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舒颗粒论文-任树军,梁彦林,姜磊,周宏政,杨春雨

颈舒颗粒论文-任树军,梁彦林,姜磊,周宏政,杨春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舒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刀疗法,颈舒颗粒,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颈舒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任树军,梁彦林,姜磊,周宏政,杨春雨[1](2019)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门诊80例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和针刀治疗。在治疗后2周末,采用简化McGill询问(疼痛量表)、主诉和症状积分及颈椎屈伸活动度测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经Ra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主诉与症状评分、颈椎屈伸活动度及简化McGill询问(疼痛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着,安全可靠,与单一治疗方法相比,不但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能够缩短治疗周期,巩固针刀治疗的远期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志远[2](2019)在《基于经筋气血理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观察运用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17年11月—2018年08月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治疗,针刀治疗1次/周,共治疗4次;中药组采用颈舒颗粒治疗,每次1包,3次每天,口服1个月;联合组采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田中靖久症状量表20评分法(简称YT20),以及治疗前、随访3月患侧上肢肌电图尺神经、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时间及传导速度,治疗后、随访3月进行总体疗效定,通过spss20软件统计学分析,来比较叁组方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结果:1.VAS评分:3组治疗后、随访3月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随访3月VAS评分低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YT20评分:3组治疗后、随访3月后YT20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随访3月YT20评分高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和潜伏期: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均P<0.05),且F波的潜伏期均缩短(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较针刀组、中药组改变更加显着(均P<0.05)。4.总体疗效评价: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为96.7%,针刀组总有效率86.7%,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有效率为76.7%,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下针刀配合颈舒颗粒较单纯针刀治疗及单纯颈舒颗粒治疗,更有效的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上肢麻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宣智博,姜益常[3](2019)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分型,也是现代上班族高发病之一,笔者探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骨伤叁科门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药物组和治疗组,治疗观察两周,运用SPSS 19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和针刀组。结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刀或服药,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2期)

柯永波[4](2019)在《颈舒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颈舒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颈舒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C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C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任树军,姜磊,梁彦林,周宏政,杨春雨[5](2019)在《旋提整脊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5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旋提整脊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访分析旋提整脊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的52例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疼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颈椎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整脊配合颈舒颗粒疗法能有效改善血运循环,加快炎症因子的吸收,缓解颈部疼痛并促进颈部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瑞,许杉,律立红,徐智儒,刘莉[6](2019)在《颈舒颗粒中肉桂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肉桂酸的浓度,研究颈舒颗粒给药后肉桂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7μm,2.1 mm×100 mm),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35℃;Xevo TQ-S质谱在ESI+模式下采集数据,扫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结果肉桂酸在10~1 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复方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能改变肉桂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能力。(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3期)

周静,刘菲,江卫玲,胡明[7](2018)在《基于随机临床试验的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成本-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R)的成本-效果。方法基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开展药物经济学平行研究。来自14个中心的480例患者按3:1比例分为颈舒组360例和安慰剂组120例。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作为主要效果指标,以麻木VAS评分作为次要效果指标。以直接成本作为成本指标,站在全社会角度,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颈舒颗粒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服用颈舒颗粒可有效改善其的NDI值及疼痛VAS、麻木VAS评分(均P<0.05)。以NDI作为结局指标时,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82.30,以疼痛VAS作为结局指标时,ICER为38.23,以麻木VAS作为结局指标时,ICER为70.85,均小于成本-效果阈值,敏感性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结论颈舒颗粒治疗CR的经济性可被接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11期)

高曦,任聪林,娄宏君[8](2018)在《针刺联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仅给予针刺治疗,药物组仅口服颈舒颗粒治疗,治疗组予针刺联合颈舒颗粒治疗,2周后评定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各组治疗后NRS疼痛评分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组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8年08期)

任壮[9](2018)在《中药治疗颈椎病获得高质量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内首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发布会上,发布了颈舒颗粒循证研究成果,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高质量证据。结果振奋 引导探讨保守治疗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8-06-21)

钟希文,钟远辉,邹增业[10](2018)在《社区颈舒颗粒、西比灵联合治疗紧张性头痛78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临床治疗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过程中,应用社区颈舒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头痛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抽取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分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采用颈舒颗粒、西比灵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100.0%和总治愈率90.0%均显着优于对照组(90.7%,4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颈舒颗粒、西比灵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如双侧或偏侧头痛缓解时在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临床治疗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颈舒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缩短头痛的缓解时间,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颈舒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观察运用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17年11月—2018年08月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治疗,针刀治疗1次/周,共治疗4次;中药组采用颈舒颗粒治疗,每次1包,3次每天,口服1个月;联合组采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田中靖久症状量表20评分法(简称YT20),以及治疗前、随访3月患侧上肢肌电图尺神经、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时间及传导速度,治疗后、随访3月进行总体疗效定,通过spss20软件统计学分析,来比较叁组方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结果:1.VAS评分:3组治疗后、随访3月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随访3月VAS评分低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YT20评分:3组治疗后、随访3月后YT20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随访3月YT20评分高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和潜伏期: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均P<0.05),且F波的潜伏期均缩短(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较针刀组、中药组改变更加显着(均P<0.05)。4.总体疗效评价: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为96.7%,针刀组总有效率86.7%,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有效率为76.7%,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下针刀配合颈舒颗粒较单纯针刀治疗及单纯颈舒颗粒治疗,更有效的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上肢麻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舒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任树军,梁彦林,姜磊,周宏政,杨春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2].陈志远.基于经筋气血理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3].宣智博,姜益常.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柯永波.颈舒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任树军,姜磊,梁彦林,周宏政,杨春雨.旋提整脊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52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6].陈瑞,许杉,律立红,徐智儒,刘莉.颈舒颗粒中肉桂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

[7].周静,刘菲,江卫玲,胡明.基于随机临床试验的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8].高曦,任聪林,娄宏君.针刺联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

[9].任壮.中药治疗颈椎病获得高质量证据[N].中国中医药报.2018

[10].钟希文,钟远辉,邹增业.社区颈舒颗粒、西比灵联合治疗紧张性头痛7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

标签:;  ;  ;  ;  

颈舒颗粒论文-任树军,梁彦林,姜磊,周宏政,杨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