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针拮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针,背伸肌拮抗针法,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
电针拮抗论文文献综述
李煜超[1](2019)在《“背伸肌拮抗电针”治疗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背伸肌拮抗电针法与常规电针针刺法对于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旨在寻求合理有效的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经评定符合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背伸肌拮抗电针”组和常规电针针刺组,即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30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给予中风病基础支持治疗以控制基础病及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干预、运动疗法等。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背伸肌拮抗电针”法,对照组运用常规电针针刺法治疗。所有纳入患者每天均治疗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此7天为一个疗程,临床治疗共4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4个疗程)分别应用Brunns trom手功能评定表、日常生活评定量表、Li ndmark协调感觉评分表、腕关节活动度测定表以及改良As hwort h痉挛量表进行病情的评价。评价后所得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量表评价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的统计资料无差异。(p>0.05)2、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价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B ru nnst rom手功能评定表、日常生活评定量表、Lindm ark协调感觉评分表、腕关节活动度测定表以及改良As hwort h痉挛量表的评分改善更佳。(p<0.05)结论:1、背伸肌拮抗电针法和常规电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效果。2、背伸肌拮抗电针法疗效优于常规电针针刺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叶佳踪,吴登宠,金永喜[2](2018)在《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控制血压、血糖、止血或活血等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诱导分离运动以及抗痉挛等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MAS)评级评价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两组治疗前后MAS评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AS评级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Fugl-Meyer(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能显着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8年12期)
陈佳佳,陆必波,余海[3](2018)在《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痉挛采取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我院最近3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取康复训练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0%,P <0.05;组间治疗后的Bra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对比,P <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着,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深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34期)
耿会,成传霞[4](2018)在《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20例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肢体痉挛程度及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17/20),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患者中,通过反复地刺激患者神经,能够改善患者肌张力,提升运动协调性,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29期)
刘刚,李雪岩,李翠,盛国滨[5](2018)在《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作用及效果。方法: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组)30例、对照组(电针针刺常规腧穴)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应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上肢痉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组改善痉挛程度明显,疗效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谷涛,侯典瑞,李长征[6](2018)在《电针拮抗肌运动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运动点+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足下垂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行电针拮抗剂运动点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1-2级比例为85.7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内翻角度均增大,研究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腔功能评分升高,研究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runnstrom下肢分期中5-6级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1-2级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inetti步态评分均升高,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运动点+康复训练能够改善中风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内翻角度,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步态恢复,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冯传博,李玉奎,赵爱侠,王男,刘帅伟[7](2018)在《电针拮抗肌腧穴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探讨电针拮抗肌群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功能障碍患者共1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叁组,分别为治疗组、Bobath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未接受康复治疗,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电针拮抗肌群联合Bobath技术治疗,Bobath治疗组接受Bobath技术治疗。叁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叁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叁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较其他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采用电针拮抗肌相应腧穴联合Bobath技术进行治疗,具有显着的康复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16期)
杨杏萍,黄旭明,拉贵,包小丽,蒲娟[8](2018)在《电针刺激常规腧穴与拮抗肌运动点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均出现肢体痉挛症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拮抗肌常规腧穴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拮抗肌运动点电针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FMA评分、Barthel评分、上肢、下肢MAS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着提高,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明显偏高(均P<0.05)。不同的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MAS评分均显着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明显偏低(P<0.05)。经临床治疗效果判定,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显着,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拮抗肌运动点电针刺激治疗疗效显着,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胡玉波,孔维涛[9](2018)在《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83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42例予以电针拮抗肌腧穴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d,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腧穴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可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刘刚,龚鹏,刘洋,师帅,韩胜旺[10](2017)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把12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60例和对照组(Bobath疗法)6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病人的下肢痉挛程度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纠正足内翻,进而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电针拮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控制血压、血糖、止血或活血等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诱导分离运动以及抗痉挛等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MAS)评级评价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两组治疗前后MAS评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AS评级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Fugl-Meyer(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能显着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针拮抗论文参考文献
[1].李煜超.“背伸肌拮抗电针”治疗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2].叶佳踪,吴登宠,金永喜.电针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
[3].陈佳佳,陆必波,余海.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
[4].耿会,成传霞.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
[5].刘刚,李雪岩,李翠,盛国滨.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
[6].谷涛,侯典瑞,李长征.电针拮抗肌运动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
[7].冯传博,李玉奎,赵爱侠,王男,刘帅伟.电针拮抗肌腧穴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
[8].杨杏萍,黄旭明,拉贵,包小丽,蒲娟.电针刺激常规腧穴与拮抗肌运动点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对比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9].胡玉波,孔维涛.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10].刘刚,龚鹏,刘洋,师帅,韩胜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
标签:电针; 背伸肌拮抗针法; 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