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作用论文-詹志发,祁生文,何乃武,郑博文,葛传峰

强震作用论文-詹志发,祁生文,何乃武,郑博文,葛传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震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震作用,均质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地震动响应规律

强震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詹志发,祁生文,何乃武,郑博文,葛传峰[1](2019)在《强震作用下均质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强震诱发边坡失稳作为地震中最为常见的次生灾害,致使我国的地震滑坡灾害数量位居全世界之首,针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问题,采用铁粉、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水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了均质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详细分析了均质边坡模型在不同频率和幅值地震波输入下的地震动响应特征,发现当频率较低时,沿坡表水平距离方向上监测点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是单调增大的,坡肩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最大值,当频率进一步增大接近或者超过模型自振频率时,边坡模型不再呈现出典型的放大现象;相同幅值不同频率加载条件下,均质边坡模型的自振频率变化整体不太明显,而输入加速度幅值的变化对自振频率的影响更为显着,低频成分对模型损伤不明显,高频及自振频率附近频段对均质边坡的损伤更为强烈,导致模型的自振频率显着下降。该问题的研究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地震动响应及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秦雨樵,汤华,邓琴,尹小涛,但路昭[2](2019)在《强震作用下边坡屈服加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Newmark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工程中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目前最常使用的传统方法只适用于滑动角度与坡角相近的浅层直线滑面情况。为了将Newmark法推广到圆弧滑面以及结构面控制的直线滑面,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屈服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同滑面形态下边坡的强震永久位移,并与Newmark条分法以及有限元解耦法进行对比。然后分析坡高、坡角、滑面形态性质对地震屈服系数大小的影响。最后与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当滑面范围较大时,传统Newmark方法低估了圆弧滑面以及结构面控制滑面在强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2)边坡屈服加速度稳定性系数与滑面剪入、剪出口位置以及坡角有关,并且采用改进Newmark方法计算结果与Newmark条分法以及有限元解耦法结果较为一致;(3)与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改进Newmark方法得出的不同震级条件下的位移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证明该方法既继承了传统方法简洁、方便的特点,同时精确度以及适用性均较好,可以直接运用于工程实际中。(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王立忠,王海彦,黄黆,李永珑[3](2019)在《强震作用下运营隧道裂损衬砌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营隧道由于地质因素、施工因素与地下水因素造成衬砌结构带裂缝工作。在地震力作用下,带裂缝的衬砌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基于隧道衬砌结构裂损的不同位置和裂缝不同深度的考虑,建立了叁维数值有限元模型,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衬砌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①在地震力作用下,隧道衬砌受往复拉压作用;在剪切波作用下,最大弯矩、轴力发生在隧道横截面"X"位置;②带裂缝衬砌在地震力作用下,纵向裂缝处混凝土应力集中,主筋拉应力增大,其他位置内力与完好衬砌响应相同;③随着裂缝的位置不同,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不同,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225°、315°、270°;④衬砌初始裂缝深度越深,在地震作用下应力集中情况越严重。(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江义,吴志良,程泽坤[4](2019)在《强震作用下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总结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现行《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的不足,对高桩码头的4种典型失效破坏模式进行总结,重点对比国内外有关码头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防目标、概念设计、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具体要求。工程案例计算结果表明,FEMA-440推荐的系数调整法的结果,与地震反应谱法和替代结构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程恒,张国新,廖建新,周秋景,杨波[5](2019)在《强震作用下特高拱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等效一致黏弹性边界单元模拟拱坝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给出了人工边界节点上等效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实现了拱坝-地基系统的地震动输入。以我国某特高拱坝为例,建立了拱坝-地基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细模拟了坝体体型、横缝、河谷形状、各类岩体以及主要地质构造。采用时程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拱坝-库水动力相互作用、拱坝横缝动力接触非线性效应等因素,分析了拱坝-地基系统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拱坝抗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为高拱坝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刘汉东,耿正,王忠福,牛林峰,王四巍[6](2019)在《强震作用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变形及破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反倾层状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对强震作用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在强震作用下坡体内的位移不断增大,能量不断累积,裂隙不断发育延伸;裂隙从边坡的中下部开始发育,沿结构面不断向边坡内部和上部延伸;裂隙的产生、发育和贯通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整体失稳的主要原因。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在强震作用下主要变形规律为,在震动初期坡体表面部分岩体松动,最终脱离坡体坠落;随着震动的持续,裂隙沿坡体内部结构面逐渐贯通,产生崩塌破坏。(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9期)

冯忠居,董芸秀,何静斌,刘闯,张福强[7](2019)在《强震作用下饱和粉细砂液化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震区饱和粉细砂液化问题,依托海南铺前大桥实体工程,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选用迭层剪切式模型箱,模拟自由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分析0.15g~0.80g地震动强度下不同深度饱和细粉砂孔压比的变化规律,探讨饱和粉细砂的液化判别方法.结果表明:饱和粉细砂超静孔隙水压力、孔压比的增长滞后于地震动应力,且粉细砂深度越深,滞后时间越长,上覆土层厚度对于饱和粉细砂的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深度为5 cm、60 cm和110 cm的饱和粉细砂,当地震动强度分别≥0.15g、0.20g和0.25g时发生液化,此时孔压比稳定值均≥0.8,提出以0.8作为饱和粉细砂液化的临界孔压比;对比讨论现有常用方法的液化判定结果,提出一种以饱和粉细砂深度、地震动强度和孔压比为判据的饱和粉细砂液化判别新方法,可为铺前大桥基础的合理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杜江梅,管舒啸[8](2019)在《强震作用下预制结构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功东高速公路某桥为研究对象,基于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同时,采用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桥墩及桩基在E1、E2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为同类桥梁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范益,陈力,还毅,郑康[9](2019)在《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损伤破坏的高效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结构的关键构件(如柱子等)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破坏,进而影响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在借鉴传统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移时程反应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日本神户大开地铁车站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位移时程反应分析方法能够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水平地震与竖向地震的耦合作用及地震动传播的时空效应,适用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利用该方法得出的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及损伤破坏与实际震害观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指出大开地铁车站结构的整体垮塌是由于柱子剪坏和高轴压联合作用所致。(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许书雅,王平,钟秀梅,王会娟,于一帆[10](2019)在《强震作用下抗震陷黄土改良地基的微观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叁轴试验和SEM细观结构测试试验,结合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对强震荷载前后宝兰客运专线沿线典型震陷性黄土及其经物理、化学和复合改良方法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微观尺度的结构变形演化规律研究,探讨不同改良方法对土体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与震陷系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物理改良方法对于消除大孔隙和架空孔隙结构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对颗粒级配和结构也有调整;(2)化学改性方法则从颗粒接触方式、粒间胶结程度等方面影响土体强度,且不同化学反应的参与可生成独特的玻璃微珠或絮凝状细结构,从而大大提升土体某项参数指标,进而在强震中分别起到填充、胶结或缓冲作用;(3)强震作用前后不同改良方法对各微观要素的改变与相应的残余应变现象吻合较好,说明微结构能有效反映改良黄土残余变形的强弱。(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强震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Newmark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工程中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目前最常使用的传统方法只适用于滑动角度与坡角相近的浅层直线滑面情况。为了将Newmark法推广到圆弧滑面以及结构面控制的直线滑面,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屈服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同滑面形态下边坡的强震永久位移,并与Newmark条分法以及有限元解耦法进行对比。然后分析坡高、坡角、滑面形态性质对地震屈服系数大小的影响。最后与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当滑面范围较大时,传统Newmark方法低估了圆弧滑面以及结构面控制滑面在强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2)边坡屈服加速度稳定性系数与滑面剪入、剪出口位置以及坡角有关,并且采用改进Newmark方法计算结果与Newmark条分法以及有限元解耦法结果较为一致;(3)与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改进Newmark方法得出的不同震级条件下的位移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证明该方法既继承了传统方法简洁、方便的特点,同时精确度以及适用性均较好,可以直接运用于工程实际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震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詹志发,祁生文,何乃武,郑博文,葛传峰.强震作用下均质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秦雨樵,汤华,邓琴,尹小涛,但路昭.强震作用下边坡屈服加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3].王立忠,王海彦,黄黆,李永珑.强震作用下运营隧道裂损衬砌动力响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江义,吴志良,程泽坤.强震作用下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总结及应用[J].水运工程.2019

[5].程恒,张国新,廖建新,周秋景,杨波.强震作用下特高拱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9

[6].刘汉东,耿正,王忠福,牛林峰,王四巍.强震作用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变形及破坏模式研究[J].水力发电.2019

[7].冯忠居,董芸秀,何静斌,刘闯,张福强.强震作用下饱和粉细砂液化振动台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8].杜江梅,管舒啸.强震作用下预制结构桥梁抗震性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

[9].范益,陈力,还毅,郑康.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损伤破坏的高效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9

[10].许书雅,王平,钟秀梅,王会娟,于一帆.强震作用下抗震陷黄土改良地基的微观特征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  

强震作用论文-詹志发,祁生文,何乃武,郑博文,葛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