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式转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证券定义,投资合同,证券监管
模式转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露[1](2018)在《转轨背景下“证券”概念的扩大与监管模式的立法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证券"定义在证券法中的功能、目标和地位,"小证券"概念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转轨。应采用"大证券"的定义,引入"投资合同"的概念,扩展"证券"的调整范围。金融监管可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转变;改进信息披露制度;设立分层监管机制;扩大投资者保护的范围等方面着手,完善证券法治。(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马思雨[2](2017)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行政主导法律控制模式的转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经济行政法,一直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管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辅以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是,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特殊的侵权法,并且行政权力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行政执法地位不明确以及公共决策失灵造成的行政权力滥用,极易侵犯私人权力领域。行政手段干预为主导的反不正当竞争控制模式,往往伴随着随着政府失灵过程中行政,行政执法过程中参与者和裁判者角色的重迭。在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基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在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法律应当赋予当事人自决的权利,允许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依靠公权力的解决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不免是资源的重复配置。工商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行政权力的侵略性和扩张性的负面影响,极易导致因行政机关失灵私人权益的侵犯。我国市场调节机制渐趋成熟,市场经济本是自由竞争的环境,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多的涉及私权,因此应当注重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救济,鼓励私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侵权纠纷。减少行政手段对市场的介入,逐步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建立起司法主导、在涉及公共利益时介入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模式。(本文来源于《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2-16)
骆轶琪[3](2017)在《二十年广州商圈更迭版图:旧模式转轨与核心区求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和北京路一带,到如今的天河路,广州市核心商圈几经更迭。在这背后,品牌店铺的开业和转移,新旧商圈租金起伏,消费者习惯去向的养成等,也反映出经济环境变化下,电商快速兴起之后,实体商业项目的发展路径和思考。Apple Store首(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7-03-03)
杨孟着[4](2017)在《转轨创新模式:“公益+保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险是一项源自公益和爱的事业,从事公益活动已成为保险业的传统习惯。目前,保险业从事公益活动的途径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叁种模式:一是“公益保险”模式,也即通过设计特定的公益保险品种的形式(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从事公益活动;二是“保险公益”模式,也即保险机构以其(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17-02-16)
刘洋[5](2016)在《经济体制与转轨模式:对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对其未来的改革与转轨进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转轨前的经济绩效以及经济转轨的空间与环境,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经济转轨的初始条件,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转轨模式。进一步地,对传统计划经济所进行的体制内改革的成败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未来的转轨进程。因此,并不是不同的转轨国家选择了具体的转轨模式,而是转轨模式在这些国家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已被形塑。如果理论界对转轨国家的整个制度变迁进程给予更多的关注,"激进主义"或"渐进主义"的先入之见将不会把问题的研究引向歧途。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初始条件的显着差异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实现赶超式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6年06期)
陈晨[6](2015)在《美联储货市政策调控模式转轨实践与中国镜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使其不再适合继续作为中介目标,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外汇占款大幅增长的态势不再,且近5年来外汇占款增速持续低于强力货币,所以中央银行当务之急是开辟新的流动性投放途径,完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探寻常规的流动性投放途径,进而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的转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逐阶段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配以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是一种渐进性的转变。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美联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转轨。1979年10月至1982年10月,美联储为反“滞胀”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工具来调整非借入准备金,导致联邦基金利率出现了相当大的波动。1982年10月至1993年7月,为了恢复经济活力,美联储尝试以借入准备金作为中介目标,综合使用公开市场工具和调整再贴现率,以保证联邦基金利率的相对稳定。1993年至今,联邦基金利率成为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美联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并搭配使用各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市场的流动性,逐步引领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本文之所以通过美联储历史上这一段时期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窥探货币政策转型过程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是因为央行资产负债表是观察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窗口,可从如下两点来论证:一是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与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之间具有逻辑关系。每一次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恰恰是一种资产负债表业务,都能充分体现在央行的资产和负债变化之中。本文正是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之间这种对应关系进行替代分析,以判断出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操作方式。二是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与不同货币政策调控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主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通过货币供给端的调整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以利率等价格型变量作为中介目标,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率调整,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货币的总需求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是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之间的桥梁。通过观察央行资产负债表在特定时间背景下的变动,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操作意图,从而反映出货币政策调控的特定模式。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相关理论,介绍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理论,并重点解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是观察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窗口,为全文逻辑框架构建的基石。第叁部分为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演变进行分析,分为数量型、数量型向价格型过渡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叁个阶段,分别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和负债项的相对变化窥探出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操作。通过资产负债表变化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开市场操作一直都是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转轨过程中,短期国债持有量逐渐赶超中长期国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利用率则越来越低。在数量型向价格型过渡期间,再贴现率的调整获得了美联储的重用。同样体现出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特点对应于不同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第四部分为中国中央银行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分析,首先解释了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同反映的中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差异,试图探寻未来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方向;其次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中国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动态分析发现政府债券库存少和持有结构不合理,畸高的准备金存量等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特点;最后说明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转轨的必然性。第五部分为对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转轨的启示,如逐步增加国债库存,优化国债持有结构;加大现券交易买卖力度;适度增加SLO等创新工具的操作频率;培育以Shibor为短期利率的基准利率体系;适时调整SLF利率,与基准利率保持较稳定的利差;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正常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等。(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1-01)
肖瑶[7](2015)在《从中国体制转轨到“重庆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领域普遍推崇西方宪政体制改革,忽视制度构建是非正式制度长期演化的结果,制度转轨涉及多个参与人利益的博弈。通过西方宪政体制内涵,比较中西方制度成长环境和制度转轨面临的难题,本文对"重庆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其制度转轨的利弊,认为要制度转轨顺利进行需要迎合参与者共同知识,但靠行政集权会导致国家机会主义,应领悟而非照搬西方宪政体制内涵,制度转轨重点放在法治和经济激励设计上。(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5年05期)
马志洁[8](2015)在《试论艺术院校教学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轨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设计类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特征入手,从建立设计工作室、实践课程+创新环境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建立具有社会实践化特征的艺术学科团体四个方面,阐述了此类院校从传统的偏重课堂教学向新形势下的应用型模式转轨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5年01期)
范辰辰,陈东[9](2015)在《我国农村养老筹资模式的转轨成本及其财政可负担能力研究——基于2009-2030年宏观数据的模拟与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养老筹资模式正在从家庭养老的现收现付制转向以新农保制度为标志的账户积累制,不可避免地存在转轨成本。基于新农保制度下两种不同的筹资模式,分别采用财政补贴和个人账户缺口保险精算模型,对转轨成本规模测算并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负担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转轨成本不仅存在,而且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随之增长。其中,基数庞大的基础养老金将保持较高增速,直接影响转轨成本的走势;个人账户资金在2024年左右出现缺口并迅速扩大,超过参保补贴部分成为影响转轨成本规模的第二大因素;伴随转轨的配套成本不容忽视。中央财政有能力负担转轨成本,地方财政支持能力不均,贫困地区和县级财政压力过大。(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刘洋[10](2014)在《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前苏东国家的剧变后,这些国家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市场化转轨道路,由此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转轨模式与转轨绩效。对此,一些学者坚持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采取渐进式转轨的国家,因其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转轨方式和政策,从而实现了转轨过程中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受“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前苏东地区的转轨国家,则多数采取了“休克疗法”的激进转轨方案,从而造成了这些国家在转轨伊始严重的经济衰退。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经济转轨的不同初始条件是引致这些国家在未来的转轨过程中具体模式和路径差异的根本原因。然而,由于“激进”或“渐进”的转轨方式所形成的经济绩效差异更直观地被中国遥遥领先的经济增速所表现出来,这使得“转轨方式决定论”的观点一度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进一步地,作为对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的“中国模式”也被认为是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经济转轨的最优模式和路径。尽管如此,看似盖棺定论的研究“共识”实则是基于市场化转轨以来不同国家绩效差异的表象而对经济转轨过程的一种经验论认识。它忽略了同样作为一种制度变迁过程的,经济体制转轨的初始条件,从而割裂了转轨国家在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组织与制度的演化过程。随着转轨经济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基于“转轨方式决定论”思维进路的“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已经不足以独立地解释经济转轨问题的全部。而基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视角尽管能够结合中国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的现实场景而对渐进式的转轨过程进行较为直观的解释,但作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个案,“中国模式”则无法对其它转轨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框架。本文以转轨经济学为选题语境,综合运用转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比较体制研究等相关经济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在对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改革和转轨的历史主义的制度分析基础上,主要就这些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不同模式展开比较研究。为了突破以往类似的许多研究中对相关问题形成的错误的思维定势,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对不同转轨国家从计划体制的形成到现今在后危机时代的制度改革进行了大跨度的历史回顾。其中包含了对这些国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差异性所进行的考察;市场化转轨初期不同的转轨模式与转轨政策的比较;市场化转轨与全球化接轨互动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和后危机时代持续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探讨;对转轨国家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转轨模式的形成与演化的重新认识,并基于长期、动态的视角对转轨绩效进行的客观评判;以及对转轨经济的政府职能转型、腐败治理和政治发展等问题的关注。笔者希望借助对上述问题的分析,通过“转轨——接轨”与“转轨——发展”的双重视角,系统阐释转轨国家在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中转轨模式的差异性及其动态演化过程,进而更全面、清晰地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转轨国家在经济改革、转轨与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模式和路径。笔者坚信,本文的分析将在不断丰富转轨经济问题研究的同时,也对转轨国家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全文一共分为七章,每章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首先通过对前苏东国家与中国自转轨以来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来引出本文研究的主题。其次,是对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最后,就本文的选题语境、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是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部分。由于本文对经济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主要基于一个历史主义的制度分析框架,所以,笔者围绕经济学研究中不同学派和代表性学者对制度问题的分析或制度理论展开概括性地回顾。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有关经济体制转轨研究的主要国内外文献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梳理,进而为后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对转轨前的这些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计划体制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围绕对不同计划体制及其改革过程的分析,指出这些国家经济转轨初始条件的差异所在,并以此为研究出发点,进一步挖掘转轨国家从“计划”到“市场”过程中不同转轨模式与转轨路径选择背后深层的制度因素。第四章围绕经济转轨的驱动机制、遗传与选择机制,以及市场化转轨初期不同国家采取的具体转轨方式和政策来综合比较经济体制转轨的不同模式。笔者根据前苏东国家与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不同的转轨方案与制度安排,结合当时转轨经济的具体情况,对激进式转轨的“休克疗法”,以及以“双轨制”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与“中国模式”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第五章以“转轨——接轨”为研究视角,一方面,详细介绍市场化转轨与全球化接轨互动过程中转轨经济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并进一步阐释不同的市场化转轨模式对这些国家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全球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在具体介绍转轨国家应对和处理全球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同时,深入剖析这些国家在市场化改革、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第六章以“转轨——发展”为研究视角,基于对转轨国家在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转轨模式的动态演化分析,以及市场化以来这些国家长期转轨绩效的客观评价,深入探讨不同的转轨模式与路径对转轨经济长期增长的具体影响。此外,笔者对转轨国家的政府职能转型、腐败治理、市场化与政治发展等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进而寻求这些国家的经济转轨与其未来发展和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七章是对本文研究的总结与评述。笔者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基本观点,并对以往研究存在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以及有关转轨经济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共识或一般性的政策建议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最后是对本文可能存在的理论创新与不足之处的总结和归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11-01)
模式转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经济行政法,一直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管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辅以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是,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特殊的侵权法,并且行政权力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行政执法地位不明确以及公共决策失灵造成的行政权力滥用,极易侵犯私人权力领域。行政手段干预为主导的反不正当竞争控制模式,往往伴随着随着政府失灵过程中行政,行政执法过程中参与者和裁判者角色的重迭。在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民权利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基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在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法律应当赋予当事人自决的权利,允许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依靠公权力的解决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不免是资源的重复配置。工商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行政权力的侵略性和扩张性的负面影响,极易导致因行政机关失灵私人权益的侵犯。我国市场调节机制渐趋成熟,市场经济本是自由竞争的环境,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多的涉及私权,因此应当注重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救济,鼓励私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侵权纠纷。减少行政手段对市场的介入,逐步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建立起司法主导、在涉及公共利益时介入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式转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露.转轨背景下“证券”概念的扩大与监管模式的立法修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2].马思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行政主导法律控制模式的转轨[C].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2017
[3].骆轶琪.二十年广州商圈更迭版图:旧模式转轨与核心区求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
[4].杨孟着.转轨创新模式:“公益+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7
[5].刘洋.经济体制与转轨模式:对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6
[6].陈晨.美联储货市政策调控模式转轨实践与中国镜鉴[D].东北财经大学.2015
[7].肖瑶.从中国体制转轨到“重庆模式”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
[8].马志洁.试论艺术院校教学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轨的路径[J].艺术教育.2015
[9].范辰辰,陈东.我国农村养老筹资模式的转轨成本及其财政可负担能力研究——基于2009-2030年宏观数据的模拟与测算[J].东岳论丛.2015
[10].刘洋.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