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颜色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光颜色,钙钛矿,发光器件,单晶,激子,二价锰离子,内部能量,微晶,晶荧,相对比例
颜色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刘万生,通讯员,孙祺[1](2020)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新方法实现钙钛矿单晶发光颜色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刘万生 通讯员孙祺)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盛烨团队在正二价锰离子掺杂的单一钙钛矿微晶中,通过改变激发条件,成功实现了连续、可逆、宽范围、高稳定性的发光颜色调控,发现锰离子掺杂钙钛矿单晶荧光动力学调控机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20-01-06)
,李晨[2](2019)在《华中农大 人为调控草莓颜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晨)颜色决定着草莓是否具有诱人的“外貌”。现有草莓品种大部分为红果,少数为白果。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康春颖课题组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RAP基因在草莓果实着色中的应用前景。康春颖介绍,花青素是草莓果实的主要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3)
鲍奇[3](2019)在《基于能量传递与基质调控获取颜色可调型NaBaB_9O_(15)荧光粉及其性能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以NaBaB_9O_(15)为基质的NaBaB_9O_(15):Ce~(3+)/Tb~(3+)/Sm~(3+)/Dy~(3+)、Na(BaSr)B_9O_(15):Ce~(3+),Mn~(2+)和(NaK)(BaSr)B_9O_(15):Eu~(2+)荧光粉。对基质的晶格结构、制备材料的XRD图谱和掺杂激活离子的发光特性及其间的能量传递、材料的色坐标和温度光谱等性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利用能量传递、助熔剂和基质阳离子替代叁种方式来调控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或热稳定性。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合成了一系列NaBa_(0.97)Ce_(0.03)B_9O_(15):xTb~(3+),ySm~(3+),zDy~(3+)荧光粉。利用Ce~(3+)作为敏化剂,通过能量传递的方式增强Tb~(3+)、Sm~(3+)和Dy~(3+)离子的特征发射,并通过光谱重迭和荧光衰减曲线进行证明。Ce~(3+)与Tb~(3+)、Sm~(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均确定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多种发光中心的存在使得NBB:3%Ce~(3+),xTb~(3+),0.5%Sm~(3+)系列样品的颜色可以由淡紫色转变为黄色;而NBB:3%Ce~(3+),zDy~(3+)系列样品可以发出白光,并向绿色区域移动。(2)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颜色可调的NaBa_(1-z)Sr_zB_9O_(15):Ce~(3+),Mn~(2+)荧光粉。对其发光性能、能量传递、阳离子取代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能量传递的辅助下,NaBaB_9O_(15):Ce~(3+),Mn~(2+)系列荧光粉呈现出紫色到绿色的发光,激发谱范围为200-350 nm。Ce~(3+)-Mn~(2+)的能量传递机理被确定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由于晶体结构的微调导致格位的优先占据,Sr~(2+)部分取代Ba~(2+)可以调节Mn~(2+)占据不同阳离子格位的比例,进而调节不同格位上的发射强度。结果表明,NaBa_(1-z)-z Sr_zB_9O_(15):Ce~(3+),Mn~(2+)在紫外激发下同时辐射出Ce~(3+)紫色光、Mn~(2+)绿色光和橙色光。此外,升高温度可以增强Ce~(3+)向Mn~(2+)的能量传递,使Mn~(2+)的发射强度显着提高。NaBa_(1-z)-z Sr_zB_9O_(15):Ce~(3+),Mn~(2+)热敏性较高、测温范围较宽等性能,使其可作为比率测温计,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Na_(1-z)-z K_zBa_(1-y)Sr_yB_9O_(15):Eu~(2+)荧光粉。详细研究了硼酸助熔剂作用、能量传递、阳离子取代和热稳定性。硼酸作为助熔剂使Eu~(2+)更容易进入Na~+格位,导致了单相双峰发射,获得了“蓝+绿”模式的青光,并通过热释光谱进行证明。而且,利用两峰的荧光衰减谱线证明了蓝光中心对绿光中心具有能量传递效应。Sr~(2+)和K~+替代基质中相对应的阳离子进行基质调控,可导致Eu~(2+)的优先占位,进而调节其占据两格位的比例以改变蓝-绿比例来应对各种比例需求,并同样利用热释光谱进行证明。此外,K~+的进入导致了基质阳离子乱序程度增加,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明磊[4](2019)在《叁氧化钨晶体调控木材表面颜色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改性研究领域,利用WO3等光敏材料在木材表面进行微纳米结构的改性修饰,不但使木材在疏水性能、抗紫外光老化性能方面有明显的提升,也可以植入光敏材料的光致变色、光催化等特有的功能品质,从而改善木材的功能属性,提升木材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木材表面修饰的角度出发,利用溶剂热的合成方法,在低能态制备条件下对木材表面进行WO3、WO3/TiO2以及WO3/SiO2无机纳米材料功能修饰,通过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化学组成等表征方法,对样品修饰层的性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热稳定性,木材染色特点,光致变色特征,系统的研究木材表面单项或者复合修饰的改性效果与修饰机理。依据木材表面改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功能需求为基础,系统的检测和分析木材修饰后的疏水性能,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和光催化去除甲醛等性能,验证木材表面修饰一剂多效的目标和价值。针对以上的问题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木材表面WO3纳米修饰性能研究方面,以WCl6乙醇溶液为前躯体溶液,采用两步加热制备WO3改性修饰的木材,获得木材表结晶生长六方相的晶型的WO3晶体修饰层;不同制备条件和活性剂添加呈现多种形貌特点,棒状晶粒直径120nm,长度750nm左右、以及片状晶粒厚度20nm到长度达到350nm左右,以及鳞状和不规则颗粒等特征;通过对制备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调节,结合修饰层木材颜色的特点,光致变色等性能的对比分析,得出低能态110℃两步法溶剂热制备的优化工艺;结合以上分析,通过调整实现工艺控制修饰层晶体生长的特征,进而形成不同的微纳米结构特点,对修饰功能效果产生调控机制;借鉴晶体生长理论中的界面分析原理,以及木材表面WO3修饰的实验原理,分析在木材基质上WO3水热结晶过程,得出木材表面WO3结晶生长的机理;分析修饰木材的染色的成因,结合木材基质的特点,借鉴WO3离子和电子的双重注入与抽取的光致变色的原理,得出木材WO3修饰层的光致变色机理。针对功能复合修饰的需求,WO3修饰木材通过低表面能处理,获得较好的超疏水效果,110℃合成条件的样品静态接触角为153.7°,体现了超疏水自清洁的功能;在紫外光加速老化和紫外光照射去除气体中甲醛实验中,也体现了优良的性能。TiO2掺杂对木材表面WO3修饰性能促进性研究方面,以TBOT和WC16乙醇溶液两种前驱体溶液共混的方法,通过溶液配比含量和合成温度等条件的调节,获得WO3/TiO2溶剂热复合修饰木材;通过对样品修饰的颜色特征的分析,结合光致变色性能、光催化性能和抗紫外光老化等性能的测定与研究,明确WO3/TiO2复合修饰木材的优化的制备工艺;通过形貌分析、物相结构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木材修饰层中WO3和TiO2复合制备的生长特点,结合本实验木材基质固相生长的特殊环境,得出WO3/TiO2复合改性的修饰层的生长机制;结合TiO2掺杂对WO3的光敏性的促进效果等分析,得出WO3在TiO2掺杂状态下的木材样品紫外光照射中去除甲醛性能的光催化机理。在功能性促进方面,TiO2的掺杂对疏水性的并不起到改善作用,而通过样品木材颜色特点和光致变色性能比较分析,WO3/TiO2复合修饰明显提升了光致变色的效能,样品T-2光致变色的色差值△E*达到26.2。SiO2掺杂对木材WO3修饰的颜色调节与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利用TEOS与WC16乙醇溶液为前驱体溶液,使用等比共混的制备的方法,调节制备温度,溶剂热制备WO3/SiO2复合修饰木材。通过微观形貌SEM分析、能谱EDS分析、晶相结构XRD分析和红外波谱FTIR分析等表征手段,对WO3/SiO2样品修饰层的构成特点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获得WO3/SiO2木材表面无定型的复合修饰层组成;通过对木材SiO2修饰以及木材WO3/SiO2修饰样品的颜色特征和光致变色性能的测试分析,对比木材WO3修饰的木材颜色特征,明确SiO2的掺杂修饰起到了对单项WO3修饰木材颜色的丰富与调节了美观性的作用;通过对疏水性能的测试与分析,对比WO3、WO3/TiO2复合修饰木材的疏水性能,综合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得出本研究中低表面能修饰后的改性木材的疏水机制;而相对WO3单项修饰效果,对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不大,但是SiO2的参杂降低了样品光催化去除甲醛性能。通过以上研究,系统性的探索了木材表面W03纳米粒子修饰的方法、作用和原理,并在优化制备工艺和分析修饰效果的基础上,运用TiO2、SiO2掺杂修饰的理念,探索WO3/TiO2以及WO3/SiO2修饰木材性能和机制,深化和拓展了木材WO3功能修饰的方法和路径,丰富了实验效果,提升了实用价值,在总结经验、分析原理、明确机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木材表面修饰一剂多效的改性目标,为木材改性研究领域中,运用光敏材料改良木材功能,提升木材使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3-01)
郑星星,王官华,余丽萍[5](2018)在《Tb~(3+)/Eu~(3+)掺杂SiO_2-Al_2O_3-B_2O_3-ZnO-Li_2O-BaO玻璃的制备及颜色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硼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铝形成铝硅酸盐玻璃,其中氧化铝形成配位的不同使得玻璃的结构及性质发生变化,使得它被广泛应用各类光学器件~1。采用高温熔融法在空气氛中制备了50SiO_2-13Al_2O_3-13B_2O-3-10ZnO-7Li2O-7BaO(缩写SABZLBa)为基质,Tb~(3+)/Eu~(3+)单掺及共掺的发光玻璃。在380nm激发下在Tb~(3+)/Eu~(3+)共掺的SABZLBa玻璃中可以同时观察到蓝(Eu~(2+))、绿(Tb~(3+))和红(Eu~(3+))光的发射带,这些发射带的混合可实现白光。发射光谱以及XPS证实了Eu~(3+)在该基质中于空气氛下部分还原成Eu~(2+),且随着Eu~(3+)浓度的增加还原程度减少。Tb~(3+)/Eu~(3+)共掺玻璃发射光谱及衰减曲线证实了Tb~(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稀土离子浓度变化可以实现SABZLBa玻璃发光颜色从绿色→白色→红色的变化。Tb~(3+)/Eu~(3+)共掺SABZLBa玻璃有望应用在紫外芯片激发的大功率LED阵列。(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郝好月[6](2018)在《稀土掺杂钼酸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荧光增强及颜色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将多个低能量光子转换成高能量光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这使得其在多个领域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包括太阳能电池、生物成像、温度传感、3D成像等。然而,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较低的上转换效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辐射出的荧光颜色难以调控,限制了其在彩色成像方面的应用。因此,本文利用多层结构、金纳米岛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双光束共激发实现了稀土掺杂钼酸钆荧光的增强;利用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交叉弛豫和非稳态上转换过程实现了稀土掺杂钼酸钆荧光颜色的调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Yb~(3+)离子在980 nm附近较大的吸收截面,我们研究了在双层结构和叁明治结构的包覆层中掺杂Yb~(3+)离子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合不同层中稀土离子间的能量迁移和表面猝灭的抑制,我们对双层结构和叁明治结构薄膜荧光增强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包覆层中掺杂Yb~(3+)离子的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此外,我们通过对比叁明治结构和高激光功率对多光子上转换荧光的增强效果,讨论了叁明治结构薄膜在高分辨成像方向的应用,并利用高阶激发态能量传递解释了叁明治结构荧光薄膜在短波段的显着增强。基于吸收峰在533 nm附近的金纳米岛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我们利用静电自主装和旋涂法制备了金纳米岛修饰的Er~(3+)/Yb~(3+)掺杂钼酸钆薄膜,实现了其辐射绿光强度的明显提高。我们通过对含金纳米岛和不含金纳米岛的薄膜绿光荧光寿命的改变,分析了金纳米岛与Er~(3+)离子之间的耦合对绿光辐射跃迁速率以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在光学测温方向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我们研究了金纳米岛修饰的荧光薄膜的荧光峰值比(FIR)和荧光寿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讨论较了这两种光学测温方式适用的温度范围。利用双光束的能量与Er~(3+)离子的能级差匹配,我们研究了双光束激发对上转换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影响。首先,我们研究了在980 nm和808 nm两束激光共同激发情况下Er~(3+)/Yb~(3+)掺杂的钼酸钆粉末的绿光双峰荧光强度的改变。根据Er~(3+)离子的特定能级差与980 nm和808 nm两束激光能量匹配,我们分析了绿光双峰的增强因子随两束激光功率变化而改变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研究了Er~(3+)/Yb~(3+)掺杂的氧化钆粉末在980 nm和1550 nm两束激光共同激发情况下荧光颜色的改变。并通过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红绿光所需要的光子数,研究了不同激发条件下的合作上转换过程。基于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Ho~(3+)-Eu~(3+))、交叉弛豫(Ho~(3+)-Ce~(3+)),我们研究了改变Eu~(3+)、Ce~(3+)在Ho~(3+)/Yb~(3+)掺杂钼酸钆粉末中的掺杂浓度对样品荧光颜色的影响。此外,我们讨论了980 nm脉冲激光的宽度和重复频率对Ho~(3+)/Tm~(3+)/Yb~(3+)掺杂钼酸钆粉末荧光颜色影响。结合样品辐射红光(Ho~(3+))、绿光(Ho~(3+))和蓝光(Tm~(3+))的上转换过程和辐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对不同脉宽和不同脉冲重复频率980 nm激光激发的情况下Ho-Tm-Yb掺杂体系的非稳态上转换过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国升[7](2018)在《钒酸铋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形成机理及颜色性质与光催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材料具有光、电、磁和催化等性质而广泛地应用于能源、环境、医疗和功能材料等诸多领域。由于材料的上述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深度理解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改善半导体材料的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材料的微观结构往往取决于合成方法及工艺参数,因此,明确半导体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机制为开发制备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的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钒酸铋(BiVO_4)半导体材料不仅具有导电性、铁弹性、颜色和可见光催化活性等性质,而且还具有环境友好、廉价易得、稳定性高、性能优良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半导体材料。目前,有关其作为颜料和光催化材料的应用研究已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如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将其开发成为一种代替铅铬黄颜料的环保型黄色颜料184黄,该颜料适用于食品、玩具、油墨、塑料、橡胶、车面漆等对颜料性能要求高的领域。另外,单斜相BiVO_4(mBiVO_4)具有带隙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应用领域的热门材料之一。然而,不论作为颜料还是光催化材料,改善其自身性质势必会促进该材料进一步应用推广。本文以改善BiVO_4材料的颜色性质及光催化活性为目的,采用甘油/水混合溶剂热方法来优化BiVO_4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控制溶剂组分比例、前驱体溶液的pH值、结构导向剂等工艺参数来调控晶面、形貌和纳米结构等微观结构性质。一方面考察材料微观结构对其颜色性质的影响规律,揭示结构性质与颜色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另一方面重点考察材料对光降解典型模拟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活性,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光催化材料,重点研究典型材料的形成机理,揭示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机制;重点研究材料微观结构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揭示结构性质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该研究结果为相关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及其在颜料和光催化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采用甘油/水混合溶剂热方法调控了环境友好型mBiVO_4材料的颜色性质与结构性质。通过数码照片、CIELab色彩空间、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气体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技术手段系统地研究了BiVO_4样品的颜色性质、光学性质及形貌、化学组成、颗粒尺寸、物相和暴露晶面等结构性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mBiVO_4材料相比,控制本方法中前驱体溶液的pH值不仅能够调控mBiVO_4材料的颜色由黄色转变为黄绿色,而且能够调控材料的暴露晶面及其比例、形貌和纳米结构等结构性质。其中,黄绿色mBiVO_4颜料可以在前驱体溶液pH值为3至5的范围内制得。通过研究前驱体溶液pH值与材料颜色性质和结构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材料的颜色性质主要取决于其{010}晶面的优先暴露和规整的片状形貌。采用甘油/水混合溶剂热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沿{010}晶面优先生长的层级结构BiVO_4材料。重点研究甘油水溶液的体积分数对所得产物物相、{010}晶面生长程度、形貌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甘油水溶液体积分数能够影响反应物的种类及浓度,这不仅会影响BiVO_4晶体沿{010}晶面优先生长的程度,而且也会影响构筑单元BiVO_4纳米晶自组装的方式,进而导致材料形貌的多样化,如球形、椭球形、橄榄形、羽状复叶、叶状、片状、条状和四叶报春花形等。根据XRD和SEM分析结果,提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即:产物的形成过程包括沉淀反应、溶解-重结晶、Ostwald熟化和自组装过程。重点考察了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活性,在这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BiVO_4材料中,四叶报春花形mBiVO_4材料具有最大的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其增强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四叶报春花形特殊形貌和优先生长的{010}晶面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辅助的甘油/水混合溶剂热方法可控合成了优先暴露{010}晶面的手里剑形纳米结构mBiVO_4材料。XRD、SEM、TEM等表征结果表明,控制EDTA的投加量会调控{010}晶面的暴露比例、形貌和纳米结构等结构性质。在EDTA的投加量分别为0.4 mmol和0.5 mmol时,相应的产物分别为优先暴露{010}晶面的手里剑形纳米结构mBiVO_4晶体和优先暴露{010}晶面的二维片状mBiVO_4单晶体。通过一系列的验证性实验证实了铋源离子和钒源离子中的某些形态与甘油分子和EDTA之间的配位反应,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和前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即:mBiVO_4单晶体符合传统的晶体生长机理;而纳米结构mBiVO_4晶体遵循非经典的晶体形成机理,该机理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构筑单元的形成。反应离子进行沉淀反应生成的非晶态BiVO_4纳米颗粒经过晶化后得到mBiVO_4纳米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相转变过程(即由动力学控制的四方硅酸锆相BiVO_4纳米晶转变为mBiVO_4纳米晶),同时还包括甘油分子和EDTA与mBiVO_4纳米晶某些晶面的吸附作用而导致的晶体各向异性生长过程,随后mBiVO_4纳米晶生长熟化为构筑单元;(2)、构筑单元经定向搭接形成纳米结构mBiVO_4晶体。作为构筑单元的mBiVO_4纳米晶为了降低自身的表面能而彼此聚集,在聚集过程中,构筑单元表面吸附的甘油分子和EDTA分别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氢键和库仑作用力等)主导了构筑单元的搭接方式,最终决定了产物的形貌和外露晶面及其比例。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这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mBiVO_4材料中,优先暴露{010}晶面的手里剑形纳米结构mBiVO_4材料具有最大的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并且其值是上述四叶报春花形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的1.13倍。分子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其增强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优先暴露的{010}晶面和手里剑形貌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6-01)
田苗苗[8](2018)在《基于能量传递和基质组分获得颜色可调型硼酸盐荧光粉及其性能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_3Tb(BO_3)_3:Ln~(3+)(M=Sr和Ba,Ln=Sm和Eu)、Ca_2BO_3Cl:Eu~(2+),nM~(2+)(M=Sr和Ba)、Ca_2(BO_3)_(1-x)(PO_4)_x Cl:Eu~(2+)一系列荧光粉,研究了其晶格结构、XRD图谱、发光特性、能量传递、色坐标、温度光谱等性能,分别利用能量传递和调控基质内阴阳离子的种类/比例方式来调控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结果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发射可调型的Sm~(3+)和Eu~(3+)分别单掺的M_3Tb(BO_3)_3(M=Sr,Ba)荧光粉。系统地研究了M_3Tb(BO_3)_3:Ln~(3+)(M=Sr和Ba,Ln=Sm和Eu)的结晶特性、晶体结构、反射特性、发光特性、能量传递、寿命特性、缺陷发光、温度发光特性以及CIE色度坐标。M_3Tb(BO_3)_3(M=Sr和Ba)属于R-3空间群,以Ba_3Dy(BO_3)_3为初始结构模型对样品进行了精修计算。Sr_3Tb(BO_3)_3和Ba_3Tb(BO_3)_3分别发射出555 nm和550 nm的黄绿色光,其来源于Tb~(3+)离子~5D_4→~7F_4的电子跃迁。由于Tb~(3+)→Sm~(3+)和Tb~(3+)→Eu~(3+)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效应,在274nm和286nm的激发下,随着掺杂稀土离子Sm~(3+)和Eu~(3+)浓度增加,M_3Tb(BO_3)_3:Ln~(3+)(Ln=Sm和Eu)发射出黄绿色、黄色、橙红色和红色光。其中,橙红色/红色的发射峰分别位于613nm(Sr_3Tb(BO_3)_3:Sm~(3+))、627nm(Sr_3Tb(BO_3)_3:Eu~(3+))、607nm(Ba_3Tb(BO_3)_3:Sm~(3+))、625nm(Ba_3Tb(BO_3)_3:Eu~(3+))。M_3Tb(BO_3)_3:Ln~(3+)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达到150℃时,其发射强度仍为初始值的72.8%。然而,由于Sr_3Tb_(0.99)(BO_3)_3:0.01Sm~(3+)荧光粉存在本征缺陷,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表现出了反常增强现象。实验所制备的荧光粉具有优良的红光特性,其有望应用于近紫外芯片激发的白光LED。(2)通过调控基质阳离子组分和比例的方式,有效地调控了Ca_2BO_3Cl:Eu~(2+),nM~(2+)(M=Sr和Ba)系列荧光粉发光材料的颜色,并通过对其XRD图谱、晶体结构、缺陷能级、发光特性及色坐标进行表征来研究材料的特性。随着阳离子Sr/Ba掺杂浓度的增加,基质内部的晶体场发生变化,导致缺陷能级移动,发射光谱表现出从428到401nm的蓝移现象,与此同时其蓝色区域的发射强度也表现出了增强的现象。本研究通过近紫外芯片激发实现了蓝光发射(~410nm)+黄光发射(577nm)的暖白光发射,突破了传统的蓝色芯片+YAG:Ce(黄光)的瓶颈。在近紫外激发下,CBL:Eu~(2+),0.07Sr~(2+)和CBL:Eu~(2+),0.01Ba~(2+)暖白光荧光粉的色坐标分别为(0.3890,0.3538)和(0.3602,0.3171),色温分别为3647K和3980K,其显色指数分别为64和80。CBL:Eu~(2+),M~(2+)(M=Sr和Ba)荧光粉的蓝色+黄色发射光谱分布较宽,足以满足室内高质量白光光源的要求。利用阳离子取代基质内阳离子实现蓝色+黄色双发射单掺杂荧光粉对于固体照明光源的制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通过调控阴离子方式合成了具有较高发光效率、高显色指数(CRI)Eu~(2+)离子掺杂的暖白光Ca_2(BO_3)_(1-x)(PO_4)_xCl荧光粉。阴离子基团PO_4取代BO_3会导致基质晶格发生较大的扭曲,从而使其发光性能被改变。当引入PO_4时,在同一激发下,Ca_2(BO_3)_(1-x)(PO_4)_xCl:Eu~(2+)发射光谱中出现一个除577nm以外的462nm的发射峰。随着改变BO_3/PO_4的比例,晶体结构发生变化,蓝/黄光的发射比率也随之改变,这为开发高显色指数的暖白光荧光粉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样品Ca_2(BO_3)_(0.64)(PO_4)_(0.36)Cl:Eu~(2+)的内量子效率(IQE)达到64.0%。本实验利用Ca_2(BO_3)_(0.64)(PO_4)_(0.36)Cl:Eu~(2+)荧光粉和380nm的近紫外芯片制备了暖白光LED器件,其具有高显色指数Ra(83.4)、低色温(3907K)、高光效(30.4lm/W)等优异性能。更重要的是,实验所制备的暖白光LED器件拥有比商业YAG:Ce~(3+)封装后的器件更高的R9值(R9=39.3)。Ca_2(BO_3)_(1-x)(PO_4)_xCl:Eu~(2+)作为一种暖白光荧光粉,在室内照明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苏玲,杨阳,王鹏飞,张加魁,杨丽英[9](2018)在《葡萄中调控果皮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果皮颜色是影响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果实成熟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类黄酮物质,特别是花色苷的合成对果实颜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合成受到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控制。从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展开,阐述了结构基因的种类、表达特性,调节基因的所属家族、调节特点等方面,特别介绍了MYB基因家族对结构基因的调控,以期为葡萄的颜色合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赵娜,张静楠,康辉,李楠[10](2017)在《结构调控的有机固体荧光团:颜色可调及聚集诱导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具有高的固态发光效率以及发光颜色可调的有机固体荧光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中,我们通过在单独苯环上引入二氰基乙烯作为电子受体,具有不同电子和位阻效应的取代基作为电子给体,发展了两类基于对二(2,2-二氰基乙烯基)苯的荧光团。有趣的是,非芳基或芳基取代基的引入均可实现荧光团在可见区的全覆盖。而且,芳基的引入成功赋予了荧光团较高的固态发光效率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此外,一些AIE荧光团还表现出特殊的同质多晶及压致变色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颜色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李晨)颜色决定着草莓是否具有诱人的“外貌”。现有草莓品种大部分为红果,少数为白果。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康春颖课题组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RAP基因在草莓果实着色中的应用前景。康春颖介绍,花青素是草莓果实的主要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颜色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万生,通讯员,孙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方法实现钙钛矿单晶发光颜色调控[N].中国科学报.2020
[2].,李晨.华中农大人为调控草莓颜色[N].中国科学报.2019
[3].鲍奇.基于能量传递与基质调控获取颜色可调型NaBaB_9O_(15)荧光粉及其性能调控[D].河北大学.2019
[4].孙明磊.叁氧化钨晶体调控木材表面颜色及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5].郑星星,王官华,余丽萍.Tb~(3+)/Eu~(3+)掺杂SiO_2-Al_2O_3-B_2O_3-ZnO-Li_2O-BaO玻璃的制备及颜色调控[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6].郝好月.稀土掺杂钼酸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荧光增强及颜色调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赵国升.钒酸铋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形成机理及颜色性质与光催化活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8
[8].田苗苗.基于能量传递和基质组分获得颜色可调型硼酸盐荧光粉及其性能调控[D].河北大学.2018
[9].苏玲,杨阳,王鹏飞,张加魁,杨丽英.葡萄中调控果皮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
[10].赵娜,张静楠,康辉,李楠.结构调控的有机固体荧光团:颜色可调及聚集诱导发光[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