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40002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我国十分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水能资源作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突出的优势资源之一,其开发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出台支持水能资源开发的具体政策,改变对水电的不公正待遇,建立移民分享工程收益机制。
关键词:低碳经济;水能资源;开发趋势;对策分析
引言
“低碳经济”概念由英国首先提出,主要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通过转变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要求以低碳经济模式取代工业文明的高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1.低碳经济与水能资源关系概述
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的一个主要目标,我国在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生态体系时,把水利放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8年我国提出今年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但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耗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水利工程建设将给我国资源、环境带来新的问题和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水能资源开发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与机理
水能资源开发通常具有综合效益,是集防洪、供水、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利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如基础设施建设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增加碳排放量,污染大气环境;开发水电、营造水景观等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人口规模集聚推动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双向的。
2.1水利设施建设影响碳排放结构
在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短期的高碳锁定效应,带动长期的能耗密集型产业发展,影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包括城(集)镇、企业的复(改)建,带来大量建筑物、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增加对钢筋、水泥、砂石等高碳密度型原材料需求,且水利专项资金中对高耗能设施的投资比例较高。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对建材、化工和冶金等产业造成直接影响,加大对固定资产、劳动力和产成品需求。这些直接影响的产业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对相关产业产生二次、三次或多次的间接带动作用。钢铁、玻璃、水泥等建材业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21.7%,产生了约20%的CO2排放量。因此,资源型产业能耗系数高,耗费的资源和能源成本比重大,产生碳排放量多。
2.2以绿色环保理念引导拆迁,降低碳排放强度
由于水利工程枢纽建设征地、河道开挖疏浚对沿线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以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引导企业征地拆迁安置,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转型,降低碳排放强度。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会对企业的土地、生产厂房、设备和正常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影响的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结构单一,属于“三高两低”或“五小”企业。结合我国切实推进节能减排的任务,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和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企业拆迁安置过程中应严格把控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淘汰小印染、小建材、小水泥等落后产业。货币化安置后的企业难以维系原产业,必须更新性能低、落后的技术设备,或向低耗能的新兴产业升级,从结构上实现产业的高效、低碳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拆迁企业的再生产、再创业,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碳排放强度会随之降低。
2.3移民安置推动城镇化发展影响碳排放总量
水能资源开发必然会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尤其是在项目的建设区域。出于对目施工的安全考虑,应对相关居民进行迁移。人口大规模转移一般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有利于加快当地的城镇化进程。如三峡大坝的修建共涉及25个县市区的迁移工作,最终移民140万人。为了进行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对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新(改)建,加快了原城镇规模的扩张和新城镇的建立。此外,城镇作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人口规模效应使投资与消费递增,进一步刺激城镇经济发展。随着移民不断向城镇迁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低碳生产技术发展,改变了原本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降低了碳排放量。据测算,重庆三峡移民安置区每年碳排量可减少11.09万t。但从另一方面表明,城镇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集聚,加快了能源消耗,碳排放随之增加。
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3.1推广可再生资源利用
各个地区应根据各地情况与条件实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建立相关的政策给与鼓励,为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大力利用和推广可再生资源,通过这种方式,逐渐代替传统能源使用,使能源消费的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2推进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下各国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均面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着眼于全球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将我国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积极地推动起来,将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全面转换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立求“低消耗、高产量”的发展道路,把低碳经济的发展项目规划到国家的战略重点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高碳产业进行调整,将我国高碳产业的经济比重逐渐的降低下来,将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大力推崇产业的节能减排,全面发展低碳技术,立求将我国产业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减少能源的污染量,进一步发展“低消耗、高效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注重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的相互结合,发展高效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3.3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发展低碳技术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来创新与完善我国的低碳技术。一方面,注重对此类大学生的培养,向大学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低碳技术人员的高效学习,合理支持此类大学生的学习与规划,并要求各个学校积极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学习国外的技术,按照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完善,有助于日后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技术。另外,要定时进行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国内外的低碳技术相互融合,以此达到长久的发展。对于国际上低碳技术的相关讨论会要积极参与,学习各国先进的创新技术,为我国的低碳经济技术做出贡献。并且,我国应为研究低碳经济的专家学者奠定好良好的基础条件,准备好相应的基础设备与资金,鼓励他们积极研究低碳技术,营造良好的低碳技术发展的环境。
4.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十九大报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长久问题,需要代代人的长久努力。因此,要把低碳经济运用到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成章.“十二五”能源规划关键在“替代”[N].中国能源报,2010-2-22
[2]欧洲环境局.环境税的实施和效果[M].刘亚明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