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鲜食大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鲜食大豆,免耕,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论文文献综述
雷俊,汪寿根,邵晓伟,余文慧,陈润兴[1](2019)在《春秋鲜食大豆双季免耕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针对衢州地区鲜食大豆生产存在规模小、缺乏配套机械化生产等导致成本上升问题,介绍了当地农技人员、种植大户总结提出的春秋鲜食大豆双季免耕节工省本栽培技术,以期为存在相同问题的地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罗万宇,唐庄峻,任永福,杨文钰,王小春[2](2019)在《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明确与成都平原地区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田间配置方式。【方法】采用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设置3个带宽,分别为200 cm(A_1)、220 cm(A_2)、240 cm(A_3)和两个玉豆行比2∶2(B1)、2∶3(B2),2个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单作对照处理,共8个处理,研究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系统中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随带宽和玉豆行比增加,鲜食玉米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光合产物的合成受到抑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鲜食玉米产量降低,A_1处理玉米产量较A_2和A_3处理高16.97%和53.11%,B_1处理下产量较B2高10.72%。而鲜食大豆表现则相反,A_3处理大豆产量较A_1和A_2处理高31.10%和13.67%,B_2处理下产量较B_1高12.73%,协调两作物的群体产量在A_1B_1处理下最高,达15 482.74 kg/hm~2。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最大值出现在A_1B_2处理为1.31,且最大经济效益也出现在A_1B_2处理。【结论】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带宽为200 cm,玉豆行比为2∶3的田间配置下有利于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系统中两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和群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华涛,张红梅,袁星星,刘晓庆,崔晓艳[3](2019)在《早熟、抗SMV夏播鲜食大豆‘苏豆1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瞄准鲜食大豆产业需求,针对性选育早熟、抗SMV的夏播鲜食大豆新品种。利用1.5万R的~(60)Co人工诱变‘苏豆7号’,在其分离的后代中经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早熟、抗SMV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苏豆18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早熟性、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中抗炭疽病菌。2017年3月通过国家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21)。‘苏豆18号’具有早熟、抗SMV、优质等特点,适合江苏、安徽、湖北、江西、上海、浙江等地作夏播鲜食大豆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丽娟,张利英[4](2019)在《茭白秸秆有机肥在鲜食大豆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磐安县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在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的支持下,研制了茭白秸秆混合发酵有机肥,在鲜食大豆上进行了肥效试验,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俞春涛[5](2019)在《鲜食大豆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选择良种分期播种1.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产、稳产、抗性强,外观、食味和加工品质具佳的品种,如青酥4号、辽鲜8号、台292、通豆5号、通豆6号、通豆9号、小寒王等。(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09期)
李梅[6](2019)在《浙鲜12鲜食大豆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浙鲜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为观察其在莲都区的种植表现,作者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并总结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浙鲜12鲜食大豆为中熟品种,植株矮,分枝较多,荚多粒多且荚大粒大,产量高,耐肥,抗倒抗病,结荚性好,豆荚口感香甜、质地柔糯,商品性好,在莲都区适合早春种植。(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2期)
马淑梅[7](2019)在《鲜食大豆宜叁月播种》一文中研究指出鲜食大豆又称为毛豆,是指在豆荚鼓粒饱满、荚和籽粒均呈翠绿色时采青食用大豆的总称,主要用于蔬菜鲜食。1.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选择具有白色茸毛、荚宽粒大、多粒荚比例高和蒸煮香甜柔糯等优良性状,并有较高鲜荚产量的国家或省级审定品种,我省种植面积较(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报》期刊2019-02-19)
尤金华,蔡仁祥,傅旭军[8](2019)在《早熟鲜食大豆品种对比和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持续推进丽水市莲都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春大豆主推新品种,以5个早熟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收日数)为82~86 d,‘浙鲜12’多粒荚比例为77.9%,比对照‘引豆9701’高30.3%;青荚持绿期为7~10 d,比对照长2~3 d;每667 m2鲜荚产量608.8 kg,比对照增产18.2%,达极显着水平;每667 m2鲜荚产值3 409.5元,比对照增效43.9%,达极显着水平。根据农艺性状、商品性、产量、产值等综合性状比较,‘浙鲜1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丽水市今后早熟春大豆生产的当家品种推广。(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3期)
殷琳毅,韩茹鑫,李进[9](2019)在《大棚春提早鲜食大豆、秋延迟辣椒、冬春茼蒿高效复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南通市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出大棚春提早鲜食大豆、秋延迟辣椒、冬春茼蒿高效栽培模式,效益显着,管理便捷。鲜食大豆于3月中旬在棚室内覆地膜直播,6月中旬采收,秋延迟辣椒于7月中下旬在设施内育苗,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采收,冬春茼蒿于1月中下旬在设施内直(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1-02)
欧根友,杨粟栋,龙淑君,胡应堂,龙昌文[10](2019)在《铜仁地区鲜食大豆引种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适宜铜仁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从主产区引进了20个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以中黄76为对照品种(CK),进行引种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大粒王6号、高秆青1号、兰宝石、鲜豆5号、鲜豆3号鲜荚产量为924~1274kg/667m2,比中黄76(CK)增产10%~51%,鲜粒产量557~619kg/667m2,生育期86~91d,百粒鲜重60~76g,株高67~97cm,可实现每667m2产值3000元左右,适宜在铜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9年01期)
鲜食大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明确与成都平原地区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田间配置方式。【方法】采用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设置3个带宽,分别为200 cm(A_1)、220 cm(A_2)、240 cm(A_3)和两个玉豆行比2∶2(B1)、2∶3(B2),2个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单作对照处理,共8个处理,研究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系统中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随带宽和玉豆行比增加,鲜食玉米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光合产物的合成受到抑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鲜食玉米产量降低,A_1处理玉米产量较A_2和A_3处理高16.97%和53.11%,B_1处理下产量较B2高10.72%。而鲜食大豆表现则相反,A_3处理大豆产量较A_1和A_2处理高31.10%和13.67%,B_2处理下产量较B_1高12.73%,协调两作物的群体产量在A_1B_1处理下最高,达15 482.74 kg/hm~2。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最大值出现在A_1B_2处理为1.31,且最大经济效益也出现在A_1B_2处理。【结论】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带宽为200 cm,玉豆行比为2∶3的田间配置下有利于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系统中两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和群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鲜食大豆论文参考文献
[1].雷俊,汪寿根,邵晓伟,余文慧,陈润兴.春秋鲜食大豆双季免耕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罗万宇,唐庄峻,任永福,杨文钰,王小春.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3].陈华涛,张红梅,袁星星,刘晓庆,崔晓艳.早熟、抗SMV夏播鲜食大豆‘苏豆1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学学报.2019
[4].张丽娟,张利英.茭白秸秆有机肥在鲜食大豆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9
[5].俞春涛.鲜食大豆生产技术[J].农家致富.2019
[6].李梅.浙鲜12鲜食大豆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9
[7].马淑梅.鲜食大豆宜叁月播种[N].湖南科技报.2019
[8].尤金华,蔡仁祥,傅旭军.早熟鲜食大豆品种对比和分析评价[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殷琳毅,韩茹鑫,李进.大棚春提早鲜食大豆、秋延迟辣椒、冬春茼蒿高效复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10].欧根友,杨粟栋,龙淑君,胡应堂,龙昌文.铜仁地区鲜食大豆引种试验初报[J].中国种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