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离子液体论文-曹机良,孟春丽,曹毅,闫凯,吴宁杰

双子离子液体论文-曹机良,孟春丽,曹毅,闫凯,吴宁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子离子液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促进剂,离子液体,碱减量,涤纶

双子离子液体论文文献综述

曹机良,孟春丽,曹毅,闫凯,吴宁杰[1](2018)在《烷基咪唑类双子型离子液体对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新型涤纶碱减量促进剂及其应用工艺,提高涤纶碱减量的加工效率,采用3种烷基咪唑类双子型Gemini离子液体作为涤纶碱减量加工促进剂,并与常规阳离子促进剂十二烷基二甲苄基氯化铵进行对比,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碱减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涤纶减量率的影响,测试了碱减量处理前后涤纶的强力和形貌。结果表明:烷基咪唑类Gemini促进剂可用于涤纶纤维的碱减量加工,且相同结构的促进剂对涤纶纤维的促进作用符合Traube规则;促进剂疏水性越强,涤纶的减量率越高;促进剂的加入可降低氢氧化钠的用量,促进涤纶纤维的碱减量,且碱减量加工后涤纶表面形成凹槽,纤维变细,比表面积增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亓鲁滨,郭永先,巩彦君,于丽[2](2017)在《双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包覆的含稀土铕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的构筑及其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氧簇是一类优异的无机构筑单元,在催化、光电和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表面活性剂包覆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兼具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和多金属氧化簇的特点。本文利用双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C_(16)-2-C_(16)im]Br_2和含稀土铕的多金属氧簇(Eu-POM)自组装制备了超分子纳米球。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是形成Eu-POM/[C_(16)-2-C_(16)im]Br超分子材料的主要驱动力;构筑的超分子杂化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随后,以铜离子修饰Eu-POM/[C_(16)-2-C_(16)im]Br超分子复合物,制备了一种超分子传感器,并应用于快速检测硫化氢气体。发现,硫化氢的加入使得该传感器表现出了荧光猝灭和紫外吸收增强的双重信号变化,且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对硫化氢的检测限达到1.4μM。通过研究该超分子探针检测硫化氢的荧光猝灭机制,推测硫化氢和铜离子生成的硫化铜与激发态稀土铕之间的能量转移可能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工作对于诊断阿尔兹海默症、唐氏综合症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期刊2017-07-24)

王树宾[3](2017)在《双子型两亲性离子液体构建的自组装体系从HCI介质中萃取Au》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贵金属Au分离困难、选择性差、后处理不充分等问题,本课题将双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离子液体相结8合,利用双子型两亲性离子液体构建了 W/O型微乳液、反相囊泡、囊泡等分子自组装体系萃取HC1介质中的Au(Ⅲ)。通过电导率、TEM、DLS等手段对构建出的自组装体系进行了表征,采用UV-vis、FT-IR、1H NMR、zeta电位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叁种自组装体系的萃取机理。对影响萃取的因素,如平衡时间、萃取剂浓度、Au(Ⅲ)液中HC1浓度、Au(Ⅲ)液中盐浓度等进行了优化,采用草酸、NaBH4、水合肼、萃取剂自还原等多种手段反萃得到了单质Au。本课题的研究丰富了贵金属Au的分离方法,为其工业化萃取中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条件优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我们构建了[C_(14)-4-C_(14)im]Br_2/正庚烷/正戊醇/HC1微乳液自组装体系用于萃取HC1介质中的Au。在该自组装体系中,[C_(14)-4-C_(14)im]Br_2平铺在油水界面处,正戊醇穿插其中,两者合作形成液膜。相比于[C_(14)mim]Br/正庚烷/正戊醇/HC1体系,[C_(14)-4-C_(14)im]Br_2/正庚烷/正戊醇/HC1微乳液体系持水量大、电荷数量多,稳定时间长。UV-vis、FT-IR、1HNMR、斜率法确定了阴离子交换的萃取机理。本研究还对影响萃取的因素(平衡时间、水乳比、醇的体积比、Au(Ⅲ)液中HC1浓度等)进行了优化。此外,[C_(14)-4-C_(14)im]Br_2/正庚烷/正戊醇/HC1体系表现出了较高的选择性:Au的萃取率能达到99.55%,分配比可达3000以上,而其他杂质离子Co(Ⅱ)、Cu(Ⅱ)、Fe(Ⅲ)、Ni(Ⅱ)、Sn(Ⅳ)、Al(Ⅲ)萃取率均在7%以下,分配比在1以下。H2C2O4、水合肼、NaBH4用于Au(Ⅲ)的反萃,反萃率接近100%。[C_(14)-4-C_(14)im]Br_2/正庚烷/正戊醇/HC1微乳液体系在萃取Au的方面展现了较好的优势,是一种萃取率高、选择性好的方法。其次,双子型两亲性离子液体12-2-12分别与4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构建反相囊泡自组装体系萃取HCl介质中的Au((Ⅲ)。通过调节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确定了 12-2-12/SDBS为n12-2-12:nSDBS=1:1时最佳萃取体系。在此比例下,12-2-12/SDBS对Au的萃取率最高,并且通过TEM表征发现形成了反相囊泡。通过改进的等摩尔变换法,确定了 12-2-12/SDBS体系萃取AuCl4-依据离子交换萃取机理。我们还对Au(Ⅲ)液中HC1浓度、反相囊泡浓度等影响萃取的因素进行了考察。该体系的选择性相对其他体系来说较高,在相同的萃取实验条件下Au的萃取率能高达99.26%,而其他杂质离子Co(Ⅱ)、Cu(Ⅱ)、Fe(Ⅲ)、Ni(Ⅱ)、Sn(Ⅳ)、Al(Ⅲ)萃取率均在6%以下。利用萃取剂自身可还原的性质优点,在该体系中得到了球形Au纳米颗粒,反萃率可接近100%。该自组装体系协同效果好,反萃方法简单,适用于Au的回收。最后,双子型两亲性离子液体12-3-12与脱氧胆酸钠(SDC)复配得到了双分子层的囊泡自组装体系。通过调节12-3-12与SDC的摩尔比,可调控囊泡表面的带电性质。通过动态光散射与zeta电位可确定,12-3-12与SDC摩尔比为1:2时,囊泡表面带正电且较为稳定,尺寸在240 nm左右,适于HC1介质中Au的萃取。与囊泡萃取前相比,萃取后的zeta电位降低了约15 mV左右,TEM照片显示的微观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从而确定了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萃取机理。本部分还对萃取达到平衡的过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Au的萃取率可高达99.67%。通过分步萃取与金属配体离子改进的相互结合,完成了 Au(Ⅲ)、Cu(Ⅱ)、Fe(Ⅲ)叁种金属的分离。利用NaCl-NH3·H20将Au(Ⅲ)从囊泡上洗脱下来,并通过还原剂还原,得到了树枝状Au纳米颗粒。(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5)

刘静,赵地顺,李静静,任培兵[4](2015)在《离子液体型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离子液体型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C14-4-C14im]Br2,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酸性锌锰电池电解液中对锌的缓蚀性能及吸附行为。电化学结果表明,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属于混合型缓蚀剂,缓蚀效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失重结果表明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自发的吸附在锌表面,其吸附曲线属于Langmuir等温式,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常涛,何乐芹,张晓婧,袁明霞,秦身钧[5](2015)在《双子型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高级脂肪酸与醇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双子型酸性离子液体,该类型离子液体以乙二铵为连接链,由碳链长度可调的双子型阳离子与不同的阴离子组成.因此,具有相分离催化剂的性质,并应用于高级脂肪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以合成生物柴油.详细考察了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12Sb][p-CH3C6H4SO3]表现出高催化活性及可重复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王英磊,罗军,邢昙昙,刘祖亮[6](2013)在《叁乙胺功能化聚乙二醇双子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吡喃并[2,3-c]吡唑》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叁乙胺功能化聚乙二醇双子离子液体,研究了其作为催化剂,在水相中以芳香醛、丙二腈、乙酰乙酸乙酯、水合肼或苯肼为原料的四组分一锅法反应,制备了16种不同取代基的吡喃并[2,3-c]吡唑化合物,产率为86%~94%.该离子液体稳定性高,可以方便的回收,重复使用5次,活性没有明显的下降.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易分离,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3年09期)

刘国宇,顾大明,刘海燕,顾硕[7](2013)在《离子液体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传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合成了以亚甲基链为联接基团、具有对称结构的系列双子咪唑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测定了25℃下双子咪唑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合成的系列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均为目标产物;在联接基团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疏水基团碳原子数增加,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吸附的趋势增大,其临界胶束浓度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面积和pc20逐渐增大,而表面张力受疏水链长影响较小,表现出较高的表面活性;此外,在疏水基团链长一定的情况下,联接基团长度较短的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更容易在空气/水界面发生吸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陆鸿飞,孙垒垒,武鼎铭,高玉华,石亚丽[8](2012)在《聚乙二醇酸性双子离子液体催化6-氨基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6-二氯-5-氨基嘧啶为起始原料,利用聚乙二醇酸性双子离子液体(PEG1000-DAIL)为催化剂,通过3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6-氨基取代嘌呤衍生物并测试了其抑菌活性.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反应时间短且收率高,并能避免闭环过程中嘌呤6位氯的水解,目标化合物分离简单且离子液体易回收利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2年10期)

李博轩,唐海欧,韦力达,丁运生[9](2009)在《双子型咪唑基离子液体对聚丙烯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双子型咪唑基离子液体Br[C_(14)mim](CH_2)_4[C_(14)mim]Br(Br(?)Br)和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PP/Br(?)Br共混物,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对其结晶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Br(?)Br添加到PP后,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同时Br(?)Br形成逆胶束,使PP球晶的数量增多,但材料结晶度减小。同时,添加双子型咪唑基离子液体后,样品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冲击强度有所提高,双子型咪唑基离子液体的存在降低了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材料有增塑作用。此外,相比较于PP,离子液体的存在可使PP/Br(?)Br在较高温下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职慧珍[10](2009)在《具有温控两相性质的聚乙二醇型双子离子液体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的高效分离和回收利用问题一直以来是绿色化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具有“高温均相、低温两相”性质的催化体系,因其能有效结合均相催化体系反应高效与非均相催化体系催化剂易回收的优点已成为研究热点。因具有“高温均相、低温两相”功能的离子液体温控两相体系具有相间传质效果好、产品易分离等优点,相对于其它离子液体而言,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反应体系,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必将为离子液体的深入研究和绿色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7种新型的聚乙二醇型双子离子液体,其中包括5种聚乙二醇型中性双子离子液体(PEG_(200)-DIL、PEG_(400)-DIL、PEG_(1000)-DIL、PEG_(2000)-DIL、PEG_(4000)-DIL)和2种聚乙二醇型酸性双子离子液体(PEG_(200)-DAIL、PEG_(1000)-DAIL),同时还得到了两种优良的温控两相体系:PEG_(1000)-DA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和PEG_(1000)-D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并详细考察了其中部分离子液体以及所得到的两种温控两相体系在一些有机单元反应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PEG_(1000)-DIL和PEG_(1000)-DAIL均可作为溶剂使用,而PEG_(1000)-DAIL在反应中不但可以作为溶剂,还可作为催化剂使用。本研究工作分别将PEG_(1000)-DA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应用于芳香醛的缩醛反应、芳香酸的酯化反应、芳香醛的叁组分缩合反应及Biginelli反应和将PEG_(1000)-D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应用于对甲苯磺酸催化的缩醛反应及氢氧化氧铁催化的硝基还原反应。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原料配比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上述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对上述反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产品分离简单、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优良、离子液体流失量小等优点。其中PEG_(1000)-DAIL/甲苯体系还克服了因离子液体黏度高而造成的与固体产品难分离的缺点,分离过程中避免了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同时还简化了固体产品与高黏度离子液体的分离步骤。本论文还考察了PEG_(200)-DAIL在甲苯硝化与DPT硝解反应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加入PEG_(200)-DAIL,能使甲苯硝化的o/p值降至1.12,且在N_2O_5与PEG_(200)-DAIL的协同作用下,大量减少了DPT硝解反应中浓硝酸的用量,并使产率提高到64%。另外,研究中也发现PEG_(1000)-DIL还能与水形成“高温分相、低温均相”的温控体系,将该体系在常温条件下应用于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只需几分钟就能得到60%-99%的产率,且PEG_(1000)-DIL可以通过简单分液而不是蒸馏的方式回收,操作简单且能耗低。总之,本论文合成的这类聚乙二醇型双子离子液体,合成简单,且能与甲苯和水形成温控两相体系,离子液体可同时作为溶剂和催化剂使用,并能有效回收,多次重复使用后还能有效保持催化活性,损失量小。实现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优点的有效结合,为有机化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温控两相催化反应一分离耦合体系。(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双子离子液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金属氧簇是一类优异的无机构筑单元,在催化、光电和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表面活性剂包覆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兼具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和多金属氧化簇的特点。本文利用双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C_(16)-2-C_(16)im]Br_2和含稀土铕的多金属氧簇(Eu-POM)自组装制备了超分子纳米球。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是形成Eu-POM/[C_(16)-2-C_(16)im]Br超分子材料的主要驱动力;构筑的超分子杂化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随后,以铜离子修饰Eu-POM/[C_(16)-2-C_(16)im]Br超分子复合物,制备了一种超分子传感器,并应用于快速检测硫化氢气体。发现,硫化氢的加入使得该传感器表现出了荧光猝灭和紫外吸收增强的双重信号变化,且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对硫化氢的检测限达到1.4μM。通过研究该超分子探针检测硫化氢的荧光猝灭机制,推测硫化氢和铜离子生成的硫化铜与激发态稀土铕之间的能量转移可能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工作对于诊断阿尔兹海默症、唐氏综合症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子离子液体论文参考文献

[1].曹机良,孟春丽,曹毅,闫凯,吴宁杰.烷基咪唑类双子型离子液体对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处理[J].纺织学报.2018

[2].亓鲁滨,郭永先,巩彦君,于丽.双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包覆的含稀土铕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的构筑及其生物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2017

[3].王树宾.双子型两亲性离子液体构建的自组装体系从HCI介质中萃取Au[D].山东大学.2017

[4].刘静,赵地顺,李静静,任培兵.离子液体型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研究[C].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

[5].常涛,何乐芹,张晓婧,袁明霞,秦身钧.双子型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高级脂肪酸与醇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英文)[J].催化学报.2015

[6].王英磊,罗军,邢昙昙,刘祖亮.叁乙胺功能化聚乙二醇双子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吡喃并[2,3-c]吡唑[J].有机化学.2013

[7].刘国宇,顾大明,刘海燕,顾硕.离子液体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

[8].陆鸿飞,孙垒垒,武鼎铭,高玉华,石亚丽.聚乙二醇酸性双子离子液体催化6-氨基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有机化学.2012

[9].李博轩,唐海欧,韦力达,丁运生.双子型咪唑基离子液体对聚丙烯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10].职慧珍.具有温控两相性质的聚乙二醇型双子离子液体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9

标签:;  ;  ;  ;  

双子离子液体论文-曹机良,孟春丽,曹毅,闫凯,吴宁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