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终结论论文-陈军

美学终结论论文-陈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学终结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谢林,黑格尔,文类发展论,艺术终结论

美学终结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军[1](2015)在《文类学视角下艺术终结论新探——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古典美学提供了以谢林的"复返"模式和黑格尔的解体模式为代表的两种有关文类发展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演绎模式。其间昭示出的所谓文学艺术的死亡或终结论只是指涉艺术、宗教、哲学叁者对于人类认识生活的不同位置关系而已。文类学视角下艺术终结论的新解,构成了某种对艺术至上论、艺术万能论的否定,这种否定行为又是缘于对自启蒙运动以来高涨的热衷夸大艺术审美教育效果之风的反动。(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段娜[2](2014)在《关于黑格尔《美学》中“理想的定性”部分的解读及小议“艺术终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在《美学》中,按照其叁段式的典型论述方法,讨论了理想本身的定性和特殊性,并从内在和外在的角度讨论了理想转化为外在有限存在后,如何保持它的理想性。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已经不可改变地终结了。事实上,在我们今天仍然有艺术,只是不是黑格尔所规定的纯粹的艺术,艺术走向了它的"后艺术时代"。(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4年10期)

何适[3](2014)在《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终结论"是西方艺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并不是对艺术未来走向的预测,而是对当代艺术现状的总结。"艺术终结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丹托的相关理论,促使我们在新的层面上思索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尝试对现今美学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丹托艺术终结论的理论和实践观点,对于美学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考空间。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美学从审美意识中真正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实践是美学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4年24期)

周海玲[4](2013)在《艺术的去人性化和回归——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艺术终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终结论 "的焦虑表明了当代西方艺术陷入了困境,其实质是现代艺术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危机:情感的危机和表达的危机。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和美学的观点看来,"艺术终结论"表达内涵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去人性化"走向极端,艺术终结的不仅是人性化的内涵,终结的还有艺术的形式。"艺术去人性化"违背了艺术使生活更美好的人类学意义,也隔断了艺术与人性的脐带关联。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以人类学概念"人工制品"重置艺术的人性化内涵,解驱尘嚣弥漫的"艺术终结"魔咒。(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江渝,张瑞利[5](2011)在《对艺术终结论与生活美学的深层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终结论与生活美学有着内在的理论连续性,共同建基于一种面对"生活"的精神态度,这种态度以科耶夫化的黑格尔哲学作为理论渊源。对"生活"概念进行深层反思,厘清其哲学内涵,是使艺术终结论获得终结,使生活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张玉能[6](2005)在《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美学终结论”是一种极其有害、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论调,而且,实际上实践美学没有并且也不会终结,只会与时俱进,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首先,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就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不可能终结的;其次,“实践美学终结论”对实践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再次,“实践美学终结论”的理论根据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形形色色哲学和美学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本身的真理性就是值得分析和质疑的。(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陈全黎[7](2005)在《作为反思现代性的实践美学——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美学的批评论者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美学的问题域,割裂了审美与现实社会、人生的丰富联系,他们从审美中心主义的视点出发,将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简单地等同于个人本位和感性本体,先入为主地认为实践美学片面强调必然、物质、群体、理性,因而断定实践美学“不具有现代性,还不是现代美学”,并宣称“实践美学作为一个具有理论规定性的学术流派走向终结”。这种简单的叁段论式的思路无论是前提还是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实践美学建基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构想之上,坚持从现实社会、人生出发理解审美问题,反对后实践美学对超验彼岸世界的乌托邦幻想;坚持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反对后实践美学对理性的激进批判。实践美学不仅具有现代性,是真正的现代美学;而且作为对现代性(包括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反思,实践美学是一项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徐勇[8](2005)在《反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与章辉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种反实践美学的论文中,章辉的《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以当代西方美学思想为标准对实践美学进行了攻击,认为从时间标准来看,实践美学不具有现代性,因此是古典形态的美学;从空间标准来看,实践美学与西方当代美学潮流不符,又因为不能吸纳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实践美学到了终结的时候。这种分析既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又不符合客观事实。实践美学正在发展,并未终结。(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张建华[9](2005)在《康有为与古典书法美学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康有为作为侧景式研究对象,以“一个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为坐标,以民主主义行者的路向,展示他的心路历程,剖析他的思想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民族根本,而改造中国社会重建文化价值系统是其指导思想。其富有创意的新学伪经、托古改制、公羊叁世、大同学说等思想构架,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掀起激荡的维新思潮,而且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向现代。康有为在布衣时上书变法和借今文经学冲击旧文化的同时,也在艺术美学领域掀起了新的审美旋风,尤其对书法艺术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用考证、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康有为的艺术人生、书法渊源、书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出康有为内在的文化情愫、人格精神。最后对他的碑学运动的贡献及在整个书法史上的重要性作出了定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5-05-01)

童小畅[10](2005)在《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学家在世界不断裂变的形势中,以批判作为对人类生存意义守护的方式。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存在样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学仍然坚持原来的存在形式,那么它已经僵化并失去了批判的力量。当代美学必须同自己的批判对象一样,超越学科的边界,将自身的精神实质融解到对当代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当中。鲍德里亚紧紧扣住了当代社会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运转机制——消费。他所界定的“消费”具有两个明显特征:1、消费对符号的占有;2、消费是一个主动的扩张结构。 当代的符号化消费关系表象是审美化的:物在传统中所带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已经被解放了的功能所取代;玻璃的透明造就了距离;当代的工具也使人成为旁观者。当代人依靠以“古物”为代表的非功能性系统,体现了对于起源的占有和对真确性的执迷,并以此消灭了历史感。技术完美的神话则是对技术发展的无目的渴望。 鲍德里亚的思想批判了近代美学的一系列概念。他认为:当代的自由实际上是人与物的相互操控关系,是人的自由幻觉;个性是消费系统中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种自恋性的投射,一种虚幻的自我安慰和满足;审美距离则造成了当代人的孤独,这使得关切和身份认同成为消费的重要动力;自然已经变成自然性,成为对立于真正自然的可消费的文化符号;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和艺术品逐渐由模仿转为表现再转为符号。作为精神的容器与载体,身体为作为一个异己的对象,是一种需要经营和操持的资本;在大众媒体条件之下,形象的无限扩张将使人沉浸在这种对于形象本身的追求当中,也就是审美活动的无限扩(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08)

美学终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格尔在《美学》中,按照其叁段式的典型论述方法,讨论了理想本身的定性和特殊性,并从内在和外在的角度讨论了理想转化为外在有限存在后,如何保持它的理想性。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已经不可改变地终结了。事实上,在我们今天仍然有艺术,只是不是黑格尔所规定的纯粹的艺术,艺术走向了它的"后艺术时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学终结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军.文类学视角下艺术终结论新探——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段娜.关于黑格尔《美学》中“理想的定性”部分的解读及小议“艺术终结论”[J].美与时代(下).2014

[3].何适.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研究[J].学理论.2014

[4].周海玲.艺术的去人性化和回归——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艺术终结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5].江渝,张瑞利.对艺术终结论与生活美学的深层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张玉能.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2005

[7].陈全黎.作为反思现代性的实践美学——驳“实践美学终结论”[J].汕头大学学报.2005

[8].徐勇.反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与章辉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2005

[9].张建华.康有为与古典书法美学终结[D].河南大学.2005

[10].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  

美学终结论论文-陈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