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马达论文-王晓晶,孙宇微,刘美珍,沈志琦

回转马达论文-王晓晶,孙宇微,刘美珍,沈志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转马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Pol-Ind动态摩擦模型,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辨识

回转马达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晶,孙宇微,刘美珍,沈志琦[1](2019)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Pol-Ind摩擦模型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系统低速性能的摩擦干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Pol-Ind摩擦模型.利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实验台采集马达的进出口油液压差和角速度值,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建立的摩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获得了精确的摩擦力矩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与LuGre摩擦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Pol-Ind摩擦模型的系统具有更小的稳态误差和相位误差,说明Pol-Ind摩擦模型更适合于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为系统摩擦干扰控制补偿器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王晓晶,陈帅,孙宇微,沈志琦[2](2019)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性能,建立了O型圈,当其压缩率为10%时,组合密封安装沟槽角度分别为90°,120°,150°和180°的结构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4个角度下组合密封的泄漏量和黏性摩擦力,得到了最优组合密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沟槽角度为150°时,密封效果最优.分析了当O型圈压缩率分别为7%,8%,9%和10%时的组合密封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当压缩率为9%时,组合密封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翠萍[3](2019)在《挖掘机回转机构柱塞马达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回收挖掘机回转机构能量,并对柱塞马达的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AMESim软件的轴向柱塞马达以及回转系统的仿真模型。模型以回转机构运行时间作为输入信号,模拟挖掘机从静止状态到回转制动,以及在蓄能器辅助下的反向启动4个作业过程。以某公司23 t挖掘机产品为对象,匹配相应的仿真机构参数值,保证了仿真运行数据的合理性。分析了9柱塞的轴向柱塞马达的配流结构、压力冲击和蓄能器能量回收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参数设置合理,运行正确。该回转机构能量回收的方案为尚未研究的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的试制提供了参考,采用优化的叁角槽过渡结构,可以有效减少马达的压力冲击。(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05期)

陈帅[4](2019)在《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密封与换向冲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真转台作为国防科技的高精尖设备,一般用于飞行器的模拟仿真,而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主要作为其驱动机构。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为提高仿真转台的动态性能和仿真精度,大多将转台框架与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输出轴直接相连,采用直接驱动。因此,转台的整体性能就直接取决于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本身。而马达的密封和压力冲击影响着马达的泄漏特性和低速性。因此针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和压力冲击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提高马达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密封结构,选择Mooney-Rivlin模型,基于O型密封圈橡胶超弹性理论,建立O型密封圈压缩率为10%时,O型密封圈安装沟槽角度为90°、120°、150°和180°四个角度的组合密封结构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四个不同角度组合密封的泄漏量和粘性摩擦力,得到最优组合密封结构。之后分析O型密封圈压缩率为7%、8%、9%和10%四种情况的组合密封的密封性能,得到O型密封圈最优压缩率。阐述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预压缩容腔结构降低压力冲击的原理,根据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实际工况,选择(RNG)k-?湍流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在长半径圆弧区域降压过程和在短半径圆弧区域升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马达在升压与降压过程预压缩容腔的最优结构尺寸和优化区间,为后续对马达在降压过程中预压缩容腔的结构优化提供研究基础。建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密封容腔在长半径圆弧区域降压过程的压力梯度模型,以压力梯度为判定函数,将叶片旋转角度和预压缩容腔尺寸区间作为约束条件,运用果蝇优化算法对预压缩容腔进行优化,最后得到预压缩容腔最优结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刘美珍[5](2019)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摩擦特性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是航空航天制导系统的核心设备,高性能的连续回转马达要求具有良好的超低速、高频响、宽调速、高精度的特点,而实际中由于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存在摩擦干扰、泄漏、振动噪声以及高度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了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低速稳定性。因此,本文针对摩擦干扰对系统低速性能的影响进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并设计适用于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器,以改善由摩擦引起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述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控制理论,以及摩擦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常用的摩擦补偿策略。首先建立电液伺服系统传统数学模型,针对摩擦干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Pol-Ind摩擦模型,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并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Pol-Ind摩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获得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摩擦力矩的精确数学模型。其次针对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存在高度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自校正小波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并采用Adam优化算法对小波基函数中的尺度因子和位移因子进行梯度寻优,设计自校正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仿真与基于人群搜索优化的PID控制进行对比研究。然后针对系统动态不确定性,参数摄动以及摩擦泄漏等非线性因素对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鲁棒性和低速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具有Adaboost预测的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与自校正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对比研究,验证该鲁棒控制器的可行性。最后搭建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利用C++Builder编写基于Adaboost预测鲁棒控制器的控制程序,通过实验得到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曲线,并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基于Adaboost预测鲁棒控制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王晓晶,刘美珍,陈帅,李嵩[6](2019)在《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预测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行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自身存在高度非线性和摩擦、泄漏等外界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不能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以及传统控制策略效果不理想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预测函数滑模变结构复合控制策略(PFC-SMC)。电液伺服系统采用了具有状态反馈形式的内模控制理论结构,将内模控制思想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思想相结合,利用滑模控制克服外界干扰和参数时变性,利用预测函数控制算法设计内模控制器,实现系统高精度、高频响的跟踪控制,有效抑制了由滑模控制引起的抖振现象。仿真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PFCSMC复合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飞行仿真转台用电液伺服系统的低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极大程度拓展了系统的频响,实现了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尚福利,张飞[7](2017)在《一项提高挖掘机回转马达耐用性的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挖掘机回转马达是其液压系统核心部件和执行元件,回转马达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油驱动下产生持续扭矩和回转动作,将输入的液压油压力能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机械能,使液压挖掘机实现上部机身回转动作。目前小型液压挖掘机主要配置轴向柱塞回转马达。1.回转马达结构回转马达主要由配油盘、斜盘、定子、传动轴、缸体等组成,其中配油盘和斜盘固定不动组成定子,传动轴与缸体连接并一起(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7年12期)

李嵩[8](2017)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预测函数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仿真转台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国计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作为仿真转台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求具有良好的“超低速、高频响、宽调速、高精度”性能。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及其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简要回顾国内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发展历程,介绍电液伺服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常用控制方法和应用,概述预测函数控制(PFC)的发展现况,在此背景下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针对影响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低速性能的两大主要因素泄漏和摩擦,首先从马达内泄漏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考虑运动部件的表面粗糙度,根据平行平板间隙流量方程,建立连续回转马达关键部位的内泄漏方程,依次分析表面粗糙度、进出口压力差和转角对内泄漏量的影响。推导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建立摩擦干扰力矩模型。通过Simulink软件仿真不同泄漏系数下的低速跟踪曲线,分析内泄漏对低速稳定性的影响。阐释预测控制理论的内涵,详细说明预测函数控制的运算过程。在内模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PFC控制器。对系统给定斜坡信号和正弦信号,采用PID、PFC、PID-PFC复合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证明PID-PFC复合控制器可以克服外界扰动和参数摄动问题,极大提高马达的响应速度和跟踪精度,拓宽系统频带宽度,满足双十指标的要求,系统的低速稳定性从而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陈向明,王继斌,郭继梅,韦赞洲[9](2016)在《浅谈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回转马达及减速器的选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挖掘机液压系统设计时,由于没有确切的衡量指标,回转马达及减速器总成的选型一直是一个难题。对比较成熟的,整机重量为5~25 t的液压挖掘机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回转角加速度、回转速度与整机重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可以对此区间的挖掘机回转马达参数进行计算,从而比较合理地选择回转马达。(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6年10期)

冼昌富[10](2016)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流固耦合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仿真转台已成为我国的高精尖设备,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只需在实验中就能够模拟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姿态,其本身的性能将对仿真的精确度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仿真转台必须精度高、超低速性好、频率响应高、调速范围宽,这对电液伺服马达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摆动角度受到一定限制的摆动电液伺服马达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研究。以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为研究对象,建立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以及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内泄漏模型。基于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理论,在ANSYS Workbench15.0平台下,运用ANSYS Mechanical软件分析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关键部件的变形,获得马达在静压下的变形量,为流固耦合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借助CFX对马达在四个不同位置的流体模型进行分析,获得马达内流场的在不同压差下的压力场分布,并分析不同压差下的仿真结果。将压力场作为载荷施加到马达的固体模型上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获得马达关键部件在不同压差下的变形及内泄漏量,从而研究马达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差对内泄漏的影响以及内泄漏对马达低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验证仿真的正确性,搭建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试验台,进行马达的泄漏实验,在不同压差下测量马达的内泄漏量,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马达内泄漏的方法,为后续研究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低速性能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后续马达结构设计的改进以及马达控制策略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回转马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性能,建立了O型圈,当其压缩率为10%时,组合密封安装沟槽角度分别为90°,120°,150°和180°的结构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4个角度下组合密封的泄漏量和黏性摩擦力,得到了最优组合密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沟槽角度为150°时,密封效果最优.分析了当O型圈压缩率分别为7%,8%,9%和10%时的组合密封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当压缩率为9%时,组合密封效果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转马达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晶,孙宇微,刘美珍,沈志琦.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Pol-Ind摩擦模型辨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晓晶,陈帅,孙宇微,沈志琦.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特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赵翠萍.挖掘机回转机构柱塞马达特性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4].陈帅.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密封与换向冲击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5].刘美珍.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摩擦特性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6].王晓晶,刘美珍,陈帅,李嵩.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预测滑模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7].尚福利,张飞.一项提高挖掘机回转马达耐用性的改进方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7

[8].李嵩.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预测函数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9].陈向明,王继斌,郭继梅,韦赞洲.浅谈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回转马达及减速器的选型[J].工程机械.2016

[10].冼昌富.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流固耦合分析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  

回转马达论文-王晓晶,孙宇微,刘美珍,沈志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