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底混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基地海底混响,信混比,曲线拟合,Lambert法则
海底混响论文文献综述
关承宇,周泽民,曾新吾[1](2019)在《非平坦地形双基地海底混响的快速计算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双基地海底混响的计算量问题,对该类海底混响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基于Lambert散射法则的闭型表达式和基于曲线拟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对任意地形双基地海底混响的快速计算。基于该方法,对不同变化规则的非平坦海底双基地混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讨论了周期和非周期的非平坦海底环境下,地形拟合步长对信混比计算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计算得到复杂海底地形的信混比空间分布。相比经典单元散射混响模型,所提出的双基地海底混响计算改进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在合理的海底地形拟合步长前提下兼顾计算结果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升,陈长安,高守勇[2](2019)在《浅海水平线阵接收海底混响序列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响序列仿真作为海上实验的替代手段,可为声呐设计及抗混响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借助简正波理论研究海底散射声场,将海底散射场视为海洋传输网络形成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将海底散射微元按方位角均匀划分,依据阵元间的相位关系给出了水平线阵接收海底混响序列的仿真方法。以负梯度浅海环境为例进行了混响仿真,并对仿真序列的频谱特征、统计特征、空间相关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混响序列特性与理论预测相符,可以为抗混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龙昊,秦继兴,傅德龙,李整林,刘建军[3](2019)在《深海大接收深度海底混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混响对主动声纳工作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一直是水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南海实验中获取了深海混响实验数据,包含近海底大接收深度的混响信号,其强度随时间变化存在锯齿形结构.为对混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射线理论提出了一种深海海底混响模型,能够计算本地混响和异地混响强度,并可解释深海混响信号的产生过程.该模型首先对海底散射体进行网格式划分,然后根据每个网格内散射体产生混响信号的准确时间进行混响计算,对于传播路径丰富的深海环境比传统按圆环或椭圆环处理散射体的方式更加精确.在多种收发距离和接收深度条件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大接收深度,混响整体吻合较好;而靠近海面处的混响,二者的一致性下降.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的海底散射系数参数适用于该实验海区,同时验证了该散射系数模型对于小掠射角海底散射更加准确,对应深海大接收深度混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闫善勇,邱薇,赵二亮,王长红[4](2018)在《载体姿态对海底混响时空相关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载体姿态对海底混响时空相关特性的影响.考虑载体姿态对相关声呐信号发射的影响,推导理论时空相关函数,得到了时空相关特性与载体姿态之间的关系:载体在某一方向上的摇动越大,在该方向上的相关系数下降越快.将理论推导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海底不存在大尺度起伏、表面粗糙度各向同性的情况下,二者的时空相关函数吻合得较好。实际海底通常具有大尺度起伏和各向异性的粗糙度,时空相关函数的形状不能由载体姿态和海底大尺度起伏完全确定,但海试数据证明了二者的联合影响。此外,讨论了载体姿态对载体垂向速度测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周洪嵩,刘彩红,胡宇[5](2018)在《深海海底混响仿真及空间垂直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混响是影响主动声纳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海洋中的各种散射体分布的随机性造成了散射声波相位的随机性,这使得混响是一个空变的随机过程。混响的空间相关性作为混响的统计特性之一成为了声纳设计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射线声学,给出深海混响信号的仿真模型。与浅海信道相比,深海条件下,海深足够大,不同多途传播路径的声线混响时间不同,这使得他们在时间上能够分开,另外深海信道中的声影区和汇聚区也是影响散射声波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考虑了深海声道的特性,重点研究了声波频率、水听器间距对混响信号垂直相关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混响的垂直相关特性受深海信道影响强烈。声波频率、水听器之间的空间距离都是混响空间相关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孙启航[6](2018)在《浅海海底混响建模及相关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海海底混响一直以来都是水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基于经验散射模型,这不利于混响物理机制以及复杂双基地叁维混响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混响的成因首先研究了不同类型海底(流体、弹性体、多孔弹性体)的散射问题,包括粗糙界面的声散射与沉积物中非均匀性引起的体积散射。对于粗糙界面的声散射问题,对比分析了两种经典方法(微扰、Kirchhoff近似)与小斜率近似理论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小斜率近似方法处理粗糙界面的声散射问题比传统经典理论具有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宽的适用范围。文中同时利用小斜率近似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介质的粗糙散射特性。对于体积散射问题,分别利用流体、弹性体介质的微扰散射理论研究了不同介质的体积散射特性,并简要分析了声散射对声传播的影响。将上述物理散射模型与射线模型以及简正波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物理散射模型的射线、简正波混响模型。由于简正波理论在处理浅海声场时具有较多的优势,所以本文主要利用简正波混响模型分析海底混响的特性。论文首先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单、双基地的混响强度,并简要分析了二者强度的关系;其次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散射(粗糙散射、体积散射)引起的混响强度随海底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利用本文模型计算得到了收发合置混响的垂直相关特性,并研究分析了混响垂直相关特性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机制;最后利用本文模型对混响的时域波形进行了预报,分析了混响时域信号的统计特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3-11)
孙启航,黄益旺,王飞[7](2017)在《基于小斜率近似的浅海海底混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浅海混响建模需基于与物理机理紧密联系的散射模型和贴近实际的海底地声参数模型~([1-2])。以往混响模型多采用经验、半经验的散射模型由于缺乏对散射物理机制的描述,难以分析海底参数、界面粗糙起伏及介质不均匀性对海底混响的影响。同时经验模型不便于向叁维扩展,不利于多基地混响叁维效应的讨论。小斜率近似(SSA)相比传统的微扰近似和Kirchhoff近似有许多优势,它近乎涵盖了所(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9-22)
关承宇,周泽民,曾新吾[8](2017)在《连续主动声呐信号的海底混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目前主动声呐使用的发射信号多为脉冲信号。近年来,连续主动声呐受到了水声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声呐通常发射持续时间较长的探测信号,并同时进行接收处理,以获得持续跟踪、大的时间增益等优势。连续主动声呐涉及的混响干扰,同样也会影响到声呐的探测能力。本文构建了海底混响的单元分划模型,对典型的LFMCW信号和非周期信号LFM-COSTAS信号进行了连续声呐混响研究。具体来说,混响信号时间序列是通过累加散射区域中每个散射单元的回波来获得。混响模型的一般表(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9-22)
李利,刘兴华[9](2016)在《基于GPU的海底混响信号快速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海底混响信号时,根据混响产生的物理机理,以射线声学为基础,用Lambert散射定律计算海底反向散射强度,采用单元散射模型建立海底混响信号模型。利用GPU相比于CPU具有更高的浮点运算能力和内存带宽的特点,采用GPU进行计算海底混响信号。通过对仿真混响信号的处理分析,在散射点较少时,混响信号包络更接近于K分布,而随着散射点的增多,混响信号的包络接近于瑞利分布。符合混响信号的一般统计特性。该方法能快速仿真出混响信号,达到高效的目的,为以后混响信号的实时演示验证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徐丽亚,杨坤德,雷志雄[10](2015)在《深海海底混响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深海海底混响的瞬时值、相位和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海底混响服从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判断方法。利用实测数据,通过偏度和峰度估计判断海底混响的瞬时值是否服从高斯分布。深海海底混响的相位仍服从均匀分布。针对典型的瑞利分布、对数正态分布、K分布和Weibull分布四种混响包络模型,进行相关参数估计,绘制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与实测数据相比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利用检验概率值判断该海底混响包络服从的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0-15)
海底混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响序列仿真作为海上实验的替代手段,可为声呐设计及抗混响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借助简正波理论研究海底散射声场,将海底散射场视为海洋传输网络形成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将海底散射微元按方位角均匀划分,依据阵元间的相位关系给出了水平线阵接收海底混响序列的仿真方法。以负梯度浅海环境为例进行了混响仿真,并对仿真序列的频谱特征、统计特征、空间相关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混响序列特性与理论预测相符,可以为抗混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底混响论文参考文献
[1].关承宇,周泽民,曾新吾.非平坦地形双基地海底混响的快速计算方法改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王升,陈长安,高守勇.浅海水平线阵接收海底混响序列仿真[J].声学技术.2019
[3].王龙昊,秦继兴,傅德龙,李整林,刘建军.深海大接收深度海底混响研究[J].物理学报.2019
[4].闫善勇,邱薇,赵二亮,王长红.载体姿态对海底混响时空相关特性的影响[J].声学学报.2018
[5].周洪嵩,刘彩红,胡宇.深海海底混响仿真及空间垂直相关性分析[J].电声技术.2018
[6].孙启航.浅海海底混响建模及相关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7].孙启航,黄益旺,王飞.基于小斜率近似的浅海海底混响研究[C].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8].关承宇,周泽民,曾新吾.连续主动声呐信号的海底混响研究[C].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9].李利,刘兴华.基于GPU的海底混响信号快速仿真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6
[10].徐丽亚,杨坤德,雷志雄.深海海底混响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研究[C].中国声学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