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龙应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嘱托,尊重,期望,提升
龙应台论文文献综述
梁宛婷[1](2019)在《一位母亲的思考——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与龙应台《目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与对社会的嘱托,而龙应台的作品在描绘母爱的基础上同时表达了对代际隔阂的无奈与落寞。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在于两位女性作家都站在母亲的角度上,表达了对孩子成长和对个体发展的尊重;不同点在于张晓风表达的是对社会的期望,着眼于孩子自我价值的提升;而龙应台倾诉的则是社会将儿子和自己越扯越远的现实,落脚于亲缘价值的淡化。(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乔思玮[2](2019)在《从《目送》看龙应台亲情散文的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龙应台是台湾知名女作家,《目送》是其亲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文章学的主体、文体、语体等角度分析《目送》,希望可以对当下中学写作教学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9期)
小凡[3](2019)在《龙应台:目送》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本文来源于《晚晴》期刊2019年06期)
何娴[4](2019)在《以《目送》为例谈龙应台亲情散文的语言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车尔尼雪夫斯基写道:"艺术的创造应当尽可能减少抽象的东西,尽可能在生动的图画和个别的形象中具体地表现一切。"我们以"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为契机,带领学生阅读龙应台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关注亲情散文的创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龙应台的文字擅长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在她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处理中,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直观感受到龙应(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甘其勋[5](2019)在《龙应台遇到的问题我也有——也读《天长地久》》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8月初,龙应台的《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第一时间买到了这本新书。看到集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长地久"四个字,在封面、插页和扉页反复出现,"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叹油然而生。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龙应台"不是笔名,是真名;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她是离乱中龙家第一个在台湾出生(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9年01期)
沈芸[6](2018)在《用生命意识叩问生死离别——龙应台《目送》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应台的《目送》用生命意识叩问生死离别,作品用对比手法呈现出生命发展的真实可感。龙应台曾在公开场合这样表示,《目送》她如果年轻十岁是写不出来的,而因为这部作品的私密性和情感深度,她无法在大庭广众畅谈这本书。73篇散文组成的《目送》,通过孩子的幼年、自己的壮年、长辈的暮年来诠释生命的成长、成熟与老去。同时,用理性的眼光关注周边的人和事,表达了对生命中生死离别的感悟。作品中浓浓的人文温情,激发了作品与读者的共鸣。(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35期)
阳子芯[7](2018)在《龙应台“人生叁书”蒙太奇技巧使用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龙应台"人生叁书"作为切入点,以蒙太奇理论为研究方法,重点对《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叁篇文章进行解析。龙应台散文中,板块、直线及交错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让文章含蓄而灵动,结构方面不蔓不枝;主题的表现上,层层深入;以小场景见深思考,回味无穷。整体而言,在散文创作中,别具一格,颇具个人辨识度,也容易令读者接受,亲切真诚。(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12期)
张光茫[8](2018)在《莫让错过成了过错——读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作家龙应台出了一本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这次的内容很特别,是讲母女恩情。美君是龙应台的母亲。书中,龙应台坚持一贯的风格,刚劲的笔锋下带着温情,书写当下才是唯一的天长地久,莫让错过成了过错。书中,龙应台的19封信,是对生(本文来源于《华人时刊》期刊2018年12期)
张瑾怡[9](2018)在《龙应台《目送》中的刚性与柔情》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龙应台的文字都是以针砭时弊着称,所写多为关乎国家大事的杂文,文风尖锐而犀利,但在《目送》一书中,她却一改常态,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对自己的生活以及生命态度进行了叙述,其中虽有刚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却是深邃、忧伤但又不失美丽的柔情,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龙应台《目送》一书展开了深入思考。(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2期)
周艺[10](2018)在《浅析龙应台《目送》中的生命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龙应台出生于台湾,是我国着名的作家、评论家。《目送》是龙应台的晚年作品,通过细腻的写作手法,独特的魅力使文章总体展现出浓厚的亲情、友情、爱情及个人思绪,向读者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本文对《目送》中的生命哲学进行探索,为高中语文散文学习提供写作素材。(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0期)
龙应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龙应台是台湾知名女作家,《目送》是其亲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文章学的主体、文体、语体等角度分析《目送》,希望可以对当下中学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龙应台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宛婷.一位母亲的思考——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与龙应台《目送》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
[2].乔思玮.从《目送》看龙应台亲情散文的写作[J].文学教育(上).2019
[3].小凡.龙应台:目送[J].晚晴.2019
[4].何娴.以《目送》为例谈龙应台亲情散文的语言风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5].甘其勋.龙应台遇到的问题我也有——也读《天长地久》[J].博览群书.2019
[6].沈芸.用生命意识叩问生死离别——龙应台《目送》赏析[J].牡丹.2018
[7].阳子芯.龙应台“人生叁书”蒙太奇技巧使用简析[J].中国文艺家.2018
[8].张光茫.莫让错过成了过错——读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J].华人时刊.2018
[9].张瑾怡.龙应台《目送》中的刚性与柔情[J].北方文学.2018
[10].周艺.浅析龙应台《目送》中的生命哲学[J].北方文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