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社区老年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位制社区,老年群体,空间融合,空间形态
城市社区老年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寓凡[1](2018)在《城市社区空间形态变迁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社区养老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养老与城市社区空间形态息息相关。本研究从空间社会学视角切入,综合列斐伏尔的空间叁元辩证法和西方现代都市空间研究的分析进路,结合单位制社区和老年群体的现实空间需求,抽象出“空间形态—日常生活—空间融合”的叁位一体分析框架。研究以赣北某一单位制社区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城市社区空间形态变迁过程中,原单位社区留守老年群体在社区日常生活适应中出现的困扰。研究发现:在原单位制社区封闭集中的物理空间和“熟人社会”、“科层社会”相交织的社会空间的复合影响下,社区中的老年群体在意义空间层面形成了舒适、便捷、稳定、依赖、自豪和满意的空间情感体验,以及高度认同、归属的空间主观认知,并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度认同归属的语言等符号化的形式表现其空间主观认知,老年群体的社区空间融合表现为高度“嵌入”的特点;街区制社区取代了单位制社区后,物理空间变为开放分散,社会空间变为“陌生人社会”和“功利化社会”相交织,意义空间也转变为不适、不便、变动、排斥、厌恶、自卑的空间情感体验,以及低认同、归属的空间主观认知,并通过低度的社会参与、人际冲突的消极回避以及低认同、归属的语言等符号化形式展现其空间主观认知,空间融合呈现出多维“脱嵌”的特点。脱嵌的空间融合使老年群体产生了空间依恋和社会区隔等主观困扰。最后,本文还基于空间重构的相关理论,指出只有通过社区、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自身多元主体的空间实践,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将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与空间的多层次维度及功能相结合,才能重塑老年群体的空间融合,提高社区养老质量,为今后城市社区养老建设提供可推行的分析和实践进路,同时为城市社区建设、社区养老提出了基于空间视角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马婧[2](2016)在《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老年群体在社区治理中地位日渐重要。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引入政治空间的概念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探讨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结构性位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及宏观的政治生态又有着怎样的互动。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场域式的概念从而对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老年群体有一个立体的审视,这也必然意味着要将其置于更大的视域下,在权力的互动、主体的互动和场域的互动中去观察,不仅揭示“面子”(政治空间的现实形态),更要分析背后的“里子”(政治空间的运转逻辑和影响因素)。文章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社区的观察以及对社区老年群体177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从现实形态、运转逻辑和影响因素叁个层面对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予以分析。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理论传统都以权力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本文以权力为基点从社区权力结构、权力主体互动关系和权力运作机制作为观察老年群体政治空间的叁重视角,看到了国家对基层权力渗透的努力与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表达群体利益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相遇相融,并以一种“柔性”的运作方式达到二者权力互动的微妙平衡。在此权力关系的塑造下,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表现为动员式政治空间和自主性政治空间两种类型,并以老年群体对组织归属感的强烈需求和与社区共同利益的联结为主要的动力支撑。作为老年群体政治空间之轴心的“老年精英”(楼组长、志愿者骨干等)及其与社区居民的“人情”操作、“人情”投资和“人情”互动是驱动老年群体政治空间得以运转的逻辑所在,并受到来自老年群体个体差异(性别、健康状况、收入水平、职业经历)、社区交往(社区公共娱乐、交往密切程度、利益依赖程度)和群体观念(社区归属感、个人认同感、政治效能感)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钱珏,臧勇[3](2014)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休憩设施的人性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是承载着城市民众闲暇聚会的公共设施,维系居民聚会娱乐的基本功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趋显着,老年人逐步成为社区公共设施中的主体人群。针对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况,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建设意义日趋凸显,特别是给老年群体建设一个有益、安全、科学的公共休闲娱乐的人性化设施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4年08期)
姜浩然[4](2013)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需求是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强调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缓解老年人健康压力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老年人在身体条件、经济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其就医行为受到机构服务能力、距离、费用、就医过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新医改背景下,需要结合这些影响因素继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健康需求。(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28期)
彭秋霞,李立文[5](2011)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与建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普遍关注。就此,从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与建构的角度出发,就有关社会资本的定义、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现状与原因及其重建方法等对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述。(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1年29期)
吴桂[6](2009)在《社会资本对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老年社会保障形成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系,研究和解决城市养老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从社会资本角度对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探讨的研究,大都关注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或城市社区老年人群社会资本的具体内容,从社会支持网对养老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大多关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宏观阐释,为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而进行的对策性探讨较多,工具性色彩较为浓厚,而对城市人口的生存状况及其社会场域,对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社会结构性特点,对于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的探析尚缺乏更深入细致和准确把握。本文从老年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角度出发对社会支持网进行分析,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社会支持研究,选择琥珀山庄社区、莲花小区社区、西园新村社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容量为156人的样本。用该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论,置信度为95%。通过入户调查,结构性访谈的方法获取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社会支持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对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研究考察了老年社会支持的一般模式,并探讨了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就社会资本构成而言,亲属圈是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社区是社交和社会情感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国家是基础性支持的提供者。(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宾,李泳[7](2007)在《浅析健身气功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社会背景和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阐述了健身气功的健身作用及其在城市社区中的推广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社区老年群体中大力开展健身气功的建议与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07年06期)
曹继红[8](1999)在《城市社区老年运动小群体的社会学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一地区居住,就会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其他人共享该地区的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人们把这种建立在地缘上的共同关系或社会叫做社区。社区虽然不是人生的所有阶段的生活领域,但至少是人的幼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重要生活场所,尤其是老年人的重要生活领域。据调查,目前我国(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城市社区老年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老年群体在社区治理中地位日渐重要。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引入政治空间的概念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探讨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结构性位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及宏观的政治生态又有着怎样的互动。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场域式的概念从而对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老年群体有一个立体的审视,这也必然意味着要将其置于更大的视域下,在权力的互动、主体的互动和场域的互动中去观察,不仅揭示“面子”(政治空间的现实形态),更要分析背后的“里子”(政治空间的运转逻辑和影响因素)。文章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社区的观察以及对社区老年群体177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从现实形态、运转逻辑和影响因素叁个层面对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予以分析。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理论传统都以权力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本文以权力为基点从社区权力结构、权力主体互动关系和权力运作机制作为观察老年群体政治空间的叁重视角,看到了国家对基层权力渗透的努力与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表达群体利益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相遇相融,并以一种“柔性”的运作方式达到二者权力互动的微妙平衡。在此权力关系的塑造下,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表现为动员式政治空间和自主性政治空间两种类型,并以老年群体对组织归属感的强烈需求和与社区共同利益的联结为主要的动力支撑。作为老年群体政治空间之轴心的“老年精英”(楼组长、志愿者骨干等)及其与社区居民的“人情”操作、“人情”投资和“人情”互动是驱动老年群体政治空间得以运转的逻辑所在,并受到来自老年群体个体差异(性别、健康状况、收入水平、职业经历)、社区交往(社区公共娱乐、交往密切程度、利益依赖程度)和群体观念(社区归属感、个人认同感、政治效能感)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社区老年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寓凡.城市社区空间形态变迁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马婧.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钱珏,臧勇.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休憩设施的人性化探究[J].装饰.2014
[4].姜浩然.城市社区老年群体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学理论.2013
[5].彭秋霞,李立文.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与建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
[6].吴桂.社会资本对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7].王宾,李泳.浅析健身气功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J].湖北体育科技.2007
[8].曹继红.城市社区老年运动小群体的社会学剖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