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基因治疗论文-戢小军,陈伟,杨仕明

内耳基因治疗论文-戢小军,陈伟,杨仕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耳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耳聋,基因治疗,手术路径,基因载体

内耳基因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戢小军,陈伟,杨仕明[1](2018)在《耳聋动物内耳基因治疗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耳聋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遗传性耳聋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耳聋的方法比如助听器、振动声桥及人工耳蜗等,刺激感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弥补听力损失,然而,这些助听装置在频率敏感性、言语分辨及噪声环境下还有许多缺陷。因此,内耳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遗传性耳聋的理想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目前仍还无法从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主要的困难之一是缺乏基因递送技术,在安全有效地进行内耳细胞靶向递送的同时,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导入活体内耳后的持续作用。基因递送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包括内耳导入途径和基因载体。耳蜗中阶、圆窗、卵圆窗是内耳基因治疗的传统手术径路,最近研究较为热门的是半规管开窗技术,半规管开窗基因导入手术方式是一种即可以保存听力,又能有效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前庭和耳蜗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缺陷基因载体以及比较不同的手术入路导入路径,获得高效、安全、控释和靶向特异的外源分子内耳递送技术,即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又保存了听力和内耳的感音结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郭浪,谭长强,刘树森,江萍,衡伟伟[2](2014)在《内耳注入携带IL-4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免疫性内耳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耳局部植入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免疫性内耳病豚鼠内耳病理损伤和听功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制成豚鼠免疫性内耳病模型55只,分为五组:A组(BMSCs载体组)、B组(BMSCs空载体对照组)、C组(重组慢病毒IL-4基因组)、D组(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及E组(模拟手术对照组),每组11只,各组均将相应的悬液20μl[BMSCs悬液中含BMSCs(1.5~2.0)×106,慢病毒浓缩液浓度为0.5×108 pfu]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试验法、免疫酶组织化学试验法观察IL-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ABR测试听功能变化。结果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A、B、C组ABR波Ⅲ阈值不同程度降低,A组阈值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内耳光镜观察A、B、C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D、E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在体外成功转染BMSCs,经鼓阶途径植入内耳后可在内耳迁移并产生基因产物IL-4,可明显减轻免疫性内耳病动物的内耳免疫炎性反应和听功能损伤,而BMSCs可以作为细胞载体把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治疗因子迁移到损伤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陶永[3](2014)在《STAT3信号通路调控新生小鼠耳蜗毛细胞转分化及Pmca2突变小鼠内耳基因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STAT3信号通路调控耳蜗毛细胞转分化目的:由于衰老、噪音和耳毒性药物导致的毛细胞不可逆损伤和缺失凋亡是致人类听力下降和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听力下降已经是美国老年群体发病率第叁高疾病。哺乳动物毛细胞的不可再生性是耳聋治疗困境之一,通过刺激毛细胞再生来重建听觉器官结构和功能是治疗听力损失的理想选择。小鼠耳蜗基底膜体外培养模型是研究毛细胞再生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促进毛细胞再生药物筛选过程中发现一种STAT3信号通路激活剂SD19可以促进P0/1阶段CD1小鼠耳蜗毛细胞数目增多,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机制为促进支持细胞转分化。本研究在小鼠耳蜗基底膜体外培养体系应用此种化合物,以期探索STAT3通路在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中作用及机制,从而为哺乳动物听觉上皮毛细胞再生提供研究新方向,为药物促进毛细胞再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探索新生CD1小鼠耳蜗基底膜和螺旋韧带体外共培养的模型,摸索不破坏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存活的培养条件,进一步探索不同浓度STAT3通路激活剂SD19对毛细胞影响;2)在不同年龄段新生CD1小鼠耳蜗基底膜和螺旋韧带体外共培养的模型中使用STAT3通路激活剂SD19,探索STAT3通路在不同发育阶段耳蜗中作用;3)研究在正常CD1小鼠和新霉素损伤毛细胞不同情况下,STAT3通路激活剂SD19的作用;4)在新生CD1小鼠耳蜗基底膜培养模型中联合使用STAT3通路抑制剂,进一步确定STAT3通路作用;5)在新生CD1小鼠耳蜗基底膜培养模型中利用FM1-43标记原始耳蜗毛细胞,再使用STAT3通路激活剂SD19,探究新生毛细胞的来源;6)使用培养的Sox-2CreER+/-tdTomato转基因鼠来研究新生毛细胞来源,培养基中加入Tomaxifen激活Cre从而所有的支持细胞表达Tomato,观察新生毛细胞是否是支持细胞来源;7)研究CD1小鼠耳蜗基底膜培养模型中使用STAT3通路激活剂SD19之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4μM和8μM的STAT3通路激活剂SD19可以明显增加新生P0/1阶段CD1小鼠顶圈和中圈耳蜗毛细胞数目,所有浓度对P3、P5阶段耳蜗毛细胞没有明显效果。新霉素损伤和正常处理均未见有Edu阳性细胞,毛细胞数目没有明显改变。联合使用STAT3抑制剂则未见毛细胞增多。在应用STAT3通路激活剂SD19之后可以发现更多FM1-43阴性而Myo7a阳性细胞,进一步证明新生毛细胞产生。Lineage tracing结果表明新生毛细胞是支持细胞起源。2)P0阶段CD1小鼠耳蜗基底膜培养模型中加入8μM的STAT3通路激活剂SD19可以上调Stat3和JaM基因来激活STAT3通路,同时上调Hesl基因、Mathl基因、抑制Notch基因,提示增多的毛细胞来自于转分化。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了STAT3通路在小鼠新生耳蜗毛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激活STAT3通路可以促进支持细胞向毛细胞转分化。STAT3通路对Notch通路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第二部分Pmca2突变小鼠的内耳基因治疗目的:NIDCD数据表明17%美国成人患有听力下降,其中由上百种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目前没有治疗方法。内耳的外源性基因的导入和基因治疗,为耳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是内耳基因治疗常见的载体,但不同亚型可以转染不同类型细胞。Pmca2是外毛细胞纤毛上钙通道ATP酶,其功能缺陷则导致钙离子在胞内蓄积,最终造成听力丧失。无论是纯合还是杂合型成年Pmca2基因突变小鼠均表现为重度耳聋。首先筛选能够特异性转染毛细胞的病毒,然后体外克隆Pmca2基因,将外源性Pmca2基因导入新生Pmca2突变鼠内耳,通过干预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毛细胞基因来表达探索从基因水平治疗遗传性耳聋。方法:1)使用纳升2010显微操作注射系统,向小鼠中圈附近中阶注射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6种不同血清型的AAV(AAV2.2-CMV-eGFP,A-AV2.2-CASI-eGFP,AAV2.8-CMV-eGFP,AAV2.8-CASI-eGFP,AAV2.9-CMV-eGFP,AAV2.9-CASI-eGFP)和1种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腺病毒(Ad5-CMV-GFP),在内耳注射3d,5d,1w,2w,lm后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观察EGFP或GFP表达情况;2)将能够转染毛细胞的AAV2.8-CMV-eGFP,AAV2.9-CMV-eGFP显微注射入新生野生型小鼠(P0/P1)右侧耳蜗中圈附近中阶,6w后使用ABR和DPOAE评价双侧听力;3)克隆Pmca2质粒,并分别包装进/kAV2.8-CMV和Ad5-CMV-GFP病毒;4)用Lipofectamine2000转载Pmca2质粒转染Cos7细胞系,AAV2.8-CMV-Pmca2-HA和Ad5-CMV-Pmca2-GFP转染Cos7细胞系,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评价病毒的功效;5)在新生的Pmca2突变小鼠(P0-P1)右侧中阶注射AAV2.8-CMV-Pmca2-HA或Ad5-CMV-Pmca2-GFP0.3和0.6μL,在注射后的1w、6w分别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并在6w使用ABR和DPOAE评价双侧听力。结果:1)新生鼠在中阶注射后1w后,AAV2.8-CMV-eGFP和AAV2.9-CMV-eGFP以及Ad5-CMV-GFP组可见支持细胞、毛细胞、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前庭感觉细胞表达GFP,至少持续表达2m以上;2)野生型新生鼠中阶注射AAV2.8-CMV-eGFP和AAV2.9-CMV-eGFP,6w后,相比对侧耳,注射耳听力下降0-15dB;3)Pmca2质粒可以通过与Lipofectamine2000形成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系并产生Pmca2蛋白,AAV2.8-CMV-Pmca2-HA不能转染Cos7细胞系,Ad5-CMV-Pmca2-GFP转染并表达Pmca2基因;4)新生Pmca2基因突变小鼠(P0-P1)中阶注射入AAV2.8-CMV-Pmca2-HA不能检测到HA标记;5)Ad5-CMV-Pmca2-GFP之后,1w后基底膜铺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mca2在毛细胞表达,但6w后听力无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部分少数细胞表达Pmca2。结论:1)采用经中阶入路显微注射5型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导入新生鼠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染至耳蜗组织并表达;2)采用经中阶显微注射AAV2.8-CMV-eGFP和AAV2.9-CMV-eGFP携带目的基因导入新生鼠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染至耳蜗组织并表达,并且新生鼠只有轻微的听力下降;3)腺相关病毒对耳蜗毛细胞没有毒性,并最少可以有效转染两个月,但其包装能力有限,腺病毒对毛细胞有一定毒性;4)腺相关病毒的包装能力有限,无法完全包装Pmca2基因;5)腺病毒可以运载外源性Pmca2在小鼠耳蜗毛细胞表达,但能否使Pmca2突变鼠功能恢复还有待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孙虹,吴学文[4](2013)在《用于内耳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基因治疗技术已成为某些难治性疾病极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在感音神经性聋治疗与康复研究方面,基因治疗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到目前为止,人类内耳毛细胞和神经元在死亡后仍无法实现有效的再生。促使(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23期)

吴学文,孙虹[5](2013)在《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先天性异常、后天性损伤如病毒性疾病和耳毒性药物以及老年退行性变等原因,内耳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眩晕,重者导致语言交流障碍和行动困难,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内耳疾病的病理以耳蜗和/或前庭感觉上皮的细胞(如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及神经元不同程度受损为主,在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感音神经性聋(如遗传性聋、突发性聋、噪声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和自身免疫性聋等)及各类前庭周围性眩晕(如梅尼埃病)等。(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郭浪[6](2011)在《慢病毒载体介导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耳局部应用治疗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内耳局部植入对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的内耳病理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造成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33只。分为IL-4基因修饰BMMSCs组(A组)、空载慢病毒感染的BMMSCs对照组(B组,即BMMSCs空载对照组)和模拟手术对照组(C组),均将各组细胞悬液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提取豚鼠BMMSCs,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MMSCs,成功后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试验法观察导入内耳的BMMSCs和免疫酶组织化学试验法观察IL-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听觉功能变化。并行内耳石蜡切片和光镜观察。结果:局部KLH免疫后与内耳局部BMMSCs植入后2周对比,特异性抗KLH抗体水平无显着性差异;A组和B组ABRⅢ波阈值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阈值降低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酶反应阳性物(IL-4基因产物)部位主要集中于螺旋神经节、骨螺旋板唇部、Corti器、血管纹、耳蜗骨壁、以及蜗管中的BMMSCs的细胞和其周围。内耳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和B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C组对照组可见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部分听损耳还可见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蜗管内有絮状物和漂浮细胞。结论:重组IL-4基因和空载慢病毒在体外可成功地转染BMMSCs。经鼓阶途径行IL-4基因修饰BMMSCs和空载慢病毒转染BMMSCs内耳移植,均可明显减轻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的内耳免疫炎性反应和听觉功能损伤,前者作用更为显着。从而提示BMMSCs(包括经IL-4基因修饰的BMMSCs)局部应用可对免疫性内耳病的免疫炎性损伤产生一定程度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并有向病变部位迁移、聚集的倾向。(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1)

郭浪,谭长强,崔毓桂,李王伟[7](2011)在《慢病毒载体介导IL-4基因修饰BMSCs内耳局部应用治疗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耳局部植入对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内耳病理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造成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33只。分为IL-4基因修饰BMSCs组(A组)、空载慢病毒感染的BMSCs对照组(B组,即BMSCs空载对照组)和模拟手术对照组(C组),均将BMSCs细胞悬液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提取豚鼠BMSCs,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MSCs,成功后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导入内耳的BMSCs及IL-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听觉功能变化,并行内耳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局部KLH免疫后与内耳局部BMSCs植入后2周,特异性抗KLH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ABRⅢ波阈值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阈值降低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酶反应阳性(IL-4基因产物)部位主要集中于螺旋神经节、骨螺旋板唇部、Corti器、血管纹、耳蜗骨壁以及蜗管中的BMSCs的细胞和其周围。内耳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和B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C组可见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部分听损耳还可见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蜗管内有絮状物和漂浮细胞。结论: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植入内耳后,可在内耳迁移并产生基因产物IL-4。经IL-4基因修饰的BMSCs和空载在体外成功地转染BMSCs。经鼓阶途径BMSCs内耳移植均可明显减轻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的内耳免疫炎症反应和听觉功能损伤,前者作用更为显着。从而提示BMSCs(包括经IL-4基因修饰的BMSCs)局部应用可对免疫性内耳病的免疫炎症损伤产生一定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并有向病变部位迁移、聚集的倾向。(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陈文博,谭长强,董伟达,李玉瑾,蔡文君[8](2010)在《IL-10基因内耳局部治疗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局部应用IL-10基因与慢病毒重组载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同种内耳抗原免疫豚鼠,造成ASNHL动物模型,再将重组载体分别经鼓阶、内淋巴囊和圆窗龛局部注射或渗透,观察听觉功能和内耳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了解慢病毒转染和基因产物在内耳的分布。结果:治疗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局部基因治疗后均降低;治疗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病毒主要转染部位是血管纹、Corti器、蜗轴小血管周围及其内淋巴囊等处。基因产物表达部位与转染部位基本相同。结论: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均可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对ASNHL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陈文博[9](2010)在《IL-10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不同途径导入内耳局部治疗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复制缺陷型慢病毒为载体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SNHL)的治疗作用。同时了解内耳和中耳局部注射后慢病毒载体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转染分布和治疗基因(即IL-10基因)局部表达情况。并通过叁种不同注入途径的比较,探讨一种高效、安全和便捷的内耳基因导入方法和技术。?方法:采用纯化豚鼠内耳组织抗原(58kD),免疫豚鼠,造成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动物模型36只。按配对设计,将动物分为六组:A、B、C组为实验组,注射重组治疗基因载体。A组鼓阶内注射,B组中耳腔途径(圆窗膜渗透),C组内淋巴囊局部注射。D、E、F为对照组,注射生理性外淋巴液。D组鼓阶内注射,E组中耳腔途径,F组内淋巴囊局部注射。内耳抗原免疫前后和基因治疗后(7天),采用ELISA试验测试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后各组分别各取4只动物行内耳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组其余2只动物行酶免疫组织化学试验,以检测基因产物表达和慢病毒转染情况。结果:各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A值的均值)比较:免疫后均较免疫前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治疗前后则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对比显示各实验组局部基因治疗后均降低。治疗后各实验组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无显着。慢病毒主要转染部位:A组: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蜗轴小血管周围;B组: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Corti器、血管纹,蜗轴小血管周围前庭膜等;C组:内淋巴囊、内淋巴管、前庭囊斑、壶腹嵴等处。基因产物表达部位与转染部位基本相同。结论:采用纯化豚鼠内耳组织58kD抗原免疫豚鼠,成功造成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动物模型。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均可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并可对ASNHL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尤其是中耳腔给药途径甚为便捷和安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0-04-01)

任毅,尹时华[10](2009)在《内耳毛细胞再生的基因调控与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内耳毛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丢失是导致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如何使内耳毛细胞损伤和丢失后(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内耳基因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内耳局部植入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免疫性内耳病豚鼠内耳病理损伤和听功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制成豚鼠免疫性内耳病模型55只,分为五组:A组(BMSCs载体组)、B组(BMSCs空载体对照组)、C组(重组慢病毒IL-4基因组)、D组(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及E组(模拟手术对照组),每组11只,各组均将相应的悬液20μl[BMSCs悬液中含BMSCs(1.5~2.0)×106,慢病毒浓缩液浓度为0.5×108 pfu]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试验法、免疫酶组织化学试验法观察IL-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ABR测试听功能变化。结果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A、B、C组ABR波Ⅲ阈值不同程度降低,A组阈值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内耳光镜观察A、B、C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D、E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在体外成功转染BMSCs,经鼓阶途径植入内耳后可在内耳迁移并产生基因产物IL-4,可明显减轻免疫性内耳病动物的内耳免疫炎性反应和听功能损伤,而BMSCs可以作为细胞载体把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治疗因子迁移到损伤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耳基因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戢小军,陈伟,杨仕明.耳聋动物内耳基因治疗现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

[2].郭浪,谭长强,刘树森,江萍,衡伟伟.内耳注入携带IL-4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免疫性内耳病基因治疗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

[3].陶永.STAT3信号通路调控新生小鼠耳蜗毛细胞转分化及Pmca2突变小鼠内耳基因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14

[4].孙虹,吴学文.用于内耳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

[5].吴学文,孙虹.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

[6].郭浪.慢病毒载体介导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耳局部应用治疗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

[7].郭浪,谭长强,崔毓桂,李王伟.慢病毒载体介导IL-4基因修饰BMSCs内耳局部应用治疗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8].陈文博,谭长强,董伟达,李玉瑾,蔡文君.IL-10基因内耳局部治疗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9].陈文博.IL-10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不同途径导入内耳局部治疗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

[10].任毅,尹时华.内耳毛细胞再生的基因调控与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

标签:;  ;  ;  ;  

内耳基因治疗论文-戢小军,陈伟,杨仕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