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认知论文-韩豫哲

史学认知论文-韩豫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学认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人文,人文学科,数字人文教育,数字人文服务

史学认知论文文献综述

韩豫哲[1](2019)在《人文学科学生对数字人文的认知调查——以北京大学文学、史学本科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人文作为跨学科领域的热点,受到图书馆学领域的重视。文章以北京大学文学、史学本科生为例进行调查,通过对文本的定性分析,总结出人文学科对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接受程度较高,研究方法上存在争议,需开展面向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教育,应重视数字人文的适用性等结论,为数字人文服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王红霞[2](2019)在《“疑古大师”与“至圣先师”:顾颉刚对孔子的史学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颉刚在学术层面追求"真实的孔子",大胆疑孔学;政治层面坚决非孔教,反对利用孔子复古封建专制主义。他通过分析历史上孔子形象成圣、去圣的过程,指出孔子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宗教家,而是一个具有多重贡献的杰出学者。他肯定孔子编修《春秋》的重要意义,将《春秋》界定为史书。虽然他认为六经的形成源于孔子,但也怀疑六经中没有一贯的孔子思想。他秉持追求孔子"本相"的原则,采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孔子,在尊重孔子的前提下怀疑孔子,将孔子问题划为现代史学研究的范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经学与现代史学演进关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范丁梁[3](2019)在《现代德国史学历史知识的认知建构及其诉求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德国史学对历史知识之建构性、目的性、功用性的认识经历了显着的变化。18世纪,为了对抗历史怀疑主义,德国史家强调历史知识的视角性和建构性。这种认知因为契合了当时科学概念中的个体性特质而流行一时。至19世纪中叶,科学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德国史学首先通过摆脱政治伦理说教性和理性从属性而确立了"自为目的性",其次随着历史"写作"与"研究"之间割裂的弥合,逐渐形成一套科学论证方法从而保障了这一特性。"自为目的性"有力地支撑了历史学成为一门自治且自洽的现代科学学科。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史学开始转向更强的社会地位诉求。与此同时,史学的科学性与功用性、客观性与主体性的论争此消彼长。20世纪70年代,历史知识之建构性重新被发现,发挥史学功用性的策略也从引导社会价值取向转为培养个体历史思维能力。纵观现代德国史学的这一认知变化脉络,与其说是在科学性上的递进,毋宁说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地位和社会现实地位而做出的建构、反思和调整。(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成一农[4](2019)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史中“制图六体”经典地位的塑造——史学研究中分析“历史认知”形成过程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制图六体"自古至今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叙述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并没有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叙述中重要地位的形成并不是基于其在地图绘制中的影响力,而是因为其提出者裴秀和《禹贡地域图序》。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主观的甚至错误的历史认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3期)

戴嘉枋[5](2019)在《以“新史学”为视阀的一点新认知——对冼星海一点存疑史实的“想象性”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新史学"感召,作者以冼星海研究中的一个存疑史实为个案,结合专业音乐教育一些基本规律,尝试进行"想象性"阐释的探究。(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增合[6](2019)在《史学研究中“现代性”认知先入为主的检讨——以晚清厘金属性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厘金是太平天国战争催生的新财源。民国迄今,相当数量的成果认定晚清厘金为"商税""国家正税""营业税"等,这些"现代性"认知是清末民初西方财税知识输入和史学研究社会科学化的产物。事实上,在厘金创办后数十年间,帝王、臣僚乃至在华西人均不视其为"商税",督抚和统兵大臣且反对"促厘为税",铺税兴办的周折和乏效也映衬出厘金并非传统商税属性。尽管厘金趋向商税走了不短的路程,但并未完全演变成清代传统意义上的商税。史学研究中"现代性"认知、盲目追随模仿西学的倾向值得认真检讨。(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沈为慧[7](2018)在《史学阅读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知名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1]这里所说的"阅读",其主体并不仅限于学生,但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应从学生开始。中学生阅读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文学,史学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为何倡导中学生史学阅读倡导中学生史学阅读,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2017年9月,中共中央(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8年07期)

王红霞[8](2018)在《顾颉刚史学通识视域中的经学认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热潮中,顾颉刚对经学在中国通史中地位的认知与他的"疑古先锋"形象既有吻合之处,也存在较大反差。他以经书辨伪为前提,批评传统经学研究中的家派之争和以圣贤为中心的思想,反映了其对真通史的执着追求。同时,他肯定经学在中国通史编纂中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欣赏传统经学研究中的疑古精神与考据精神,强调现代经学研究是撰写中国通史的根本,体现了化经为史的时代精神。顾颉刚对经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与惟真惟实的学术品格,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经学研究和中国通史编纂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王红霞[9](2016)在《现代史学语境下的经学认知——顾颉刚的经学批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学与中国现代史学的演进中,顾颉刚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人物,他对经学史、经学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论。他批评汉代经学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不惜造伪,在推崇宋代疑经辨伪的同时也批评宋儒"舍传求经"的弊病,肯定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今文经学家的辨伪之功。在治经理念和方法上,他总结了传统经学研究盲从门户、忽视原始经典文本、恪守"考信于六艺"等不足。顾颉刚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学史的演变,经学态度也由激进趋于温和,并试图建立现代经学研究的新范式,其目的是修正传统经学中的种种流弊与缺失,更好地为现代史学研究服务。(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6年05期)

张一兵[10](2015)在《非连续性:反对总体性和目的论的新史学——福柯《认知考古学》中的历史观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论和理性目的论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结的发展过程性。而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则是要从根本上拒绝传统历史研究中的"线性图式",它不再制造任何类型的历史总体性,而恰恰是要分析这些非连续的不同系列中的东西是如何被建构成连续总体的。(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5年02期)

史学认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顾颉刚在学术层面追求"真实的孔子",大胆疑孔学;政治层面坚决非孔教,反对利用孔子复古封建专制主义。他通过分析历史上孔子形象成圣、去圣的过程,指出孔子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宗教家,而是一个具有多重贡献的杰出学者。他肯定孔子编修《春秋》的重要意义,将《春秋》界定为史书。虽然他认为六经的形成源于孔子,但也怀疑六经中没有一贯的孔子思想。他秉持追求孔子"本相"的原则,采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孔子,在尊重孔子的前提下怀疑孔子,将孔子问题划为现代史学研究的范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经学与现代史学演进关系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学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1].韩豫哲.人文学科学生对数字人文的认知调查——以北京大学文学、史学本科生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

[2].王红霞.“疑古大师”与“至圣先师”:顾颉刚对孔子的史学认知[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范丁梁.现代德国史学历史知识的认知建构及其诉求转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9

[4].成一农.中国古代地图学史中“制图六体”经典地位的塑造——史学研究中分析“历史认知”形成过程的重要性[J].思想战线.2019

[5].戴嘉枋.以“新史学”为视阀的一点新认知——对冼星海一点存疑史实的“想象性”阐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6].刘增合.史学研究中“现代性”认知先入为主的检讨——以晚清厘金属性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19

[7].沈为慧.史学阅读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J].中国教师.2018

[8].王红霞.顾颉刚史学通识视域中的经学认知探析[J].齐鲁学刊.2018

[9].王红霞.现代史学语境下的经学认知——顾颉刚的经学批评探析[J].安徽史学.2016

[10].张一兵.非连续性:反对总体性和目的论的新史学——福柯《认知考古学》中的历史观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标签:;  ;  ;  ;  

史学认知论文-韩豫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