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防性干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床药师,PDCA循环,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
预防性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刘爱云,丁勇,李春[1](2019)在《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分别应用PDCA循环干预、常规干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11.2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6.25%,低于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3.7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使用药物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取得了显着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及种类均显着下降,使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樊丽霞[2](2019)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对比结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干预前后的ZBI评分、GSES评分、SDS评分等,观察组的效果明显,数据参数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对照顾者的满意率情况分析,甲组中40例患者中30例满意,满意率是75%,乙组38例患者满意,满意率是9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标准化管理中实施预防性的指导后,能减少患者的应激性反应,尽快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石金鑫[3](2019)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效果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将我院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检查完成情况、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检查顺利等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检查的顺利情况,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李春,丁勇,张芳[4](2019)在《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临床药师干预前, 2017年7月~12月80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后,2018年7月~12月80例作为干预组。对两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对照组:45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56.3%;用药时机不合理的38例,占使用总数的84.4%,选择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的25例,占55.6%;术后持续时间不合理的37例,占82.2%。干预组后:30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37.5%;用药时机不合理8例,占预防性使用总数的26.7%;选择品种不合理率13.3%;疗程不合理率36.7%。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可显着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1期)
张真[5](2019)在《预防性干预在肝癌介入合并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防性干预在肝癌介入合并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并行介入术的肝癌患者,经我院自拟的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其进行术前评估,选取得分>2分,即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中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DVT预防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试验组患者在接受DVT预防护理干预后,凝血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试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患者采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术前评估,对于深静脉血栓中高危风险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刘丽[6](2019)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策在降低增强CT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体会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增强CT检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进行CT扫描脑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增强CT时采取普通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护士进行精细化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增强CT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各一例,心悸、红肿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研究组患者仅有一例发生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8%,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15,P <0.05)。结论:进行增强CT的ECMO患者可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检测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白媛[7](2019)在《关于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需要血液净化的病人利用深静脉置管治疗时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要点有效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74例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肾病问题,将这74例病人随机分为F组作为参照组和Y组作为观察组,F组的病人利用常规程序进行置管护理,Y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之后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于临床实践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时深静脉置管的时间和治疗护理后的感染概率。结果 Y组作为观察组深静脉置管为128.34±1.62天明显高于F组的78.12±1.74天,F组病人感染总人数为12例占本组人数的32.43%,Y组病人感染总数为2例占本组人数的5.41%,两组对比差异显着具有实际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有效应用在需要血液透析进行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实践中,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2期)
李松鞠,王慧慧[8](2019)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比组(38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比对比组高,压疮发生率比对比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预后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2期)
孔令利,常梅,高鑫[9](2019)在《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降低疾病复发及再住院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经呼吸科诊疗后病情稳定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有16例(17. 98%)患者病情稳定期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药物依赖、病程、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为影响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依赖、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家庭支持为影响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文化水平、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拟定健康教育计划,同时与家属组成健康捆绑监督关系,逐渐提升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避免COPD病情复发。(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刘小娟,周婉仪,叶飞珍,刁金连,彭丹[10](2019)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MDR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1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人数、愈合时间、压力性损伤分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护理水平[采用自制护理技能评分量表]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压力性损伤程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MDRPI相关知识、医疗器械操作、健康教育、皮肤微环境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MDRPI发生率,减轻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预防性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对比结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干预前后的ZBI评分、GSES评分、SDS评分等,观察组的效果明显,数据参数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对照顾者的满意率情况分析,甲组中40例患者中30例满意,满意率是75%,乙组38例患者满意,满意率是9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标准化管理中实施预防性的指导后,能减少患者的应激性反应,尽快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防性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爱云,丁勇,李春.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9
[2].樊丽霞.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石金鑫.预防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李春,丁勇,张芳.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情况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
[5].张真.预防性干预在肝癌介入合并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刘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策在降低增强CT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体会和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白媛.关于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李松鞠,王慧慧.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9].孔令利,常梅,高鑫.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10].刘小娟,周婉仪,叶飞珍,刁金连,彭丹.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