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疏油性能论文-陈晓梅,王会强,翟一潼,张淼,邢艳秋

疏水疏油性能论文-陈晓梅,王会强,翟一潼,张淼,邢艳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疏水疏油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iCN薄膜,SrTiO3,磁控溅射,疏水疏油

疏水疏油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梅,王会强,翟一潼,张淼,邢艳秋[1](2019)在《SrTiO_3衬底表面外延生长TiCN薄膜工艺参数优化及疏水疏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Sr Ti O3衬底上外延生长Ti CN薄膜,通过正交试验方案、单因素试验方案以及性能测试来探究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且优化了工艺参数。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分析仪对Ti CN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获得疏水性能与疏油性能较好的薄膜,溅射过程中最优工艺参数应选择溅射功率5 k W,溅射偏压150 V,溅射时间10 min,N2流量10 sccm,CH4流量20 sccm,占空比80%,其中,CH4流量的影响最为显着。当CH4流量为20 sccm时,Ti CN薄膜的衍射峰最强;致密的Ti CN薄膜表面呈现球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增加Ti CN薄膜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降低水滴润湿的自由能,从而提高薄膜的疏水性能;薄膜中C元素与N元素的含量最高,且此时C/N原子比约为1∶1。(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尚倩倩,陈健强,杨晓慧,刘承果,胡云[2](2019)在《超疏水磁性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溶性的甲基纤维素和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为原料,经过共混、环氧氯丙烷交联及冷冻干燥等过程制备了磁性纤维素气凝胶,并进一步以十六烷基叁甲氧基硅烷(HDTMS)为改性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对气凝胶进行改性,得到超疏水磁性纤维素气凝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气凝胶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气凝胶具有叁维贯通的多孔网络结构,表面改性没有改变气凝胶的微观结构;经HDTMS修饰后的磁性纤维素气凝胶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能(水接触角为150.4°,油接触角为0°)。气凝胶展现出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和较高的油吸附能力,对多种油品和有机溶剂的吸附量达到45~98 g/g;吸油后的气凝胶可通过磁铁快速回收。气凝胶具有可多次循环使用的性能,循环使用30次后吸附能力仍然保持在80%以上,可以通过简单的力学挤压把吸附的油挤出来,使得废油的回收利用过程变得简单,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吸附材料,降低油水分离成本。(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琳琳[3](2018)在《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制备及疏水亲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乳酸为皮层、聚乙烯醇为芯层材料,通过同轴静电纺技术制备皮芯结构纳米纤维膜,将所得纤维膜在蒸馏水中超声清洗,得到中空结构纳米纤维膜。选择二氯甲烷为溶剂,并适量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在纺丝过程中出现“呼吸图案”效应,纤维表面布满孔隙,最终得到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对同轴静电纺工艺参数优化,以得到成孔明显、形态良好的纤维。在不同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溶剂配比等工艺参数下,制备纳米纤维膜,用扫描电镜观察所得纤维形态,测量出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纤维直径。通过纤维形态、直径对比,确定最佳纺丝工艺参数。当聚乳酸浓度10%、纺丝电压18kV、纺丝距离20cm、DCM/DMF为8:2时,纤维形态较好,表面被孔致密均匀。利用聚乙烯醇可溶于水的性能,将所得最佳形态纤维膜用蒸馏水超声清洗后烘干,进行透射电镜分析,能够清楚看到其中空结构,并测得纤维平均管径为5.42nm。在最佳纺丝参数下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并对叁者进行强力、撕破、透湿等性能测试比较。结果表明多孔中空PLA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为36.250cN、断裂伸长为3.238mm,低于同等纺丝条件下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多孔中空PLA纳米纤维膜撕破强力为90.16cN,低于同等纺丝条件下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多孔中空PLA纳米纤维膜相对透湿量为33737.14g/m~2d,低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疏水亲油性测试结果表明,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对水接触角达到136.9°,高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在对花生油、硅油、机油吸附性能测试中,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吸油率分别为71.4g/g、108.8g/g、18.8g/g,高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在叁种油的保油性能测试中,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保油率分别为42.51%、37.89%、49.49%,均低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叁种纤维膜置于等量的油水混合液中,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萃油量高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聚乳酸/聚乙烯醇皮芯纳米纤维膜。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吸、放油20次,记录每一次吸油量,结果显示,20次之内,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吸油量不为零,表明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3)

夏冰冰[4](2018)在《超疏水、超疏油微—纳米氧化钨涂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疏水、超疏油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浸润特性,具有良好的抗菌、自清洁、防水以及防油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防污、油液运输等产业。本文根据自然界生物超疏水的表面效应,通过化学沉积技术以及表面修饰技术制备了具有荷叶效应的涂层。在论文中分别用二水合钨酸钠以及钨粉为钨源制备了颗粒大小不同的氧化钨涂层,研究了沉积工艺对表面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分析不同液滴撞击超疏水、超疏油表面的能量损失差异。研究了提高超疏水、超疏油材料表面的稳定性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成功嫁接到氧化钨涂层表面,提高了氧化钨涂层的表面稳定性能。以二水合钨酸钠为钨源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突起以及多孔复合结构的氧化钨涂层。这种涂层经过FAS-17的修饰,达到了超疏水、超疏油的效果。其中水、甘油、菜籽油、机油的接触角均超过150°,滚动角均小于10°。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可知,沉积时间仅仅影响突起结构的大小,而对单个纳米颗粒大小不会产生影响。同时这种涂层具有热致变色效应,实验中通过改变处理温度,成功得到了不同颜色的蓝色、浅绿色以及棕黄色氧化钨涂层。通过甘油、菜籽油以及机油测试发现,这种涂层具有很好的抗油污染能力,实现了抗油污易清洗的功能。同时,这种涂层克服了超疏水、超疏油材料表面稳定性差的现象。以钨粉为钨源制备的纳米氧化钨涂层具有光致变色性能。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液滴的润湿性能,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成功解释了不同液滴在超双疏表面弹跳特性,发现液滴粘度越大,撞击表面的粘性耗散功越大。实验中研究提高超疏水、超疏油材料表面稳定性普适性的方法。通过二氧化钛溶胶提高了氧化铜涂层的表面稳定性,并且成功将这种方法嫁接到氧化钨涂层上面,极大的提高了氧化钨涂层的整体性能。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化学沉积方法成功制备了超疏水、超疏油的金属涂层,并且研究了不同液滴在超疏水、超疏油表面的润湿特性。通过实验开发一种具有普适性提高超疏水、超疏油材料表面稳定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4-20)

黄强,林晓瑛,曹亚飞,张斌[5](2018)在《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酶解预处理、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和Al3+交联复合改性制备疏水多孔淀粉。探讨了加酶量对疏水多孔淀粉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其吸油性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α-淀粉酶与淀粉葡萄糖苷酶协同处理,使玉米淀粉颗粒表面形成了孔洞,成为多孔淀粉。在相同OSA添加量下,随着加酶量的增加,疏水多孔淀粉的取代度降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酯化处理后辛烯基琥珀酸(OS)基团在整个颗粒均有分布,随着酶水解率的提高,OS基团更多地分布在疏水多孔淀粉颗粒的内部。疏水多孔淀粉的吸油率随水解率的增大而增大,最高可达52.30%。对玉米油、机油、柴油的吸附率分别为80.41%,52.30%和41.93%。在油水体系中吸水率在6%左右,表现出很好的油水选择性,且保油性好。(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宋升,刘海东,徐亭,吴勇,何琦[6](2017)在《疏水溶胀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油品等液体有机物泄露造成环境污染事件频发,而聚氨酯泡沫是一种高效的吸附材料,能有效地移除泄露的污染物,而且还可实现对这些物质的回收利用,但普通聚氨酯泡沫的疏水性差,吸油率较低,体积大,运输困难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以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五甲基二硅氧烷与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硅氢加成反应,首次合成出以聚丁二烯为主链、侧链含硅氧烷的改性端羟基聚丁二烯。利用合成的改性聚丁二烯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出新型聚氨酯泡沫。研究了改性端羟基聚丁二烯作为聚氨酯软段对聚氨酯泡沫疏水性及吸油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成功地合成出以硅氧烷改性端羟基聚丁二烯为软段的新型聚氨酯泡沫,考察了改性软段结构对聚氨酯泡沫的吸附性能和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证明以硅烷化的聚丁二烯作为软段的疏水聚氨酯泡沫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及亲油性,而且体积吸附倍率远大与其它吸附材料,使其体积大幅变小,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都占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张正才,刘海东,何琦[7](2017)在《疏水溶胀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五甲基二硅氧烷与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硅氢加成反应,首次合成出以聚丁二烯为主链、侧链含硅氧烷的改性端羟基聚丁二烯。研究了硅氧烷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作为聚氨酯软段对泡沫疏水性及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烷接枝聚丁二烯作为聚氨酯软段可以有效地降低聚氨酯弹性体的表面能从而提高其疏水性,聚氨酯弹性体与水的接触角从未改性的84.6°提高到108°,硅氧烷接枝聚丁二烯制备的聚氨酯泡沫的与水的接触达到了158°;由于硅氧烷接枝聚丁二烯与甲苯、汽油和柴油的相容性较好,泡沫在吸附甲苯、汽油和柴油的过程中伴随着孔的填充的同时致使基体溶胀,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泡沫的吸附倍率。(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09期)

郜艳,沈忱思,孙静,柳建设[8](2017)在《天然聚多糖对密胺海绵的疏水改性及其吸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污染的核心问题,疏水亲油材料是高效的吸油材料之一。本研究以密胺海绵为基体,通过负压浸渍法,利用不同类型的天然聚多糖进行改性,以获得疏水亲油的吸油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成像、接触角分析对改性前后的海绵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多聚糖以及不同浸渍量对海绵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胺海绵经浓度为1%的中分子量壳聚糖改性后疏水亲油性能最好,其水接触角为151.30°,柴油吸附量为45.49 g/g。此类改性方法效果理想,且具备环境友好及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13期)

张晓辉[9](2017)在《液喷纺丝制备疏水微纳米纤维膜及其吸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聚苯乙烯(PS)、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叁种高分子材料为原料,通过市售喷笔液喷纺丝技术制备了叁种吸油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吸油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浓度、风压、纺丝距离对纤维形貌和直径分布的影响,对纺丝前后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测定并比较了原料和纤维膜的接触角大小,测试了叁种高分子纤维膜对不同油品的吸附性能和重复使用性。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以通用型PS颗粒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市售喷笔液喷纺丝技术制备了 PS微纳米纤维膜,实验结果表明,PS纤维膜的平均直径分别随溶液浓度和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风压的增大而减小。纺丝前后PS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但热稳定性比PS原料略有提高。相比PS原料涂膜接触角的78.3°,PS纤维膜的接触角提高到了 136°以上,且在10%、0.3MPa、18cm条件下制备的PS纤维膜的接触角达到了超疏水的150.4°。吸油实验表明,通过市售喷笔制备的PS纤维膜对机油、花生油、柴油的饱和吸油量分别为30.78g/g、27.60#g和16.20g/g,且PS纤维膜具备吸附水面浮油的能力,在重复使用10次后,PS纤维膜对机油、花生油、柴油的饱和吸油量仍可分别达到12.58g/g、6.60g/g、5.41g/g。2.以可再生的PLA颗粒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使用市售喷笔进行液喷纺丝制备了 PLA微纳米纤维膜。实验结果显示,PLA纤维膜的平均直径分别随溶液浓度和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风压的增大而减小。纺丝前后PLA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但PLA纤维膜的热稳定性比PLA原料略有下降。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PLA的接触角由原料涂膜的63.7°提高到了 135°以上,说明纺丝后聚乳酸纤维膜具有了良好的疏水性。吸油实验表明,聚乳酸纤维膜对机油、花生油、柴油的饱和吸油量分别达到了 42.78g/g、28.78g/g和19.50g/g。聚乳酸纤维膜具能够快速地吸附水面浮油,但是吸油时其形态容易发生改变,在重复吸油10次后,PLA纤维膜仍可分别吸附13.61g/g的机油、13.67g/g的花生油、10.48g/g的柴油。3.以生物高分子PCL颗粒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市售喷笔液喷纺丝装置成功制备了 PCL微纳米纤维膜。扫描电镜显示,在溶液浓度7%、风压0.3MPa、纺丝距离15cm时,制备的纤维膜形貌最好。实验结果表明,PCL纤维平均直径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风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纺丝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纺丝前后PCL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且纺丝后的PCL纤维的热稳定性与原料相比基本不发生改变。接触角测试显示,PCL的接触角由原料涂膜的79°提高到了 130°以上,这说明PCL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得到了提高。吸油实验表明,PCL纤维膜对机油、花生油、柴油的饱和吸油量分别为13.48g/g、16.81g/g、12.97g/g,且可以快速地吸附水面浮油,并保持聚己内酯纤维膜具备较强的吸附和良好的浮力性能。重复吸油10此次后,PCL纤维膜对叁种油(机油、花生油、柴油)的饱和吸油量仍能达到11.52g/g、11.93g/g、9.08g/g。(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姬翠红[10](2017)在《超疏水高弹性的叁聚氰胺基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泄漏和有机溶剂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物理吸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去除油污的方法。理想的吸油材料应具有吸油容量高、循环性能优越、选择性高以及制备成本低等四个特点。现有的油吸附剂大多不具有超疏水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水,降低了它们的油/水选择性。已有的超疏水吸油材料很多不具备弹性,导致循环成本高或不能循环使用。而已报导的超疏水和高弹性的油吸附剂存在制备过程繁琐,可控性差或吸油量低等缺点。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一个叁步法制备了超疏水、超亲油叁聚氰胺/石墨烯/炭黑泡沫(M/G/CS)。经过一步浸渍-涂覆将氧化石墨烯片粘附在叁聚氰胺海绵骨架上,然后经过一步低温热还原将氧化石墨烯还原,随后再经过一步浸渍-涂覆在石墨烯表面粘附一层炭黑(N330)纳米粒子。石墨烯片间的π-π堆积作用使它可以牢固地缠绕在海绵骨架上,而石墨烯与炭黑之间的π-π作用使炭黑粒子得以稳定地粘附在石墨烯表面。这是首次采用炭黑增加石墨烯材料的纳米级粗糙度。一系列结构表征证明了氧化石墨烯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还原,而炭黑粒子则粘附在石墨烯表面。泡沫发挥了叁者的协同作用,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67°。油接触角为0°,表现出超疏水超亲油性能。泡沫有效地保留了弹性,循环1000次后,仍能恢复原形,有效地解决了超疏水和高弹性两个关键问题。这也是首次被报道的兼具超疏水性能和高弹性的石墨烯基多孔材料。泡沫可用简单方便的吸附-挤压的方式进行循环使用。它对常见的油和有机溶剂的吸附量为50-140 g/g。同时还具有高油污吸附选择性、高循环使用性能、制备方法简单、可放大生产等特点,在溢油清理和吸附有机污染物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采用更简单的一步浸渍-涂覆方式制备了超疏水叁聚氰胺/聚偏氟乙烯泡沫(M/PS)。通过简单的聚合物溶解、沉淀、涂覆的方式将聚偏氟乙烯(PVDF)膜包覆在海绵表面,在海绵表面构筑了无数的微纳米级粗糙度。相比于繁琐的化学改性的方式,这种物理涂覆的方式具有简单、经济、环境友好的特点。泡沫的水接触角为155°,油接触角为0°,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能。同时,泡沫有效地保留海绵本身的高弹性,循环1000次后无塑性变形。它对常见的油和有机溶剂的吸附量为60-160 g/g。同样的,泡沫具有高油/水选择性,高循环性能,在溢油清理和吸附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疏水疏油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水溶性的甲基纤维素和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为原料,经过共混、环氧氯丙烷交联及冷冻干燥等过程制备了磁性纤维素气凝胶,并进一步以十六烷基叁甲氧基硅烷(HDTMS)为改性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对气凝胶进行改性,得到超疏水磁性纤维素气凝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气凝胶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气凝胶具有叁维贯通的多孔网络结构,表面改性没有改变气凝胶的微观结构;经HDTMS修饰后的磁性纤维素气凝胶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能(水接触角为150.4°,油接触角为0°)。气凝胶展现出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和较高的油吸附能力,对多种油品和有机溶剂的吸附量达到45~98 g/g;吸油后的气凝胶可通过磁铁快速回收。气凝胶具有可多次循环使用的性能,循环使用30次后吸附能力仍然保持在80%以上,可以通过简单的力学挤压把吸附的油挤出来,使得废油的回收利用过程变得简单,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吸附材料,降低油水分离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水疏油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梅,王会强,翟一潼,张淼,邢艳秋.SrTiO_3衬底表面外延生长TiCN薄膜工艺参数优化及疏水疏油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9

[2].尚倩倩,陈健强,杨晓慧,刘承果,胡云.超疏水磁性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J].林业工程学报.2019

[3].孟琳琳.多孔中空聚乳酸纳米纤维制备及疏水亲油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8

[4].夏冰冰.超疏水、超疏油微—纳米氧化钨涂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5].黄强,林晓瑛,曹亚飞,张斌.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J].现代食品科技.2018

[6].宋升,刘海东,徐亭,吴勇,何琦.疏水溶胀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7].张正才,刘海东,何琦.疏水溶胀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7

[8].郜艳,沈忱思,孙静,柳建设.天然聚多糖对密胺海绵的疏水改性及其吸油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7

[9].张晓辉.液喷纺丝制备疏水微纳米纤维膜及其吸油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7

[10].姬翠红.超疏水高弹性的叁聚氰胺基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疏水疏油性能论文-陈晓梅,王会强,翟一潼,张淼,邢艳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