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观察

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观察

一、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疗效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说明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陈玉云[4](2021)在《分析对小儿糖尿病患儿进行营养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98例选取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纳入病例经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49)、常态组(n=49)。为常态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开展营养饮食+常规治疗。比对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以及相关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均好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态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研究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钙、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钙、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好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患儿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尹强[5](2021)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脾胃湿热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从而探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湿热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医堂的PDS患者72例,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脾胃湿热的中医证候,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36例。给予对照组促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规范治疗,治疗组服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以4周为治疗周期。参照《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主编:李军祥、陈誩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第1次版)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指标:(1)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2)观察脾胃湿热证中医证候疗效;(3)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DSI)及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的评分;(4)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5)两组治疗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症状疗效比较:①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总疗效分析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2.7%,两组患者总有效量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P=0.049<0.05);而两组愈显率分别为61.8%、30.3%,两组愈显量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6.668,P=0.01<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单项症状积分,选择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检验),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而在治疗后,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经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具有显着差异性(P值均<0.01);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检验),发现治疗组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上腹胀气的症状积分上低于对照组(P<0.05)。过度嗳气、恶心的症状积分上与对照组(P>0.05)相比没有显着差异。③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表明两组药物对FD的治疗均有显着效果;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变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①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63.6%,两组患者总有效量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3,P=0.002<0.01);而两组愈显率分别为67.6%、33.3%,两组愈显量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7.889,P=0.005<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②中医症状主症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单项症状积分,选择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检验),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而在治疗后,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经非参数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具有显着差异性(P值均<0.01);两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检验)治疗组在主症(脘腹痞满、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上低于对照组(P<0.01)。③中医症状次症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次症积分比较,选择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检验),每次病发或加重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而滞、小便短黄,P值均大于0.05,四个次症积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组内前后比较选择非参数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两组P值均小于0.05,每次发病或加重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而滞、小便短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次症均有缓解。治疗后组间次症积分比较,选择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头身困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1<0.05,有显着差异。口苦口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0<0.05,有显着差异。大便不爽: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0<0.05,有显着差异。小便短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2<0.05,有显着差异。④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表明两组药物对FD的治疗均有显着效果;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DSI)评分和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评分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NDSI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NDLQ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在改善FD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上均有效;两组组间治疗后NDSI量表、NDLQI量表评分变化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4.复发率的比较:对有效、显效、痊愈的受试者在3个月后采取访查,治疗组有效者31人,成功回访27人,1人餐后饱胀不适由轻度转为中度,复发率为3.7%。对照组有效者24人,均成功回访,9人餐后饱胀不适由轻度转为中度,复发率为37.5%。在复发率的比较中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的复发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不适反应,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异常指标。结论:(1)加味黄连温胆汤可以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2)该中药汤剂经济实惠,副作用少,减少复发;(3)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和研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金晖[8](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后短期血糖波动大小的相关因素,分析在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时患者间血糖波动的差异,为临床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登录查询电子病历系统,根据所需的年份和对象,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期间登记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明确诊断为T2DM的患者共计2808例,参考标准经严格的筛选后,最终有245例符合要求。登记患者的入院后基础信息(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吸烟与饮酒史,统计治疗方案)、入院后首次完整的空腹实验室检查结果(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以及肝脏酶学)、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空腹葡萄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并采用床边快速血糖监测,选择区间为住院前三天的每日七点血糖值(空腹、3餐后2小时、晚餐前、睡前及夜间指尖血糖水平)。根据公式计算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借此指标以评估短期的血糖波动水平。结合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中提及的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应规范在2mmol/l之内,将纳入病例分为SDBG正常组(0 mmol/L≤SDBG<2 mmol/L,n=34)和SDBG异常组(≥2mmol/L,n=211)。比较两组间变量差异,探究影响SDBG的相关因素及其与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45例,平均年龄在60岁(60.10±12.42),其中男性118例(48.2%),女性127例(51.8%),SDBG正常组34例,SDBG异常组211例。与SDBG正常组相比,SDBG异常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更高[8.80(7.60,10.10)对6.95(6.33,8.10),P<0.001]、碱性磷酸酶(U/L)水平更高[69.3(56.3,83.6)对60.5(50.0,77.0),P=0.045]、空腹血糖(mmol/L)值偏高[8.47(7.20,10.10)对7.76(6.28,9.95),P=0.013]、空腹C肽(nmol/L)则偏低[0.55(0.42,0.68)对0.63(0.50,0.82),P=0.035],组间治疗方案上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治疗方案分组[单用口服药、口服药+长效(甘精)胰岛素、口服药+预混(30/70)胰岛素]后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得出三种治疗方案间的血糖波动各不相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适当调整检验水准为0.15,实际纳入了病程、ALP、Hb A1c、FBG、空腹C肽、治疗方案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得出患者SDBG水平与其入院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r=0.566,p<0.001)、入院时的碱性磷酸酶水平(r=0.212,p=0.001)、空腹血糖(r=0.193,p=0.002)、基础胰岛功能(r=-0.245,p<0.001)以及治疗方案选择(r=0.457,p<0.001)显着相关。结论患者入院前期血糖波动水平与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关,予以早期关注生化指标并制定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将有助患者在有限的住院时间中尽早实现血糖平稳,减少血糖波动对机体的损害。

覃雪梅,刘洁,吴金玲[9](2020)在《标式优化营养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病人中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标式优化营养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按照病室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开展营养管理,观察组接受标式优化营养管理,对两组病人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每日总热量值、晚餐热量构成比、基础胰岛素剂量低于对照组,营养成分摄入情况和各相关生化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式优化营养管理对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病人实施干预,可提高其营养健康管理效果,获得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值的良好改善,降低基础胰岛素治疗用量。

马瑞[10](2019)在《西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评估及影响西格列汀降糖疗效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评价西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针对西格列汀治疗人群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西格列汀对不同糖尿病病患的降糖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为探讨西格列汀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发挥降糖疗效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进一步通过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探寻西格列汀发挥降糖作用的作用机制,为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有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收集时间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住院、门诊患者以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筛查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32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史、既往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进行糖代谢、脂代谢、颈部内膜情况、脂肪肝情况检测。相关资料通过SPSS22.0工具软件完成运算和统计研究。连续变量采用均值±标准差来描述,不同小组之间的对比分析需要运用到独立样本t检验,小组内部对比分析运用到配对样本的t检验方式。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差异,比较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的作用。然后在西格列汀治疗组中抽取年龄30-40岁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共8例,以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降幅<0.4%为疗效欠佳组,降幅>0.9%为疗效显着组,每组各4例(各2男2女)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发现差异表达水平的基因,之后抽取疗效欠佳、疗效显着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共40例(每组20例)针对高通量测序发现的差异水平基因进行RT-PCR验证,得到差异基因。再通过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分组,观察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SOCS3沉默组、西格列汀药物治疗组和SOCS3沉默+西格列汀药物治疗组对葡萄糖消耗量以及糖原含量的影响,为探讨西格列汀通过SOCS3/PI3K/AKT通路在降糖作用机制中的效应,采用qRT-PCR方法检测SOCS3、AKT、GSK-3β基因表达水平,WB检测SOCS3、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探寻影响西格列汀降糖疗效的机制。结果:1.西格列汀降糖疗效分析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在使用西格列汀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降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直接胆红素、非直接胆红素、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升高。单药降糖治疗3月后,西格列汀组对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非直接胆红素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均高于二甲双胍组。在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治疗三月后糖化血红蛋白降幅存在个体差异,特点为体重指数较低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相对明显。说明西格列汀降糖作用在不同糖尿病患病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2.西格列汀疗效差异病例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RT-PCR验证结果西格列汀治疗3月后,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发现降糖作用疗效显着组、疗效欠佳组存在差异基因:GHRL、IGF1R、MAPK3、PIK3CD、SOCS3。RT-PCR验证:西格列汀疗效显着组、疗效欠佳组GHRL基因无差异;西格列汀疗效显着组IGF1R基因表达显着升高,P值0.034,MAPK3表达显着降低,P值0.002,SOCS3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值0.000。PIK3CD表达降低,但无差异。3.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析西格列汀对SOCS3/PI3K/AKT通路的影响SOCS3基因在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和胰岛素抵抗模型+siRNA-NC组表达显着升高,经药物西格列汀干预后,表达有所下降。模型组AKT经qRT-PCR检测无显着性变化,而AKT、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显着降低。经药物干预或沉默SOCS3后,SOCS3蛋白显着降低,说明西格列汀可通过下调SOCS3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结论:1.西格列汀组对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非直接胆红素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情况、血脂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在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治疗三月后糖化血红蛋白降幅存在个体差异,特点为体重指数较低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相对明显。说明西格列汀降糖作用在不同糖尿病患病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2.西格列汀疗效显着组IGF1R基因表达显着升高,MAPK3表达显着降低,SOCS3基因表达显着降低。3.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发现,SOCS3基因在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和胰岛素抵抗模型+siRNA-NC组表达显着升高,经药物西格列汀干预后,表达有所下降。模型组AKT、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显着降低。经西格列汀干预或沉默SOCS3后,SOCS3蛋白显着降低,说明西格列汀可通过下调SOCS3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

二、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疗效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2.“四早”原则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2.血脂异常的管理
    3.控制高尿酸血症
    4.体重管理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DKA
    2.HHS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4)分析对小儿糖尿病患儿进行营养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分析对比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分析对比
    2.3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分析对比
    2.4 两组患儿营养指标分析对比
3 讨论

(5)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和进展
    1 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 西医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2.1 内脏高敏感性
        2.2 胃酸分泌异常
        2.3 胃肠道动力异常
        2.4 社会心理因素
        2.5 幽门螺杆菌(He Iicobacter pylori,HP)感染
    3 关于本病诊断的研究
        3.1 症状诊断
        3.2 其他检查方法
    4 关于本病治疗方式的研究
        4.1 生活方式干预
        4.2 护理干预治疗
        4.3 西医药物治疗
        4.4 非药物治疗
    5 小结
第二部分 传统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和进展
    1 病名起源
    2 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3 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3.1 辨证论治
        3.2 方剂、中药、药对
        3.3 经方、验方治疗
        3.4 中成药治疗
        3.5 其他治法
    4 评述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数和分组方法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病例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3 治疗方法
        3.1 研究用药
        3.2 服药方法
        3.3 疗程
        3.4 随访
    4 观察项目
        4.1 安全性观测
        4.2 疗效性观测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6 安全性评价
    7 统计方法
    8 研究结果
        8.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8.2 一般资料比较
        8.3 疗效分析
        8.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I 量表、NDLQI 量表评分比较
        8.5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8.6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PDS的临床研究
        1.1 发病机制
        1.2 PDS的临床表现
        1.3 诊断标准
        1.4 西医治疗方法
    2 PDS的理论研究
        2.1 有关痞满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探讨
    3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3.1 治病求因,顺应脏腑生理病理功能
        3.2 胃宜清,脾宜运
        3.3 胃以降为和,则应消导
        3.4 调畅气机,同时注重调养胃病
        3.5 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4 黄连温胆汤方解及药理机制的探讨
        4.1 概述
        4.2 中药及配伍特点
        4.3 单味药理研究
    5 临床结果分析
        5.1 疗效性结果分析
        5.2 安全性结果分析
    6 不足和希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一: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二: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三: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量表(NDSI)
    附四: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量表(NDLQI)
个人简介

(8)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入组资料基本特征
    3.2 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
    3.3 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3.4 不同治疗方案间血糖波动的差异
4.讨论
    4.1 评估血糖波动指标的选择——SDBG
    4.2 既往有关血糖波动的研究——危害及其机制
    4.3 本研究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4.4 血糖波动的控制措施
    4.5 研究局限与亮点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其肝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9)标式优化营养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病人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西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评估及影响西格列汀降糖疗效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西格列汀对新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评估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措施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西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差异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西格列汀在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SOCS3/PI3K/AKT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疗效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4]分析对小儿糖尿病患儿进行营养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J]. 陈玉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21(16)
  • [5]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D]. 尹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8]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D]. 金晖.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标式优化营养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病人中的效果观察[J]. 覃雪梅,刘洁,吴金玲. 全科护理, 2020(19)
  • [10]西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评估及影响西格列汀降糖疗效的机制研究[D]. 马瑞.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分餐饮食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