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

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虫棉,干物质,氮磷钾,吸收与分配

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1](2019)在《不同基因型抗虫棉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抗虫棉品种植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叁个抗虫棉品种(冀棉169、鲁棉研21号和岱字棉99B)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叁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冀棉169产量最高,两年分别比鲁棉研21号提高了27.9%和25.5%,分别比岱字棉99B提高了65.9%和41.1%。叁个品种单铃子棉重的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而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则不同。冀棉169棉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均较高,尤其在生育中后期,营养器官保持最高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促使其干物质积累量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为棉铃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铃叶比较大,因此结铃最多,单铃子棉重最大,皮棉产量最高,使得养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鲁棉研21号棉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均最低,主要是由于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快速积累期结束最早,加之向棉铃分配比例最高,从而限制了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影响生育中后期棉铃的发育,使之不仅结铃数最少,单铃子棉重较小,产量也较低。岱字棉99B棉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虽最高,但其快速积累期出现在盛花期以后,棉株贪青,结铃数虽较多,但单铃子棉重最小,使之产量最低,养分利用效率也最低。【结论】不同年代抗虫棉品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单铃子棉重的增加,其次是单株结铃数的提高。单铃子棉重和单株结铃数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棉株总生物量和向生殖器官转运量的协同提高,特别是生育中后期保持高的同化物和生殖器官运转比例;而生物量的增加依赖于养分积累量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月梅[2](2019)在《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省目前主栽的4个甘蓝型春油菜杂交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全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差异。结果表明,4个品种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4号。4个品种均在蕾薹期或花期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分别占全生育期的54.11%、70.36%、74.63和51.15%。植株体内氮素、磷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期推进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略有回升;钾素含量则随生育期推进始终呈下降趋势。4个品种的N、P、K养分吸收总量均呈K>N>P的趋势,氮素吸收量为119.76~168.44 kg/hm~2,磷素吸收量为26.92~51.56 kg/hm~2,钾素吸收量为223.30~283.72 kg/hm~2。同一施肥水平下,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3号>青杂4号,生育期较长的青杂2号和青杂5号在产量上占有优势。成熟期氮素和磷素多分配于籽粒中,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0.86%~72.39%和68.38%~80.51%;钾素在茎枝和角壳中分配较多,占吸收量的83.63%~93.33%。(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李鹏[3](2019)在《泡桐人工林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泡桐人工林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与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科学的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为湖南省泡桐人工林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不同林龄泡桐人工林的4种林龄和次生林对照各设置四块标准地,共20块标准地,测定样地内土壤35项物理、化学、酶活性指标和微生物生物量指标,及泡桐林各器官:根、干、枝和叶12项养分指标,并采用标准木法,调查不同林龄泡桐林各器官生物量,运用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开展泡桐人工林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林龄的增加泡桐林胸径、树高、各器官干生物量逐渐增大,其中树干生物量占很高比重。1年、3年、9年和12年生泡桐林总生物量平均分别为1.28kg/株、16.87kg/株、72.22kg/株、100.42kg/株,其中树干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57.68%、57.68%、59.38%和59.49%。(2)不同林地之间泡桐林各器官:根、干、枝和叶的养分指标:碳、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的含量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泡桐林各器官中养分储量碳和氮的吸收累积最高,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器官养分的吸收累计量不断增加,从总体上看,不同林龄泡桐林养分的吸收累积量顺序相同,均为碳>氮>钙>钾>磷>铁>锌>锰>铜>硼>镁>硫。(3)泡桐人工林不同器官养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根对钾、镁、硫、铁和锰的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13.87g/g、616.50g/g、1099.48g/mg、11.06g/mg和43.55g/mg,干对氮、磷、钙、锌和硼的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307.10g/g、2420.58g/g、295.68g/m、14.89g/mg 和 98.28g/mg,枝对铜的利用效率最高为41.91g/mg,叶对碳的利用效率最高为1.89g/g,而养分利用效率最低的除了碳外均集中在叶中,而碳的利用效率在不同器官中差异性不明显。随着林龄的增加泡桐林全树的养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后逐渐稳定的趋势,3年生泡桐林的养分利用综合效率最高为1.86g/g,1年生养分利用效率最低仅为1.65g/g,9年和12年泡桐林的养分利用综合效率差异不大,均为1.76g/g,但均低于平均水平。(4)除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酸性磷酸酶以外,不同样地之间土壤性质指标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12年生泡桐林土壤含水量、持水量和孔隙度明显高于其他林地,1年生泡桐林土壤通气度明显高于其他林地,油桐次生林中土壤密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显着高于其他林地。油桐次生林中,pH值、有效铁、有效锰和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显着高于泡桐林,而在泡桐林地中,1年生泡桐林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有效硫、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丰富,9年生泡桐林中全钾、硝态氮、速效钾、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含量丰富,12年生泡桐林中阳离子交换量、有效钙、有效铜和有效硼的含量丰富。(5)不同林龄泡桐林土壤性质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显着且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也显着相关,其中:土壤总孔隙度、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以及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有效镁和有效锰是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敏感因素。(6)随着泡桐林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呈先快速降低后又逐渐恢复的过程,其中:油桐次生林>12年生泡桐林>9年生泡桐林>1年生泡桐林>3年生泡桐林,其平均综合得分分别为:0.285、0.2625、0.1775、0.1445和-0.87。(7)泡桐林各器官养分含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根养分碳、氮、硫和锌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硫和有效锌的相关性较大,干养分氮、镁、锰和铜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硫、有效锰和有效锌的相关性较大,枝养分碳、氮、铁和铜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钙、有效硫和有效锰的相关性较大,叶养分碳、硫、铁、锰和硼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锰和有效锌的相关性较大。(8)土壤性质与泡桐林根、干、枝、叶和全树的碳、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的养分利用效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土壤铵态氮、有效硫、有效镁、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是影响泡桐林养分利用效率的最显着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耿浩杰[4](2019)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比例分配对马铃薯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比例分配下马铃薯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和氮素吸收规律;探究生育期内施氮肥比例分配对马铃薯耗水、产量、产量构成、品质、干物质和块茎鲜果重的影响;研究土壤氮素、马铃薯根区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如下:(1)全生育期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呈现先增大再趋于平缓的趋势,块茎形成期前增长速度较快,块茎形成期后增长速度较慢;马铃薯植株的光合作用叁大指标则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双峰曲线,早上峰值大于下午峰值。(2)从马铃薯各器官氮素含量上看,叶片的氮素含量最高,块茎次之,根和茎氮素含量无明显区别,含量比叶片和块茎小;从马铃薯各器官吸收氮素量上看,马铃薯的块茎氮素吸收量最大,其次是叶和茎,根氮素吸收量最小;从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吸收速率上看,马铃薯全生育期氮素吸收强度总体上呈现一个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块茎增长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时硝态氮主要分布在40-60cm 土层,而铵态氮则分布不规律;后期施氮比例越大,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保持土壤的肥力,但同时也会造成氮肥的浪费现象。(3)各生育阶段施氮比例的不同对马铃薯的根区含水率影响显着,马铃薯根区土壤含水率为15.78%到19.50%时,马铃薯的耗水最少,产量最高,达到67.47t/hm2。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幼苗期不施氮肥明显会降低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4)宁夏中部地区施氮处理的马铃薯植株干物质变化曲线符合皮尔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函数为y=220.60/1+673640e-0.0878x。(y代表处理植株干物质累积量,x代表生育天数)。(5)合理的施肥制度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并且提高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施氮肥比例为10%、30%、40%和20%,同时补水时期设为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补水量分别占灌溉定额的25%、25%和50%时,马铃薯生长和生理指标最优、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干物质和块茎鲜果重在各生育期累积合理。(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汤宏,曾掌权,李向阳,王建伟,邓洁[5](2019)在《水磷耦合烤烟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烤烟适宜的水磷耦合模式及其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水水平和施磷水平,分别为低水(W_1:0.50 L/株)、中水(W_2:1.00 L/株)、高水(W_3:2.00 L/株)和低磷(P_1:32 kg/hm~2)、中磷(P_2:64 kg/hm~2)、高磷(P_3:96 kg/hm~2),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灌水量条件下烤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相同时,灌水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量,表现为:W_3P_i>W_2P_i>W_1P_i>CK_i(其中i=1或2或3);当灌水量相同时,增加施磷量也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且在施磷水平为96 kg/hm~2时表现较好,表现为:W_iP_3>W_iP_2>W_iP_1;高磷水平下,灌水量为1.00,2.00 L/株时,W_3P_3和W_2P_3处理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差异不显着;烟株和根、茎、叶各器官对钾的吸收量高于氮和磷,氮、磷、钾在根、茎、叶器官中的分配顺序呈现叶>茎>根的变化规律;在烟株的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和积累强度存在差异。烟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主要在旺长期,烟叶是养分的主要吸收积累器官;施磷量为96 kg/hm~2,灌水量为1.00~2.00 L/株的水磷耦合处理在促进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方面效果较好。烤烟施肥中要注意调整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和水磷耦合配比。(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管西林,吴长春,刘彬,王孝忠,邹春琴[6](2018)在《设施基质条件下不同茬口樱桃番茄的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樱桃番茄为供试材料,通过设施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茬口樱桃番茄的养分吸收规律和分配特点,旨在为樱桃番茄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形成1000 kg果实樱桃番茄植株的N、P、K、Ca、Mg吸收量分别是4.31~4.79 kg、0.68~0.78 kg、5.60~6.43 kg、0.68~0.99 kg、0.31~0.48 kg,两茬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比例N∶P∶K∶Ca∶Mg分别是1∶0.16∶1.30∶0.23∶0.11和1∶0.16∶1.34∶0.14∶0.06,在结果期,有40%~50%的N、P、K分配在果实中,而钙和镁在果实中的分配比例只有10%左右。Fe、Mn、B、Zn、Cu的吸收量分别是14~18 mg株-1、10~14 mg株-1、6.3~7.5 mg株-1、5.3~6.6 mg株-1、0.6~0.7 mg株-1。樱桃番茄的干物质累积以及养分吸收量从开花期以后迅速增加,N、P、K在开花期的累积量占整个生育期的比例是7.6%~14.4%,Ca、Mg在开花期的累积量能达到20%左右,所以在开花期要注重钙镁的补充。盛果期各养分的累积量占比最大,是养分大量吸收累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果实的建成。(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蒋静静,常晓晓,胡晓辉[7](2018)在《供氮水平对基质袋培黄瓜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质袋培种植方式,设置对照(CK,施氮量0 kg/株)、低氮(N_1,施氮量0.016 kg/株)、中氮(N_2,0.023 kg/株)和高氮(N_3,0.030 kg/株)4种供氮水平,研究氮素供应水平对黄瓜植株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量的增加,黄瓜对氮、磷、钾元素的累积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表明合理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黄瓜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特别是能显着提高结果盛期黄瓜对氮、磷、钾元素的累积。在整个生育期,黄瓜对钾的吸收量最高,氮次之,磷最少,其中以中氮处理的产量最高。各处理黄瓜氮肥利用率为21.3%~27.8%,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选用叶面积、茎粗、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指标对吸氮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可作为衡量黄瓜吸氮量的第一指标。综上所述,在磷、钾肥供应量不变的基础上,中氮处理(施氮量0.023 kg/株)为黄瓜基质袋培相对较适宜的供氮水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艾尼瓦尔·吾买尔,支金虎[8](2018)在《施氮对加工番茄生长、养分吸收及不同器官养分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对加工番茄生长、养分吸收及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可以提高加工番茄株高、分枝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N3(2 g/盆)和N4(3 g/盆)处理时,对以上指标的提高效果最显着;施氮对加工番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影响显着,在N3(2 g/盆)和N4(3 g/盆)处理时,比不施氮处理提高了3.24%~70.92%、1.27%~211.2%;N3(2 g/盆)和N4(3 g/盆)处理时,对氮、磷、钾吸收和氮、磷、钾主要器官中分配比例的调节作用最显着,此两个处理下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多吸收氮11.04%~165.17%、多吸收磷13.38%~270.64%、多吸收钾10.6%~125.64%。在国家减肥减药的要求下,有效利用氮肥、有效提高单位肥料的生产效率,是今后加工番茄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党现什[9](2018)在《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品质形成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16年、201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南试验基地进行,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号、中粒型品种花育20号和铁引花2号、小粒型品种农花1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植株生长发育的形态变化、干物质变化,光合特性,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荚果建成的形态、干物质重、水分含量变化及荚果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规律,荚果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仁品质等。通过本研究,探索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品质形成规律,旨在为辽宁地区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形态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指数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特征,且产量与主茎高呈正相关,粒型不同对主茎高有一定的影响,侧枝长变化趋势与主茎高相同,且粒型对叶面积指数影响不大。2.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各器官干重变化均符合“S”型生长规律,且大粒型各器官干物质量较高。3.不同粒型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存在差异,叶片光合作用在结荚期强于花针期,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在花针期至结荚期发育过程中均呈增长趋势,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在花针期至结荚期发育过程中呈降低趋势,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叶片叶色值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粒型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不显着。4.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发现,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根系、茎秆、叶片、果针的氮素、磷素、钾素含量均呈“前高后低”的下降趋势,随着荚果的不断发育,各营养器官养分转移至荚果,各营养器官养分含量下降迅速,下降速度取决于荚果养分吸收情况,荚果钾素含量同营养器官相同,呈下降趋势。大粒型花育22号氮磷钾含量集中于荚果中,从而增加产量。5.对不同粒型花生氮磷钾积累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变化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特征,小粒型农花16号氮磷钾最快积累出现时间均较早,生育前期地上部发育旺盛,造成结荚期荚果养分积累不足,致使产量较低。6.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建成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及荚果体积变化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特征,荚果形态大小直接决定了其粒型。7.从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建成干重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干重及籽仁干重变化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特征,荚果干重变化源自籽仁干重变化。籽仁干重积累最快时间出现的早晚顺序与产量高低相反,籽仁干重积累最快时间出现越晚,产量越高。8.在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建成水分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出,粒型大小与荚果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且荚果水分含量差异源自籽仁水分含量差异。。9.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建成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发现,大粒型中籽仁氮磷钾含量较高,果壳氮磷钾含量较低,而小粒型中则相反,果壳氮磷钾含量较高对籽仁氮磷钾含量起到抑制作用。10.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建成品质形成规律研究发现,大粒型在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品质方面更有优势。11.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量形成上,大粒型品种花育22号>中粒型品种花育20号>小粒型品种农花16号>中粒型品种铁引花2号,分别高11.70%、11.79%和19.85%,大粒型品种花育22号高产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生长发育上主茎高、侧枝长、荚果干重最大,二是养分吸收上整株养分积累量较高,叁是籽仁干物质最快积累出现时间最晚,籽仁干物质积累充足,使籽仁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四是荚果含水量最大,水分充足,五是百果重最大。12.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成熟期籽仁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籽仁脂肪含量和籽仁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大粒型品种花育22号油酸/亚油酸比值最大,表明其在耐储性上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康利允,常高正,高宁宁,李晓慧,李海伦[10](2018)在《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大棚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施用氮、钾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连栋棚加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设重氮重钾(N2K2)、重氮轻钾(N2K1)、轻氮重钾(N1K2)、轻氮轻钾(N1K1)、中氮中钾(NK)5个处理。以早熟厚皮甜瓜品种‘RX8’(TC620-8-56×TA11-1)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坐果期及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分析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上升趋势,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只改变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并不改变其累积趋势。从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看,伸蔓期,甜瓜以营养生长为主,NK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呈较高水平,且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17.8%、16.0%。随着果实发育,干物质积累逐渐转向果实,不同氮钾处理下果实干物质积累分配系数增加,至成熟期果实干物质积累分配系数高达0.62—0.66,NK处理果实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31.9%、4.27%。从养分积累及分配特性看,甜瓜对钾需求量最大,氮次之,磷最少,成熟期甜瓜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分别高达4 160.4、1 394.8、7 874.2 mg/株。NK处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伸蔓期、坐果期、成熟期一直呈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相比,NK处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显着增加(P<0.05)。NK处理坐果期、成熟期果实氮、磷、钾分配系数也一直呈较高水平,且成熟期果实氮、钾分配系数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平均增加9.10%、9.81%。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看,同一供氮水平下,高钾、低钾处理间甜瓜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瓜重及产量差异均未达5%显着水平;同一供钾水平下,高氮处理甜瓜纵径、横径、单瓜重及产量均高于低氮处理,平均分别增加4.81%、6.04%、19.8%及20.5%,且除纵径外,上述指标差异均达5%显着水平;从整体看,NK处理甜瓜纵径、横径、单瓜重、产量均最高,且单瓜重和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21.6%和22.1%。【结论】土壤中等肥力水平及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氮、钾施肥量分别以200kg·hm~(-2)、300 kg·hm~(-2)较为适宜,有利于甜瓜最大限度的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果实的分配转移,从而得到高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青海省目前主栽的4个甘蓝型春油菜杂交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全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差异。结果表明,4个品种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4号。4个品种均在蕾薹期或花期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分别占全生育期的54.11%、70.36%、74.63和51.15%。植株体内氮素、磷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期推进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略有回升;钾素含量则随生育期推进始终呈下降趋势。4个品种的N、P、K养分吸收总量均呈K>N>P的趋势,氮素吸收量为119.76~168.44 kg/hm~2,磷素吸收量为26.92~51.56 kg/hm~2,钾素吸收量为223.30~283.72 kg/hm~2。同一施肥水平下,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3号>青杂4号,生育期较长的青杂2号和青杂5号在产量上占有优势。成熟期氮素和磷素多分配于籽粒中,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0.86%~72.39%和68.38%~80.51%;钾素在茎枝和角壳中分配较多,占吸收量的83.63%~93.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不同基因型抗虫棉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2].李月梅.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李鹏.泡桐人工林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4].耿浩杰.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比例分配对马铃薯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9

[5].汤宏,曾掌权,李向阳,王建伟,邓洁.水磷耦合烤烟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管西林,吴长春,刘彬,王孝忠,邹春琴.设施基质条件下不同茬口樱桃番茄的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J].土壤通报.2018

[7].蒋静静,常晓晓,胡晓辉.供氮水平对基质袋培黄瓜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

[8].艾尼瓦尔·吾买尔,支金虎.施氮对加工番茄生长、养分吸收及不同器官养分分配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8

[9].党现什.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品质形成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10].康利允,常高正,高宁宁,李晓慧,李海伦.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养分吸收与分配论文-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