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葛花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葛花,葛花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葛花苷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军,吕明[1](2014)在《武当山产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武当山产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LUNA-C18(250 mm×4.6 mm,5!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8∶82),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5 nm。结果:葛花苷在0.062~1.24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0.86%。结论:本文建立了葛花中葛花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更全面评价武当山地区葛花药材质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含有葛花苷成分的药材及成药分析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华卡,黄宇[2](201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花中葛花苷含量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4.6 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7∶83),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10μL。结果葛花苷在0.102 4~1.229m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7%。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2年06期)
常欣[3](2009)在《葛花药材质量标准与葛花苷原料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葛花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藤(又称粉葛)P.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花,是祖国传统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酒药物。本文从形态学、显微学及理化等方面对不同来源葛花药材进行研究,制定了葛花药材的质量标准;同时系统研究了粉葛花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葛花苷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如下:1.首次从基原、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对野葛花和粉葛花药材进行系统鉴别的对比研究,为建立该类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验数据。2.首次将数码摄影技术应用于野葛花和粉葛花的药材鉴别中,阐述了两种葛花在形态学和粉末特征主要差异点,建立了二者形态学和显微鉴定的依据。3.以葛花苷、鸢尾苷和鸢尾黄素3种黄酮类化合物为指标成分,采用TLC和HPLC法对7批不同基原和产地的葛花药材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野葛花中不含鸢尾黄素,葛花苷为主要异黄酮类成分;而粉葛花中鸢尾黄素和鸢尾苷是主要成分。4.首次对粉葛花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4′,7-二甲基鸢尾黄素(4',7-dimethyltectorigenin,1),鸢尾甲黄素A(iristectorigenin A,2),尼泊尔鸢尾异黄酮(irisolidone,3),染料木素(genistein,4), irilin D(5),7-甲基鸢尾黄素(7-methyltectorigenin,6),鸢尾黄素(tectorigenin,7),鸢尾苷(tectoridin,8),葛花苷(kakkalide,9);2个为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10)和芹菜素(apigenin,11)。其中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7~11为首次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5.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等方法考察了葛花苷的提取工艺,结合重结晶等纯化技术,建立了葛花苷的制备工艺,所得葛花苷样品纯度可达到95%以上。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确定了葛花苷化学结构,并初步制定了葛花苷原料药质量标准。(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5-01)
吴琼[4](2009)在《葛花苷对乙醇所致小鼠多组织器官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葛花是自古以来被公认的解酒药材,多种解酒制剂含有葛花。目前已经从葛花中分离出包括葛花苷(kakkalide)在内的十余种异黄酮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葛花苷具有抗氧化、抗高血脂、抗炎、保肝、解酒等作用。过多摄入乙醇可引起对机体的多组织器官(如肝、脑、心、胃)损伤,从而引发多种疾病,这与乙醇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从而引起DNA的氧化性损伤有关。本文考察了葛花苷的解酒作用并从抗氧化损伤角度考察了葛花苷对乙醇引起的小鼠外周血、脑、肝脏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首先,本研究考察了葛花苷对急性给予乙醇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葛花苷(400 mg/kg)灌胃给药1天,3天,7天,可以显着延长醉酒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醉酒时间。说明葛花苷对急性乙醇所致的醉酒行为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其次,本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考察葛花苷对急性乙醇所致小鼠外周血细胞、小脑细胞、海马细胞、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给予葛花苷(200、400mg/kg) 1天,3天,7天,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小脑细胞、海马细胞、肝细胞DNA无影响。但可对乙醇(5.0g/kg,i.p.)急性给药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细胞、小脑细胞、海马细胞、肝细胞DNA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乙醇引起的DNA损伤是否属于氧化损伤,采用HPLC-ECD来检测葛花苷对乙醇引起的小鼠尿液中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标志物8-OHdG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可增加小鼠尿液中8-OHdG水平,葛花苷(400 mg/kg)给药1天、3天、7天可以显着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尿液中8-OHdG水平增加。此外,本文还发现葛花苷(400 mg/kg)给药1天、3天、7天可逆转乙醇所致小鼠外周血,小脑,海马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葛花苷对乙醇所致的氧化性DNA损伤有显着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抵御自由基对细胞DNA的攻击、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相关。(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5-01)
张淑萍[5](2006)在《野葛花中葛花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葛花中异黄酮化合物葛花苷的含量,紫外检测波长为265mm。葛花苷在 0.010-0.04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n=4),平均RSD为0.69%(n=4)。(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贺云,张尊听,李鹤[6](2005)在《野葛花中葛花苷的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硅胶G薄层色谱板上,建立了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野葛花中葛花苷的分析方法.薄层分析的展开剂为叁氯甲烷-甲醇-冰醋酸3∶1∶0.3,葛花苷在0.484~3.87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该方法快速、简便,为野葛花作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葛花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花中葛花苷含量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4.6 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7∶83),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10μL。结果葛花苷在0.102 4~1.229m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7%。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葛花苷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正军,吕明.武当山产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测定[J].儿科药学杂志.2014
[2].华卡,黄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葛花中葛花苷的含量[J].中南药学.2012
[3].常欣.葛花药材质量标准与葛花苷原料药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4].吴琼.葛花苷对乙醇所致小鼠多组织器官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5].张淑萍.野葛花中葛花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J].长治学院学报.2006
[6].贺云,张尊听,李鹤.野葛花中葛花苷的测定方法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