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变迁论文-李程程

自然变迁论文-李程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闯关东,东北地区,生态环境

自然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李程程[1](2019)在《“闯关东”带来的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东北地区都处于地广人稀、土地废置的荒芜状态。至近代,"闯关东"现象的兴起造成了大量关内移民迁入东北地区。关内移民对东北的土地进行开垦,对林木、矿产等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促进了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繁荣,同时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苏阿嫦[2](2019)在《四百年“离乡路”:西方风景画之现当代转型和“自然”观念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风景艺术一直是人类看待自然、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门类中风景画的概念随之兴起,历经了17世纪风景画独立形成、18世纪"如画美"观念的提出与介入、19世纪西方城市的出现,而真正的"自然"在景观社会的营造过程则呈现出与都市若即若离的矛盾关系。20世纪的艺术家们意识到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且值得挖掘与呈现的重要关系之后,通过作品再次展现了自风景画独立以来不一样的当代解读。(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张伟[3](2019)在《自然环境变迁与先秦齐鲁地区原始崇拜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新世大暖期,齐鲁地区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这为齐鲁地区动物崇拜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全新世大暖期结束之后,寒冷的气候迫使大量野生动物南迁。同时,姬、姜等农耕部族在齐鲁地区的开发活动进一步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齐鲁地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以之为物质基础的动物崇拜亦随之消歇。由于齐、鲁两国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政策,鲁地的原始崇拜被周文化所改造,齐地的原始崇拜则延续了重视自然的内在精神,孕育出了"八神崇拜"等新的自然物崇拜。(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赵蕾[4](2019)在《涪江潮起千帆竞》一文中研究指出18年,村庄变成繁华的城市,荒滩变成美丽的公园。这就是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的华丽蝶变。这片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热土,创新的浪潮层层迭起,奔涌不息,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自然资源人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国庆节前夕,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10-28)

王晓虹[5](2019)在《传承百年精华 自然孕育成长——一所老园的七十年课程变迁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厦门市日光幼儿园——一所由牧师娘及传教机构创办经营的私立园,由人民政府接管,转为公办园,自此开始,她与新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同呼吸、共脉搏,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亲历者,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实践者。日光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故事,历久弥新,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与实践的变迁历程。(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37期)

普忠良,杨翠英[6](2019)在《从彝语动植物地名看掌鸠河流域自然生态及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掌鸠河流域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的核心地带。彝族作为掌鸠河流域的最早原居民,区域内至今留存有丰富的彝语地名,这些彝语地名或以环境、或以某标志性的大山、树木、动物等来命名,或以某个彝族家支或氏族名称来名命。以动植物命名的彝语地名从古至今都与彝族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生态紧密相连,蕴藏着掌鸠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及历史变迁的生态文化信息,彰显着彝族敬畏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意识。(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高舒[7](2019)在《面向民众,演进生活——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变迁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6月第二个周六,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广州如期启动,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在已经走过的13年里,中国"文化遗产日"从无到有,在2017年更新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已成为一个面向民众、作用于民众,与民众参与、体验、认知直接关联的重要"非遗"活动平台。每年遗产日活动的主题变迁,折射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的进程。在变化的主题和不变的宗旨之中,中国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面向民众、演进生活,记录着政府和民众携手守护精神家园的心力和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时空》期刊2019年04期)

耿国彪[8](2019)在《聚焦自然遗产保护 纵论保护地建设的中国方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铜仁篇)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8日下午,大型电视系列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铜仁篇)"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地质学家刘嘉麒,贵州省林业局局长张美钧,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黎祖交,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少(本文来源于《绿色中国》期刊2019年13期)

陈华文[9](2019)在《沉默的鱼儿与变迁的自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阔世界中,林中奔跑的老虎狮子黑豹、空中飞翔的雄鹰天鹅大雁,总是抓人眼球;遍布在江河湖水中的淡水鱼类,却往往被人忽略。但其实,它们是对生态环境变迁最为敏锐的生命群落。这些淡水鱼类的命运,是环境变迁的“传感器”。执教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张国刚,近(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07-01)

崔思朋[10](2019)在《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角度叙述海南环境变迁——张朔人等《海南人口与生态问题历史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美国学者纳什(Nash)1970年首次提出"环境史"一词并发表《美国环境史: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后,西方多国学者将环境史研究引入历史学科之中。目前,环境史研究是国内外学界,尤其是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环境史"研究进入我国始于20世纪末,并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有幸拜读了海南大学张朔人教授新着《海南(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自然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方风景艺术一直是人类看待自然、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门类中风景画的概念随之兴起,历经了17世纪风景画独立形成、18世纪"如画美"观念的提出与介入、19世纪西方城市的出现,而真正的"自然"在景观社会的营造过程则呈现出与都市若即若离的矛盾关系。20世纪的艺术家们意识到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且值得挖掘与呈现的重要关系之后,通过作品再次展现了自风景画独立以来不一样的当代解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程程.“闯关东”带来的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变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2].苏阿嫦.四百年“离乡路”:西方风景画之现当代转型和“自然”观念变迁[J].艺术探索.2019

[3].张伟.自然环境变迁与先秦齐鲁地区原始崇拜的嬗变[J].管子学刊.2019

[4].赵蕾.涪江潮起千帆竞[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5].王晓虹.传承百年精华自然孕育成长——一所老园的七十年课程变迁历程[J].福建教育.2019

[6].普忠良,杨翠英.从彝语动植物地名看掌鸠河流域自然生态及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2019

[7].高舒.面向民众,演进生活——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变迁记[J].中国艺术时空.2019

[8].耿国彪.聚焦自然遗产保护纵论保护地建设的中国方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铜仁篇)举行[J].绿色中国.2019

[9].陈华文.沉默的鱼儿与变迁的自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10].崔思朋.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角度叙述海南环境变迁——张朔人等《海南人口与生态问题历史研究》述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自然变迁论文-李程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