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创新的独占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外部技术导向,外部研发导向,外部知识导向
创新的独占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墨,陈恒[1](2018)在《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独占性的中介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独占性在开放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关系,将开放性划分为外部技术导向、外部研发导向和外部知识导向叁个层面,将独占性分为法律型独占和战略型独占并提出假设。利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技术与知识密集的制造型企业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假设。研究显示:外部技术导向、外部研发导向和外部知识导向均对激进式创新绩效产生显着正向影响。法律型独占在外部研发导向、外部知识导向和激进式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正向中介作用;战略型独占在外部技术导向和激进式创新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企业不同的外部开放式活动与不同的独占性手段结合,对企业的激进式创新绩效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程前[2](2018)在《独占性机制、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开放式创新理论提出以来,企业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搜索、转化、利用和保护。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不仅要善于利用外部知识源来获取具有潜在商业化能力的知识,也要借助有效途径来保护自身已有核心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有助于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当企业创新相关知识被竞争对手获取或利用时,企业可能会丧失自身的竞争优势并间接影响创新绩效,而独占性机制与吸收能力在此扮演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如何把握好企业独占性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吸收能力来刺激自身创新绩效,已成为企业有效利用知识发展自身所面临的挑战。鉴于此,本研究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企业为对象,结合独占性机制、吸收能力领域的文献回顾,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独占性机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探讨竞争对手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竞争对手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在独占性机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分别扮演着负向、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企业重视独占性机制,帮助企业理解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且对深化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方法启示。(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墨,陈恒[3](2018)在《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耦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顾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两者间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与检验。通过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测评指标体系,采用提高稳定性的组合评价法确定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的系统指标权重,通过构建多系统耦合函数对两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算例中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处于中度耦合和中度协调耦合状态。(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11期)
阳银娟,陈劲[4](2018)在《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本土企业面临的外部知识源爆炸性增长及合作创新收益捉襟见肘的窘境,以中国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创新获利为研究视角,探索中国管理情境下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的表现特征,以及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度对本土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机制,旨在揭示企业创新获利过程中内部要素的优先级,并验证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度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研究结论顺应了创新获利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丰富了创新系统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06期)
阳银娟,陈劲[5](2018)在《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揭示企业创新获利过程内部要素的优先级,并进一步探索企业的实际独占性机制和开放度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以中国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的实际独占性机制为研究视角,探索了中国管理情境下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的表现特征,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所得结论如下:企业内部技术保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和顾客锁定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都会产生正向影响;企业的开放度和实际独占性机制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魏江,李拓宇,胡胜蓉,赵雨菡,张莉[6](2018)在《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及其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创新是专业服务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其创新产出的可模仿性和难以保护性,导致专业服务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在我国弱产权保护体制下,专业服务业创新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基于对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叁个主要结论:(1)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是专业服务企业避免创新被模仿,保护和占有自己创新活动回报的行为总和,同时包含"防御型"策略内部隔离和产权保护,以及"进攻型"策略顾客锚定叁种微观机制,且以"进攻型"策略为主,"防御型"策略为辅。(2)专业服务业创新保护的目的以获取持续收益为主,阻止模仿为辅。(3)内部隔离、产权保护和顾客锚定在阻止模仿和持续收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效应。(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徐晨曦,贺博[7](2014)在《知识产权独占性为何不妨碍创新?——专访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洪涌清》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未来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对此尤为重视。对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技术创新更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而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的莫过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洪涌清看来,"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企业做大做强主要抓手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期刊2014年22期)
胡胜蓉[8](2013)在《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及其与保护绩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是专业服务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服务业为其他产业贡献智慧的关键。然而在我国,专业服务业的创新却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外部独占性体制来看,目前构成知识产权体制叁大制度中,专利制度对专业服务业适用性较差,版权和商标保护力度较弱,且专业服务业创新的无形性进一步造成了创新认定和维权追诉的困难,由此造成了知识产权体制保护专业服务业创新的缺位。从企业的内部创新保护措施来看,知识大量附着于人员和创新有赖于密切的客户互动,导致专业服务业知识流动性更强而传统知识保护体系缺失。以上两方面共同导致了我国专业服务业“抄袭门”频出、模仿问题严重、服务严重同质化,进而致使专业服务企业的竞争从“创意”和“创新”之争沦为“价格大战”,严重降低服务的附加值,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亟需发掘有效的创新独占性机制,激励行业有序创新和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对服务创新独占性机制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不仅本身概念边界尚不明确,其对于保护绩效作用机理更有待探索。在这样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与保护绩效间具体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受什么因素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并展开研究。首先,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本论文对专业服务企业进行了探索性多案例分析,根据扎根方法归纳了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的构念原型,并提出了有关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与保护绩效因果关系的一系列初始命题。其次,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六个案例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解释、并列和比较,探索了服务标准化程度对独占性机制与保护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提出有关调节效应的初始命题。而后,本文通过演绎对案例研究所提出的研究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对初始命题进行了细化和扩展,提出具体的假设,并构建了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服务标准化程度、保护绩效关系概念模型。最后,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大部分的假设。基于以上分析论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是专业服务企业限制自己创新被模仿,保护和占有自己创新活动回报的行为总和,同时包含着知识隔离、产权保护和顾客锚定叁种微观机制。(2)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的各微观机制对于阻止模仿和独占性收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3)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间的交互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隔离与产权保护、产权保护与顾客锚定的交互有助于企业阻止竞争对手的模仿;知识隔离与顾客锚定、产权保护与顾客锚定的交互则能帮助企业提高独占性收益。(4)服务标准化程度能正向调节知识隔离和产权保护对保护绩效的关系,但对顾客锚定对保护绩效关系无调节作用。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界定了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的概念,并探讨了其构成维度,对推进服务创新独占性机制研究系统化方面有较大的意义。其次,本文对服务创新独占性机制与保护绩效因果机制的探索,拓展了服务创新独占性机制后果的研究。此外,论文对服务标准化程度这一权变因素的确认,不但丰富了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研究,也使服务创新独占性研究与专业服务业的组织结构、运作管理、服务创新等研究衔接在一起,有效的补充了专业服务业情境的管理学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0-01)
李杨[9](2012)在《价值独占性、专利许可策略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已有企业意识到仅将拥有的专利技术运用在自己的产品中或是将专利技术闲置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对外颁布专利许可成为近年来许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巩固技术或产品市场地位以及获取额外的创新收益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在该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不同企业倾向于采取不同的许可策略,从而获得不同的技术创新绩效。为研究专利许可策略的成因及结果,本文依据权变管理理论,通过建立含有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考察价值独占性、专利许可策略以及技术创新绩效叁者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探讨构成价值独占性的专利保护强度和技术波动程度对企业专利许可策略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主、被动许可策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差异。最后将分析所得结论作为前提,考察不同专利许可策略在价值独占性和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的部分或完全中介变量的功能。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专利保护强度和技术波动程度分别与主动许可策略和被动许可策略正相关。无论是主动许可策略还是被动许可策略都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主动许可策略在专利保护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而被动许可策略在技术波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本文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价值独占性、专利许可策略和创新收益相互性的认识,对叁者的关系进行技术哲学上的思考,以期为企业实践、制度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12-01)
蔡新蕾,高山行[10](2011)在《企业创新商业化实证研究——创新独占性和专有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提高企业创新技术成果,对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绩效,即创新商业化这一过程关注不足。从知识产权理论和企业资源观出发,研究创新独占性和专有互补资产独立以及共同对创新商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270家中国企业创新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只分析单一调节作用时,市场专有互补资产对创新商业化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创新独占性和制造互补资产调节作用不显着。引入共同调节作用后,模型解释力提高,创新独占性和两种专有互补资产间存在着显着的负向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创新商业化机制,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1年09期)
创新的独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开放式创新理论提出以来,企业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搜索、转化、利用和保护。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不仅要善于利用外部知识源来获取具有潜在商业化能力的知识,也要借助有效途径来保护自身已有核心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有助于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当企业创新相关知识被竞争对手获取或利用时,企业可能会丧失自身的竞争优势并间接影响创新绩效,而独占性机制与吸收能力在此扮演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如何把握好企业独占性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吸收能力来刺激自身创新绩效,已成为企业有效利用知识发展自身所面临的挑战。鉴于此,本研究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企业为对象,结合独占性机制、吸收能力领域的文献回顾,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独占性机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探讨竞争对手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竞争对手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在独占性机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分别扮演着负向、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企业重视独占性机制,帮助企业理解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且对深化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方法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新的独占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墨,陈恒.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独占性的中介作用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
[2].程前.独占性机制、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关系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
[3].张墨,陈恒.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耦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4].阳银娟,陈劲.企业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5].阳银娟,陈劲.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8
[6].魏江,李拓宇,胡胜蓉,赵雨菡,张莉.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及其作用机理[J].科学学研究.2018
[7].徐晨曦,贺博.知识产权独占性为何不妨碍创新?——专访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洪涌清[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
[8].胡胜蓉.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及其与保护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
[9].李杨.价值独占性、专利许可策略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蔡新蕾,高山行.企业创新商业化实证研究——创新独占性和专有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