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遗忘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在线学习,知识弱点,问题领域,学习路径
遗忘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叶艳伟,李菲茗,刘倩倩,林丽娟[1](2019)在《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线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同时面对更多学习者,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知识弱点与问题领域,并据此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本研究的目的是及时、准确推断学习者的问题领域,让学习者清楚自身的知识弱点,让教育者更加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知识水平,让在线学习系统自动向学习者推荐高效的学习路径和恰当的学习资源。在实验中,分析对比了知识追踪模型及其扩展模型的预测精度,分析了扩展模型使用学习者的所有数据与每个学习者的部分数据的预测准确性差异。结果显示:知识追踪模型可以较好估计学习者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追踪扩展模型的预测精度更好;模型使用学习者部分数据可以获得比使用全部数据更好的预测精度;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遗忘时时存在,扩展模型使用部分数据在加快运行进度的同时更有利于精确估计学习者知识水平进而推荐更有效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王健,黄群慧[2](2019)在《遗忘还是即兴?一个有效克服组织惰性的交互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服组织惰性以实现持续成长是转型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如何有效克服组织惰性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为此,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带的177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视角构建组织惰性的克服机制模型,并进一步探究环境动态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组织遗忘和即兴有助于克服组织惰性;(2)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具有交互效应,二者的交互效应更有助于克服组织惰性;(3)环境动态性在组织遗忘和组织惰性的关系间起到调节的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组织即兴和组织惰性的关系间起到调节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杨湘浩,段哲哲,王筱莉[3](2019)在《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学习者、传播者和免疫者叁类传播主体,且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复杂网络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从而计算出隐性知识在企业传播开来的传播率阈值λ_c,当隐性知识传播率λ>λ_c时,考察的隐性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传播开来,否则考察的隐性知识将在企业内部逐渐消失;最后,应用Matlab对模型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受到遗忘因素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网络结构确定的情况下,遗忘率越大,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越缓慢,甚至逐渐消失。为了提高隐性知识传播效果,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干预培训,降低遗忘机制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潘利妞[4](2019)在《基于IMB模型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功能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功能、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信息、行为记忆训练动机与依从性和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郑州市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为研究对象的选择点,共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4例,采用抽签法将熊儿河两侧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各为52例。干预组实施6周的基于IMB模型的记忆功能干预,对照组采取社区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后收集干预组行为记忆训练依从性资料,干预前、干预后与干预后2个月,收集两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信息支持问卷、行为记忆训练动机、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资料,综合评价基于IMB模型的记忆干预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SPSS 21.0为统计学分析软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失访4例和9例,最终完成干预的研究对象共91例(干预组44例,对照组47例);干预组行为记忆训练的依从性为86.4%。1.两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2个月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得分比较(1)两组患者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总分、立即回忆故事得分、图片再认得分、样貌再认得分、回忆预约得分、故事延迟回忆得分和回忆姓名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与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忆被藏物品得分的分组效应和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空定向、路线延迟回忆和信件延迟回忆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信息问卷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行为记忆训练动机得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2个月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两两比较(1)干预后和干预后2个月与干预前比较结果显示: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总分、立即回忆故事、样貌再认、回忆预约、故事延迟回忆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信息问卷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行为记忆训练动机得分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2个月与干预后比较结果显示: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总分、样貌再认得分、故事延迟回忆得分、回忆被藏物品得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信息问卷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记忆训练动机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IMB模型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功能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病症认知和行为记忆训练动机,改善其行为记忆能力和整体认知功能;虽然干预的改善效用在干预后2个月多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高于干预前水平。(2)基于IMB模型的记忆功能干预,可激发患者记忆训练兴趣,行为记忆训练依从性较高,经济适用,可在社区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润洲[5](2019)在《基于自由回忆—再认范式的MPT模型构建及其在有意遗忘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意遗忘究竟是由何种心理机制造成的目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先前的研究不能有效地解决与潜在认知过程有关的问题,也无法对记忆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量化。现有的一系列有关记忆的认知加工模型多采用单词对或项目集作为实验材料,测验方式也不能完全反映记忆提取以及遗忘的各个方面。因此,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首先希望构建一个使用单个词汇作为实验材料,并在测验阶段全面考察记忆提取过程的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在模型得到验证后,本研究将操纵理论相关变量深入探讨有意遗忘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储存—提取模型为模板,在自由回忆—再认范式的基础上构建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并不断加以完善。实验1选取3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2(编码深度:1000 ms vs.5000 ms)×2(学习—测试时间间隔:0 min vs.6 min)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在记忆过程中信息储存和提取的变化特点,模型假设也得到了支持,模型可以应用于后续的研究。为了考察已构建的多项式加工树模型能否重复经典的有意遗忘现象,实验2a选取16名大学生被试,采用单因素(指令类型:遗忘vs.记忆)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证明了本研究构建的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可以用于单字法有意遗忘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实验2b选取31名大学生被试,采用2(组别:遗忘组vs.记忆组)×2(字表:L_1 vs.L_2)混合实验设计,证明了本研究构建的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可以用于字表法有意遗忘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实验3a选取38名大学生被试,采用2(组别:遗忘组vs.记忆组)×2(项目类型:TBF/R vs.TBR/R)×2(SOA:1600 ms vs.2600 ms)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单字法有意遗忘的内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单字法有意遗忘的代价依赖于注意抑制和提取抑制的共同作用,收益依赖于选择性复述和注意抑制的共同作用。类似地,实验3b选取35名大学生被试,采用2(组别:遗忘组vs.记忆组)×3(字表:L_1 vs.L_2 vs.L_3)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字表法有意遗忘的内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字表法有意遗忘的代价依赖于选择性复述和提取抑制的共同作用,收益依赖于建立在选择性复述基础上的编码策略改变和提取抑制的共同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基于自由回忆—再认范式构建的多项式加工树模型的关键参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实验操纵的变化,因此能够应用于有意遗忘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2)单字法有意遗忘现象的内部心理机制是选择性复述、注意抑制和提取抑制叁者共同作用的结果;(3)字表法有意遗忘现象是由选择性复述、提取抑制以及建立在选择性复述基础上的编码策略改变叁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冉茂洁,张光建,黄贤英,刘超,刘小洋[6](2018)在《基于遗忘机制的ISWI积极思想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对积极思想传播的研究较少运用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忘机制的积极思想传播ISWI模型。利用Hurwitz判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和LaSalle不变性原理,分析并证明了思想传播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并得出了传播阈值与思想传播的影响因子遗忘率和接触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遗忘率降低时,思想传播的范围会扩大;接触率提高时,传播范围也会扩大。遗忘率与传播范围呈负相关,接触率与之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丹青,李雅芝,吴振强,郭强,刘建国[7](2018)在《基于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的连续教学策略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教学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定量地研究教学策略对知识传播系统的影响并优化控制教学管理目标。深入考察学习者认知学习时大脑中知识存量的变化规律,将学习者大脑分为短时记忆室和长时记忆室两个仓室,提出连续教学中的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并根据两个仓室内知识扩散的不同方式,进一步构建双边连续扩散、单边脉冲扩散和双边脉冲扩散叁种不同的知识扩散模型;针对不同的记忆模型,应用种群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数学分析法,通过控制教学力度E或教学周期Th这两种教学策略,优化知识存量或学习成效这两个教学管理目标;最后通过实例予以说明和验证。(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孙功武,谢基榕,王俊轩[8](2018)在《基于动态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船舶航向模型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辨识船舶航向运动数学模型参数的快速性和鲁棒性,在分析遗忘因子大小对算法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动态遗忘因子RLS算法。该算法从理论模型输出与实际模型输出之间的残差入手来构造评估参数辨识误差大小的评价函数,并将评价函数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利用模糊控制器结合制定的规则表进行模糊推理并计算遗忘因子的修正量,从而实现遗忘因子的动态调整。仿真结果表明,与恒定遗忘因子RLS算法的对比,该算法能够根据参数辨识误差实时调整遗忘因子的大小,使算法在模型参数平稳时有更高的辨识精度,在模型参数突变时有更快的收敛速度,验证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宋耀武,王润洲,刘昌昊,赵小军[9](2018)在《有意遗忘与自我参照:基于储存—提取模型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有意遗忘以及自我参照条件下有意遗忘解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编码和抑制的观点上,并且很少有研究内隐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有意遗忘。以往的研究之所以会造成争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使用一种可量化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有意遗忘过程中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未来有意遗忘以及其他记忆和遗忘的研究可采用储存—提取模型并结合多项式建模技术,通过对储存和提取过程的参数分析帮助研究者解释有关现象产生时伴随的内部心理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余洁[10](2017)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在SCR喷氨量模型辨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中喷氨量-出口NO质量浓度的现场数据,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应用于辨识出SCR喷氨量-出口NO质量浓度的数学模型。该算法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辨识所得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实际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7年12期)
遗忘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克服组织惰性以实现持续成长是转型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如何有效克服组织惰性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为此,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带的177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视角构建组织惰性的克服机制模型,并进一步探究环境动态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组织遗忘和即兴有助于克服组织惰性;(2)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具有交互效应,二者的交互效应更有助于克服组织惰性;(3)环境动态性在组织遗忘和组织惰性的关系间起到调节的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组织即兴和组织惰性的关系间起到调节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忘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叶艳伟,李菲茗,刘倩倩,林丽娟.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19
[2].王健,黄群慧.遗忘还是即兴?一个有效克服组织惰性的交互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3].杨湘浩,段哲哲,王筱莉.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
[4].潘利妞.基于IMB模型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功能干预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王润洲.基于自由回忆—再认范式的MPT模型构建及其在有意遗忘研究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9
[6].冉茂洁,张光建,黄贤英,刘超,刘小洋.基于遗忘机制的ISWI积极思想传播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18
[7].刘丹青,李雅芝,吴振强,郭强,刘建国.基于复合记忆-遗忘模型框架的连续教学策略优化控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孙功武,谢基榕,王俊轩.基于动态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船舶航向模型辨识[J].计算机应用.2018
[9].宋耀武,王润洲,刘昌昊,赵小军.有意遗忘与自我参照:基于储存—提取模型的新方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
[10].余洁.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在SCR喷氨量模型辨识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