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形式推理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学教学,社会性科学议题,非形式推理,批判性思维
非形式推理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吴举宏[1](2012)在《生物学教学中社会性科学议题与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形式推理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推理形式,但是它未被教育所重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借鉴国外非形式推理课程和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2年10期)
张奇,王奕,张黎[2](2010)在《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环境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家庭和学校有关环境因素对中学生非形式推理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提示访谈和问卷调查考察了7-9年级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一般具有了反驳水平的非形式推理能力,7年级学生多处于直接反驳水平,8、9年级学生多处于间接反驳水平。(2)我方和他方推理的理由数量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反驳次数亦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多。(3)中学生在我方推理中提出的理由数量与同伴影响、教师鼓励和家长引导有一定线性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0年06期)
张奇,马艳苹,张黎[3](2010)在《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儿童非形式推理能力发生研究中评价标准不一和研究结果中发生年龄不同的问题,在论证并提出幼儿非形式推理发生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提示访谈法对333名3-6岁幼儿的非形式推理做了考察。结果显示:幼儿的我方推理普遍在3岁3个月~3岁9个月发生;他方推理普遍在4岁~4岁6个月发生;反驳推理普遍在4岁9个月~6岁发生。幼儿在推理过程中提出的理由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年龄差异显着,但无显着性别差异。研究中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测量幼儿非形式推理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0年06期)
张奇,张艳君,张黎[4](2010)在《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提出非形式推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提示访谈法考察了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显示:少数1、2年级小学生处于理由推理水平,多数能够进行反驳推理,3至6年级小学生都能做出反驳推理;叁种理由的数量都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功能性理由的数量随年级增长而增多;高年级学生的反驳次数都显着多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推理中断次数和推理错误总次数显着多于高年级,并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0年03期)
张黎,张奇[5](2009)在《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普通大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作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两个需要进行非形式推理的问题为论题,运用"提示法"研究范式对30名大学生优秀辩手与30名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绝大部分大学生(不论是优秀辩手还是非辩手)都具有了反驳式非形式推理的能力。但是,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水平要显着高于非辩手,具体表现为大多数优秀辩手(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张奇,张黎,王奕,张艳君,马艳苹[6](2009)在《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运用"提示访谈法"对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优秀辩手达到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着优于普通大学生。在反驳式推理过程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着多于非辩手。研究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着优于非辩手。(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09年04期)
马艳苹[7](2009)在《3~6岁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发展及家庭和幼儿园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3~6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对3~6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作者采用两个非形式推理问题,运用访谈法,对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实际考察。还采用自编的《3~6岁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家庭和幼儿园影响因素评定问卷》,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来考察家庭和幼儿园有关因素对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幼儿的我方推理能力从3岁3个月开始发生,3岁9个月的幼儿普遍具有了我方推理能力;幼儿的我方推理并能预测他方观点的能力从3岁6个月开始发生,4周岁的幼儿普遍具有了我方推理并能预测他方观点的能力;幼儿的他方推理能力从4周岁开始发生,4岁6个月的幼儿普遍具有了他方推理的能力;幼儿的直接反驳推理能力从4岁9个月开始发生,6周岁幼儿普遍具有了直接反驳推理的能力。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是有先后顺序、年龄阶段性和由低到高逐级发生的。(2)3~6岁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我方推理理由数量、他方推理理由数量、理由总数量及功能性理由数量的年龄差异显着,并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发展趋势。(3)3~6岁幼儿的我方推理理由数量、他方推理理由数量和理由总数量的性别差异不显着。(4)在家长指导、幼儿园积极影响、家长负面影响、教师鼓励、幼儿园消极影响、同伴影响和影响因素总分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即这些影响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加强。(5)非形式推理能力高、低不同的两组幼儿在家长指导、幼儿园积极影响、同伴影响和影响因素总分上存在显着差异,既高分组幼儿在家长指导、幼儿园积极影响、同伴影响和影响因素总分上明显高于低分组幼儿。(6)幼儿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与家庭和幼儿园中的积极影响因素有显着的线性因果关系。具体表现为,用同伴影响和亲朋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非形式推理的理由总数量;用同伴影响和幼儿园积极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我方推理的理由数量;用同伴影响和亲朋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他方推理的理由数量;用家长指导、教师鼓励和幼儿园积极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非形式推理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总之,可以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积极影响因素预测幼儿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奕[8](2009)在《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相关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根据作者提出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提示访谈法具体考察了7~9年级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为了考察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及创造性倾向与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关系,作者自编了《中学生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自评问卷》,还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对7~9年级中学生做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访谈被试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与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和创造性倾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了考察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对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影响,作者采用自编的《中学生非形式推理家庭和学校环境自评调查问卷》对7~9年级中学生做了调查研究,并对访谈被试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与其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的关系做了分析。根据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7~9年级中学生均已达到了非形式推理的“反驳推理”等级。但7年级学生多处于直接反驳水平,8、9年级学生多处于间接反驳水平。这说明8、9年级学生正处于间接反驳推理能力的发展阶段。(2)中学生的我方推理能力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在进行我方推理时,9年级学生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显着高于8年级学生和7年级学生;9年级学生提出的理由总数显着高于7年级学生,但与8年级学生的理由总数无显着差异。(3)中学生的他方推理能力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在他方推理时,9年级学生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显着高于7、8年级的学生,8年级学生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显着高于7年级学生。(4)中学生的反驳推理能力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在反驳推理时,8、9年级学生提出的间接反驳次数均显着高于7年级学生,8、9年间间接反驳次数的差异不显着。(5)中学生在非形式推理中的功能性理由数量和非支持性理由数量存在显着的问题类型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我方推理和他方推理时,在“克隆问题”上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均显着低于在“上网问题”上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在“克隆问题”上提出的非支持性理由数量均显着高于在“上网问题”上提出的非支持性理由数量。这说明,中学生的非形式推理明显受相关知识的影响。(6)7~9年级中学生在我方推理中,功能性理由的数量与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中的各种子能力都有显着的正相关,条件性理由数量与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总分及论证能力、言语能力、问题兴趣具有显着的正相关,非支持性理由与言语能力具有显着的负相关。中学生的问题兴趣和反驳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非形式推理能力。(7)7~9年级中学生在他方推理中,功能性理由的数量与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中的各种子能力均有显着的正相关。中学生的言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非形式推理能力。(8)7~9年级中学生在反驳推理中,直接反驳次数与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总分及论证能力和问题兴趣有显着正相关。间接反驳次数与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中的各种子能力均有显着正相关。中学生的论辩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间接反驳推理能力。(9)7~9年级中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测量结果不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在创造性倾向中,男生的好奇性显着高于女生,女生的想象力显着高于男生。(10)7~9年级中学生在非形式推理中,我方推理的功能性理由数量与创造性倾向总分及各因子有显着正相关,条件性理由数量与创造性总分及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有显着正相关,间接反驳次数与挑战性存在显着正相关。(11)7~9年级中学生在我方推理中,功能性理由数量与同伴影响有显着正相关,条件性理由数量与家长特点、讨论氛围、教师鼓励、家长引导、同伴影响有显着正相关。理由总数与讨论氛围、家长引导、同伴影响及环境总分有显着正相关。教师鼓励、同伴影响和家长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我方推理能力。(12)7~9年级中学生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中的各种子能力与中学生非形式推理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各因子均具有显着正相关。同伴影响、家长引导、家长特征、讨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论证能力;家长负面影响和同伴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言语能力和说服能力;同伴影响、家长特征、家长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决策能力。讨论氛围、同伴影响、教师鼓励、家长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辩论兴趣。讨论氛围和同伴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问题兴趣。同伴影响、家长负面影响、讨论氛围、家长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非形式推理相关能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艳君[9](2009)在《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作者在国外学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形式推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提示访谈法考察了1-6年级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为了考察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的影响作者自编了《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实验和调查研究的结果,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推理的等级和水平上,1年级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等级差异较大,分布在叁个推理等级上,但大多处于“理由推理”等级和“反驳推理”等级,只有少数人处于“前推理”等级。2年级小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等级差异缩小,分布在理由推理和反驳推理两个等级上,处于反驳推理等级的人数居多;3至6年级小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基本都达到了反驳推理的等级,而且年级越高,推理水平越高。2.在理由数量上,不论功能性理由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还是非支持理由的数量和理由总数量都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高年级小学生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条件性理由和理由总数量显着多于低年级小学生;功能性理由数量和理由总数量呈现出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的发展趋势。高年级小学生提出的非支持理由数量显着少于低年级小学生,理由数量呈现随年级的增高而下降的发展趋势。3.在反驳次数上,直接反驳次数、间接反驳次数和反驳总次数都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高年级小学生进行直接反驳次数和间接反驳次数都显着多于低年级小学生,在反驳的总次数上,高年级小学生也显着多于低年级小学生。小学生反驳推理能力呈现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长的发展趋势。4.在推理错误次数上,推理中断次数和推理错误总次数的年级显着差异,低年级小学生出现的推理中断次数和推理错误总次数显着多于高年级小学生。推理错误次数、推理中断次数和推理错误总次数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发展趋势。5.《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7个影响因子分别是家长的积极影响、家长的消极影响、家长特征、教师的积极影响、教师的消极影响、同伴的积极影响和同伴的消极影响。6.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功能性理由数量和理由总数量与7个影响因子都存在显着的相关;条件性理由数量除了家长特征和家长消极影响2个因子外,与其他5个影响因子都存在显着的相关;非支持理由数量除了家长积极影响、教师积极影响和环境总分外,与其他5个影响因子都存在显着的相关。7.观点反驳和反驳总数与7个环境影响因子都有显着相关;理由反驳除了教师消极影响外,与其他6个因子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理由和反驳总数量与7个影响因子均有显着相关。8.推理错误次数与家长特征存在显着的相关;推理中断与教师积极影响、家长特征、同伴积极影响和环境总分都存在显着的相关;推理错误总次数与家长特征和环境总分存在显着的相关。9.小学生提出的理由总数与同伴的积极影响、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教师的消极影响3个因子有显着的线性因果关系。小学生提出的理由和反驳总数量与同伴的积极影响、教师的积极影响、家长的消极影响、教师的消极影响和同伴的消极影响5个因子有显着的线性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奇,张黎[10](2007)在《SSI课程与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介绍了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开设SSI课程,培养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有关研究和教育实践概况,论述了在我国开创SSI课程,培养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对开创符合我国国情的SSI课程提出了建议、实施步骤和研究任务。(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非形式推理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考察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家庭和学校有关环境因素对中学生非形式推理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提示访谈和问卷调查考察了7-9年级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一般具有了反驳水平的非形式推理能力,7年级学生多处于直接反驳水平,8、9年级学生多处于间接反驳水平。(2)我方和他方推理的理由数量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反驳次数亦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多。(3)中学生在我方推理中提出的理由数量与同伴影响、教师鼓励和家长引导有一定线性因果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形式推理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举宏.生物学教学中社会性科学议题与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12
[2].张奇,王奕,张黎.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环境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10
[3].张奇,马艳苹,张黎.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与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4].张奇,张艳君,张黎.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2010
[5].张黎,张奇.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6].张奇,张黎,王奕,张艳君,马艳苹.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7].马艳苹.3~6岁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发展及家庭和幼儿园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8].王奕.中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相关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9].张艳君.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张奇,张黎.SSI课程与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