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电视媒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视产业,儿童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儿童节目
台湾电视媒介论文文献综述
龙俊达[1](2019)在《从卫星有线电视到媒介融合——我国台湾地区本土儿童频道的竞争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1983年,我国台湾地区参考外国发展有线电视的经验,开始规划发展台湾本土的有线电视系统。此后经过长期的审查评估,台湾"行政院新闻局"终于在1993年11月9日颁布《有线电视节目播送系统暂行管理办法》~(1),并于1994年5月完成"广播电视法修正草案"~(2),正式揭开了台湾地区电视业多频道竞争序幕。1995年3月,美国迪士尼频道正式进入台湾有线电视市场~(3)。受境外儿童频道进入台湾有线电视市场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台湾地区的电视业者在儿童(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05期)
詹益锦(Chan,Yi-Chin)[2](2016)在《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台湾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蕞尔小岛的台湾约有2300万的人口,却有多达七家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电视新闻台,堪称是全世界电视新闻台密度最高的国家。此一盛况源于1991年台湾开放有线电视的设立许可,遂打破了长期以来党政军垄断电视媒体及言论一言堂的局面,渠料数量多样的电视新闻台却因为恶性竞争等诸多原因反而造成电视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内容多元化的期待落空,甚至引发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媒体的高度不满,批评媒体是社会的乱源。日益严重的电视新闻同质化趋向,使得台湾受众接收的是“非多元化”的信息,此一同质化是一种偏向性的失实,排挤公共信息的能见度,将不利于民主社会对多元声音的基本需求,这种偏向是信息生态的失衡,势将导致台湾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失衡,进一步地引发社会生态系统的失衡和危机。本论文主要借助媒介生态学相关理论,结合电视新闻产制生态现象,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对市场经济下的台湾电视新闻同质化进行考察和分析,解读电视新闻同质化对信息生态、媒介生态及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一章针对媒介原生态,也就是从“组织层次”探究新闻同质化的关系,包括媒体生态位、媒介常规、市场导向等产业结构面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同质化。本研究的六家新闻台都是市场导向的商业电视台,在生态位的选定上,就已经确立了商业利益至上的趋向,此一趋向导引着新闻台竞相产制感官主义式的新闻为主流,排挤公共议题信息的露出机会,导致公共舆论的社会效益被牺牲,且逐渐形成媒介的新常规,久而久之,媒体组织从高层到底层的新闻工作者,皆耽溺在常规中而停滞,不但欠缺创新突破的企图心,更无暇坚守应有的社会责任第二章针对媒介内生态,从“职业层次”与新闻同质化的研究,包括一窝蜂的产制行为、间的互动与媒体博奕、间的会稿机制等产制环境面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同质化。一窝蜂的产制行为是新闻工作者的惰性使然,而一窝蜂产制行为存在于采访、编辑到播报的流程中,同时,不同媒体的和间的人际互动需求、会稿机制,都导致了烂独家充斥、无关紧要独家新闻等无用信息,使得台湾电视新闻毫无差异性的同质化,另外,新闻工作者对于消息来源的过度依赖,进而受制于消息来源,媒体监视环境的能力式微。第叁章针对媒介外生态,从“制度层次”与新闻同质化的研究,包括收视率导向、新传播科技、异业媒体或第叁方影音(tpv)等竞争市场与广告面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同质化。收视率做为电视新闻台的产制指标,引领着新闻台的市场导向与的产制行为,日新月异的新传播科技不断地影响产制行为、产制流程与常规,异业媒体的竞争白热化,更影响电视新闻内容取向,导致电视新闻追逐经济效益的极大化,而大量产制污染的、伪劣的、表相的信息,使得真相性、知识性、重要性、思想性等信息匮乏,这是电视新闻台对社会责任的弃守。第四章基于前叁章的分析,台湾电视媒介新闻同质化的偏向,严重冲击台湾电视新闻的生态环境,且从原生态、内生态、外生态都产生了质变,使得台湾电视新闻台的信息失衡。从原生态就出现根源上的病征,使得在内生态上也一并出现产制面的问题,加上外生态的竞争环境、广告等因素对原生态与内生态的影响,使得台湾电视新闻产业出现全面性的生态失衡。第五章从电视新闻台的信息失衡,以媒介生态平衡观进一步探究媒介生态的危机,媒介做为社会公器和人民喉舌的角色,台湾电视新闻台不论在原生态、内生态或外生态上出现任何生态失控或失衡,势必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对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造成破坏。本研究发现,台湾电视新闻生态有叁大危机:(一)第四权力(thefourthestate)的退缩;(二)公共领域(publicsphere)的衰微;(叁)电视新闻的弱智化。对于台湾电视新闻台所遭遇的生态危机,本研究也基于媒介生态平衡观,提出寻回生态平衡的出路与转机:(一)坚持平等—落实媒体“问责系统”机制的建构;(二)鼓励创新—跳脱收视率箝制,挖掘新的生态位;(叁)倡导绿色—深化媒体识读教育与公民监督媒体机制;(四)提倡多元—实行生态位分离策略规避恶性竞争。过去针对电视新闻同质化的相关研究都是从单一层面切入,无法看到较为巨观的电视新闻同质化全貌,以及电视新闻同质化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本研究是第一个从台湾电视新闻同质化出发,探究电视新闻同质化所引发的信息生态失衡,以及信息生态失衡如何导致电视媒介生态的危机,是理论与实践交互验证的初探性研究,本研究从产制内容与市场竞争等结构面向进行媒介多元研究,有助于媒体多元理论的建构,同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电视新闻产业界改善电视新闻同质化的偏向,以及所引发的电视媒介生态危机,对于健全台湾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略尽棉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3-01)
张煜麟[3](2013)在《媒介创业的行动逻辑之研究:台湾有线电视系统早期先驱者口述传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基于经济社会学和创业研究,对新传播科技兴起所引发的媒介创业现象进行考察,尝试说明媒介创业者从事创业行动的行动逻辑,并揭示引发媒介创业行动的社会根源。通过媒介创业者意涵的讨论,本文选取台湾有线电视系统先驱者作为个案对象,尝试透过重构这个群体的媒介创业经验,解析媒介创业历程行动逻辑的内涵。透过诠释性传记研究法的协助,本文以德国社会学者舒彻(Fritz Schtze)所开展的口述自传性即兴叙述访谈研究法,作为搜集与分析媒介创业经验的研究方法;通过诠释媒介创业个案所提供的创业经验之叙述文本,重建媒介创业行动逻辑的内涵。最终,经由关键个案之叙述文本的解析,本文推论出,情感关系与华人文化中的义气习性是理解媒介创业行动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期刊2013年00期)
沈鲁,程志[4](2013)在《台湾电视媒介生态透视——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华人社会,但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境遇不同,在媒介生态层面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当代台湾流行文化与传媒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台湾电视综艺多为台湾本地制作,是台湾政经社会发展的传媒景观与文化心理标本,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形态各异。以台湾电视综艺娱乐现象为考察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台湾媒介生态的多元侧面。本文借助"媒介生态"这个概念,紧扣电视综艺娱乐,将台湾电视传媒放置在传媒格局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影响力日益成为媒介品牌评价标杆的历史语境中,分析现状,引起反思与必要的借鉴,以提升对华语电视传媒发展新认识。(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刘硕[5](2013)在《媒介聚合营销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购物行业新趋势——以台湾电视购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媒体形态的不断丰富,不同形态的媒体开始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电视购物作为依托电视发展起来的特殊节目形态,也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不断突破自身局限,借助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兴手段迅速扩展辐射范围,将不同媒体形态融为一体,形成了聚合营销的局面。本文就电视购物的媒介聚合营销这一趋势的发展特点、实现手段等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学苑版)》期刊2013年01期)
赵如涵[6](2009)在《论台湾电视媒介对选举政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众媒介的科技进步和台湾选举制度的发展,在当代台湾地区选举叁角即政治候选人、媒介和选民中,大众媒介逐渐演变成选举叁角中的核心,其作用和影响日益深广。而电视媒介因其具有视听画合一、时效性强等众多优势,在大众媒介中占据了主导位置。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台湾电视媒介对台湾选举政治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首先概括了台湾选举制度从日据时期到台湾解严后的发展过程。在历经西方选举制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及台湾地区本土化发展之后,当代台湾选举制度呈现了“泛娱乐化”“后现代”等特点。本文重点在于借用拉斯韦尔“五W模式”对台湾电视媒介对政治影响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首先从台湾电视媒介中的“两栖人”“新闻节目主持人”“社会名人”作为传播者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台湾选举政治的影响。其次对传播渠道,包括台湾媒介的组织特点、媒介的“颜色”等方面阐述了传播渠道对台湾政党采取宣传策略的影响。通过对受众(选民)接收信息、态度改变、而后采取行动的进行分析。再次,笔者通过实地观察,简述了台湾电视媒介的传播内容“八卦化”“综艺化”等特点,并分析了不同的节目样态对选民的影响效果。文章的重点是以2008年台湾马萧的“大选”为例,对台湾电视媒介对选举政治的传播效果进行论述。包括台湾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劝服与决定”假说和“涵化”的影响效果。最后,对台湾电视媒介的“参政”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台湾电视媒介掌握了丰富的话语权,对选民获取信息、进行舆论监督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过度的“言论自由”使得“泛娱乐化”等媒体乱象愈演愈烈。笔者在台湾进行交流学习期间,收集了相对一手的资料,并查阅大量台湾当地的出版的文献。通过西方传播学经典理论、台湾地区的特殊情况、中国大陆的叁方视角,对台湾电视媒介对选举政治的影响过程进行了论述。由于本课题涉及传播学和政治学等相关理论,而笔者理论水平有限,同时由于对台湾地区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刻,在研究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盲点,因此该研究仍需进一步提高和深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4-01)
陈清河[7](1993)在《台湾遥距教育采用广播电视媒介之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的遥距教育早在1967年便有具体的推展,但是,当时的规模仅是限之于空中商校的性质,而真正达到全民化巨高等教育化的层次应该向后推到1981年台湾的教育部决定设置国立空中大学之后.和其它国家一样,遥距教育在台湾并无法完全藉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法来传达教学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大教育》期刊1993年02期)
台湾电视媒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蕞尔小岛的台湾约有2300万的人口,却有多达七家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电视新闻台,堪称是全世界电视新闻台密度最高的国家。此一盛况源于1991年台湾开放有线电视的设立许可,遂打破了长期以来党政军垄断电视媒体及言论一言堂的局面,渠料数量多样的电视新闻台却因为恶性竞争等诸多原因反而造成电视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内容多元化的期待落空,甚至引发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媒体的高度不满,批评媒体是社会的乱源。日益严重的电视新闻同质化趋向,使得台湾受众接收的是“非多元化”的信息,此一同质化是一种偏向性的失实,排挤公共信息的能见度,将不利于民主社会对多元声音的基本需求,这种偏向是信息生态的失衡,势将导致台湾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失衡,进一步地引发社会生态系统的失衡和危机。本论文主要借助媒介生态学相关理论,结合电视新闻产制生态现象,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对市场经济下的台湾电视新闻同质化进行考察和分析,解读电视新闻同质化对信息生态、媒介生态及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一章针对媒介原生态,也就是从“组织层次”探究新闻同质化的关系,包括媒体生态位、媒介常规、市场导向等产业结构面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同质化。本研究的六家新闻台都是市场导向的商业电视台,在生态位的选定上,就已经确立了商业利益至上的趋向,此一趋向导引着新闻台竞相产制感官主义式的新闻为主流,排挤公共议题信息的露出机会,导致公共舆论的社会效益被牺牲,且逐渐形成媒介的新常规,久而久之,媒体组织从高层到底层的新闻工作者,皆耽溺在常规中而停滞,不但欠缺创新突破的企图心,更无暇坚守应有的社会责任第二章针对媒介内生态,从“职业层次”与新闻同质化的研究,包括一窝蜂的产制行为、间的互动与媒体博奕、间的会稿机制等产制环境面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同质化。一窝蜂的产制行为是新闻工作者的惰性使然,而一窝蜂产制行为存在于采访、编辑到播报的流程中,同时,不同媒体的和间的人际互动需求、会稿机制,都导致了烂独家充斥、无关紧要独家新闻等无用信息,使得台湾电视新闻毫无差异性的同质化,另外,新闻工作者对于消息来源的过度依赖,进而受制于消息来源,媒体监视环境的能力式微。第叁章针对媒介外生态,从“制度层次”与新闻同质化的研究,包括收视率导向、新传播科技、异业媒体或第叁方影音(tpv)等竞争市场与广告面向,如何影响电视新闻同质化。收视率做为电视新闻台的产制指标,引领着新闻台的市场导向与的产制行为,日新月异的新传播科技不断地影响产制行为、产制流程与常规,异业媒体的竞争白热化,更影响电视新闻内容取向,导致电视新闻追逐经济效益的极大化,而大量产制污染的、伪劣的、表相的信息,使得真相性、知识性、重要性、思想性等信息匮乏,这是电视新闻台对社会责任的弃守。第四章基于前叁章的分析,台湾电视媒介新闻同质化的偏向,严重冲击台湾电视新闻的生态环境,且从原生态、内生态、外生态都产生了质变,使得台湾电视新闻台的信息失衡。从原生态就出现根源上的病征,使得在内生态上也一并出现产制面的问题,加上外生态的竞争环境、广告等因素对原生态与内生态的影响,使得台湾电视新闻产业出现全面性的生态失衡。第五章从电视新闻台的信息失衡,以媒介生态平衡观进一步探究媒介生态的危机,媒介做为社会公器和人民喉舌的角色,台湾电视新闻台不论在原生态、内生态或外生态上出现任何生态失控或失衡,势必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对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造成破坏。本研究发现,台湾电视新闻生态有叁大危机:(一)第四权力(thefourthestate)的退缩;(二)公共领域(publicsphere)的衰微;(叁)电视新闻的弱智化。对于台湾电视新闻台所遭遇的生态危机,本研究也基于媒介生态平衡观,提出寻回生态平衡的出路与转机:(一)坚持平等—落实媒体“问责系统”机制的建构;(二)鼓励创新—跳脱收视率箝制,挖掘新的生态位;(叁)倡导绿色—深化媒体识读教育与公民监督媒体机制;(四)提倡多元—实行生态位分离策略规避恶性竞争。过去针对电视新闻同质化的相关研究都是从单一层面切入,无法看到较为巨观的电视新闻同质化全貌,以及电视新闻同质化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本研究是第一个从台湾电视新闻同质化出发,探究电视新闻同质化所引发的信息生态失衡,以及信息生态失衡如何导致电视媒介生态的危机,是理论与实践交互验证的初探性研究,本研究从产制内容与市场竞争等结构面向进行媒介多元研究,有助于媒体多元理论的建构,同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电视新闻产业界改善电视新闻同质化的偏向,以及所引发的电视媒介生态危机,对于健全台湾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略尽棉薄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电视媒介论文参考文献
[1].龙俊达.从卫星有线电视到媒介融合——我国台湾地区本土儿童频道的竞争趋势[J].青年.2019
[2].詹益锦(Chan,Yi-Chin).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台湾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张煜麟.媒介创业的行动逻辑之研究:台湾有线电视系统早期先驱者口述传记研究[J].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3
[4].沈鲁,程志.台湾电视媒介生态透视——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为视角的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刘硕.媒介聚合营销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购物行业新趋势——以台湾电视购物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
[6].赵如涵.论台湾电视媒介对选举政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
[7].陈清河.台湾遥距教育采用广播电视媒介之评估[J].中国电大教育.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