分的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瓣存活部分远端的CD34(1.030±0.161)及HIF-1α(0.732±0.103)灰度值大于对照瓣存活部分远端CD34(0.467±0.086)和HIF-1α(0.442±0.084)(P<0.05)。ELISA结果显示:实验瓣存活部分远端的VEGF(502.992±112.836)ng/L大于对照瓣存活部分远端VEGF(295.892 ±92.518) ng/L (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增加超长宽比例任意皮瓣存活面积,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HIF-1/VEGF信号通路,从而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加了皮瓣的血供。(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31)
超长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也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皮瓣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为促进皮瓣成活提供了可能。目的:探索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超长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只,在其背部左右分别构建2 cm×8 cm超长缺血随意皮瓣模型,皮瓣蒂部位于髂棘水平,分别为Ⅰ-left,Ⅰ-right,Ⅱ-left,Ⅱ-right,Ⅲ-left,Ⅲ-right。皮瓣掀起后即刻,Ⅰ-left、Ⅱ-left注射0.5m LLG-DMEM培养基划分为对照组,Ⅰ-right、Ⅲ-left注射0.5m L细胞浓度为1×10~9 L~(-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划分为实验组1,Ⅱ-right、Ⅲ-right注射0.5 mL细胞浓度为1×109L-1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划分为实验组2,每个皮瓣共注射5点,每点注射0.1m L。移植后即刻、24,48h以及4,7d,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监测皮瓣中部和蒂部的血流灌注值,移植后7d观察各组皮瓣的成活率,取成活皮瓣组织通过组织学观察各组皮瓣毛细血管密度,荧光显微镜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皮瓣内的分布及存活状况,Westernblot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2皮瓣成活率、血流灌注值、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实验组1皮瓣成活率、血流灌注值、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实验组1、实验组2皮瓣组织内有CM-Dil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③各组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实验组2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实验组1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④结果证实,在超长随意皮瓣中、远部位应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皮瓣成活率;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能够分泌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进而促进超长随意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长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叶,陈新龙.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四肢超长任意皮瓣及筋膜皮瓣存活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金文虎,周爱婷,吴中桓,范振海,王达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利于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惠涛涛,黎逢峰,吴永伟,刘军,马运宏.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
[4].罗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影响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
[5].赵思纯.预扩张超长斜方肌筋膜皮瓣修复颈部烧伤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6].巩平.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应用于大鼠超长皮瓣的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7].巩平,孙宇航,安静,袁好军,卓雷.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在超长宽比皮瓣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7
[8].李国栋.Tempol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7
[9].田新立,熊爱兵,郭力.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
[10].王心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兔超长任意皮瓣存活及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