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伴家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万叶集》,大伴家持,桃李歌,中国式意境
大伴家持论文文献综述
李笑[1](2013)在《浅析《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桃李歌》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其中有1420余首吟咏植物的和歌,而在中国颇受欢迎的春之代表桃李之歌却少之又少。本文就大伴家持以桃李为主题所作的两首和歌,从创作背景、中国式意境、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在鉴赏桃李歌优美意境的同时,分析中国诗歌对于日本和歌创作及审美方面的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22期)
周素琴,汤可锋[2](2009)在《大伴家持作品及其代表的日本文学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文学是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的。本文分析了万叶后期歌人大伴家持,他所使用的部分日语词汇能指的丰富程度,表现的简洁性已非汉语言所能完全覆盖和替代,这些正是日语中微妙的部分。新生的日语文学只有依托本民族语言的感觉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文学立场,处在日语文学生成期的《万叶集》正是完全地反映了这一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范开华[3](2008)在《关于大伴家持和歌的纤细感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叶集共收四千五百余首歌作,从大和时代仁德天皇时期到奈良末期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叁年(759)其间跨越了四百多年,是日本最古老、最复杂的一部歌集。在其极其广泛的作者群中,大伴家持不但与这部庞大歌集的编纂有密切关系,他本身也是最多产的作者,歌数约占万叶总歌数的十分之一,而且还是万叶第四期当之无愧的代表歌人。一般来说,万叶集的歌风以其单纯直率的雄壮豪放特色而与古今集纤细的女性特色形成对比。不过,由于万叶集所跨越的年代之长和作者之广泛,它的歌风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尤其是到了以大伴家持为代表的万叶第四期,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律令制度的奈良朝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盛极一时的最高点,但是在极其繁华的表面背后潜藏着社会的政治的不安和动摇。生于这种时代,身负奈良朝廷的官僚和旧贵族大伴家家主双重身份的大伴家持一方面耽迷于比前代更加风流的生活、文化,一方面不得不对现实抱有深深的不安和忧虑。因此,大伴家持的歌风已经失去了古代国家成立发展期所能看到的质朴而朝气蓬勃的激情以及雄壮豪放的意趣,而是逐渐显示出对于讲究文化性、都会性、唯美性的贵族趣味的倾倒,洋溢着感伤纤弱的女性的心情。在这种纤细的歌风方面,大伴家持达到了万叶集中绝无仅有的境界,而且这种歌风作为时代的趣味,慢慢向前发展凝结成了古今集的作风。万叶集到其最后阶段,内部已经孕育了新时代和歌的要素。本论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大伴家持的歌风,在天平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大伴家持自身的身份这一背景下,从他的和歌所选择的素材和所表达的感情两个方面,来探讨大伴家持和歌中的纤弱细腻之感。第一章从天平时期既绚烂而又潜藏不安的社会环境和大伴家持作为律令国家的官僚和大伴家家主的双重身份出发,探寻纤弱细腻的歌风产生和存在的可能性。在第二章中,从大伴家持选择和歌素材时持有的对于贵族庭园、特殊节日以及季节的时空观念来探讨其纤弱细腻的歌风。在第叁章中,追溯大伴家持的和歌创作时期,从他对个人的孤独、人生的变幻以及家族命运所产生的忧愁而感伤的心情方面阐述其纤弱细腻的歌风。最后,作为结论,提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伴家持的自身经历下,他的歌风形成是必然的,而且通过对万叶第四期代表歌人大伴家持歌风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万叶歌风向古今歌风发展的过渡时期和歌流变的状况。(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期刊2008-03-01)
谢仲豪[4](2005)在《真实的反映与表现——试比较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昌龄是唐代着名边塞诗人,大伴家持是日本奈良时期着名诗人,他创作了一些防人歌。从戍边这一内容来看,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在题材上具有一致性。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个性气质、艺术追求不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在风格、表现手法、情与景的相互关系上又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同还是不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都是真实地反映现实,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于天祎[5](2005)在《万叶恋歌中大伴家持与坂上大娘的相闻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伴家持与大伴坂上大娘是两位极具才华的歌人。二人婚前互赠的和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和歌群,一首首浓缩了8世纪中叶时代氛围的和歌在歌风上有别于万叶初期的朴素与真率,更加注重修辞炼句,意境上也更趋于纤巧。在繁若星辰的万叶恋歌中,他们的29首相闻歌是相当耀眼的,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05年06期)
石观海[6](2000)在《《与交游别歌》并非同性恋之作——兼论大伴家持“交友”系列和歌与中国文学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万叶末期的着名歌人大伴家持是一位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作家。其作品中以“交友 (交游 )”为主题的篇章大都呈现出一种情歌或恋歌的风貌 ,以致有的学者据此表象特征视之为同性恋之作。本文不同意是说 ,并以《与交游别歌》为对象 ,从作品的主题、歌题、表现手法叁个层面论述了汉魏六朝文学对它们的浸润、触发和影响 ,揭示了大伴家持“交友”系列和歌形成情歌或恋歌风貌的深层原因 ,从而论定它们并非同性恋之作、实为和式“绝交”歌的本质(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00年01期)
郑强[7](1990)在《孤独的抒情诗人——大伴家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每个民族的文学大树上都硕果累累,万紫千红。在那些色味各异的果实中,最富特色、芳香诱人的往往是浑沌质朴的久远年代里结出的第一批硕实——最早的巨典。欧洲有宏篇巨制的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中国有古朴典雅的民谣雅乐《诗经》;在日本,则有纯真素朴的长(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1990年03期)
王军[8](1989)在《大伴家持的春愁歌与中国古典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关于春愁组歌的创作动机大伴家持是万叶集第四期的着名歌人之一。他一生作歌四百多前,占万叶集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左右,是万叶歌人中最多产的作家。大伴家持于天平十八(746)年由都城奈良前往越中赴任。开始一段时间,也许是由于政务繁忙之故,没有留下什么作品。就在那年的晚秋时节,他接到了弟弟突然逝世的噩耗,受到极大打击。入冬后不久,自己也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在经历了这两次人生磨难之后,他的创作欲望异常高涨起来。在第二年春天,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的高峰时期。仅在天平十九年二月二十日到叁月二十日的一个月中,就创作了汉诗一首、长歌叁首、短歌十叁首。在这些作品中,有一组春夜思妻的作品,写得很动人。(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1989年02期)
大伴家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文学是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的。本文分析了万叶后期歌人大伴家持,他所使用的部分日语词汇能指的丰富程度,表现的简洁性已非汉语言所能完全覆盖和替代,这些正是日语中微妙的部分。新生的日语文学只有依托本民族语言的感觉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文学立场,处在日语文学生成期的《万叶集》正是完全地反映了这一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伴家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笑.浅析《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桃李歌[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2].周素琴,汤可锋.大伴家持作品及其代表的日本文学方向[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3].范开华.关于大伴家持和歌的纤细感的考察[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8
[4].谢仲豪.真实的反映与表现——试比较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的异同[J].绥化学院学报.2005
[5].于天祎.万叶恋歌中大伴家持与坂上大娘的相闻歌[J].唐都学刊.2005
[6].石观海.《与交游别歌》并非同性恋之作——兼论大伴家持“交友”系列和歌与中国文学之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0
[7].郑强.孤独的抒情诗人——大伴家持[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
[8].王军.大伴家持的春愁歌与中国古典文学[J].日本研究.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