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黎清(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63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50-02
【关键词】眼科体位护理
眼科病人采取正确体位护理有利于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后果及并发症的发生。从我科2008年收治的596例患者看,需要采取特殊体位的病例占总数的90%,通过采取正确体位护理,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以白内障、青光眼、前房出血等病例为多,视网膜脱离、慢性泪囊炎行鼻腔吻合术次之。我们根椐疾患采取了平卧位、半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或坐位等护理,术后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现将眼科常用体位的护理总结如下。
1体位
1.1平卧位常用于白内障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斜视手术后、角膜移植术后、视网膜中央A阻塞及青光眼等眼科手术。此体位可减少头部活动,利于固定眼球和前房形成,防止术后前房出血,还利于眼球血液循环及治疗护理。另外,对于青光眼病人可取平卧头稍高位,同时要避免支撑额、低头弯腰及在床边手抱头等不利降眼压的体位。因为玻璃体、晶状体可由于重力作用向前推移虹膜,晶体和虹膜后面接触面增大,使房角变狭,影响房水从后房到前房的引流。对视网膜中央A阻塞者,一旦确诊后应绝对平卧位休息。
1.2半卧位多用于外伤后及手术后的前房出血、视网膜下方脱离患者、慢性泪囊炎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前房出血患者应绝对半卧位,使前房出血的患者血积于下部,防止积血弥漫前房,堵塞房角,并可减轻眼部及眼球静脉流血,减少出血和并发症[1]。慢性泪囊炎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伤口渗液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另外,眼科病患如伴有慢支、肺气肿、心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在取平卧位时也可适当取半卧位,以减轻老年体弱者的不适。
1.3侧卧位常用于视网膜脱离裂孔位于鼻侧或颞侧患者和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椐视网膜裂孔部位取体位,裂孔在视网膜下方者取半卧位,裂孔在上方取低枕卧位,裂孔在鼻侧或颞侧应使头部偏向裂孔侧,这样可使视网膜裂孔位于最低处,防止视网膜下液向黄班扩散。对于眼科感染性的疾病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通常取患侧卧位。
1.4俯卧位常用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后、硅油充填术后、玻璃体切除(术中注气术)的患者。原理是利用气泡顶压的作用使视网膜脱离复位,注入的气体使视网膜压向肪络膜,维持视网膜的复位状态,同时也为预防硅油移到眼前节引起角膜混浊、白内障、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患者要采取俯卧位2-3周甚至3个月或更长时间,每天保持12—16h[2]。因为玻璃体腔内气体填充时间越长,面向下体位保持时间应越长,视网膜裂孔的封闭和视力恢复更佳。
1.5坐位除以上疾病采取的体位外,在眼科治疗上常多用的体位有坐位或平卧位。如滴眼药、冲冼结膜囊、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等治疗多取坐位或平卧位。
2护理
2.1心理护理眼病患者一些被动体位,使患者不能适应,表现烦躁不安、不愿配合、遵医行为差。这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明正确体位在疾病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中的意义,同时应根椐患者的不同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社会经历、职业等因素的差异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制定心理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信心,保持正确体位,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2不适的护理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患者易引起肩酸痛、胸闷、肢体麻木等不适。这时护士除了向患者解释特殊体位的重要性外,还应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感受,并利用护理工具和护理手段来帮助患者解除不适,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如用软枕、海棉垫、气圈等护理工具,垫于额部、下颌部、肘部、胸腹部下,护士也可为患者轻轻按摩肢体、颈部等。另外,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时可嘱病人适当变化体位,但必须保持头部不动,可变化肢体的位置,活动范围仅限于床上,不可过于变化体位过长,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小结
以上总结了各种体位在眼科疾病的作用,我们在给患者取特殊体位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3.1不管取何种体位,都应保持头部不动,身体可变化位置,肢体可适当活动,一般是在床上活动,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3.2根椐病人所采取的体位可给予软枕、海棉垫、气圈等护理工具垫于适当位置,以使患者舒适为宜。
3.3在采取任何一种体位前,都应把相关知识及采取的体位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以便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3.4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晖,司马晶,李安华,等.眼球挫伤的眼底血流动力学观察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6,2(5):36-37.
[2]刘红梅,徐珍.外伤性黄班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9,4(学术版):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