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酮症酸中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护理干预,应用观察
非酮症酸中毒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梅[1](2019)在《全面急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症发展较为严重且十分迅速。除了积极用药,配合良好的护理方案,才能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究应用全面急诊护理干预,探究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 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7. 3±3. 5)岁;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并对其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检测,辅助医师记录患者的体重,血氧饱和度,出入量,血糖(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兰飞,牟艳玲,首利,苏莹[2](2019)在《超敏C反应蛋白、IL-6、TNF-α水平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继发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DKA继发感染患者纳入DKA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DKA非感染患者纳入DKA非感染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进行检测,分析hs-CRP、IL-6、TNF-α水平与DKA患者继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与DKA非感染组比较,DKA感染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DKA患者继发感染均呈相关性(r=0.412、0.387、0.359,P<0.05)。结论 hs-CRP、IL-6、TNF-α与DKA患者继发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对hs-CRP、IL-6、TNF-α的动态监测可为临床DKA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有利于提高医生对DKA继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2期)
张洁琼[3](2019)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疾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5.4±0.1)mmHg、P2hPG(8.1±0.2)mmHg、有效率97.1%、不良反应发生率0、入院时、治疗中及治疗后满意度,分别为(90.6±4.1)分、(91.3±3.4)分及(94.6±1.1)分。对照组治疗后FPG(7.8±0.3)mmHg、P2hPG(10.4±0.5)mmHg、有效率74.3%、不良反应发生率14.3%、入院时、治疗中及治疗后满意度,分别为(78.6±1.9)分、(78.6±1.9)分及(78.6±4.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有效率及满意度,减少不良发应。(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部绍群[4](2019)在《浅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通过药物治疗,加血糖值动态检测,根据所选药物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针对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用药方式,同时实行相关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患者的血糖值、血酮值进行测定,均达到正常水平,且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4期)
孙雅军,王蕾,许惠敏,马永涛,赵虹[5](2019)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2018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剂量(20U胰岛素+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00 m L)的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微量持续泵入治疗。对2组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降低速度、血糖达标时间、治疗24 h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以及低血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5.8±3.0)h、尿酮转阴时间(43.5±5.6)h、血糖降低速度(5.5±3.2)mmol/h、血糖达标时间(5.8±1.2)h均低于对照组的(7.2±3.2)h、(49.2±5.0)h、(8.2±2.8)mmol/h、(6.9±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24 h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630,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相比,采用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微量持续泵入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更为显着,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指标,降低低血糖概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9年11期)
殷雪,赵小兰[6](2019)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血酮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血酮水平,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降低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情况明显较好,并发症发生比例较低(6.24%),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并给予两种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我们能够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患者具有良好效果,控制血糖、血酮效果显着,同时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帮助患者保持健康心态,控制病情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22期)
袁菊,张颖,欧阳秀丽[7](2019)在《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加强血糖控制和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点,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2]。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低蛋白和营养不良等对身体的预防机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是嗜氧或兼厌氧的阴性杆菌的病原体之一,属于可以被人类和动物感染的细菌[3];肺炎克雷伯杆菌在血液繁殖和扩散,易发生严重器官损(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董健[8](2019)在《滋阴补元汤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滋阴补元汤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滋阴补元汤联合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I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DMQIS评分(152.88±31.62)分低于对照组的(172.38±38.49)分,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补元汤联合针对性护理方案可促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酮体代谢,益气养阴、培元固精、生津润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郭小燕[9](2019)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合并DM酮症酸中毒患者1例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合并DM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急危重病,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预防、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使患者的疾病得到缓解。(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0期)
徐东红,刘小会,马萍,杜晓明,姚俊鑫[10](2019)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KA患者,根据有无发生感染将其分为DKA感染组和DKA未感染组。另选取同期非DKA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淋巴细胞比率(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乳酸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DKA患者感染相关性。结果两组DKA患者外周血WBC、NEU%、NLR、AST、ALT、血乳酸、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高于对照组(P<0.05);与DKA未感染组相比,DKA感染组外周WBC、NEU%、NLR、AST、ALT、血乳酸水平较高,尿淀粉酶水平较低(P<0.05);DKA两组LYM%低于对照组(P<0.05);以NLR>2.35作为预测DKA感染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93.5%,其敏感度、特异度高于WBC、NEU%、LYM%。结论 DKA感染率与NLR水平呈正相关,NLR可作为炎性指标预测DKA感染患者的预后,AST、ALT及血乳酸与NLR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以上指标有利于临床医生对DKA感染患者做出正确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非酮症酸中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继发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DKA继发感染患者纳入DKA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DKA非感染患者纳入DKA非感染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进行检测,分析hs-CRP、IL-6、TNF-α水平与DKA患者继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与DKA非感染组比较,DKA感染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DKA患者继发感染均呈相关性(r=0.412、0.387、0.359,P<0.05)。结论 hs-CRP、IL-6、TNF-α与DKA患者继发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对hs-CRP、IL-6、TNF-α的动态监测可为临床DKA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有利于提高医生对DKA继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酮症酸中毒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梅.全面急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
[2].兰飞,牟艳玲,首利,苏莹.超敏C反应蛋白、IL-6、TNF-α水平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张洁琼.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干预探讨[J].名医.2019
[4].部绍群.浅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孙雅军,王蕾,许惠敏,马永涛,赵虹.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对照分析[J].中国校医.2019
[6].殷雪,赵小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探析[J].现代养生.2019
[7].袁菊,张颖,欧阳秀丽.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8].董健.滋阴补元汤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9].郭小燕.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合并DM酮症酸中毒患者1例护理[J].智慧健康.2019
[10].徐东红,刘小会,马萍,杜晓明,姚俊鑫.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相关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