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张海朝

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张海朝

导读:本文包含了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芩素脂质体,叶酸,壳聚糖,载药系统

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朝[1](2017)在《抗肿瘤药物黄芩素纳米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本课题组经多年研究发现黄芩素对U14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和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然而,由于黄芩素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黄芩素的应用。因此,以靶向递送的方式将黄芩素输送到肿瘤部位至关重要。本课题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得黄芩素脂质体,并选用壳聚糖与叶酸为修饰材料修饰黄芩素脂质体,利用酰胺反应合成了叶酸–壳聚糖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叶酸–壳聚糖在1607 cm-1处有叶酸的特征吸收峰。通过离子吸附作用和静电作用将壳聚糖和叶酸-壳聚糖包覆在黄芩素脂质体表面,构建了新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壳聚糖黄芩素脂质体和叶酸-壳聚糖黄芩素脂质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貌,黄芩素脂质体,壳聚糖黄芩素脂质体和叶酸-壳聚糖黄芩素脂质体均为圆整球形。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检测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叁种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均在100 nm-200 nm之间,黄芩素脂质体带负电,壳聚糖修饰后电荷反转。叁种脂质体包封率均大于80%。稳定性试验表明:叁种脂质体在4°C保存4周后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和包封率未见明显变化。叁种脂质体均缓释黄芩素。另外,通过SRB检测和U14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研究并比较了叁种脂质体的体内外药效。结果表明,黄芩素脂质体提高了黄芩素的抗肿瘤效果,叶酸-壳聚糖黄芩素脂质体由于叶酸与叶酸受体过表达的肿瘤组织结合和壳聚糖吸附性,抗肿瘤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叶酸-壳聚糖黄芩素脂质体将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一个有效的药物靶向系统。(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桂花[2](2017)在《多级靶向脂质体包被磁性介孔硅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磁共振—荧光成像指导的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阿霉素(Dox)由于缺乏靶向性易引起严重毒副作用以及诱发多药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因此开发能够高度集成主动靶向输送、联合治疗、诊疗一体化叁大优势的纳米药物新剂型是现代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多模态可视化的多阶段靶向协同治疗具有众多优势,如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毒性,抑制多药耐药性等。因此,我们精心制备了核-中间层-壳结构的 Fe3O4@mSiO2@lipid-PEG-methotrexate(FMLM)纳米粒,实现磁共振-荧光成像指导的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本研究利用内核的Fe304实现磁响应药物释放,核磁成像,赋予纳米粒早期的磁靶向能力;介孔硅(mSiO2)中间层用于装载抗肿瘤药物Dox进行肿瘤化疗;最外层甲氨蝶呤(MTX)修饰的PEG化的脂质体提供后期的细胞靶向,赋予纳米粒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脂质体内装载光敏剂酞菁锌进行光动力肿瘤治疗和自发荧光成像。基于以上研究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构建各层载药纳米粒方面,我们分别考察了 Fe3O4、FM、FML、FMLM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设计,保证合成方法可控。对合成的Fe3O4、FM、FML、FMLM纳米粒进行各类表征,包括粒径、电位、TEM、SEM-EDS、XRD、氮气吸附解吸、红外谱图、飞行时间质谱、磁滞曲线等。结果证明,所制备的FMLM纳米粒呈现出清晰的核-中间层-壳叁层结构,该结构完整、近似球形。载双药的FMLM纳米粒(Dox/ZnPc-FMLM)水化动力学直径大小为233.60 nm、表面电势为-22.60 mV、ZnPc药物包封率为98.80%、Dox载药量为0.4959mg/mg,有潜力成为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为研究FMLM纳米载药系统在磁共振-荧光成像指导的光动力-化学联合治疗的应用,我们进行了系统的体内外评价。实验分别研究了 Dox-FM、Dox-FMLM的体外释放曲线,并探索了其释药机理。在外加交变磁场下,药物释放量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证明,阿霉素释放具有pH敏感性和磁响应性释药的特点;我们进一步探究证明了载药纳米粒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证实了载药纳米粒进行光动力治疗的可行性;对各载药纳米粒进行了系统的细胞评价,如细胞毒性、细胞摄取、细胞凋亡实验等,证实了载药FMLM纳米粒由MTX细胞主动靶向性导致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的差异,说明化疗-光动力治疗结合磁振治疗的有效性;凋亡实验表明光动力治疗能促进细胞早期凋亡,而联合治疗下HeLa细胞主要以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形式存在;对各载药纳米粒进行了系统的动物体内评价,如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动物活体荧光试验、小白鼠体内毒性试验、抑瘤试验等,证实了磁靶向与细胞主动靶向多级靶向的优越性、载药纳米粒的安全性及化疗-光动力协同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同时,体内外实验中,我们验证了 Dox/ZnPc-FMLM多模态成像的潜力。集荧光成像、核磁成像、光声成像于一体的Dox/ZnPc-FMLM,可以弥补不同成像方式之间的缺点,扬长避短,实现精准诊疗。这些结果表明FMLM纳米粒载药系统成功地将磁靶向和甲氨蝶呤(MTX)大分子前药主导的细胞靶向结合起来,成功应用于双模式成像(荧光成像-核磁成像)可视化的化疗-光动力肿瘤治疗。(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周靖娥[3](2017)在《iNGR多肽介导的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颅内的恶性肿瘤,特别是神经胶质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非常的不乐观,在胶质瘤发病人群中,5年的存活率仅为9.8%,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低。近年来,研究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成为了医学上的难点和热点。目前主要通过手术以及化疗和放疗来治疗,化疗药物主要有替莫唑胺,丙戊酸和开普兰等,日本学者有应用干扰素对其进行治疗,但单纯的化疗对于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因此,研发出针对脑胶质瘤的化疗药物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纳米递药系统有了很快的发展,各种高分子纳米药物也不断增加研发比例。主动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抗肿瘤效应在体内递送中受到肿瘤血管屏障和肿瘤基质屏障的阻碍。在这项研究中,为了克服两个障碍,我们使用iNGR,一种肿瘤穿透肽,修饰脂质体增加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和渗透。iNGR的结构由血管回归基序,组织穿透基序(R/KXXR/K)和蛋白酶识别位点组成。一方面,它可以明确地识别由胶质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过度表达受体CD13,特别是在病理状态。另外,它可以在肿瘤附近通过特异性酶切割成iNGRt肽(CRNGR序列),其可以特异性穿透肿瘤血管并进入深部肿瘤组织,并被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内化。该功能基于iNGRt与其受体NRP-1在肿瘤血管和胶质细胞瘤细胞上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因此,肿瘤血管靶向和肿瘤穿透能力可能使iNGR能够克服肿瘤血管屏障和肿瘤基质屏障。本论文第一章节首先合成了 iNGR-DSPE-PEG目标导向化合物,并制备iNGR-修饰的脂质体(iNGR-LS),其显示约1OOnm的粒径,且分布均一。论文第二章通过细胞体外实验表明了 iNGR-LS表现出比未修饰的脂质体(LS)显着增加了 U87MG肿瘤细胞和HUVEC的细胞内化,增加了肿瘤细胞的摄取。与普通的多柔比星脂质体(LS/DOX)相比较,iNGR多肽修饰的DOX脂质体(iNGR-LS/DOX)对U87MG和HUVECs细胞的毒性显着增加。论文第叁部分通过体内成像研究证实iNGR修饰显着增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的脂质体积累和渗透。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证实了 iNGR-LS可以穿透肿瘤血管壁且进入肿瘤组织。iNGR-LS/DOX 还显示出比 LS/DOX(p<0.05)更强的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应该归因于由iNGR介导的增加的肿瘤积累和穿透效果。这项研究证明iNGR肽修饰可能是改善脂质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运输和增强其抗肿瘤效果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何勤[4](2015)在《基于穿膜肽优化的肿瘤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穿膜肽是一类能够介导高效跨膜转运入胞的短肽,穿膜肽被应用于增强载药系统入胞能力。然而,穿膜肽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穿膜肽通常带较强的正电性,其在血液循环中极易与血浆蛋白结合进而被机体清除;另一方面,穿膜肽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功能分子,能够非选择性地介导体系穿透组织和细胞,进而导致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因此,如何在载药系统构建时有针对性地对穿膜(本文来源于《第一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暨2015年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3)

杨一祎[5](2014)在《肿瘤穿透肽介导的神经胶质瘤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胶质瘤发病率高、患者存活期短,临床现有手段难以将其治愈。现有的神经胶质瘤靶向分子由于在肿瘤组织中的低渗透性而无法介导靶向递药系统渗透到整个肿瘤组织。神经毡蛋白-1(NRP-1)是一种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均有高表达的受体。RGERPPR多肽,NRP-1的特异性配体,是一种肿瘤穿透肽,具有穿透肿瘤血管壁和肿瘤组织的能力。本研究拟采用“NRP-1介导靶向”策略,开展RGERPPR多肽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递药系统对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研究,以期达到: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脂质体与神经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NRP-1受体特异性结合,穿透肿瘤血管壁,并渗透进入整个肿瘤组织内部;在神经胶质瘤细胞表面NRP-1受体的介导作用下,脂质体进入肿瘤细胞,发挥阿霉素的抗肿瘤生长作用,实现对神经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目的。本论文首先合成了RGERPPR-PEG-DSPE并利用其制备了RGERPPR多肽修饰的脂质体(RGE-LS),经检测,脂质体平均粒径约为90nm,分布均匀。细胞摄取实验和近红外活体成像实验表明RGE-LS显示出增加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摄取和颅内神经胶质瘤分布。细胞毒性实验和体内抗神经胶质瘤研究证明RGERPPR多肽的修饰可显着增加阿霉素脂质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显着延长神经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生存时间。最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实验证明RGE-LS能够穿透肿瘤血管和肿瘤实质,并渗透进入整个肿瘤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肿瘤穿透肽修饰是提高阿霉素脂质体抗神经胶质瘤作用的一种有效策略。本研究成果将为解决当前神经胶质瘤和其它肿瘤的主动靶向治疗困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1-17)

闫志强,王飞,魏晓丽,俸灵林,何丹农[6](2011)在《LyP-1介导的淋巴转移肿瘤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淋巴转移肿瘤是实体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肿瘤难于治愈的主要原因[1-3]。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处的淋巴管新生极大地促进了肿瘤的淋巴转移[4]。LyP-1是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本文来源于《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1-11-04)

宋庆国[7](2007)在《基于LHRHa修饰的卵巢癌细胞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极高。虽然目前手术方法有所改进、新的化疗药不断出现,但仍有60%以上的顽固性卵巢癌经治疗后复发,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部分顽固性卵巢癌对化疗不敏感或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化疗毒副作用而放弃化疗。因此,运用新的手段将化疗药物定向输送至肿瘤部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而靶向给药系统正可以定向地传递药物至靶部位。研究报道70%~80%的卵巢癌细胞上都高度表达一个10肽的LHRH(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受体,而在其他的体内正常组织器官上几无LHRH受体,LHRH及其类似物(LHRH analogues,LHRHa)可以与癌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LHRH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2-3分钟);而在LHRH6位和10位氨基酸进行置换或去除,得9肽的LHRHa,半衰期可达5小时以上,而与受体亲和力并没有下降。因此,可以利用LHRHa对受体的靶效应,将LHRHa用作载体载上细胞毒性药物,如化疗药等,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外围毒性,降低毒副作用。配体实现其载药靶向性的方法可以选择将配体共价结合到药物上,制成具有靶向作用的前药;也可以将配体共价结合到给药载体上,载体携带药物可以在配体的引导下特异性地靶向输送到靶部位;也可以通过静电吸附的方法将配体吸附到给药系统表面,实现靶向性。本研究采用负电性脂质材料所制备的负电性脂质体,可以吸附具正电荷的靶向配体LHRHa。多烯紫杉醇作为半合成的紫杉烷类化合物,治疗铂类耐药的卵巢癌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使用紫杉醇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使用多烯紫杉醇治疗仍然有效,因此目前多烯紫杉醇已被列入治疗卵巢上皮癌的一线用药。因此本研究在制备能靶向于卵巢癌细胞的给药系统时,选择多烯紫杉醇作为模型药物。研究首先合成负电性的琥珀酸单胆固醇酯(cholesterol succinimide,CHS),以CHS代替胆固醇,制备载多烯紫杉醇脂质体(Doc-Lipo)。LHRHa-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复合物LHRHa-Doc-Lipo的制备分两部进行:第一步制备载药脂质体Doc-Lipo,第二步在脂质体表面吸附LHRHa,得到LHRHa-Doc-Lipo。首先确定了薄膜-超声法用于脂质体的制备;以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对药物的包封率,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影响脂质体质量的各种因素,并从中找出影响最显着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所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91.34%,载药量20.49%,粒径342nm,多分散指数0.255,表面电荷-31.9mV。为制备LHRHa-Doc-Lipo,通过试验筛选,确定加入CHS 1/2量的LHRHa,制备LHRHa-脂质体复合物(LHRHa-Doc-Lipo)。为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试验确定选择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各2%(m/V)为支架剂,所制备的脂质体冻干粉在4℃、-20℃条件下可保持至少稳定3个月。制备LHRHa-荧光脂质体(LHRHa-Flu-Lipo),体外细胞吞噬实验证实,人卵巢癌SKOV3细胞对其吞噬作用是普通荧光脂质体(Flu-Lipo)的1.5~2倍左右,这种对LHRHa-Flu-Lipo的优势吞噬作用在用过量游离LHRHa饱和细胞表面受体后被阻断。而其它肿瘤细胞对LHRHa-Flu-Lipo和Flu-Lipo的吞噬并没有明显差异,证实了该给药系统的卵巢癌细胞特异靶向性。为进一步验证LHRHa-Doc-Lipo的体内靶向性,建立了Doc的体内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药物体内分布。建立卵巢癌皮下移植模型,分别采用器官总药量百分比和给药剂量百分比评价靶向性。以器官总药量百分比计算,肿瘤中药物含量,5min LHRHa-Doc-Lipo组是Doc-Lipo组的1.12倍,是TAX组的1.33倍;15min LHRHa-Doc-Lipo组是Doc-Lipo组的1.17倍,是TAX组的1.43倍;60min LHRHa-Doc-Lipo组是Doc-Lipo组的1.85倍,是TAX组的3.08倍。以给药剂量百分比计算,肿瘤中药物含量,5min LHRHa-Doc-Lipo组是Doc-Lipo组的1.15倍,是TAX组的1.89倍;15min LHRHa-Doc-Lipo组是Doc-Lipo组的1.23倍,是TAX组的3.0倍;60min LHRHa-Doc-Lipo组是Doc-Lipo组的1.36倍,是TAX组的4.28倍。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LHRHa-Doc-Lipo给药系统,在显着提高脂质体载药量的基础上又能显示一定的体内、外靶向性,是一种有潜力的化疗药物主动靶向给药系统。(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16)

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阿霉素(Dox)由于缺乏靶向性易引起严重毒副作用以及诱发多药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因此开发能够高度集成主动靶向输送、联合治疗、诊疗一体化叁大优势的纳米药物新剂型是现代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多模态可视化的多阶段靶向协同治疗具有众多优势,如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毒性,抑制多药耐药性等。因此,我们精心制备了核-中间层-壳结构的 Fe3O4@mSiO2@lipid-PEG-methotrexate(FMLM)纳米粒,实现磁共振-荧光成像指导的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本研究利用内核的Fe304实现磁响应药物释放,核磁成像,赋予纳米粒早期的磁靶向能力;介孔硅(mSiO2)中间层用于装载抗肿瘤药物Dox进行肿瘤化疗;最外层甲氨蝶呤(MTX)修饰的PEG化的脂质体提供后期的细胞靶向,赋予纳米粒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脂质体内装载光敏剂酞菁锌进行光动力肿瘤治疗和自发荧光成像。基于以上研究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构建各层载药纳米粒方面,我们分别考察了 Fe3O4、FM、FML、FMLM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设计,保证合成方法可控。对合成的Fe3O4、FM、FML、FMLM纳米粒进行各类表征,包括粒径、电位、TEM、SEM-EDS、XRD、氮气吸附解吸、红外谱图、飞行时间质谱、磁滞曲线等。结果证明,所制备的FMLM纳米粒呈现出清晰的核-中间层-壳叁层结构,该结构完整、近似球形。载双药的FMLM纳米粒(Dox/ZnPc-FMLM)水化动力学直径大小为233.60 nm、表面电势为-22.60 mV、ZnPc药物包封率为98.80%、Dox载药量为0.4959mg/mg,有潜力成为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为研究FMLM纳米载药系统在磁共振-荧光成像指导的光动力-化学联合治疗的应用,我们进行了系统的体内外评价。实验分别研究了 Dox-FM、Dox-FMLM的体外释放曲线,并探索了其释药机理。在外加交变磁场下,药物释放量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证明,阿霉素释放具有pH敏感性和磁响应性释药的特点;我们进一步探究证明了载药纳米粒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证实了载药纳米粒进行光动力治疗的可行性;对各载药纳米粒进行了系统的细胞评价,如细胞毒性、细胞摄取、细胞凋亡实验等,证实了载药FMLM纳米粒由MTX细胞主动靶向性导致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的差异,说明化疗-光动力治疗结合磁振治疗的有效性;凋亡实验表明光动力治疗能促进细胞早期凋亡,而联合治疗下HeLa细胞主要以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形式存在;对各载药纳米粒进行了系统的动物体内评价,如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动物活体荧光试验、小白鼠体内毒性试验、抑瘤试验等,证实了磁靶向与细胞主动靶向多级靶向的优越性、载药纳米粒的安全性及化疗-光动力协同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同时,体内外实验中,我们验证了 Dox/ZnPc-FMLM多模态成像的潜力。集荧光成像、核磁成像、光声成像于一体的Dox/ZnPc-FMLM,可以弥补不同成像方式之间的缺点,扬长避短,实现精准诊疗。这些结果表明FMLM纳米粒载药系统成功地将磁靶向和甲氨蝶呤(MTX)大分子前药主导的细胞靶向结合起来,成功应用于双模式成像(荧光成像-核磁成像)可视化的化疗-光动力肿瘤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朝.抗肿瘤药物黄芩素纳米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7

[2].刘桂花.多级靶向脂质体包被磁性介孔硅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磁共振—荧光成像指导的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D].厦门大学.2017

[3].周靖娥.iNGR多肽介导的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何勤.基于穿膜肽优化的肿瘤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C].第一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暨2015年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5].杨一祎.肿瘤穿透肽介导的神经胶质瘤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6].闫志强,王飞,魏晓丽,俸灵林,何丹农.LyP-1介导的淋巴转移肿瘤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研究[C].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1

[7].宋庆国.基于LHRHa修饰的卵巢癌细胞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靶向脂质体载药系统论文-张海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