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肃贝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肃贝母,物候期,生殖分配,生物量
甘肃贝母论文文献综述
马瑞丽,陈垣,郭凤霞,武睿,焦旭升[1](2019)在《甘肃贝母生物量和营养物质生殖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生殖分配随不同物候期的分配规律,以人工栽植6年生及以上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甘肃贝母植株为试验材料,在各物候期测定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生殖分配。结果表明:甘肃贝母在各物候期的生殖分配分别为13.2%,7.2%,10.1%,10.3%;在整个生殖生长阶段,生殖器官表型可塑性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大趋势;氮和磷元素在生殖器官中的组成百分比在盛花期较现蕾期显着降低,随果实的生长,在果实成熟期显着大于盛花期,而钾元素在整个生殖生长期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综合分析表明甘肃贝母种群对有性生殖投资的比例较小,大部分用于营养生长,其有性生殖是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消耗各器官营养元素主要保证鳞茎正常生长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亚兰,王嵛德,代立兰,徐琼,牛元[2](2019)在《间作对甘肃贝母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对甘肃贝母采用间作、覆膜和露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测定出苗数,计算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旨在揭示甘肃贝母间作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间作模式,为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_1条件下,甘肃贝母单位面积出苗数和成活率高,采挖间作模式下一年生的甘肃贝母个体质量相比较,T_1单个鳞茎鲜重较T_2、T_3、T_5和T_6显着增加了1.05 g、1.06 g、1.05 g和1.06 g,而较T_2、T_3、T_4、T_5和T_6鳞茎直径极显着增加了0.94 mm、1.81 mm、0.56 mm、1.01 mm和1.41 mm,经济效益提高了5.68万元/hm~2、47.9万元/hm~2、491.77万元/hm~2、484.38万元/hm~2和510.4万元/hm~2。提示间作育苗对甘肃贝母遮阴具有一定意义,建议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按比例采用间作和覆膜育苗方法,以降低春旱导致种子不发芽的风险和除草对贝母的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小琴,陈垣,郭凤霞,郭爱峰,袁洪超[3](2017)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CaCl_2处理均可推迟甘肃贝母倒苗高峰期,有效延长甘肃贝母生长期,从而提高鳞茎产量;各CaCl_2浓度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基本表现为15 mmol·L~(-1)>20 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2)不同CaCl_2溶液喷施后倒苗期较CK推迟效应显着,比CK倒苗高峰期推迟3~7d,并推迟3~6d结束倒苗高峰,其中以喷施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最佳。(3)10~25mmol·L~(-1) CaCl_2处理均可有效增强甘肃贝母倒苗期根系活力和鳞茎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期根系TTC活力最高,鳞茎SOD、POD和CAT活性最强。(4)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aCl_2处理下甘肃贝母倒苗期鳞茎抗性及生活力由强至弱依次为15mmol·L~(-1)>20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研究表明,15mmol·L~(-1) CaCl_2为甘肃贝母延迟倒苗期、增强苗期鳞茎抗逆性、提高鳞茎产量的最佳处理。(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李丽[4](2017)在《两种贝母的组织培养及外源GA_3、ABA处理对甘肃贝母鳞茎休眠的促抑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种胚作为试材,接种于添加了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的培养基,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筛选出伊贝母最佳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以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作为试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适宜甘肃贝母各个培养时期的激素组合及生长条件,为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对鳞茎进行低温及外源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分析低温贮藏过程中鳞茎顶芽萌发状况、营养物质以及相关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究外源GA3及ABA对贝母鳞茎休眠的影响,为研究贝母鳞茎休眠机理和贝母种球解除休眠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来共同探究贝母良种繁育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伊贝母的胚培养:20℃,12 h/d的光照时间为伊贝母种胚诱导的最适条件,诱导率可达72.22%。适合伊贝母种胚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0 mg/L NAA,出芽率达75%。适合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mg/L NAA,增殖系数为6.15。1/2MS+0.5 mg/L NAA为生根的最佳培养基。2.甘肃贝母鳞茎的组织培养:适宜于甘肃贝母鳞片消毒的最佳消毒方式是:首先用70%乙醇浸泡30 s,然后用0.1%升汞浸泡10 min,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放冰箱过夜,第二天重复此灭菌步骤。适宜甘肃贝母鳞片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2.0 m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0℃,光照0 h/d。适宜甘肃贝母鳞片继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0℃,光照12 h/d。适宜甘肃贝母无菌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2 mg/L IBA,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15℃,光照0 h/d。3.外源GA3、ABA处理对甘肃贝母鳞茎休眠促抑效应的影响:在低温冷藏期间,GA3处理可以提前解除鳞茎休眠,由CK处理的40 d提前至30 d;ABA处理可以延迟贝母解除休眠的时间,由CK处理的40 d延长至50 d。CK处理、GA3处理和ABA处理分别在40 d、30 d、50 d时解除休眠。芽长/鳞茎高在0.66以上可作为判断甘肃贝母鳞茎解除休眠的标准。休眠过程中鳞茎内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贝母鳞茎解除休眠期间,3种处理鳞茎POD和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IAA和过氧化氢含量的积累可以促进贝母打破休眠。PPO活性呈上升趋势,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涛,杨晖,王治业[5](2016)在《甘肃贝母营养繁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贝母鳞瓣为材料,综合应用设施育苗、环境条件控制、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技术,建立无土栽培条件下的小鳞茎分化、幼苗生长、优质小种茎培育的技术流程和体系,为提升药材种植的效率奠定种苗基础。研究了不同的取材时期、基质、温度、生长调节剂、光质、肥料、设施条件对小鳞茎分化、幼苗和小种茎生长的影响。结果是:新鲜材料较易诱导出小鳞茎;高温较低温能够显着的诱导出小鳞茎;低温较高温促进幼苗生长效果更好;生长调节剂处理能够提高小鳞茎诱导效率、缩短诱导时间;红蓝光(3∶1)的光质更适合于幼苗的生长;不同的肥料对幼苗、小鳞茎的生长促进效果并不明显;红色转光棚膜大棚的应用及生长调节剂的处理能够促进幼苗、小鳞茎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12期)
杨涛,王沛雅,张军,郭琪,杨晖[6](2016)在《濒危药材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再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甘肃贝母鳞茎为外植体,建立组培快繁体系,为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同的激素浓度及配比,不同的培养条件等对原球茎发生、生长膨大、发芽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内吸性杀菌剂预处理,结合二次消毒可以较有效的控制外植体的污染;原球茎诱导过程中以鳞瓣为外植体的最优激素组合是ZT 3 mg/L+MEJA 3 mg/L+IAA 3 mg/L+BR 0.3 mg/L(或GA 4+7 0.2 mg/L),以鳞心为外植体最优激素组合是ZT 2 mg/L+SA 10 mg/L+BR 0.2 mg/L(或GA 4+7 0.2 mg/L),鳞心诱导效率高于鳞瓣;原球茎生长膨大阶段,鳞瓣原球茎生长膨大的最优激素组合是NAA 3 mg/L+SA 40 mg/L+BR 0.3 mg/L(或S-3307 5mg/L),鳞心原球茎生长膨大的最优激素组合是NAA 2 mg/L+SA 20 mg/L+BR 0.3 mg/L(或S-3307 3 mg/L),鳞瓣原球茎生长膨大效果明显优于鳞心原球茎;不同大小的试管小鳞茎在发芽生长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建立了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的组培再生体系。(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6年05期)
杨慧珍[7](2016)在《外源Ca~(2+)对甘肃贝母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鳞茎入药,在传统中药中称之为“岷贝”,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过度采挖造成野生资源枯竭。人工驯化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低温敏感,难以抵抗寒冷,容易受到低温伤害;越冬成活率低,夏季倒苗现象严重。本研究选用甘肃贝母为材料,通过喷施外源化学物质,测定生理生化指标,旨在揭示其抗寒机理,并探寻提高抗寒性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将甘肃贝母开花株整株分别在20、4、0、-4℃处理条件下,测定抗氧化酶(SOD/POD/CAT)、丙二醛和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现上升趋势。SOD、POD和CAT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时MDA的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最高,并且花MDA含量高出叶片103.42%,两者差异明显;SOD、POD和CAT活性在4℃时最高,细胞酶活性的上升,减缓了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叶片具有较低的SOD活性和较高的POD与CAT活性,而花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和较低的POD活性,花细胞内过氧化物在低温胁迫下积累,受害严重。2.未喷施外源Ca~(2+)的营养生长期甘肃贝母植株,在不同低温处理下,随着温度的降低,植株叶片细胞膜严重受损,电解质大量外渗,MDA含量积累比较快,SOD、POD、CAT叁种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随着温度的降低,酶活性在逐渐降低。在-4℃时细胞膜受损程度最大,MDA含量积累也达到最大,反映出甘肃贝母植株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超过植株自身耐受限度后的低温胁迫,严重破坏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对植株造成伤害,甚至使植株死亡。3.用不同浓度外源Ca~(2+)(CaCl_2)处理甘肃贝母植株,可有效激活植株叶片中的抗氧化酶系统,激活效应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浓度高于15 mmoL.L-1时,对酶的激活作用又开始下降,用浓度为15 mmo L.L-1的CaCl_2处理甘肃贝母植株,可以显着增强细胞内酶活性,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提高植株的抗寒性。4.甘肃贝母种子平均千粒重1.4093g,标准差为0.1239g,出苗率仅为57%,出苗数为11.7%,出苗指数为7.43粒/2d。用不同浓度的CaCl_2处理甘肃贝母幼苗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倒苗数逐渐减少,浓度为15 mmo L.L-1时,可以显着降低倒苗率,地上部分生长期由对照(0 mmoL·L-1 CaCl_2)31d延长到了41d,倒苗期较对照推迟10d左右,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Ca~(2+)可以调节甘肃贝母幼苗的生理生化反应,有效的推迟倒苗期。(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振霞,李彩萍,张秋枚,董婷霞,詹华强[8](2014)在《甘肃贝母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贝母地下鳞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激素组合对其鳞茎的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甘肃贝母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结果表明:用70%乙醇处理15s,0.1%升汞处理10min,无菌水洗5次,然后在4℃中冷藏过夜,第2天重复上述灭菌步骤的连续消毒的方式灭菌效果很好,其染菌率为16.7%;诱导鳞茎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NAA2.0mg/L+6-BA 0.5mg/L,出芽率较高,为87.5%,能分化出的绿色健壮的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基是MS+NAA 0.5mg/L+6-BA 2.0mg/L,增殖系数达到9;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5mg/L,生根率90%。该试验基本建立了甘肃贝母植株的再生体系,为其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完整植株的再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10期)
马令法,王改花,吉哈利,王雪花,李全才[9](2013)在《不同浓度青稞秸秆水浸提液对甘肃贝母发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0、5、10、20、40 mg/mL青稞秸秆水浸提液对甘肃贝母种子进行浸泡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趋势。当青稞秸秆水浸提液浓度为20 mg/mL时甘肃贝母的发芽率最高,为86.21%,发芽势最高,为92.86%,发芽活力最高,为44.09,发芽指数最高,为12.02,且不同浓度间发芽率差异极显着。试验中还发现,胚根比胚芽先生长,同种浓度下,胚根比胚芽长。在实际生产中,适当把握秸秆还田量,可以降低化感作用对甘肃贝母发芽的抑制。(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20期)
陈鹊,王元彪,刘正琼,邵金凤,吴卫[10](2012)在《产生物碱的甘肃贝母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内生真菌的应用价值,以甘肃贝母为材料,研究其内生真菌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利用生物碱沉淀反应和薄层色谱技术(thinlayer chromatograph TLC)检测生物碱类成分,依据平板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鉴定菌株。从甘肃贝母的健康鳞茎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G6能产生多种生物碱物质。但薄层色谱分析表明,菌株G6代谢的生物碱成分与川贝类生物碱并不一致。测定其抑菌活性发现,总生物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着的抑制效果而对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中等。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信息,菌株G6被鉴定为镰刀菌属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虽然菌株G6并不能产生与寄主相同的生物碱物质,但其在新生物碱及抑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22期)
甘肃贝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对甘肃贝母采用间作、覆膜和露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测定出苗数,计算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旨在揭示甘肃贝母间作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间作模式,为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_1条件下,甘肃贝母单位面积出苗数和成活率高,采挖间作模式下一年生的甘肃贝母个体质量相比较,T_1单个鳞茎鲜重较T_2、T_3、T_5和T_6显着增加了1.05 g、1.06 g、1.05 g和1.06 g,而较T_2、T_3、T_4、T_5和T_6鳞茎直径极显着增加了0.94 mm、1.81 mm、0.56 mm、1.01 mm和1.41 mm,经济效益提高了5.68万元/hm~2、47.9万元/hm~2、491.77万元/hm~2、484.38万元/hm~2和510.4万元/hm~2。提示间作育苗对甘肃贝母遮阴具有一定意义,建议甘肃贝母规范化育苗按比例采用间作和覆膜育苗方法,以降低春旱导致种子不发芽的风险和除草对贝母的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肃贝母论文参考文献
[1].马瑞丽,陈垣,郭凤霞,武睿,焦旭升.甘肃贝母生物量和营养物质生殖分配研究[J].草地学报.2019
[2].赵亚兰,王嵛德,代立兰,徐琼,牛元.间作对甘肃贝母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
[3].王小琴,陈垣,郭凤霞,郭爱峰,袁洪超.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7
[4].李丽.两种贝母的组织培养及外源GA_3、ABA处理对甘肃贝母鳞茎休眠的促抑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7
[5].杨涛,杨晖,王治业.甘肃贝母营养繁殖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6
[6].杨涛,王沛雅,张军,郭琪,杨晖.濒危药材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再生的研究[J].中药材.2016
[7].杨慧珍.外源Ca~(2+)对甘肃贝母抗寒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
[8].张振霞,李彩萍,张秋枚,董婷霞,詹华强.甘肃贝母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J].北方园艺.2014
[9].马令法,王改花,吉哈利,王雪花,李全才.不同浓度青稞秸秆水浸提液对甘肃贝母发芽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
[10].陈鹊,王元彪,刘正琼,邵金凤,吴卫.产生物碱的甘肃贝母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