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一、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朱志强[1](2020)在《教育机器人的软件分层体系结构及构件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机器人作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借助于机器人平台和云端的教育资源打造智能化的教育机器人平台是未来教育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智能化的设计要求不断的提高,业务的不断丰富,系统的复杂化的程度的也越来越高,急需一种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通用架构来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稳定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了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和构件技术来进行教育机器人架构设计,以提高机器人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已有技术现状,深入分析了教育机器人的软件结构及特点,然后结合分层软件体系结构和构件化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分层和构件化设计技术打造教育机器人平台,实现高度复用的基于分层构件的教育机器人软件平台,解决当前高度复杂的教育机器人系统的软件开发复用率低,开发成本高的问题。2)完成了教育机器人分层软件架构技术的研究,对教育机器人软件分层架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目标进行了梳理,然后完成了对教育机器人软件分层架构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核心功能的设计要求,并基于Wright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完成了对教育机器人分层体系架构的设计。3)完成了软件分层架构下的教育机器人构件化设计,给出了分层架构下的教育机器人的构件框架体系设计,从构件框架标准的选型和框架的选型两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确定了基于Javabean/ejb的构件方案,然后完成了核心功能设计,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完成了驱动层、平台层、算法层、用户接口层和系统接口层的构件方案设计。4)完成了分层架构及构件化技术进行教育机器人的开发及实施的方案研究,从软件工程角度出发,对如何利用分层技术及构件化技术开展教育机器人项目的开发进行了规范,以确保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流程的规范性,使得最终设计的系统能够保持高度的稳定和可复用性,最后以高校机器人AI教育平台为例开展了实例的应用,基于本文构建的分层及构件技术的教育机器人平台快速的完成了高校机器人AI教育平台的设计和实现,验证了文本给出的设计及开发方案的可行性。基于上述内容,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1)针对教育机器人当前在分层架构技术上的应用及设计存在的整合程度低,开发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驱动、系统到平台应用层的分层架构设计方案和基于构件化的开发方案,通过该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类机器人在开发和设计上的效率,降低其成本。2)应用Wright技术对其进行分层架构的定义,以从系统和平台层面打通了整个分层的设计逻辑结构,让整个教育机器人平台不在是独立的子系统整合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定义可以跨子系统从整个业务和系统功能的角度来进行分层的定义,解决了子系统模式下的业务逻辑的整合的复杂性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机器人的设计效率和功能更新的速度。

李国健[2](2020)在《基于构件技术的充电桩软件开发与仿真测试平台研究》文中认为传统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为此我国政府及各大汽车厂商开始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功能完善、安全稳定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是保证电动汽车广泛推广的必要条件。目前随着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更,充电桩控制软件变得复杂、不稳定且难以维护;同时大量充电桩厂商由于缺乏测试手段在出厂前并未对其所生产充电桩进行系统完善的测试。这些缺陷致使市场上投入运营的充电桩真实可用率很低,难以满足大量充电汽车的充电需求,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产业化发展与推广。为改善这种情况,下面先后从充电桩开发和测试两个角度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从充电桩开发角度出发,选择基于构件技术开发一套充电桩控制软件。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基于MVC分层结构确立充电桩软件体系架构,继而利用领域工程对充电桩功能需求进行分析,进而依据分析结果对功能模块进行划分。之后提出一套适用于充电桩领域的构件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充电桩软件的设计开发。最后为能对软件模块代码质量进行评估,基于内聚和耦合提出了构件评估模型并利用模糊理论对其进一步优化。之后从充电桩测试角度出发,选择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开发一个充电桩控制系统仿真测试平台。所做的主要工作有:分析不同类型充电桩的工作原理及硬件外设组成,制定上位机和下位机相结合的总体设计方案。之后为实现测试配置的灵活性,使用微内核架构作为上位机总体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核心系统和插件模块的设计。最后完成下位机(即数据采集板)的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是对实际交流桩和直流桩的控制导引电路、接触器及通信接口进行模拟;软件设计采用双缓冲队列与ISR(中断服务程序)结合的通信结构。源于与企业合作的开发项目背景,基于构件技术编写的两套充电桩软件迅速投入实际使用。以河南济源充电站为例,利用仿真测试平台对充电桩软件依次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实验,实验表明测试平台对充电桩软件测试高效快捷。同时使用构件评估模型对新旧充电桩软件进行评估对比,测试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构件技术开发的充电桩软件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改善明显。综上,开发一套低耦合、高内聚且易于功能拓展的充电桩控制软件和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充电桩控制软件测试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罗坤[3](2014)在《基于构件技术的多点配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流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配送成为当前主流的配送方式。随着多点配送系统需求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急需一种快速开发方法来开发高扩展性和复用性的多点配送系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构件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多点配送系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多点配送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首先本文提出系统构件框架模型,该模型以构件容器为载体,提供构件运行环境。并以模型为基础分析多点配送平台的组成部分,设计出多点配送平台的物理结构和功能模块。同时根据纵向分层、横向归纳的构件提炼思想,将构件分为底层数据服务构件、构件集成与监控层、业务构件三个层次,并按照横向和纵向分别提炼出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多种实用构件。在构件组装方面,提出基于XML配置总线的方式组装构件。然后本文按照三个构件层次分别对分布式数据库、负载均衡等构件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给出多个构件协同工作形成完整业务流程的方法以及各个构件的自定义扩展方法,并基于Spring技术对各个构件进行实现。最后本文给出多点配送平台的整体实现,并介绍了系统中各个构件的使用与整体测试。

黎茂林[4](2013)在《基于构件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软件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复杂度越来越高,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软件体系架构已不同于简单的C/S结构,也不是B/S结构,而是分布式地部署在网络上的、多节点分布处理的混合网络软件架构。从领域软件开发的角度出发,需求在变,业务在变,不变的只能是架构和软件集成平台,即设计者应集中精力于业务逻辑本身,而不必为分布式应用中的通信、互操作、可靠性、完整性、可扩展性等大量与业务无直接关系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因而,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这样的领域项目系统开发来说,一个稳定的、与业务逻辑相对独立的、能快速搭建系统原型的软件开发和集成平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面向构件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优点,优点,随后研究了基于面向构件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和软件集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中间件技术、框架技术,最后结合面向构件开发技术、框架技术和消息中间件技术,详细说明了基于构件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软件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围绕基于构件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软件集成平台开展研究,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软件构件模型、构件开发规范和集成规范;2)设计和实现了构件集成框架,提供可配置加载构件和构件运行的容器;3)基于进程间通信技术、Socket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消息中间件软件,提供系统间、进程间、构件间的信息交互;4)设计和实现了服务控制台和席位控制台软件,对构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本文实现的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集成平台支持电子信息系统高效地、简单化地、可重用地开发、集成和部署,满足电子信息系统较高的性能要求,同时做到让业务开发人员不需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而更注重于业务的模型和业务构件设计,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王若曦[5](2012)在《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仅仅依靠原来的开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传统的作坊式开发方法费时费力,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软件开发的速度已经完全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保证软件质量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软件研发的速度,软件复用的思想被人们认可并深入研究。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是实现软件复用的思路之一,与传统的开发方法相比,构件开发方法借鉴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很好的利用之前已开发的软件,为软件的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因此,本文利用构件技术对电信计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研究了课题产生的背景以及构件技术的现状。研究了J2EE分布式构件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和Spring+Struts+Hibernate(SSH)框架等。然后将软件构件技术与Spring+Struts+Hibernate开发框架结合起来,应用于电信计费系统的研发。(2)分析了电信计费系统需求,设计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抽取出可复用的构件。(3)探讨了构件设计技术和构件设计的过程,对抽取构件中的部分典型构件,例如数据库连接构件、权限管理构件、管理员管理构件、用户管理构件等进行了详细设计,并且给出了具体实现。(4)讨论了构件组装的方法,并且选择使用灰盒组装方法,通过XML语言描述并实现构件的组装。另外,本文分析并实现了系统部署方法,设置了相关参数。最后对系统中的部分构件进行了测试。

田容雨[6](2011)在《基于软件构件技术的Web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的迅猛发展,基于Web数据库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快捷性和超越时空等突出的特点,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外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基于Web应用为核心的阶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复用是减少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新的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复现象,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的软件开发经验及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把开发重点转移到软件新的模块上来。提高了软件工程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近十年来,软件复用已成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最有效、最具潜力的手段。国内外软件构件技术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特别是Web2.0的发展,为构件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软件开发行业已逐渐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过渡到了面向构件、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具有灵活、快速、可定制等优势,缩短了软件的开发过程、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节省了软件开发的成本。本文提出了基于构件的Web系统平台设计,基于三层模式的体系结构,在分层的基础上,设计了各层的架构,提出了理想的构件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部分通用构件、构件组装的方法和流程及组装算法。构件的组装是实现系统的关键环节,组装涉及到构件的检索、构件的匹配连接、组装机制等,按照组装算法和流程,将松耦合的异构件组装成为有机的整体,并编译发布。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工作有:1.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构件模型;2.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连接器的构件组装方法和定制算法。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下一步可以在构件化、框架和自动组装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构件库建设效率,实现软件构件技术和框架的更好融合。

彭云峰,姚琳,赵冲冲,胡长军[7](2011)在《并行构件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并行构件技术作为并行软件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并行计算软件的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并行软件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并行构件技术研究现状包含并行构件模型、并行构件体系结构规范、并行构件框架3个方面。并行构件、接口、框架的定义和实现是区分不同并行构件体系结构规范的主要标准。如何在实现并行构件复用性的同时提高并行构件组成的应用系统性能,是这些技术发展的共同思想。单构件多数据、多构件多数据编程模型、多语言互操作技术、并行远程方法调用、MxN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模型构件间的互操作都是并行构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行构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开展对多语言互操作、性能预测、自适应构件、构件模型的互操作、多核硬件上的并行构件体系结构技术的研究。

尚建人[8](2010)在《基于.NET的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延安大学教务管理水平,本文将运用.NET开发平台来进行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首先,作者对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NET开发平台、UML和软件构件技术;接着,使用UML进行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系统设计思想,对系统进行功能设计和模块划分,设计系统的架构,提出构件设计过程,建立系统构件模型;最后,通过.NET进行系统实现,完成系统的组装和集成。通过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最终实现了一个具有实用性、可扩展性和易于维护的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并对.NET构件模型、UML及软件构件技术进行了研究。

郭金良[9](2010)在《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雷达仿真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雷达仿真系统的软件规模迅速扩大、功能持续增强、结构日趋复杂,软件设计在仿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软件设计模式存在重用性、扩展性差等缺陷,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雷达仿真系统的发展要求。本文将构件技术和开放式软件设计的思想引入雷达仿真领域,研究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开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撑软件,并实现了实例系统。首先,分析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可行性。通过系统分析雷达仿真技术和构件复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研究的需求和意义;在综合分析两者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构件技术进行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和优势。其次,设计了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层次化体系结构。论述了体系结构对于软件设计的重要性,引入并分析了适合于开放式仿真系统的分层结构;针对雷达仿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功能职责和模型粒度的分层标准以及层内分区的思想,并对仿真系统的通信模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层次软件总线的仿真构件交互模式,研究了分布式仿真计算机的通信机制;在对构件集成技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仿真构件在分层体系结构下的集成模式。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开发方法。分析并建立了构件化雷达仿真软件的开发过程,总结了实现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从雷达仿真构件的设计、仿真构件库的设计、仿真构件组装环境的设计、仿真构件的测试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仿真构件库支持工具、仿真构件集成平台、仿真构件自动化测试平台等支撑软件系统。最后,设计开发了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应用实例。从仿真需求分析、分层体系结构设计、仿真流程分析、仿真构架设计以及仿真构件实现等方面阐述了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运行平台,给出了实例运行结果,并对其开放性进行了分析。论文提出的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增强雷达仿真系统的重用性、扩展性和适应性,使得仿真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更新,对于促进雷达仿真系统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薇[10](2007)在《基于反射机制的自适应软构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应用迅速发展,软件运行环境正经历从集中封闭的计算平台向开放、动态转变,并将逐步被基于服务的计算模式所取代,这就导致传统的软构件技术很难应对这些变化。本文针对目前软构件复用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动态运行环境和多变用户需求这些问题,基于反射理论,研究具有灵活性和自适应性的软构件技术。重点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软构件自适应技术研究。基于反射技术,提出了一种软构件的反射结构模型,建立了软构件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和依赖关系,使其能够调整自身结构,有效提高了构件灵活性和自适应性。二是Internet环境下基于构件的软件集成方法。集成框架一方面实现了基于元构件模型和软件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平台;另一方面,提供面向构件服务的软件集成,建立基于服务的软件开发模式。三是研究软件集成的重配置机制。提出了软件集成框架的反射体系结构,借鉴其开放实现的思想,根据不同领域用户在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对集成到软件系统中的构件或服务进行选择和部署等柔性定制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软件集成。最后以教师数据中心系统为例,通过使用基于反射机制的软构件,实现了对动态运行环境和多变用户需求的自适应性,并进行了系统的组装集成,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机器人的软件分层体系结构及构件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教育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现状
        1.2.2 分层体系设计技术在教育机器人中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及理论研究
    2.1 已有教育机器人软件及问题分析
    2.2 软件分层体系结构相关技术研究
        2.2.1 软件分层设计特点及必要性
        2.2.2 常用软件分层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2.2.3 常用软件分层设计框架及技术特点分析
    2.3 软件构件化相关技术研究
        2.3.1 软件构件化设计目的及意义
        2.3.2 常用软件构件设计方法
        2.3.3 常用软件构件设计框架及技术特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教育机器人软件分层架构技术研究及设计
    3.1 教育机器人软件分层及构件化设计基本原则及目标
    3.2 教育机器人操作系统架构及核心功能分析
        3.2.1 基于Ubuntu及 ROS构建的教育机器人系统架构
        3.2.2 教育机器人核心功能及设计要求
    3.3 基于WRIGHT的教育机器人分层体系架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分层架构下教育机器人构件化设计方案研究
    4.1 教育机器人中使用构件设计原则与目标
    4.2 分层架构下的教育机器人构件框架体系设计
        4.2.1 构件设计标准及技术框架选择
        4.2.2 基于JavaBean/EJB教育机器人构件框架设计
    4.3 分层架构下的教育机器人核心功能构件方案设计
        4.3.1 驱动层功能构件化设计方案
        4.3.2 平台层核心功能构件化设计方案
        4.3.3 算法层核心功能构件化设计方案
        4.3.4 用户接口层功能构件化设计方案
        4.3.5 系统接口层功能构件化设计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教育机器人分层及构件化开发和实施方案研究
    5.1 基于构件化技术进行教育机器人开发的整体流程
    5.2 需求分析阶段分层及构件化技术应用
    5.3 基于分层及构件技术的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5.3.1 方案设计方法及流程
        5.3.2 详细设计方法及流程
    5.4 基于分层及构件技术的软件测试及实施流程
        5.4.1 软件测试流程
        5.4.2 系统实施及后期维护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教育机器人系统的构件开发应用
    6.1 高校机器人AI教育平台项目背景
    6.2 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需求分析
        6.2.1 高校机器人AI教育平台设计需求的获取
        6.2.2 高校机器人AI教育平台的构件划分
    6.3 基于分层架构及构件技术的系统设计
        6.3.1 系统方案设计
        6.3.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6.3.3 构件的组装实现
    6.4 基于分层及构件技术的软件测试及实施
        6.4.1 软件测试
        6.4.2 实施及后期维护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构件技术的充电桩软件开发与仿真测试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充电桩开发技术的不足
        1.1.2 充电桩测试技术的不足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软件构件开发技术研究现状
        1.2.2 嵌入式软件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
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
    2.1 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过程
        2.1.1 领域工程
        2.1.2 应用工程
        2.1.3 构件组装
    2.2 构件模型
        2.2.1 通用构件模型介绍
        2.2.2 嵌入式构件模型介绍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内聚和耦合的构件质量评估建模
    3.1 构件评估体系建立
        3.1.1 模内耦合密度评估标准建立
        3.1.2 总体功能约束指标建立
        3.1.3 预算约束指标建立
        3.1.4 交付时间约束指标建立
        3.1.5 可靠性约束指标建立
    3.2 构件评估模型建立
    3.3 基于模糊理论的模型优化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构件技术的充电桩软件设计
    4.1 充电桩软件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4.1.1 软件架构设计
        4.1.2 功能模块划分
    4.2 充电桩构件模型设计
        4.2.1 构件模型的属性
        4.2.2 构件模型的接口
        4.2.3 构件模型的实现
    4.3 充电桩软件设计
        4.3.1 充电管理模块设计
        4.3.2 后台通信模块设计
        4.3.3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4.4 人机交互模块构件设计
        4.4.1 硬件驱动层构件设计
        4.4.2 虚拟设备层构件设计
        4.4.3 应用层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充电桩控制系统仿真测试平台设计
    5.1 仿真测试平台总体设计
    5.2 仿真测试平台上位机设计
        5.2.1 上位机软件架构设计
        5.2.2 插件模块设计
        5.2.3 核心系统设计
    5.3 仿真测试平台下位机设计
        5.3.1 数据采集板硬件设计
        5.3.2 数据采集板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电动汽车充电桩软件测试与评估
    6.1 充电桩软件测试
        6.1.1 单元测试
        6.1.2 集成测试
    6.2 充电桩软件评估
        6.2.1 整体软件评估
        6.2.2 软件构件设计改进
    6.3 基于构件技术的充电桩软件应用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3)基于构件技术的多点配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多点配送平台
        1.3.2 构件技术
        1.3.3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模型
    2.1 基于Spring的实体构件的开发
        2.1.1 基IoC的开发
        2.1.2 基于AOP的开发
    2.2 构件及构件技术
        2.2.3 构件概念
        2.2.4 面向对象与面向构件
        2.2.5 构件技术
        2.2.6 构件设计原则
        2.2.7 构件模型
    2.3 典型构件框架模型
        2.3.1 CORBA
        2.3.2 COM/DCOM
        2.3.3 EJB/RMI
        2.3.4 CORBA与DCOM、EJB的比较
    2.4 构件框架模型概要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构件的多点配送平台模型设计
    3.1 系统构件模型
    3.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3.3 系统中构件的分层与分类
    3.4 系统中构件组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构件详细设计
    4.1 底层数据服务构件
        4.1.1 分布式数据库构件
        4.1.2 缓存构件
    4.2 服务集成与监控构件
        4.2.1 负载均衡构件
        4.2.2 远程访问代理构件
        4.2.3 服务发布构件
        4.2.4 服务监控构件
        4.2.5 事务构件
    4.3 业务构件设计
        4.3.1 权限构件
        4.3.2 订单中心构件
        4.3.3 库存管理构件
        4.3.4 多点配送构件
    4.4 构件扩展
    4.5 构件的实现
        4.5.1 缓存构件的实现
        4.5.2 订单中心构件的实现
        4.5.3 多点配送构件整体组装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多点配送系统介绍
    5.2 构件在多点配送系统中的应用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成果
        6.1.2 论文创新点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构件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软件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面向对象的软件集成
        1.2.2 面向构件的软件集成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结构
2 基于构件的软件集成的相关技术
    2.1 面向构件技术
        2.1.1 构件的定义
        2.1.2 构件的特征
        2.1.3 面向构件的开发技术
    2.2 中间件技术
        2.2.1 中间件的概念
        2.2.2 中间件的分类
        2.2.3 面向构件技术与中间件应用
    2.3 框架技术
    2.4 集成框架和构件结合的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软件集成平台的设计及关键技术
    3.1 电子信息系统组成及特点
    3.2 基于构件的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问题
    3.3 基于构件的应用系统软件集成体系架构
    3.4 构件集成平台的设计
        3.4.1 构件集成平台组成
        3.4.2 构件开发规范
        3.4.3 构件集成框架设计
        3.4.4 消息中间件设计
        3.4.5 构件集成规范
        3.4.6 消息交互设计
    3.5 关键技术
        3.5.1 多层消息总线
        3.5.2 跨平台技术
4 集成平台的部署与应用
    4.1 系统部署
    4.2 运行管理
        4.2.1 系统启动
        4.2.2 系统监控
    4.3 构件集成平台应用案例
        4.3.1 需求分析
        4.3.2 设计说明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
    5.2 论文技术特点
    5.3 未来工作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软件复用的概念
    2.2 领域工程
        2.2.1 领域工程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
        2.2.2 领域工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2.3 基于构件的领域分析方法
    2.4 构件库
    2.5 软件体系结构
    2.6 构件技术
        2.6.1 构件的要素
        2.6.2 软件构件模型
        2.6.3 构件设计的过程
    2.7 J2EE以及SSH框架
        2.7.1 基于J2EE的分布式构件技术
        2.7.2 SSH框架
第三章 电信计费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3.1 电信计费系统的系统需求
    3.2 电信计费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四章 基于构件技术的电信计费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复用构件的抽取
        4.1.1 通用构件的抽取
        4.1.2 专用构件的抽取
    4.2 典型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4.2.1 通用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4.2.2 专用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4.2.3 数据库连接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4.3 构件的组装
        4.3.1 构件的适应性修改
        4.3.2 构件的组装
    4.4 系统的部署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相关实验
    5.1 系统测试
        5.1.1 通用构件测试
        5.1.2 专用构件测试
    5.2 相关实验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软件构件技术的Web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主要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软件构件技术的相关研究
    2.1 软件构件的概述
        2.1.1 构件的定义
        2.1.2 构件的基本特征
        2.1.3 构件与对象
    2.2 软件复用
        2.2.1 软件复用
        2.2.2 软件复用的分类
        2.2.3 软件复用的意义
    2.3 模式与框架
        2.3.1 模式
        2.3.2 框架
        2.3.3 设计模式与框架的比较
    2.4 组装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构件模型的相关研究
    3.1 构件实现模型
        3.1.1 COM/DCOM/COM+
        3.1.2 EJB
        3.1.3 CORBA
    3.2 构件模型的比较
    3.3 理想的构件模型
    3.4 通用构件描述语言(UCDL)
        3.4.1 UCDL结构
        3.4.2 UCDL的XML Schema设计
    3.5 构件的使用模式
        3.5.1 系统的快速开发
        3.5.2 系统的扩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构件技术的WEB系统开发平台架构设计
    4.1 WEB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模式
        4.1.1 运行模式
        4.1.2 Web系统的设计模式
        4.1.3 Web系统典型应用
    4.2 基于构件的WEB系统架构模型
        4.2.1 系统总体架构
        4.2.2 数据操作层架构设计
        4.2.3 控制层的架构设计
        4.2.4 逻辑实现层的架构设计
    4.3 WEB系统的主要通用构件
        4.3.1 用户管理
        4.3.2 数据管理
        4.3.3 界面布局
    4.4 构件的组装
        4.4.1 组装的方法
        4.4.2 组装的流程
        4.4.3 一种基于形式化语言框架的构件组装算法
        4.4.4 可定制的构件组装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开发平台的原型实现
    5.1 构件的组织架构
    5.2 专用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5.3 构件的组装
        5.3.1 构件匹配器
        5.3.2 连接器模型
        5.3.3 复合构件的组装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并行构件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并行构件及其模型
    2.1 并行构件模型
        2.1.1 根据并行构件的接口分类
        2.1.2 根据并行构件的组合方式进行分类
3 并行构件体系结构规范方面的研究
    3.1 元素定义
    3.2 多语言互操作
        3.2.1 SIDL简介
        3.2.2 Babel多语言互操作工具
    3.3 自适应和性能预测
        3.3.1 并行构件自适应技术
        3.3.2 并行构件的性能预测
    3.4 对提高并行构件性能的研究
4 并行构件框架实现方面的研究
    4.1 对框架便于使用的要求
    4.2 框架和用户的交互
    4.3 并行远程方法调用、MxN问题及并行构件的负载平衡
    4.4 框架的通用性
    4.5 并行构件框架的性能方面的研究

(8)基于.NET的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本课题的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高等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1.2.3 高等院校教务管理系统在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NET开发平台
        2.1.1 .NET Framework简介
        2.1.2 ASP.NET简介
    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2.2.1 UML的发展历程
        2.2.2 UML概述
        2.2.3 UML的主要特点
    2.3 软件构件技术
        2.3.1 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
        2.3.2 .NET构件模型
第三章 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描述
        3.1.1 系统所涉及部门及用户
        3.1.2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3.2 系统需求分析建模
        3.2.1 系统用例图
        3.2.2 系统活动图
    3.3 系统功能设计和模块划分
    3.4 系统架构设计
        3.4.1 软件体系结构
        3.4.2 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架构
    3.5 系统设计
        3.5.1 构件设计过程
        3.5.2 系统构件设计
第四章 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现
    4.1 数据库接口层的实现
    4.2 应用服务层的实现
    4.3 系统用户界面的实现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与策略
    5.2 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雷达仿真技术
        1.2.2 构件复用技术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和构件技术分析
    2.1 构件技术及其软件复用思想
        2.1.1 构件和构件技术
        2.1.2 构件技术的复用思想
    2.2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
        2.2.1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基本特征
        2.2.2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关键问题
    2.3 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2.3.1 构件技术和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设计的一致性
        2.3.2 基于构件技术实现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1 雷达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
        3.1.1 分层模式的体系结构分析
        3.1.2 雷达仿真系统的分层模式
    3.2 雷达仿真系统的构件通信模型
        3.2.1 雷达仿真构件的交互模式
        3.2.2 分布式仿真计算机的通信
    3.3 雷达仿真系统的构件集成模式
        3.3.1 构件集成技术分析与研究
        3.3.2 雷达仿真系统的集成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4.1 雷达仿真构件的实现技术
        4.1.1 雷达仿真构件的COM标准
        4.1.2 雷达仿真构件的实现模型
    4.2 雷达仿真构件库的设计
        4.2.1 雷达仿真构件的分类、存储、检索
        4.2.2 雷达仿真构件库支持软件的设计
    4.3 雷达仿真系统的构件组装环境
        4.3.1 雷达仿真构件的组装描述语言
        4.3.2 雷达仿真构件的组合模式
        4.3.3 雷达仿真构件组装平台的设计
    4.4 雷达仿真系统的构件测试技术
        4.4.1 雷达仿真系统的构件测试技术分析
        4.4.2 基于元数据的分层雷达构件测试方法
        4.4.3 雷达仿真构件自动化测试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的应用实例
    5.1 雷达仿真系统的实例设计与实现
        5.1.1 雷达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5.1.2 雷达仿真系统分层设计
        5.1.3 雷达仿真流程分析与设计
        5.1.4 雷达仿真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5.1.5 雷达仿真系统构件实现
    5.2 雷达仿真系统的实例运行与分析
        5.2.1 开放式雷达仿真平台及其实例运行
        5.2.2 雷达仿真系统的开放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后继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基于反射机制的自适应软构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格列表
图形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软件复用研究历史和现状
    1.2 软构件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体系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构件技术
    2.1 软构件概述
        2.1.1 构件的概念和分类
        2.1.2 构件模型
        2.1.3 构件描述语言
        2.1.4 构件组装
    2.2 几种分布式构件实现规范
        2.2.1 COM/DCOM
        2.2.2 CORBA
        2.2.3 JavaBean/EJB
    2.3 INTERNET环境下的软构件技术研究
        2.3.1 面向Internet的新型软件形态
        2.3.2 网络环境下软构件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适应软构件的反射结构模型
    3.1 反射理论及应用
        3.1.1 开放实现
        3.1.2 反射理论
        3.1.3 反射特性与类型
        3.1.4 反射技术的应用
    3.2 自适应软件技术研究方法
        3.2.1 自适应软件概念
        3.2.2 自适应软件分类
        3.2.3 几种典型研究方法
    3.3 软构件反射结构模型的构建
        3.3.1 软构件的自适应性
        3.3.2 软构件反射结构模型
        3.3.3 元对象协议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NTERNET环境下基于构件的反射式软件集成框架
    4.1 WEB服务关键技术
        4.1.1 Web服务概念
        4.1.2 Web服务架构和协议
        4.1.3 Web服务核心支撑技术
    4.2 面向服务的软构件技术研究
        4.2.1 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
        4.2.2 面向服务的构件软件框架
    4.3 基于构件的反射式软件集成框架设计
        4.3.1 软件集成技术
        4.3.2 基于构件的软件集成框架设计
        4.3.3 SIFCoI的基于构件的软件集成机制研究
        4.3.4 SIFCoI的面向服务软件集成
        4.3.5 集成框架的反射体系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集成框架的实现机制研究
    5.1 构件交互机制的研究
        5.1.1 分布式构件与Web服务的集成
        5.1.2 构件接口的WSDL映射
        5.1.3 基于SOAP的互操作实现
    5.2 构件服务组合架构设计
        5.2.1 构件服务组合框架构建
        5.2.2 服务组合实现过程
    5.3 集成框架SIFCoI的重配置机制研究
        5.3.1 构件接口规约的设计
        5.3.2 重配置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适应软构件在教师数据中心的应用
    6.1 教师数据中心系统介绍
        6.1.1 系统目标与开发技术
        6.1.2 系统功能结构
    6.2 基于反射机制的软构件自适应实现
    6.3 基于SIFCoI集成框架的系统构建
        6.3.1 教师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框架
        6.3.2 教师数据中心系统的组装设计
        6.3.3 面向构件服务的集成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情况
    1.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2. 发表论文

四、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机器人的软件分层体系结构及构件化研究[D]. 朱志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2]基于构件技术的充电桩软件开发与仿真测试平台研究[D]. 李国健.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构件技术的多点配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罗坤.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4]基于构件技术的电子信息系统软件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黎茂林.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5]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D]. 王若曦.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6]基于软件构件技术的Web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D]. 田容雨. 山东大学, 2011(04)
  • [7]并行构件技术研究综述[J]. 彭云峰,姚琳,赵冲冲,胡长军. 计算机科学, 2011(02)
  • [8]基于.NET的延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尚建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7)
  • [9]基于构件技术的开放式雷达仿真系统研究[D]. 郭金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3)
  • [10]基于反射机制的自适应软构件技术研究[D]. 张薇. 浙江工业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