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宁夏盐池县惠安堡中心小学灌区一小张润巧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学校和学生家长不能及时交流学生现状,盲目无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负担过重,对于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教学要求偏高或者要求偏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此问题,从优化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过重的负担,本人在文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小学识字教学

1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识字途径,而识字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1.1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生章,积章而成篇。”识字的基础作用显而易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耀2年纪教学重点。”儿童在学前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口语词汇,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运用书面语言进行阅读,写作能力还不具备。识字,正是由口头语言过渡的桥梁,对于小学生来说,达到3000字左右的识字量,并牢固地掌握字的形、音、义,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和写作,不但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造了条件,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识字教学由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掌握汉字,不仅要掌握汉字的形,音,义要素本身,而且要建立起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见形知音义,问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的境界。识字过程就是在儿童头脑中建立,这种联系的思维过程。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形,比较字形,通过联想和想象,识记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尤其是一字多义多音的现象),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记忆分析,联想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总之,识字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1.3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鲁迅说,我国的汉子“形美以感目。”她笔画规范,笔顺严格,结构讲究对称又富于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蕴藏着丰厚的艺术表现因素。汉子的特有的艺术变现形式———书法,体现着汉民族对汉字书写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汉字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知识和汉字形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和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愿望。

2农村识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教师教学要求过高,学生学习时间过长。由于现在多媒体特有的音、形、色深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而且它常常在突破难点上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一个班级能配置一套多媒体,我相信孩子们会上得很开心,教学效果也较好,当然这个牵涉到经费、老师会否应用电脑和制作课件的问题。如果学校多媒体的设置只在公开课才让老师们使用,那根本形同虚设。这样使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无形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2教育布局调整后,撤点并校,学生质量不整的问题。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后,有的村落已不再设学校,由于各教学点的生源质量不一致,导致输送到中心小学的生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更是不敢恭维。这样就给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带来较大的麻烦。“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匮乏,师少生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年来师资出现老年化问题,这一部分教师,不是教学经验存在着问题,但随着年龄的老化,家庭负责的加重,身体健康的影响,再加上知识结构的影响,这一部分教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生的学习激情不能被很好地调动,教师待遇低,高级职数少,许多骨干教师外流。”家长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者居多,上较少,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辅导孩子的发展。

3对优化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3.1对优化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思考。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欢欢乐乐来学校,快快乐乐出课堂,教师的教学还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认识的汉字变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的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3.2对优化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的建议。

3.2.1让学生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一年级抓起。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的主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3.2.2提高教师的业余素质,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是“减负”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师素质是“减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各级教师培训部门要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重点,认真搞好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培训,认真开展好大练教学基本功的活动,使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要支持,鼓励和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开展教改实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用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2.3减轻学生课业过重的负担。改变应试教育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应试教育”一日不变,许多“减负”措施到头来也只能是“按下葫芦又起瓢”。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是“减负”的指挥官,应齐心协力重视和支持“减负”,并把“减负”措施落到实处。支持学校由片面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而作用于人的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与人的各种需要的联系是发生在认知活动中的,当事件符合和加强人的认识和愿望时,就产生肯定的情绪,充分利用人赞美和认可的需要,无疑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当学生识字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赞扬。特别是对那些识字较吃力的,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这种肯定和鼓励更应及时。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向学生提供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语文素养,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

2连建财.小学生,如何提高识字能力[J].山西教育,2005(03)

3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4闻正学.识字教学[M].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08)

5佟乐泉等.小学识字教学研究[J].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7)

6路克修.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2)

7宁德琮.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J].江西教育,1990(11)

标签:;  ;  ;  

浅谈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