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意向论文-王嘉新

集体意向论文-王嘉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意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胡塞尔,集体意向,高阶人格,群能动者

集体意向论文文献综述

王嘉新[1](2019)在《行动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论集体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集体意向性"的讨论是当前现象学与分析的行动哲学之间的对话焦点。除了双方形而上学立场上的差异,分析行动哲学关于"集体意向"的若干代表观点与胡塞尔对"集体意向"的论述产生了强烈的理论共鸣,胡塞尔对意愿共同体的分析与布拉德曼对意向交融的分析基本上是一致的;胡塞尔与佩蒂特对群能动性的界定也非常类似。不仅如此,通过对"元社会性"的发掘,胡塞尔现象学的集体意向理论也深刻地批评了原子式的个体主义。胡塞尔对"多层-极"的社会构成分析及其辩护的"高阶人格"概念,组成了专属于现象学的"集体主体"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在拒绝神秘的集体心灵的同时,解释社会化各层次上的集体意识与行为。(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1期)

石密,刘春雷,时勘,刘建准[2](2018)在《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研究——基于情绪-信息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以期为规范与治理不确定信息情境中的网络集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方法/过程]通过调研网络社交媒介的常访问用户,共收集到的394份有效问卷。对所得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模型拟合与验证分析,探究与剖析网络集体行为意向蔓延的情绪感染路径。[结果/结论]在网络情境中,情绪感染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网络集体行为意向;而是通过情绪体验的无意识感染路径与信息感知的有意识社会比较路径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表达;信息感知同时还是情绪体验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认知路径,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启示,应及时矫正网民群体的信息感知失误与情绪体验偏激,以规范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柳海涛,杨羚[3](2017)在《集体意向与实践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打算参与一项集体行动时预先蕴含着对与该项集体行动相关的某种共同实践的内在理解,共同实践是人们在生活世界中形成的基本背景。背景在行动中不进入行动者的信念-愿望结构,它与具体的行动者和行动类型没有直接关系。个体基于实践理性对行动形式的反思性评估使集体意向和集体行动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柳海涛,黄建诗[4](2017)在《集体意向与博弈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之间形成的集体意向引起了集体行动。但仅用个体意向间结成的特定关系来解释集体意向是不够的,还需说明个体在不同选择面前为何愿意调整自己的个体意向去参与集体行动,而不是选择单独行动。通过对个体决策过程的分析,认为集体意向是个体在博弈过程中实现的均衡状态。实现均衡的同时,个体之间也产生了交互知识,并构成了集体意向的内在结构。(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石密,刘建准[5](2017)在《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概念、测量及形成要素——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集体行为已经引起了从中央政府到普通网民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责任对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以引导与实现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与归纳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大量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阐述了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形成要素。[结果/结论]集体意向作为群体目标导向行为的核心预测变量,是当前用以探索网络集体行为的一个比较合适的研究取向。目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测量主要有:生理测量法,自我报告法与量表测量法。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经历了酝酿、驱动与激活叁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受到网络情境、社会影响与个体感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田洁[6](2016)在《约翰·塞尔论集体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意向作为一个新兴的哲学研究热点涵盖了行动哲学、心灵哲学、道德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多方面的研究。哲学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路径对集体意向的可能性和本质进行了丰富而又深入的讨论。当代关于集体意向的理论有两大基本路径,即集体主义路径和个体主义路径。哲学家约翰·塞尔对于集体意向问题的论述具有重要价值,他所提出的非还原个体主义路径成功地解决了传统路径中的张力,在其中添加交互性条件就可以有效地推进对于集体意向的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季士强,陈晓平[7](2016)在《集体意向及其还原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追踪关于集体意向性研究的不同进路,发现有关争论常常是源于对集体意向之性质和主体持有情况的混淆。为此,我们把"集体意向"区分为"集体性意向"和"意向的集体拥有",进而区分了"内在集体"和"外在集体"。我们的结论是:集体性意向不能还原为个体性意向,内在集体不能还原为外在集体;但是仅从生理—物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在集体可以还原为外在集体,进而还原为个体。(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刘晓[8](2016)在《论集体记忆对民族历史的补充作用——以彝族服饰的虎纹意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人类学研究领域对历史文化书写的绝对客观性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讨论,认为在当下对族群历史进行实证研究时,不能忽略了历史书写中存在的可选择性和主观性。集体记忆作为人类群体的普遍性经验,是指导集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对族群集体记忆的把握,是了解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如何使用内部观念的重要途径。借助对特殊文化符号的分析,如对彝族服饰上的虎纹图案的解读,可窥见集体记忆对族群历史文化的补充作用,即可通过对被赋予了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的阐释,发现指导族群历史建构与发展的内部经验及其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赵亮英[9](2016)在《集体意向与制度性事实——塞尔的社会实在论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塞尔结合语言和心灵理论阐释了集体意向的本质与特征,进而以集体意向为基础,从地位功能、构成性规则、语言和背景的角度分别论证制度性事实(Y)的结构及建构过程。创造Y事实的过程就是借助语言,通过合作集体地赋予无情性事实(X)以地位功能的过程。但塞尔混淆了集体意向的意向内容问题与集体意向的拥有主体问题,不考虑拥有主体的集体意向内容实质仍然是一种个人意向,不能成功地引导集体行动,也就无法表征和建构制度性事实。(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柳海涛[10](2015)在《论集体意向:从道德理性主义的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集体意向的论证蕴涵着唯名论和后果主义的立场,它们忽视了意向内容的普遍性道德条件。个体有功利动机同时也是道德主体,需在共同体内处理与他人的道德关系。道德理性主义解释了行动者的普遍性道德原则,实际上为集体意向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同时也揭示了意向内容的社会性涵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集体意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意义]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以期为规范与治理不确定信息情境中的网络集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方法/过程]通过调研网络社交媒介的常访问用户,共收集到的394份有效问卷。对所得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模型拟合与验证分析,探究与剖析网络集体行为意向蔓延的情绪感染路径。[结果/结论]在网络情境中,情绪感染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网络集体行为意向;而是通过情绪体验的无意识感染路径与信息感知的有意识社会比较路径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表达;信息感知同时还是情绪体验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认知路径,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启示,应及时矫正网民群体的信息感知失误与情绪体验偏激,以规范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意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嘉新.行动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论集体意向[J].道德与文明.2019

[2].石密,刘春雷,时勘,刘建准.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研究——基于情绪-信息的理论视角[J].情报杂志.2018

[3].柳海涛,杨羚.集体意向与实践理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柳海涛,黄建诗.集体意向与博弈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石密,刘建准.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概念、测量及形成要素——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J].情报杂志.2017

[6].田洁.约翰·塞尔论集体意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

[7].季士强,陈晓平.集体意向及其还原问题[J].学术研究.2016

[8].刘晓.论集体记忆对民族历史的补充作用——以彝族服饰的虎纹意向为例[J].齐鲁学刊.2016

[9].赵亮英.集体意向与制度性事实——塞尔的社会实在论评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6

[10].柳海涛.论集体意向:从道德理性主义的观点[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

标签:;  ;  ;  ;  

集体意向论文-王嘉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