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方肠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肠泰,结肠癌,临床研究
复方肠泰论文文献综述
李灵常[1](2019)在《复方肠泰颗粒治疗结肠癌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肠癌的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持续呈上升态势。对于结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正成为目前中西医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但总体研究缺乏规范性。为此,我们开展了遵从GCP原则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评估具有健脾益气解毒功效的中药复方肠泰颗粒对于结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目的:评价复方肠泰颗粒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Ⅱ-Ⅳ期的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A、B两组。A组行标准化疗,同时口服复方肠泰颗粒,每日2次,共6个月;B组行标准化疗,同时口服复方肠泰颗粒模拟剂,每日2次,共6个月。主要研究指标包括: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瘤体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共随访1年时间。结果:经过3年的研究,完成研究病例210例,脱落30例。其中复方肠泰颗粒联合化疗组(A组)103例,复方肠泰颗粒模拟剂联合化疗组(B组)107例。1.生存结局:A组患者中有79例达到1年生存,占77.00%,69例出现进展或死亡,占66.99%,1例出现肿瘤复发,占0.97%;B组患者中有79例达到1年生存结局,占73.83%,71例出现进展或死亡,占66.36%,1例出现肿瘤复发,占0.93%。两组患者的生存结局指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 7个月和15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6246),HR=0.806,95%CI:0.333-1.956。A组和B组患者的至疾病进展或死亡结局指标中位时间分别为3.90个月和4.0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1),HR=0.954,95%CI:0.681-1.335。2.中医证候:两组患者入组用药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等级及评分均较用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用药4个月后开始,A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评分变化率较B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用药6个月后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B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A组患者的疲倦和便秘评分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功能:两组患者用药后1、2、3、4、5个月后免疫功能的数值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6月后,CD3+(T细胞)的数值A组较治疗前升高,而B组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平均值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为23.3%,B组为34.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毒副作用包括血液系统、消化道、外周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肝肾毒性、脱发等,两组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有效性:复方肠泰颗粒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中位生存期有延长的趋势;化疗加重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连续服用4个月后,复方肠泰颗粒较安慰剂可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的中医证候评分;连续服用6个月后,复方肠泰颗粒较安慰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疲倦和便秘改善明显;连续服用6个月后,复方肠泰颗粒较安慰剂提高CD3+(T细胞)数值,改善免疫功能。2.安全性:复方肠泰颗粒服用6个月后对比安慰剂,没有增加结肠癌患者的不良事件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说明长期服用复方肠泰颗粒安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3-18)
王建华[2](2018)在《复方肠泰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叁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死亡率第四位的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寻找能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治疗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携带蛋白、mRNA以及多种胞内活性成分,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导,参与细胞间生物信号的传播。细胞外囊泡在肿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可能作为治疗肿瘤的潜在新靶点。自噬是在机体细胞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存、分化及组织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重要作用。在自噬过程中,待降解的胞浆组分及细胞器被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AP)包裹,一部分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所包裹的内容物被降解后得到循环利用,以满足细胞代谢、能量循环、细胞器更新和胞内防御等需要;另一部分自噬体则会被转运至胞外,这部分自噬体往往携带着大量的细胞信息物质,属于细胞外囊泡的一类,介导细胞间的通讯。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组织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调控肿瘤血管新生、淋巴管生成、转移侵袭和免疫抑制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两种亚型,即抗肿瘤的经典活化型(M1型)和促肿瘤生长的替代活化型(M2型),两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靶向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使其从M2型向M1型极化,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巨噬细胞具有天然的摄取能力,关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识别、摄取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的研究,成为了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的防治中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复方肠泰(fufangchangtai,FFCT)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研制的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验方,中医理论认为其有扶正祛邪、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消积散结等功效,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既往研究显示,FFCT可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鉴于肿瘤细胞自噬、自噬体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之间的密切联系,本研究拟探讨FFCT诱导结肠癌细胞产生的自噬体能否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抑制结肠癌肿瘤细胞生长,以阐明FFCT抗肿瘤分子机制。目的1.研究FFCT制备及其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2.研究FFCT通过诱导产生的自噬体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3.研究FFCT在体内通过诱导自噬、产生自噬体对结肠癌肿瘤生长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1.制备FFCT并鉴定。2.通过荧光显微镜、电镜研究FFCT对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WT自噬及分泌自噬体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blot鉴定自噬标志蛋白LC3 Ⅱ的表达。3.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小鼠巨噬细胞识别、摄取FFCT诱导结肠癌细胞分泌的自噬体,采用流式细胞术、RT-qPCR法、ELISA法检测自噬体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4.构建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FFCT在体内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1.FFCT中主要成份包括黄芪甲苷0.101 mg/g、齐墩果酸1.107mg/g、熊果酸0.148mg/g、人参皂苷Rg1 0.236mg/g、苦参碱0.056 mg/g、人参皂苷Rb10.249mg/g、甘油叁油酸酯0.407mg/g和薏苡素0.200mg/g。FFCT显着抑制结肠癌细胞CT26.WT增殖(P<0.0001),且在一定浓度内呈剂量依赖性。FFCT10mg/ml对CT26.WT增殖无显着影响(P=0.3038)。2.FFCT组可见CT26.WT细胞核周围eGFP-LC3阳性着色,LC3点状聚集形成自噬体;与阳性对照雷帕霉素组类似,FFCT作用后CT26.WT LC3Ⅱ表达量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电镜检查可见FFCT作用后细胞内自噬体更多,且证实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提取的囊泡类物质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大小不等的膜状小体,结构特点与自噬体相似,western blot证实其含有大量LC3Ⅱ。3.小鼠巨噬细胞加入FFCT诱导结肠癌细胞分泌的自噬体后,巨噬细胞能够有效地摄取DiI标记的自噬体,且巨噬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胞浆内出现不规则形状囊泡,并形成较多伪足,相关分子CD86、CD80、TLR2、TLR4、MHCⅡ的表达明显上调。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iNOS、TNF-α、MCP-1、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CD206、IL-10、Arg-1、FIZZ-1的表达水平表达明显降低。培养基上清中的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升高。4.小鼠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FFCT治疗组小鼠体重未受到明显影响(P=0.0524),且瘤体体积及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001、P=0.0008),肿瘤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FFCT可以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并分泌自噬体,且自噬体可被巨噬细胞识别、摄取;巨噬细胞摄取自噬体后向M1型极化。本研究初步揭示了 FFCT抗结直肠癌的机制,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8-04-01)
江晶晶,端梓任,王建华,蔡雪婷,曹萌[3](2018)在《复方肠泰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肠泰(CT)对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肠泰进行质量控制,构建异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肠泰对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裸鼠体内异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一步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测定肠泰对凋亡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肠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且与复方肠泰浓度成负相关(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与肠泰浓度呈正相关。肠泰上调凋亡相关的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和LC3II蛋白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Bcl-XL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肠泰抑制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HT-29移植瘤发生细胞凋亡和自噬。(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3期)
何丽娟[4](2016)在《复方肠泰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作用及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本课题主要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多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且多为反复发作。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并发症多,治愈难度较大,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在我国,近几十年中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进行彻底根治,因此该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点是结肠内壁组织出现炎性症状,部分研究认为加强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可以减轻该病症状,缓解痛苦,因此抑制肠道粘膜受损成为一种抑制该病反复发病的直接治疗手段。复方肠泰是由黄柏、地榆、地锦草、辣蓼共4味传统中药组成的一种复方制剂,该方对CD的防治作用前期已有研究证实,其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达到治疗目的。本课题则致力于建立合适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通过对动物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研究来验证中药复方肠泰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同样具有有效调节功能。因此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复方肠泰具有明显保护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并通过蛋白质组的研究分析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解决临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治疗提供药物及理论依据。本课题采用的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浓度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肠泰治疗组和高剂量肠泰治疗组(4.3g/kg,17.1g/kg)、美沙拉嗪治疗组和硫唑嘌呤治疗组;造模7天内,每天定时灌胃并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同时记录并评估各组小鼠活动状态、稀便、便血情况来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动物处死后,观察各组结肠表观特征及测量长度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炎症状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的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是否发生明显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的表达;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LC-MS/MS方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高剂量肠泰组的蛋白表达,以期找到差异蛋白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模型组体重、DAI和结肠长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肠泰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模型组结肠病理表现为明显缩短,充血,水肿,高剂量肠泰组可观察到轻微水肿,少量稀便而无充血等并不严重的炎症表现。2、组织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明显浸润,而高剂量肠泰组没有观察到炎症;3、模型组超微结构中紧密连接段开放,高剂量复方肠泰组紧密连接段结构清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4、模型组Occludin、ZO-1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高剂量复方肠泰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5、模型组Occludin、ZO-1和Claudin-1的RNA表达与高剂量复方肠泰组相比有下降,但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6、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复方肠泰组与空白组无差异;7、蛋白组学分析差异蛋白及作用通路。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剂量复方肠泰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显示一定剂量的复方肠泰对溃疡性结肠炎发作可有效预防,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及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有关。该结果提示我们可以从维护肠道粘膜屏障方面来深入探讨UC发病机理。了解肠粘膜屏障在UC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也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UC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05-12)
王海艳[5](2016)在《复方肠泰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活化巨噬细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肠泰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WT细胞分泌的自噬体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化的影响,探讨复方肠泰诱导肿瘤细胞的自噬与抗肿瘤免疫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肿瘤免疫学原理来阐明复方肠泰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中药在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复方肠泰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WT细胞自噬的研究利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复方肠泰对CT26.WT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最适给药浓度;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复方肠泰作用于CT26.WT细胞后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eGFP-LC3 CT26.WT细胞株,复方肠泰干预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及分布。2、复方肠泰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WT细胞分泌的自噬体的提取与鉴定显微镜观察复方肠泰处理CT26.WT细胞48h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专利技术提取囊泡类物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电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以鉴定所提物质是否为自噬体。3、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诱导分泌的自噬体的识别与摄取以CFSE标记所提取的自噬体,将其加入RAW264.7细胞(6 μg/ml终浓度)培养48h,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观察巨噬细胞RAW264.7对自噬体的识别和摄取。4、诱导分泌的自噬体活化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研究将提取的自噬体作用于巨噬细胞RAW264.7 (6 μg/ml终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体对RAW264.7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40的表达;ELISA检测自噬体刺激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TNF-a和IL-6分泌量;qPCR检测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CP-1、IL-1β的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MTT结果显示低浓度复方肠泰作用结肠癌CT26.WT细胞48h,细胞活性无显着变化,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高浓度复方肠泰对CT26.W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复方肠泰处理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了自噬标记蛋白LC3的CT26.WT细胞后,阴性对照组中可见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胞浆内,而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肠泰处理后可见胞浆内出现绿色荧光点,代表着自噬体的形成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自噬标记蛋白LC3II的表达随着复方肠泰浓度的增加而表达量升高,阳性对照雷帕霉素组亦出现同样现象,表明复方肠泰作用于CT26.WT细胞后可诱导其发生自噬,并形成自噬体。2、显微镜下观察复方肠泰处理CT26.WT细胞48h后形态出现显着变化,细胞内出现大量囊泡样颗粒,随着浓度的增加,囊泡逐渐增多增大。透射电镜进一步证实复方肠泰干预结肠癌CT26.WT细胞后有大量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泡形成。利用专利技术提取细胞内的囊泡样物质后,经电镜观察其结构、大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所提取的囊泡类物质中含有大量LC3 II,证实其为肿瘤细胞分泌的自噬体。3、以CFSE标记所提取的自噬体刺激RAW264.7细胞48h后,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显示自噬体能够被巨噬细胞有效的识别并摄取。4、将所提取的自噬体作用RAW264.7细胞48h之后,可显着上调巨噬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及CD40的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TNF-α、IL-6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升高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CP-1、IL-1β的mRNA的转录水平。结论:复方肠泰作用于结肠癌CT26.WT细胞后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分泌的自噬体能够被巨噬细胞有效识别并摄取,自噬体作用于巨噬细胞后可显着上调其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及CD40的表达,增加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量,且提高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CP-1、IL-1β的mRNA的转录水平,表明复方肠泰诱导结肠癌细胞产生的自噬体可激活巨噬细胞,并诱导其向抗肿瘤亚型-M1型活化,增强其杀伤肿瘤的能力。综合以上结果,复方肠泰对结肠癌的抗肿瘤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分泌的自噬体活化巨噬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30)
何丽娟,张军东,安毛毛,姜远英[6](2016)在《复方肠泰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肠泰制剂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治疗组(4.3 g/kg与17.1 g/kg)、美沙拉嗪对照组和硫唑嘌呤对照组。造模7 d内,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炎症;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6、IFN-γ、IL-10;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DAI和结肠长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显示炎性细胞明显浸润,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复方肠泰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复方肠泰制剂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以及肠道免疫功能调节有关。(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刘茉莉,陈刚,林琳,王建华,杨洋[7](2016)在《复方肠泰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肠泰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复方肠泰给药组。采用2%DSS溶液对小鼠进行造模,小鼠连续5 d自由饮用DSS水,接着连续5 d自由饮水,重复3个循环。复方肠泰组每天按照18 g/kg ig给药,其他组ig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果,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给予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TNF-α、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DSS模型组比较,复方肠泰组小鼠疾病状态得到明显改善,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着降低,炎症因子IL-10表达升高,TNF-α、COX-2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复方肠泰对小鼠慢性UC具有显着地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同时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COX-2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石慧慧[8](2015)在《复方肠泰颗粒中预知子药材的化学物质基础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预知子是复方肠泰颗粒中的主要药材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文献对预知子的报道主要是复方用药,对其单味药材的研究较少,本文对预知子单味药材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研究,为复方肠泰改变剂型(由汤剂改为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如下:1.由于本课题出自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医院制剂开发专项(Y1201)-复方肠泰颗粒,所以本研究对复方肠泰中的预知子及人参指标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浸出物、人参皂苷Rb1及常春藤皂苷元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b1和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流动相分别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0%~30%A;5~20 min,30%~45%A;20~22 min,45%~10%A)和乙腈-0.1%甲酸水溶液(70:30)。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10,8,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人参皂苷Rb1和常春藤皂苷元质量分数分别为2.48 mg·g-1,10.50 mg·g-1,浸出物得率16.72%。2.运用UPLC-ESI-Q-TOF-MS联用的技术,通过获得色谱峰的准分子离子峰,对预知子水提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检测优势,建立了一种基于UPLC-ESI-Q-TOF-MS的定性分析方法,为控制预知子药材饮片的质量、稳定其临床疗效及阐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3.建立了预知子中常春藤皂苷元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对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供试品的制备方法为:取预知子粉末约0.15 g,精密称定,置50 m 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盐酸(4:1)混合溶液25 m L,密塞称重,沸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取出放冷,用甲醇补足损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即得。最佳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itima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70:30:0.1),流速1.0 m L·min-1,柱温35℃,ELSD漂移管温度90℃,载气流速2.5 L·min-1。4.比较了江苏、湖北、山西、陕西等不同产地预知子的果实、种子和果肉3个不同部位中常春藤皂苷元含量差异。结果为:不同产地的预知子果实、种子、果肉中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含量差异显着,其有效成分含量高低顺序为种子>果实>果皮,具体含量范围分别为种子37.21 mg/g~58.38 mg/g,果实24.28 mg/g~35.18 mg/g,果肉7.83 mg/g~19.44 mg/g。(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3-23)
石慧慧,李萍,戴运好,鞠建明,王璐璐[9](2015)在《正交试验优选复方肠泰颗粒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复方肠泰颗粒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浸出物、人参皂苷Rb1及常春藤皂苷元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b1和常春藤皂苷元含量,流动相分别为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0%~30%A;5~20 min,30%~45%A;20~22 min,45%~10%A)和乙腈-0.1%甲酸水溶液(70∶30)。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10,8,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人参皂苷Rb1和常春藤皂苷元质量分数分别为2.48,10.50 mg·g-1,浸出物得率16.72%。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适用于复方肠泰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陈永乐,姚远[10](2012)在《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患有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FOLFIRI方案化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复方肠泰水煎剂;对照组,单纯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对96例患者追踪2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疗效、体力状况、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FOLFIRI方案化疗基础上加服复方肠泰水煎剂治疗后,患者经中医症候评定疗效评价方面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P<0.05);在化疗所引发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等部分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组(P<0.05)。结论 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仅可以起到化疗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降低化疗引发的毒副反应,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2年15期)
复方肠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叁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死亡率第四位的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寻找能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治疗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携带蛋白、mRNA以及多种胞内活性成分,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导,参与细胞间生物信号的传播。细胞外囊泡在肿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可能作为治疗肿瘤的潜在新靶点。自噬是在机体细胞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存、分化及组织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重要作用。在自噬过程中,待降解的胞浆组分及细胞器被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AP)包裹,一部分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所包裹的内容物被降解后得到循环利用,以满足细胞代谢、能量循环、细胞器更新和胞内防御等需要;另一部分自噬体则会被转运至胞外,这部分自噬体往往携带着大量的细胞信息物质,属于细胞外囊泡的一类,介导细胞间的通讯。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组织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调控肿瘤血管新生、淋巴管生成、转移侵袭和免疫抑制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两种亚型,即抗肿瘤的经典活化型(M1型)和促肿瘤生长的替代活化型(M2型),两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靶向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使其从M2型向M1型极化,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巨噬细胞具有天然的摄取能力,关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识别、摄取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的研究,成为了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的防治中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复方肠泰(fufangchangtai,FFCT)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研制的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验方,中医理论认为其有扶正祛邪、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消积散结等功效,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既往研究显示,FFCT可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鉴于肿瘤细胞自噬、自噬体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之间的密切联系,本研究拟探讨FFCT诱导结肠癌细胞产生的自噬体能否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抑制结肠癌肿瘤细胞生长,以阐明FFCT抗肿瘤分子机制。目的1.研究FFCT制备及其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2.研究FFCT通过诱导产生的自噬体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3.研究FFCT在体内通过诱导自噬、产生自噬体对结肠癌肿瘤生长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1.制备FFCT并鉴定。2.通过荧光显微镜、电镜研究FFCT对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WT自噬及分泌自噬体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blot鉴定自噬标志蛋白LC3 Ⅱ的表达。3.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小鼠巨噬细胞识别、摄取FFCT诱导结肠癌细胞分泌的自噬体,采用流式细胞术、RT-qPCR法、ELISA法检测自噬体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4.构建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FFCT在体内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1.FFCT中主要成份包括黄芪甲苷0.101 mg/g、齐墩果酸1.107mg/g、熊果酸0.148mg/g、人参皂苷Rg1 0.236mg/g、苦参碱0.056 mg/g、人参皂苷Rb10.249mg/g、甘油叁油酸酯0.407mg/g和薏苡素0.200mg/g。FFCT显着抑制结肠癌细胞CT26.WT增殖(P<0.0001),且在一定浓度内呈剂量依赖性。FFCT10mg/ml对CT26.WT增殖无显着影响(P=0.3038)。2.FFCT组可见CT26.WT细胞核周围eGFP-LC3阳性着色,LC3点状聚集形成自噬体;与阳性对照雷帕霉素组类似,FFCT作用后CT26.WT LC3Ⅱ表达量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电镜检查可见FFCT作用后细胞内自噬体更多,且证实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提取的囊泡类物质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大小不等的膜状小体,结构特点与自噬体相似,western blot证实其含有大量LC3Ⅱ。3.小鼠巨噬细胞加入FFCT诱导结肠癌细胞分泌的自噬体后,巨噬细胞能够有效地摄取DiI标记的自噬体,且巨噬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胞浆内出现不规则形状囊泡,并形成较多伪足,相关分子CD86、CD80、TLR2、TLR4、MHCⅡ的表达明显上调。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iNOS、TNF-α、MCP-1、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CD206、IL-10、Arg-1、FIZZ-1的表达水平表达明显降低。培养基上清中的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升高。4.小鼠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FFCT治疗组小鼠体重未受到明显影响(P=0.0524),且瘤体体积及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001、P=0.0008),肿瘤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FFCT可以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并分泌自噬体,且自噬体可被巨噬细胞识别、摄取;巨噬细胞摄取自噬体后向M1型极化。本研究初步揭示了 FFCT抗结直肠癌的机制,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方肠泰论文参考文献
[1].李灵常.复方肠泰颗粒治疗结肠癌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王建华.复方肠泰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
[3].江晶晶,端梓任,王建华,蔡雪婷,曹萌.复方肠泰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
[4].何丽娟.复方肠泰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作用及机制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16
[5].王海艳.复方肠泰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活化巨噬细胞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6].何丽娟,张军东,安毛毛,姜远英.复方肠泰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6
[7].刘茉莉,陈刚,林琳,王建华,杨洋.复方肠泰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6
[8].石慧慧.复方肠泰颗粒中预知子药材的化学物质基础初探[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9].石慧慧,李萍,戴运好,鞠建明,王璐璐.正交试验优选复方肠泰颗粒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10].陈永乐,姚远.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