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饮料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酒,黄酒,氨基甲酸乙酯,氰化物
饮料酒论文文献综述
范文来,王栋[1](2019)在《近10年我国传统饮料酒白酒和黄酒品质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总体上说,我国白酒和黄酒的安全性指标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白酒和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更多关注检测方法的开发,针对可能超过限量的指标的消减技术研究较少,而从源头和过程控制角度进行消减的技术研究显得更为稀少。建议尽快制订相关标准和/或控制指南,加大基础性研究和控制技术研究力度,为我国白酒和黄酒品质安全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重点回顾了近10年来我国传统饮料酒白酒、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氰化物、生物胺、真菌毒素和塑化剂等安全风险因子的研究现状,包括检测方法、产品现状、过程变化、产生机制或形成途径,以及消减技术,对现有饮料酒白酒和黄酒品质安全研究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隋海霞,商贵芹,季玮玉,王彝白纳,宿晨[2](2019)在《我国饮料酒接触面积/体积比数据库构建及其在风险评估中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饮料酒包装材料使用情况,研究构建饮料酒不同类型接触材料的面积/体积比参数。方法采集1 196份市场销售的不同包装、不同类型的饮料酒,采用直接测量法或3D面积测量仪计算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接触面积,结合不同类型饮料酒的规格,计算接触面积/体积比。结果 97.4%(1 165/1 196)的饮料酒主体接触材料为单一材质,主要为玻璃和陶瓷,2.6%(31/1 196)的饮料酒接触材料为复合塑料和含涂层的铝罐等复合材质。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的范围为2.84~19.67 dm~2/kg。96.7%(1 156/1 196)的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6 dm~2/kg,81.9%(979/1 196)介于≥7.0~9.0 dm~2/kg之间。结论我国大部分市售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大于欧盟评估时采用的6 dm~2/kg,利用本次调查研究获得的参数将会降低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郝飞克,刘蓉,韩兴林,薛洁,王德良[3](2019)在《饮料酒饮用舒适度及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饮料酒生产与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白酒、黄酒的国际化,饮料酒的饮用舒适度和饮用健康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有鉴于此,针对目前国内外对饮料酒饮用舒适度和健康的认识、影响其饮用舒适度和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供本领域内的研究学者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范文来[4](2019)在《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我国饮料酒生产更多的关注感官质量,制定的感观与理化质量标准众多,从1977年发布饮料酒安全标准GBn 47-77,到1981年GB 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和GB 2758-1981《发酵酒卫生标准》等标准后,我国饮料酒开始关注品质安全问题,随后,发布了一系列的与品质安全和卫生相关的规范,如GB 8951-1988《白酒厂卫生规范》、GB12698-1990《黄酒厂卫生规范》、GB12696-1990《葡萄酒厂卫生规范》等。(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舒志钢,褚国良,安康[5](2019)在《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甲酸乙酯存在于黄酒、葡萄酒等酒精类饮料中,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作用,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2A级致癌物。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酒精类饮料的消费量日趋上升,导致人均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量也日益上升,但是我国目前仍未对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做出限量标准。自从1985年加拿大报道了酒中有较高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后其检测方法备受兲注,本文介绍了用于检测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常用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等,幵简述了其特点及应用。以期能为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我国应尽快对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做出限量标准以保障饮料酒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保护我国居民健康。(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褚国良,舒志钢,安康[6](2019)在《饮料酒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量的、广泛地存在于食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是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若超过其限值将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生物胺对保护人们的健康尤为重要。饮料酒中生物胺主要来自于发酵过程,因此国内外生物胺的检测多集中于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发酵酒。随着现代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低检出限、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实现了从过去常量组分检测到现在的痕量乃至超痕量组分检测的跨越。本文综述了啤酒、葡萄酒、黄酒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以期为今后生物胺的检测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7](2019)在《“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征稿函》一文中研究指出饮料酒(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工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料酒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好喝与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近年来的塑化剂风波、勾兑门、农残门、年份门、致癌门等诸多事件或多或少地困扰着酒业发展,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隋海霞,王彝白纳,李建文,刘伟,商贵芹[8](2019)在《我国饮料酒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我国饮料酒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9省(市)居民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数据,计算饮酒者人群中各类包装的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消费量,并进行食品类型分类,研究构建饮料酒不同食品接触材料的消费系数和食品分配系数。结果我国饮料酒的接触材料主要包括玻璃、金属(带涂层)、金属(不带涂层)、塑料和陶瓷,消费系数分别为0.29、0.28、0.06、0.22和0.15。饮酒者饮用玻璃和金属(带涂层)包装的饮料酒约占全部饮料酒的57%。消费者饮用玻璃包装的饮料酒中,80%为低醇型饮料酒,20%为高醇型饮料酒。结论基于食品实际消费状况调查研究的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可成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的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9](2019)在《“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征稿函》一文中研究指出饮料酒(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工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料酒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好喝与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近年来的塑化剂风波、勾兑门、农残门、年份门、致癌门等诸多事件或多或少地困扰着酒业发展,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范文来研究员担(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10](2019)在《“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征稿函》一文中研究指出饮料酒(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工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料酒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好喝与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近年来的塑化剂风波、勾兑门、农残门、年份门、致癌门等诸多事件或多或少地困扰着酒业发展,饮料(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饮料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我国饮料酒包装材料使用情况,研究构建饮料酒不同类型接触材料的面积/体积比参数。方法采集1 196份市场销售的不同包装、不同类型的饮料酒,采用直接测量法或3D面积测量仪计算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接触面积,结合不同类型饮料酒的规格,计算接触面积/体积比。结果 97.4%(1 165/1 196)的饮料酒主体接触材料为单一材质,主要为玻璃和陶瓷,2.6%(31/1 196)的饮料酒接触材料为复合塑料和含涂层的铝罐等复合材质。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的范围为2.84~19.67 dm~2/kg。96.7%(1 156/1 196)的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6 dm~2/kg,81.9%(979/1 196)介于≥7.0~9.0 dm~2/kg之间。结论我国大部分市售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大于欧盟评估时采用的6 dm~2/kg,利用本次调查研究获得的参数将会降低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饮料酒论文参考文献
[1].范文来,王栋.近10年我国传统饮料酒白酒和黄酒品质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隋海霞,商贵芹,季玮玉,王彝白纳,宿晨.我国饮料酒接触面积/体积比数据库构建及其在风险评估中初步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3].郝飞克,刘蓉,韩兴林,薛洁,王德良.饮料酒饮用舒适度及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
[4].范文来.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5].舒志钢,褚国良,安康.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6].褚国良,舒志钢,安康.饮料酒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7]..“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征稿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8].隋海霞,王彝白纳,李建文,刘伟,商贵芹.我国饮料酒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构建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9]..“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征稿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10]..“饮料酒质量与品质安全”专题征稿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