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唐振营,王晨飞,李慧芹,李政[1](2020)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离不开基础的电力资源的供应,因此维护电力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电力实业发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概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概念与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提高多步攻击下网络安全态势的策略。
叶茂[2](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李佳芮[3](2020)在《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内蒙古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内蒙古电力公司需要管理和维护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设备种类也日益繁多,复杂的系统架构及软硬件资源的共享给日常的管理维护增加了难度,使得系统故障的发现时间、定位时间和消缺时间都较长。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效率,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控制系统,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检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电力网络的特殊性,对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给出了面向对象的通信网监控设计方案。基于SNMP协议和相关技术设计了综合监控系统程序,研究了综合控制系统的特点、原则、使用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综合控制系统的分配特点,分析了该综合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内蒙古电力公司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应用测试,并对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进行汇总,从而解决长期以来通信监控管理难以工程化的问题,并为其他国内电力公司使用网络综合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林向佳[4](2020)在《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块化机房数据中心是近几年机房改造的趋势,这套系统整合了各类软件、硬件及辅助设施。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迅猛提升,在当今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大量应用了模块化机房。随着X供电公司生产经营办公需求的日益增长,模块化机房的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模块化机房作为当前机房建设领域最火的概念之一,其整体设计的思路、架构、设备都是对信息网络机房运行性能的巨大提升。而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为了能够达到其预设的施工目标,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则变得尤为重要,是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度的体现,是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以工程质量控制相关概念、质量控制理论基础及相关实际为基础,针对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先是对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概况及建设目标做了介绍,接下来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量控制问题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人员、设备、材料、资金因素,以及各分项工程和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接下来深入分析了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各分项工程及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方案,最后对工程质量控制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包括工程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措施、制度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及人员保障措施。本文旨在通过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研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并能够实际运用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障实际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为其他相关工程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孟令杰[5](2020)在《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内带电检测、在线监测、动力环境等数字化监测信息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变电站内除电压电流等主要电气信息实现了统一的“四遥”控制以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辅助控制系统等非主要电气信息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有效的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手段较少,通讯方面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各自建信息化平台形成信息孤岛,数据的利用和处理效率较低。而目前变电站系统平常的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无人值守的模式,在日常的变电系统维护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工作量大、缺乏有效监督、数据采集量不足等问题。物联网在低功耗传感器应用、信息获取、短距离通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技术参考。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在现有变电站物理通信网络和人工运维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变电站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的组网方式,通过仿真选择和匹配性分析确定选择簇状网络作为管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了分层分布式的三层物联网体系架构,分为智能感知层、数据通信层和智能应用层。在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获取方面,提出了综合变电站主设备局放、机械特性等电气状态量和消防、安防、环境等辅助设施监控的现场改造设计;在通讯网络方面,基于簇状网络结构设计了现场设备的通讯组网方案;在数据处理应用方面,研究了边缘计算的体系架构、即插即用服务和数据交互等关键技术,搭建了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软件平台,实现了主、辅设备的多场景智能化应用。最后在220千伏志远变电站对管控系统进行了实际应用,对传感器安装改造、通讯网络布置、软件管控平台等实际工作提供了范例,通过试运行展示了簇状网络在变电站通信方面的优势以及管控系统对变电站工作的全面远程监控、工作信息自动记录等功能,验证了其在降低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实际作用,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建设改造提供了参考。
王丹[6](2020)在《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能源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特别是中小城镇的能源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供给侧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热电联产的优势发挥不充分;需求侧经济承受能力差,需求规模不大且分散,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问题更加复杂,严重影响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给我国中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综合供能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而综合供能的决策研究是重中之重,开展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压力,提升一次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消纳,实现中小城镇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开发目标,推动我国社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重点探讨了适用于我国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的开发模式,提出以煤基背压分布式热电机组为基础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补充能源,配套热泵和储能的清洁供能方案。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决策方法的可行性,为系统开展中小城镇综合供能开发决策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缓解中小城镇能源供需矛盾,分析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目标,探讨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的开发模式。基于Nash谈判的方法,构建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路径寻优模型,利用优先策略法则不断完善供能系统性能,保证决策方案在能源开发建设过程中持续占优。(2)针对综合供能系统外部条件开放程度增高,内部环境多能系统耦合的复杂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安全攻防策略。运用安全博弈理论构建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防御者-攻击者-防御者三层零和主从博弈模型,分析攻防策略,提升系统在真实发生攻击故障情形下的防御能力。(3)针对背压机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充分挖掘可提升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经济性的手段,基于模糊线性规划的理论构建了综合供能系统降本增效的经济优化模型。在系统设计、机组选型和设备备用等方面展开优化分析,解决煤基背压机经济性差,峰谷调节能力弱的问题,使其具备工程应用的条件。(4)针对中小城镇清洁用能需求,提出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最佳协同合作模式。基于灰数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复制者动态演化模型,计算模型鞍点值,分析能源合作利用的影响因素,寻求了最优稳态均衡区域,促进多能持续合作,并利用减排率测算多能合作的效果。(5)构建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对提出的中小城镇综合供能开发模式展开系统评估。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有限理性决策方法构建了决策评估模型,筛选出的关键指标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评估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方案,为进一步优化供能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孙芳[7](2020)在《基于固有风险和事故风险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组成复杂、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水平系统,以其可靠的服务能力和高效的服务效率成为了现代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城市综合地下管廊的建设可追溯至将近俩个世纪前,但由于众多的未知性和难以预期和评定的研究深度,导致城市综合管廊安全保障的相关研究仍不完善,且未形成明确、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方法。科学准确的风险评估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和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城市公共安全威胁必须面对的、亟待解决的急迫问题。本文通过对风险评价方法分析比较,选取满足地下管廊的综合风险评价方法适用性的评估方法,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层面出发构建较为完整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分两部分,固有风险评估模型和事故风险评估模型。固有风险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对地下管廊运行系统进行风险因子识别,以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尽可能的、全面的、细致的对地下管廊安全运行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在风险识别方面的研究着重于基于多目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思想,结合现有的资料如相似构筑物风险分析、全寿命风险分析、运维风险分析等对地下管廊风险识别。以各风险指标的不重复、不交叉的隶属关系原则,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风险的多角度、宽范围地分层结构:5个固有风险、18个风险源、58个风险因子指标体系。确定指标体系后,进行固有风险的风险分析,以权重表述各风险因子指标的危险性。风险分析由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为隶属于同一固有风险的风险源,通过两两比较地层次分析构建判断比较矩阵,以计算权重;第二部分求风险因子的权重。从脆弱性、敏感性、不确定性三个角度细化评价指标的评分维度并赋值,极大程度地满足风险指标模糊化特性。求解同一固有风险下各风险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并做归一化处理;第三部分为综合评价,以风险源权重和风险因子灰色关联度求得固有风险的权重,以灰色关联度平衡结果,弱化少数专家在对标准的判断高度一致的情况下主观性的影响。风险事故评估模型则是对由若干个风险因子共同促成的风险事故的风险评价,在对四个基本风险事故分别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级事故链(单事故)、二级事故链(父-子事故)、三级事故链(父-子-子事故)和风险事故后果的贝叶斯网络有向无环图,采用层次分析结构的组合权重来表述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通过求解事故链的联合概率分布,从而判断事故升级的主要原因。以合肥市高新区鸡鸣山路综合管廊工程为实例研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评估方法的合理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固有风险中入廊管线的种类为最重风险源;泄漏事故是水灾、火灾的基础事件,且引发事故链的可能性最大;火灾事故是最主要的风险事故类型,影响的时间和空间最大。加强火灾事件的防御和监测,廊体结构的防水措施的维护和检查,管线阀门、连接处等局部的监测和检修等等对有规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图[11]表[28]参[70]
伊海龙[8](2019)在《智能小区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已成为趋势。在小区管理中,通信、计算机、物联网、软件等技术的应用使小区的智能安全管理成为可能。该系统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并依赖于传统小区。借助强大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技术,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小区的统一管理。本项目研究的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相关技术,针对当前大型小区、高端住宅的涌现,人流与车流更加密集,小区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由此引起的如车辆拥堵、非法入侵、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等日渐突现的众多问题,提出了思路。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第一部分根据对“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探讨,介绍了智能化小区发研究现状,分析了小区服务系统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智能小区管理的总体结构,阐述了小区服务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思路,以及系统设计的原则和依据。(2)第二部分以智能小区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监管服务系统和安防服务系统进行了介绍,分别对的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重点对关键硬件进行了原理介绍和结构设计,对重要程序进行了软件介绍和流程设计。(3)第三部分通过对需求分析,介绍了智能小区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数据库的构建内容,阐述了系统运行环境及变量设置,对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实现和平台的运行测试进行了说明。智能小区服务系统的使用在住宅小区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显着提高小区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有效保障小区的安全服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卫福鸿[9](2019)在《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综合楼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和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普及应用,建筑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弱电智能化工程。近年来,针对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目前的研究要么偏向于技术应用,要么偏向于项目管理的总体方法研究,对于智能化专业技术和项目管理的结合应用探讨不够。本文从弱电智能化项目典型的“5A”系统入手,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实际项目为案例,针对弱电智能化项目中两个典型子系统,应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分析并设计优化方案,实现了弱电智能化技术和工程管理方法的结合,为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思路。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弱电智能化工程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弱电智能化工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与一般安装工程管理的区别,总结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在项目中有别于其他系统的三个主要特点;通过对弱电智能化工程中典型的“5A”系统技术发展的研究,展现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应用水平。(2)从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决策程序、研究方法、计算公式和价值提升途径等五个方面,与弱电智能化工程相互结合,为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3)通过项目案例,详细分析两个典型系统的优化方案,根据价值工程的实际应用过程和获取的量化结果,验证了价值工程方法在弱电智能化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4)肯定价值工程理论在弱电智能化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思考价值工程理论在应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本文采用的价值工程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智能化项目的投资设计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黄宝生[10](2019)在《住宅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从特别行业、应用逐渐向各行各业传播;智能技术已经从建筑物转移到小区,并己进入数以千计的家庭,小区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达。在智能建筑技术的新发展之后,人们将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住宅小区进行综合管理,这样的小区被称为智能住宅小区。智能住宅小区己经成为智能楼宇之后建筑业的新热点。所谓的智能住宅小区,提供的功能服务可以是三重的:安全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管理服务,以及稳定的居住保障。协调这些房屋设施和小区环境之间的管理和维护、建设智能社区和智能住宅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人们供应多样化的信息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易于管理和联合控制。本文通过对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组成、使用功能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衡阳东路51号小区为背景,根据项目设计需求,从住宅小区的设备自控、智能安防、小区管理三个方面设计了住宅小区自控系统、闭路电视与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等,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迅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实现系统功能,给居住者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系统服务。
二、建立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
1.1 系统中心站安全问题 |
1.2 感知层安全问题 |
1.3 网络层安全 |
1.4 数据层安全 |
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概述 |
2.1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
2.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 |
2.3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预测 |
2.4 网络安全态势数据融合技术 |
3 提高多步攻击下网络安全态势的策略 |
3.1 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
3.2 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平台 |
3.3 采取先进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
4 结语 |
(2)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目的和目标)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本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SNMP协议与相关技术 |
2.1 SNMP协议简介 |
2.2 网络管理体系架构 |
2.2.1 网络管理者(manager) |
2.2.2 网管代理(agent) |
2.3 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
2.3.1 SNMP协议工作原理 |
2.3.2 SNMP协议工作方式 |
第三章 综合监控系统业务需求设计 |
3.1 综合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2 网络系统管理需求 |
3.2.1 网络系统管理目标 |
3.2.2 网络拓扑管理需求 |
3.2.3 网络监控管理和性能监测管理 |
3.3 主机系统性能管理需求 |
3.3.1 主机系统性能管理目标 |
3.3.2 主机服务器性能管理和系统性能数据处理 |
第四章 综合监控系统顶层设计 |
4.1 业务架构 |
4.2 应用架构 |
4.3 数据架构 |
4.4 系统功能分析 |
第五章 综合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
5.1 工作台设计 |
5.2 网络设备监测 |
5.3 安全设备监测 |
5.4 链路监测 |
5.5 采集资源管理 |
第六章 支撑环境设计 |
6.1 软件平台设计 |
6.1.1 数据库管理系统 |
6.1.2 操作系统 |
6.2 硬件配置方案 |
第七章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实现 |
7.1 系统功能的实现 |
7.2 终端设备配置信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概况及质量控制要点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建设方案与技术标准 |
2.2.1 工程建设方案 |
2.2.2 工程技术标准 |
2.3 工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
2.3.1 工程各阶段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
2.3.2 各分项工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
2.4 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2.4.1 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
2.4.2 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1 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总体框架 |
3.1.1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
3.1.2 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
3.1.3 工程质量控制总体框架 |
3.2 各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2.1 PDCA循环法在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3.2.2 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
3.2.3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
3.2.4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
3.3 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3.1 机柜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3.2 配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3.3 制冷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3.4 监控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3.5 综合布线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3.6 消防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保障措施 |
4.1 工程质量控制组织保障 |
4.1.1 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机构 |
4.1.2 明确机构人员岗位职责 |
4.2 工程质量控制制度保障 |
4.2.1 例会制度 |
4.2.2 培训制度 |
4.2.3 激励制度 |
4.2.4 监督制度 |
4.3 工程质量控制技术保障 |
4.3.1 图纸会审 |
4.3.2 强化施工技术交底 |
4.3.3 建立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
4.4 工程质量控制人员保障 |
4.5 工程质量控制资金保障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物联网技术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通讯网络研究现状 |
1.3.2 管控平台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通讯方式分析 |
2.1 变电站通信物理构架现状 |
2.2 通信技术分析 |
2.3 通信网络结构分析 |
2.3.1 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分析 |
2.3.2 不同网络结构数据传输能力分析 |
2.3.3 簇状网络与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匹配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 |
3.1 智能感知层 |
3.1.1 主设备状态感知类 |
3.1.2 辅助设备联动类 |
3.2 数据通信层 |
3.2.1 数据通信层功能设计 |
3.2.2 数据通信层组网方案设计 |
3.3 智能应用层 |
3.3.1 管控平台架构设计 |
3.3.2 管控平台数据库设计 |
3.3.3 基于簇状网络的边缘计算体系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例 |
4.1 实施方案总体概述 |
4.2 现场主要改造内容示例 |
4.3 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 |
4.4 应用效果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研究现状 |
1.2.2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分析研究现状 |
1.2.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研究现状 |
1.3 技术路线和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2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决策目标与路径寻优 |
2.1 综合能源分布式供能分析 |
2.1.1 分布式能源 |
2.1.2 综合能源系统 |
2.1.3 综合能源分布式供能 |
2.2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开发模式构想 |
2.2.1 开发模式分析 |
2.2.2 供能方案设计 |
2.2.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供能方案 |
2.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要素 |
2.3.1 决策目标 |
2.3.2 决策主体 |
2.3.3 决策方法 |
2.4 开发模式路径寻优建模 |
2.4.1 策略寻优 |
2.4.2 寻优模型构建 |
2.4.3 寻优模型求解 |
2.5 案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安全性分析 |
3.1 综合供能系统安全性 |
3.1.1 典型系统形态 |
3.1.2 形势特征 |
3.1.3 应对措施 |
3.2 安全博弈 |
3.2.1 组成要素 |
3.2.2 博弈过程 |
3.3 分析方法 |
3.3.1 安全博弈模型分析 |
3.3.2 安全博弈模型求解方法 |
3.4 安全博弈模型 |
3.4.1 防御者-攻击者-防御者三层博弈模型构建 |
3.4.2 防御者-攻击者-防御者模型求解 |
3.5 案例分析 |
3.6 本章小节 |
4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经济性分析 |
4.1 综合供能系统经济性 |
4.1.1 常规模式 |
4.1.2 盈利要素 |
4.2 优化措施 |
4.2.1 设计优化 |
4.2.2 运营优化 |
4.3 优化决策方法 |
4.3.1 负荷预测方法 |
4.3.2 蓄热装置容量计算方法 |
4.3.3 系统成本最优计算方法 |
4.3.4 优化运营比选方法 |
4.4 经济优化建模 |
4.4.1 目标函数 |
4.4.2 约束条件 |
4.5 案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清洁性分析 |
5.1 综合供能系统清洁性 |
5.1.1 煤炭的清洁利用 |
5.1.2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
5.2 综合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分析 |
5.2.1 能源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 |
5.2.2 解决思路 |
5.2.3 能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5.3 清洁性评价方法 |
5.3.1 考虑能源合作的演化分析方法 |
5.3.2 考虑能源合作减排效果的评价方法 |
5.4 综合能源合作演化模型和减排计算基准系统 |
5.4.1 综合能源合作演化模型构建 |
5.4.2 模型演化分析 |
5.4.3 基准能源系统 |
5.5 案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方案评估 |
6.1 评估概述 |
6.1.1 评估目的及作用 |
6.1.2 评估任务及内容 |
6.1.3 评估步骤 |
6.2 指标体系构建 |
6.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2.2 主要影响因素 |
6.2.3 评估指标体系 |
6.3 评估方法 |
6.3.1 三角模糊数方法 |
6.3.2 有限理性两层决策方法 |
6.4 综合供能系统决策方案评估模型构建 |
6.4.1 模型构建的步骤 |
6.4.2 方案评估模型 |
6.4.3 关键指标权重 |
6.5 案例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评估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致谢 |
(7)基于固有风险和事故风险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及意义 |
1.1.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及意义 |
1.1.3 风险评估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城市地下空间评估现状 |
1.2.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评估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风险评估准备工作 |
2.1 风险评估相关概念 |
2.1.1 风险 |
2.1.2 风险评估 |
2.2 风险评估过程中的相关方法 |
2.2.1 风险识别方法 |
2.2.2 风险分析方法 |
2.2.3 风险评价方法 |
2.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
2.3.1 专家打分法(Experts Grading Method) |
2.3.2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2.3.3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
2.3.4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评估模型 |
3.1 固有风险评估模型 |
3.1.1 固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1.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3.2 事故风险评估模型 |
3.2.1 事故风险发生机理 |
3.2.2 事故风险的贝叶斯网 |
3.2.3 事故风险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例分析与研究 |
4.1 工程概述 |
4.1.1 工程规模 |
4.1.2 工程防灾措施 |
4.2 固有风险评估过程 |
4.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专家打分 |
4.2.2 确定权重 |
4.2.3 建立灰色关联度评价 |
4.2.4 综合评价 |
4.3 事故风险评估过程 |
4.3.1 事故可能性 |
4.3.2 风险事故的后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智能小区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智能小区概述 |
1.2.1 智能建筑 |
1.2.2 智能小区的概念 |
1.2.3 智能小区的功能及构成 |
1.2.4 智能小区的分类 |
1.3 研究现状 |
1.4 小区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整体架构与相关技术 |
2.1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能集成 |
2.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能集成相关技术 |
2.2.1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集成方案 |
2.2.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能集成开发平台选型 |
2.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小区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2.3.1 RFID技术的应用 |
2.3.2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设计 |
3.1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硬件设计 |
3.1.1 小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2 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3.2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软件设计 |
3.2.1 小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3.2.2 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设计 |
4.1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硬件设计 |
4.1.1 小区消防火灾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
4.1.2 小区电子巡更系统硬件设计 |
4.2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软件设计 |
4.2.1 小区火灾报警系统软件设计 |
4.2.2 小区电子巡更系统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应用实现 |
5.1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
5.1.1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5.1.2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子模块需求分析 |
5.1.3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模块设计 |
5.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数据库的构建 |
5.2.1 数据库的选择 |
5.2.2 数据库的设计 |
5.3 系统运行环境及环境变量设置 |
5.4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4.1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模块实现 |
5.4.2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模块实现 |
5.5 平台运行与测试 |
5.5.1 测试对象和测试结果 |
5.5.2 测试分析与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综合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理清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特点 |
1.2.2 有利于控制弱电智能化项目进度和成本目标 |
1.2.3 有利于控制弱电智能化项目风险 |
1.3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
1.3.1 弱电智能化项目在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
1.3.2 弱电智能化项目在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弱电智能化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2.1 弱电智能化工程的主要内容 |
2.1.1 弱电智能化工程的内容划分 |
2.1.2 弱电智能化的功能系统划分 |
2.2 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和一般安装工程管理的差异 |
2.2.1 质量管理的差异 |
2.2.2 进度管理的差异 |
2.2.3 成本管理的差异 |
2.3 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分析 |
2.3.1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项目中处于从属地位 |
2.3.2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项目中的技术含量最高 |
2.3.3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新技术应用和更新快 |
第三章 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3.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点 |
3.1.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
3.1.2 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中应用的特点分析 |
3.2 价值工程应用于弱电智能化工程中的典型决策程序 |
3.2.1 价值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 |
3.2.2 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多方案选优中的工作程序 |
3.2.3 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方案优化中的工作程序 |
3.3 价值工程各阶段的典型研究方法在弱电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 |
3.3.1 准备阶段选择对象的典型方法 |
3.3.2 分析阶段选功能整理和成本分析的典型方法 |
3.3.3 创新阶段方案创新和评价的典型方法 |
3.3.4 实施阶段的四落实法 |
3.4 价值工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
3.4.1 功能系数的计算 |
3.4.2 成本系数的计算 |
3.4.3 价值系数的计算 |
3.4.4 目标成本的计算 |
3.4.5 成本降低额的计算 |
3.5 弱电智能化工程提高价值的途径 |
第四章 价值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
4.1 SA系统综合安防监控子系统全数字化升级 |
4.1.1 系统升级的基本情况 |
4.1.2 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 |
4.1.3 创新阶段对系统升级方案评审结果的调整和确认 |
4.2 CA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成本优化调整 |
4.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情况 |
4.2.2 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 |
4.2.3 创新阶段对成本降低方案的调整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 |
5.2 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住宅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智能小区概述 |
2.1 概述 |
2.2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总体结构 |
2.3 小区综合集成系统功能与特点 |
2.3.1 智能小区特点 |
2.3.2 系统功能与特点 |
第三章 住宅小区自控系统 |
3.1 概述 |
3.2 系统组成 |
第四章 消防报警系统 |
4.1 火灾探测 |
4.2 联动控制 |
4.3 集-散型智能火灾报警、联动设备 |
第五章 安防保卫系统 |
5.1 闭路电视与监控系统 |
5.2 电子门禁系统 |
5.3 楼宇对讲系统 |
第六章 物业管理系统 |
6.1 停车场管理系统 |
6.2 巡更管理系统 |
6.3 周界报警系统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建立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方法研究[J]. 唐振营,王晨飞,李慧芹,李政.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11)
- [2]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佳芮.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林向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簇状网络的变电站设备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 孟令杰. 山东大学, 2020(10)
- [6]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D]. 王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7]基于固有风险和事故风险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孙芳.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8]智能小区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 伊海龙.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9]价值工程在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综合楼为例[D]. 卫福鸿. 安徽建筑大学, 2019(04)
- [10]住宅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 黄宝生. 广西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