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移修正论文-唐七星,张玉钧,陈东,张恺,何莹

偏移修正论文-唐七星,张玉钧,陈东,张恺,何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移修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吸收光谱,激光器波长偏移,时域相关,谱线寻峰

偏移修正论文文献综述

唐七星,张玉钧,陈东,张恺,何莹[1](2018)在《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波长偏移修正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线宽窄、波长扫描快、室温工作等特点,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激光吸收光谱气体测量系统在大气环境检测、工业生产过程在线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测量系统中,由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中心波长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偏移,如不进行中心波长校正,将造成序列光谱数据重迭,处理后的光谱线型发生展宽,进而影响后续的光谱线型拟合,对气体浓度的反演精度产生影响。一般采用参考光谱吸收谱线寻峰方法进行序列光谱数据偏移的对齐,但光谱数据中的随机噪声、背景噪声、漂移噪声等因素影响峰线波长的精度。为了降低上述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时域相关光谱修正算法,首先对光谱信号进行自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谱信号的信噪比,然后再进行时域互相关处理,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激光器波长偏移量,减少由此造成的光谱线型展宽的影响,提高了浓度反演精度和测量稳定性。在激光吸收光谱气体浓度检测实验系统中进行了实验验证,评估结果中,原始数据标准差为1.482 8,谱线寻峰方法与时域相关方法修正后数据标准差分别为0.433 9和0.293 6,改进的时域相关修正方法修正后数据标准差为0.132 5,改进的时域相关修正方法相关系数均优于0.992,欧式距离的标准差为1.726 4。系统稳定性评估中改进方法波长漂移修正后标准偏差为0.144 3。(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1期)

周靖皓[2](2016)在《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人们要求循迹机器人智能性强、可操控性强、可拓展性强、具备实时修正偏移功能,本次依人们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实验可知,该次的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可准确依轨迹路线前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科学家》期刊2016年16期)

代中华,高太长,赵世军,马宁,苏伟[3](2016)在《二维傅里叶变换在露点仪镜面图像偏移修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式露点仪在采集镜面图像时由于温度波动和振动冲击会使采集图像发生偏移,本文针对偏移造成露点图像识别率低的问题,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空间位移性,建立相对关联函数(RCF)对偏移量进行计算和修正,通过寻找其能量分布在低维空间的峰值响应,从理论上推导了偏移量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设计了算法。将算法应用到露点图像识别中,通过实验测试和对比分析表明该图像偏移检测方法精度较高,可行性好,对熵值法的识别准确率提高有明显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周佳秦,张晓俊,吴迪,常静雅,孙焕[4](2016)在《采用线谱对分段定值偏移进行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肿、小结、息肉、甲亢4种常见病理嗓音的第一、二共振峰相对于正常嗓音共振峰的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线谱对分段定值偏移的方法修正病理嗓音共振峰,以使其趋于正常嗓音共振峰的范围。通过对比正常嗓音与病理嗓音,获取其共振峰以及其相应的线谱对参数,计算其偏移比例值的范围,根据不同的病理嗓音确认共振峰所对应的偏移比例值对病理嗓音共振峰的相应线谱对参数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病理嗓音共振峰的范围与正常嗓音共振峰的范围比例值趋同,采用频谱相对距离P值进行评价,结果均大于0.6,验证了文章所提出的算法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化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杨兴明,吴克伟,孙永宣,谢昭[5](2015)在《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迁移学习通过充分利用源域共享知识,实现对目标域的小样本问题求解,然而,对训练和测试样本分布差异测度仍然是该领域的主要挑战。该文针对多源迁移学习算法中,由于源域选择和源域辅助样本选择不当引起的"负迁移"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首先,根据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协变量偏移原则,利用联合概率的密度估计,定义辅助样本的可迁移测度,验证目标域和源域在数据空间中标记分布的一致性。其次,在多源域选择阶段,引入非迁移判别过程,提高了源域知识的迁移准确性。最后,在Caltech 256数据集中,验证了Gist特征知识表示和迁移的有效性,分析了多种条件下的辅助样本选择和源域选择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降低"负迁移"现象的发生,获得更好的迁移学习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黄刚[6](2015)在《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实时修正机器人坐标与理想运动轨迹之间的偏移,实现机器人快速、有效的循迹。首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规划理想运动轨迹;其次,根据正交落地码盘与陀螺仪实时获取机器人坐标及运动轨迹,经与线性化的理想运动轨迹比对,确定偏移量及方向;最后,将偏移量修正转化为机器人运动速度控制,从而实现了高精度闭环运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控制系统搭建的机器人平台,线性化的理想轨迹和实际轨迹比对的最大偏差值为50.0 mm,在此偏差值内,实时修正偏移量,机器人能够自动回到线性化的理想轨迹上运行,且运行平稳、舒展,完全保证了机器人所要求完成的终点任务,与现有循迹机器人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较高精度的循迹与定位。(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卫洪春[7](2015)在《基于视觉偏移修正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浓雾环境下采集的视觉图像出现突兀点,需要进行平滑处理,提高对浓雾环境下的图像成像和识别能力。传统方法中采用差频控制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算法,图像采集出现视觉偏移时平滑处理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偏移修正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算法,基于浓雾天气条件下单色大气散射模型,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由于大气粒子的散射而损失,得到雾点散射损失,采用视觉偏移修正的算法,提高对浓雾图像的视觉偏移修正能力,由于起点坐标和视线方向出现视觉偏移,采用去雾滤波算法提高突兀点的平滑性能,得到浓雾图像的去雾滤波系统函数,通过边缘检测得到图像的突兀点平滑结构,进行Hough变换直线检测,实现视觉偏移修正和突兀点平滑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突兀点平滑处理性能,无论是细节还是浓雾图像的色彩都恢复得比较自然和清晰,去雾效果较好,平滑处理的图像有较高的配准率,展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李晓龙,张仕民,焦泉,张康,王昊[8](2015)在《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重心偏移的误差修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径检测器作为管道内检测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解决管道安全隐患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述了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对其运行检测过程中由于振动和重力作用引起的重心偏移所造成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通径检测器在发生旋转以及重心偏移后的实际初始倾角以及实际初始高度值。通过对支撑皮碗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径检测器在遭遇振动和重力作用下的重心偏移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重心偏移修正算法,对每一瞬时状态重心的偏移量进行修正,有效提高了通径检测器的检测精度,对通径检测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5年06期)

周兴敏,刘恒彪,葛剑敏[9](2015)在《激光叁角测量中物面反射光斑重心偏移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激光(单)叁角测量时,投影光束轴线的偏摆或投影光束在物面反射率不均匀处反射光斑重心的偏移会造成物面轮廓高度的测量误差。提出了采用双叁角光路修正投影光束轴线偏摆和投影反射光斑重心偏移的方法,推导了修正公式;通过对物面反射率突变处轮廓高度的测量实验,验证了修正方法及公式的正确性;对灰度条模板表面轮廓进行双叁角测量,轮廓高度均方根偏差小于0.07 mm。(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艳军[10](2015)在《GPS测量面积过程中图形位置偏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林业行业,基于这个系统的GPS测量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为各项林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但其在面积测量过程中普遍会产生图形偏移的现象。作者结合实例对产生图形偏移的各种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正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偏移修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人们要求循迹机器人智能性强、可操控性强、可拓展性强、具备实时修正偏移功能,本次依人们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实验可知,该次的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可准确依轨迹路线前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移修正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七星,张玉钧,陈东,张恺,何莹.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波长偏移修正算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2].周靖皓.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J].科学家.2016

[3].代中华,高太长,赵世军,马宁,苏伟.二维傅里叶变换在露点仪镜面图像偏移修正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16

[4].周佳秦,张晓俊,吴迪,常静雅,孙焕.采用线谱对分段定值偏移进行病理嗓音共振峰修正[J].信息化研究.2016

[5].杨兴明,吴克伟,孙永宣,谢昭.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

[6].黄刚.实时修正偏移量的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15

[7].卫洪春.基于视觉偏移修正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J].科技通报.2015

[8].李晓龙,张仕民,焦泉,张康,王昊.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重心偏移的误差修正算法[J].油气储运.2015

[9].周兴敏,刘恒彪,葛剑敏.激光叁角测量中物面反射光斑重心偏移的修正[J].光学学报.2015

[10].王艳军.GPS测量面积过程中图形位置偏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修正[J].山东林业科技.2015

标签:;  ;  ;  ;  

偏移修正论文-唐七星,张玉钧,陈东,张恺,何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