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法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法研究

翟尧1杨晶2(1、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2、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阴223003)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40-02

摘要:受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的逐渐强化等影响,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精英教育开始大众化,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峻。特别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与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相比具有不可忽视的品牌劣势。本文从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应采取的措施谈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难;方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将达700万人,如此庞大的求职大军,使当前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更加严竣的挑战。就目前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如政府政策的、社会就业环境的、教育体制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等等,也有大学生个人主观原因的。属于社会、政府的问题及教育体制的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也是大学生无法左右的。但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主观方面的原因则可以通过学校的有效指导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而能有所改变。作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应当从提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能力与促使毕业生自身做好就业准备两方面出发,解决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一、创新就业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主体,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服务,拓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最大可能边界,与学生共同努力在挑战中找到机遇。具体改革创新措施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新就业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对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合理搭配与组合,并通过柔性教学机制加以实现。一是课程教学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二是推广学分制,允许学生跨系或转系学习,允许中途就业或者暂缓就业、继续学习或接受培训;三是专业课教师和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接,把关键的专业课次搬到企业现场教学,还可以把企业规范、职业道德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四是举办求职技巧培训以及普通话、物流师、汽车修理工等技能培训,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同时,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降低就业压力。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增强服务意识,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需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努力做到专业化、专家化和科学化,以及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教育,指导学生认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及职业价值观。

(二)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提高大学生展现自身才华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形式。要根据就业环境的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主动、灵活、多样的就业观,拓宽职业选择的范围。要提供职业心理特征测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准职业定位。学校应尽早开设就业指导课,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今后职业方向,初步定位、合理规划,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又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另外学院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创新精神,提高毕业生的自我创造就业机会能力。

二、转变学生就业思想,提升就业能力

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外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状况是提升就业率内在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培养自身就业能力,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了解人才市场规律,把握和利用一切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一)转变就业思想。

大学生就业市场常呈现供需失衡的奇怪现象,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才“少”,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除高等教育本身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较大偏差和因扩招带来的供需矛盾加大的客观原因外,大学生自身所存在阻碍其顺利就业的主观因素也不能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盲目择业。在择业时对自己未来的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意向,更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所在,缺乏主见,盲目从众。二是高期望就业。不少大学生希望毕业首次就业就能够获得好职位和高薪,总是希望留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生活质量较高的大城市、大单位。一旦现有的职位无法满足要求则消极对待工作或频繁更换岗位。三是消极就业。面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情境,极易陷入诸如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有的心理素质不高的,一旦受到打击就逃避现实,等待观望。

针对上述问题,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一是加强对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会在择业时把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把为人民服务与个人奋斗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要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与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积极因素加以热情鼓励,对消极的思想积极加以引导和转化。三是加强择业观教育,教育学生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实现多元化就业。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推销”自己,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积极主动地培养择业意识,客观、理性、地选择适当的就业岗位。

(二)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表现为获得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求职大学生对于一个满意度较高、又充满竞争性的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接近程度越高,获得岗位的可能性越大,就业能力也就越强。高校就业工作者应使学生明白,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中,多人竞争一个岗位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竞争中,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取决于毕业生对这个岗位的接近程度。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增加对一个满意度较高的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乃至获得这个岗位,就需要大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发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要不断提醒在校大学生尽早关注就业信息,尽早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积极参加实习活动,提前扮演就业角色。让他们努力培养能力、磨炼意志、积累经验,以便毕业后能顺利进入社会与职场,找到一份满意且稳定的工作。

三、结束语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社会的新形势,但大学毕业后立刻找工作并不一定是个明智的选择,如果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选择考研或是自主创业等,这样即可以降低就业压力,又可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考研,学生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进行深造,对所学专业知识就会有更深的研究,对自己在未来找份好工作增加许多筹码,从更高的起点去寻找机遇,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些。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学生在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了解市场的形势,通过自己的拼搏,闯下一番事业,成功的事例很多很多。考研、创业两个出路都很艰辛,许多大学生都遇难而退,这就需要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1]曾晓东.大学生就业问题解读.中国成人教育,2009(19)

[2]干旭.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对策初探.府新论,2005(4)

[3]徐纪平,徐汉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弊端和对策.科技经济市场,2008(4)

[4]邓红艳.大学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式的新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0(6)

标签:;  ;  ;  

浅谈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