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角色形象塑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武侠电影,徐克,女性角色,形象塑造
新角色形象塑造论文文献综述
武珩[1](2019)在《论徐克武侠电影的女性角色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克的武侠电影是香港电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在张彻、胡金铨之后,徐克借助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开启了新武侠电影的序幕。徐克镜头下的江湖更加潇洒飘逸和天马行空,人物也更加丰富和生动,在追求快意恩仇的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个性特征,在突破了真实的时空的仙魔世界,女性不再是单纯的"花瓶",而是追求独立的人格魅力"侠女",传达出别样的文化意味和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孙愈中[2](2019)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角色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式播出4年多来,对其主题、剧情、拍摄手法进行评析的文章已经比较多,但对剧中主要角色形象塑造方面的探讨还很少。本文从依靠特型演员追求形似神似效果、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鲜明个性、采取纪实手法赞颂伟人历史贡献叁个层面入手,重点分析该剧是如何成功塑造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角色形象,使这位伟大人物再现得栩栩如生的。(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龚宇婧,宇文利红[3](2019)在《谈动画剧本中角色形象的塑造——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画"是一种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一部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精雕细琢。一部动画作品中引人入胜的剧情来自于剧本创作者的想象力以及脑洞的大小。在此基础之上,对剧本中所出现的角色形象的塑造便显得尤为关键了。(本文来源于《流行色》期刊2019年08期)
刘长丰[4](2019)在《歌剧表演中角色形象塑造策略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表达内容十分丰富,角色形象塑造是歌剧表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歌剧表演中进行角色形象塑造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表演者在歌剧表演中对角色形象塑造方面应当从充分掌握角色性格特点;通过声音塑造歌剧中的角色形象;利用动作表情对歌剧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塑造几个方面入手,完成对角色形象的合理塑造。(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8期)
肖湘女[5](2019)在《校园青春影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是所有学子共同的记忆,青春是每个成年人必经的洗礼。自2013年,由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收获不俗的票房后,校园青春电影陆续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青年群像。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丰富了银幕上年轻的身影。他们之中有破茧重生的抗争者,深受重创的失败者,认定现实的早熟“成年人”,也有拒绝成长的“孩子”。此类影片中重复出现代表着青春和校园的符号,但并非简单地堆砌。叙述的方式、视角的切入也与角色息息相关。形象的塑造充斥着画面里的每一个细节。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校园青春影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探讨了叙事方式、视角切入点与角色的关系,以及场景、服装、化妆、道具的选择对角色的影响。并将这些塑造形象的方式在校园青春类短片《双程》中实践,在论文中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徐丽蓉[6](2019)在《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形象塑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是一种美化过后的肢体动作。就舞蹈表演来说,舞蹈演员通过个人肢体语言传达情感、刻画人物,将鲜活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赋予人物生命力,创造出真实生动的艺术。舞蹈表演者以典型人物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角色、理解角色、驾驭角色开展艺术创作,诠释舞蹈作品本身表达的内涵,同时塑造舞蹈角色形象。本文主要对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形象塑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8期)
高凯征,扈航[7](2019)在《中英文配音塑造动画片角色形象的文化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语境中,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对整体的影视作品产生接受方面的重要影响。在众多类型的影视剧作品中,动画片已经摆脱了只有少儿受众的限制,在跨文化语境中得到了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鲜活可爱富有个性的动画角色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好莱坞近年来引起轰动的动画片并不少见,如《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等。分析中英文配音对角色形象塑造的文化依据,在差别中寻找跨文化语境下动画片中文配音的思路,能更好地实现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提高接受者的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准。(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位明[8](2018)在《景别对角色形象塑造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镜头语言是动画影片的的一种记录方式和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景别作为其中的一种,这种利用"镜头说话"的画面语言表达方式,是否可以作用于动画角色形象塑造,本文主要从不同的景别镜头或者多个景别组合镜头来等方面来阐述是景别对形象的塑造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2期)
王一凡[9](2018)在《论舞剧中男旦角角色形象塑造的特点——以两版舞剧《梅兰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旦角这一统称名词是对戏曲中女性角色形象的概括,该角色也是在表演戏曲艺术时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与生、净、丑一同组成了国粹艺术表演中的四个行当。根据"戏曲表演的实践表明,行当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是戏曲表演中艺术化、规范化了的人物类型;从形式上说,又是带有一定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分类系统"1。由此可知,这种程式化的人物设定和鲜明的性格特色使得旦角角色在戏剧艺术表现中具有介绍人物和联系情节的双重作用,是一种符号层面的定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17期)
胡晓欢,胡耀祖[10](2017)在《电视剧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分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剧中主要女性角色婚姻形象、多元化形象、女性角色与饮料文化等方面的塑造进行分析,可以推定女性角色形象塑造会更有厚度、宽度和温度,高维度的必定战胜低维度的女性形象塑造。(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7期)
新角色形象塑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式播出4年多来,对其主题、剧情、拍摄手法进行评析的文章已经比较多,但对剧中主要角色形象塑造方面的探讨还很少。本文从依靠特型演员追求形似神似效果、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鲜明个性、采取纪实手法赞颂伟人历史贡献叁个层面入手,重点分析该剧是如何成功塑造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角色形象,使这位伟大人物再现得栩栩如生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角色形象塑造论文参考文献
[1].武珩.论徐克武侠电影的女性角色形象塑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孙愈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角色形象塑造[J].视听.2019
[3].龚宇婧,宇文利红.谈动画剧本中角色形象的塑造——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为例[J].流行色.2019
[4].刘长丰.歌剧表演中角色形象塑造策略阐释[J].戏剧之家.2019
[5].肖湘女.校园青春影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徐丽蓉.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形象塑造探究[J].戏剧之家.2019
[7].高凯征,扈航.中英文配音塑造动画片角色形象的文化依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李位明.景别对角色形象塑造作用[J].戏剧之家.2018
[9].王一凡.论舞剧中男旦角角色形象塑造的特点——以两版舞剧《梅兰芳》为例[J].艺术品鉴.2018
[10].胡晓欢,胡耀祖.电视剧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分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J].明日风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