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心尖部论文-阿拉腾其木格,俞波

右心室心尖部论文-阿拉腾其木格,俞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右心室心尖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腔起搏器,右心室心尖起搏,老年,心力衰竭

右心室心尖部论文文献综述

阿拉腾其木格,俞波[1](2019)在《双腔起搏器更换叁腔起搏对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更换叁腔起搏对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9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统计分析叁腔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术后1、3和6个月,术后1年、2年的心功能参数、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QRS间期及血清脑钠肽(BNP)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更换叁腔起搏器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及QRS波宽度显着优于植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LVEF、左心房面积(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QRS波宽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换叁腔起搏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LVEF较植入前明显提高,而LVEDD、LADD、LVEDV、LVESV、LVSD均较植入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宽度、6 min步行实验距离及血清BNP较术前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更换为叁腔起搏器有助于改善右心室心尖起搏后发生心衰的老年患者的心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黄丽珍[2](2019)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3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结果 3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可见心肌明显肥厚,左心室远端心尖部室壁变薄,形成大小不一的室壁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左心室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特征性表现突出,敏感性高,有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朱晴,赵翠婷,王永槐,李光源,孟平平[3](2018)在《右心室非心尖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中远期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对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比较右心室非心尖部(RVNA)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中远期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01。纳入用于比较RVNA起搏与RVA起搏并且随访时间在2个月以上的RCT。数据合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涉及1926例患者。其中RVNA起搏患者981例(RVNA组),RVA起搏患者945例(RVA组)。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2.94,95%CI:1.57-4.31,P<0.01)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WMD=23.45,95%CI:0.68-46.22,P=0.04)方面,RVNA组优于RVA组。基础状态LVEF≤40-45%(WMD=5.03,95%CI:4.38-5.69,P<0.01)或随访时间≥12个月(WMD=3.38,95%CI:1.73-5.03,P<0.01)的患者,RVNA组对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于RVA组。而基础状态LVEF保留(WMD=0.92,95%CI:-0.73-2.56,P=0.27)或随访时间<12个月(WMD=1.81,95%CI:-0.03-3.64,P=0.05)的患者,两组无显着差异。在血N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或脑利钠肽(BNP)方面(SMD=-0.29,95%CI:-0.70-0.13,P=0.17),RVNA组与RVA组无显着差异。结论对于基础状态LVEF减低(≤40-45%)或随访时间超过一年的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RVNA起搏比RVA起搏对术后LVEF影响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2-07)

朱晴,赵翠婷,马春燕,王永槐,李光源[4](2018)在《右心室非心尖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中远期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右心室非心尖部(RVNA)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中远期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月。纳入关于RVNA起搏与RVA起搏对左心室功能中远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共包括1926例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WMD=2.94,95%CI 1.57~4.31,P<0.01)和6 min步行试验(6MWT)(WMD=23.45.95%CI 0.68~46.22,P=0.04)方面,RVNA组优于RVA组。基础状态LVEF≤40%~45%(WMD=5.03,95%CI 4.38~5.69,P<0.01)或随访时间≥12个月(WMD=3.38,95%CI1.73~5.03,P<0.01)的患者,RVNA组对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于RVA组。而基础状态LVEF保留(WMD=0.92,95%CI-0.73~2.56,P=0.27)或随访时间<12个月(WMD=1.81,95%CI-0.03~3.64,P=0.05)的患者,两组无显着差异。在血N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或脑钠肽(BNP)方面(SMD=-0.29,95%CI-0.70~0.13,P=0.17),RVNA组与RVA组无显着差异。结论对于基础状态LVEF减低(≤40%~45%)或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RVNA起搏比RVA起搏对术后LVEF影响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贺彦明[5](2018)在《超声造影与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造影与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因常规超声心动图怀疑附壁血栓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3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验对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检验的阳性率,并对比两种检验方案的检验一致性。结果超声造影确诊左心室心尖部血栓12例,排除血栓20例,不确定1例,阳性率36.4%,确诊率96.9%,超声心动图确诊左心室心尖部血栓7例,排除血栓16例,不确定10例,阳性率21.2%,确诊率69.7%,超声造影阳性率及确诊率均显着高于超声心动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不同医师超声造影检测的差值均数为1.7%(95%CI=-6.9%~4.3%),不同医师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差值均数为3.9%(95%CI=-16.5%~14.4%),超声造影的检验一致性优于超声心动图。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评估准确性有限,采用超声造影进一步检查能够增强诊断信心,检验一致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车玫[6](2018)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两种抗凝剂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42例,华法林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3 d后D二聚体(D-D)下降百分比、D-D恢复时间、左心室心尖血栓消失时间、治疗后3个月血栓消失数、INR以及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3 d后D-D下降百分比显着高于华法林组(P<0.05),D-D恢复时间和血栓消失时间显着短于华法林组(P<0.05);利伐沙班组3个月后血栓消失率高于华法林组;治疗3个月后,利伐沙班组INR值和INR达标率分别为(2.62±0.43)和69.05%,显着高于华法林组(P<0.05);利伐沙班组新发血栓栓塞1例,出血事件2例,华法林组新发血栓栓塞4例,出血事件7例(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可缩短D-D恢复正常时间,提高INR达标率,减少出血事件,较华法林治疗更为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8年02期)

赵翠婷,孟平平,王永槐,马春燕[7](2017)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78岁,以"心前区阵发性疼痛30余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因可疑冠状动脉心脏病收入我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3年。查体:血压162 mmH g/76 mmH g,呼吸16次/分,体温36.3℃,心率62次/分,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导联T波倒置。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谱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陈萍,杨明,韩凌,胡文泽,赵燕[8](2017)在《40例VVI起搏器植入患者右心室心尖起搏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植入VVI起搏器患者,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是否改善心功能。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植入单腔(VVI)起搏器患者40例,随机分为RVA和RVOT两组,随访观察半年,对两组患者起搏参数、心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起搏阈值RVOT组与R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半年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VA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针对VVI起搏患者建议尽量将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RVOT间隔部,可能改善心功能。(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谢上才,王迎,江力勤,史浩颖,金炜[9](2017)在《右心室心尖部与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长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RHIVS)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右室电极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部(RVA组)和高位间隔部(RHIVS组),同时选取同期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患者术后4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Tei指数,左心房容积及指数(LAV、LAVI)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共入选48例患者,其中RVA起搏组16例,RHIVS起搏组16例,对照组16例。叁组患者术前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症、伴随用药、LVEF、LAD、E/E'、Tei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时,RVA起搏组的NT-proBNP、E/E'、LAV和LAVI高于对照组(P<0.05),RHIVS起搏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的LVEF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但对LVEF的影响不显着;与RVA起搏相比,RHIVS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7年04期)

杨光全[10](2017)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对心脏形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11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21例,并进行研究和随访。回顾性比较两者术中心室电极植入过程所需射线辐射时间。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者起搏部位对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叁尖瓣反流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对患者行起搏器治疗即刻起搏参数及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阻抗测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传统右室起搏内部心尖部起搏较间隔部起搏对心脏LVEF及QRS时限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和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过程中,介入手术所需射线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患者所需的平均辐射时间不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QRS波时限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波时限短,表明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LVEF)改善要明显优于心尖起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7年21期)

右心室心尖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3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结果 3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可见心肌明显肥厚,左心室远端心尖部室壁变薄,形成大小不一的室壁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左心室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特征性表现突出,敏感性高,有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右心室心尖部论文参考文献

[1].阿拉腾其木格,俞波.双腔起搏器更换叁腔起搏对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

[2].黄丽珍.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朱晴,赵翠婷,王永槐,李光源,孟平平.右心室非心尖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中远期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朱晴,赵翠婷,马春燕,王永槐,李光源.右心室非心尖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中远期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

[5].贺彦明.超声造影与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对比研究[J].临床研究.2018

[6].车玫.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临床疗效比较[J].血栓与止血学.2018

[7].赵翠婷,孟平平,王永槐,马春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

[8].陈萍,杨明,韩凌,胡文泽,赵燕.40例VVI起搏器植入患者右心室心尖起搏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7

[9].谢上才,王迎,江力勤,史浩颖,金炜.右心室心尖部与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长期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

[10].杨光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7

标签:;  ;  ;  ;  

右心室心尖部论文-阿拉腾其木格,俞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