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张仔罗,文雯,曹硕,王娜,李鲁华

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张仔罗,文雯,曹硕,王娜,李鲁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播体系,灌溉量,滴灌频次,作物系数

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仔罗,文雯,曹硕,王娜,李鲁华[1](2019)在《滴灌灌溉量和频次对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不同灌溉量和滴灌频次处理对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蒸发蒸腾量(ET值)和作物系数(K值)的影响,以新春6号和新饲玉13号为试验材料,整个复播体系设置3个灌溉量(660、520、320 mm)、3个滴灌频次(10次、8次、6次)互作条件下的9个滴灌处理,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对不同处理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ET值及K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4、5、9、10月份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值)较小,6、7、8月份ET_0值较大;灌溉量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ET值及K值影响显着,灌溉量越高,ET值和K值越大;灌溉频次对复播体系ET值和K值在不同灌溉量下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中灌溉量中频次下作物产量最高。建议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灌溉方案以小麦灌溉量300 mm滴灌5次、青贮玉米灌溉量220 mm滴灌3次为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赵宝山[2](2019)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模型及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生产中,准确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ET_c)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田与温室种植条件下微气象环境和水热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已有ET_c模型及参数在应用时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ET_c预测模型,修正模型中关键参数,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以提高模拟精度是实现作物精确灌溉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以温室内黄瓜和大田环境下茶树两种作物为研究对象,实测两种作物耗水规律、微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生理指标等数据,分析了大田与温室种植环境下水热通量变化特征,通过修正不同模型中关键参数模拟黄瓜和茶树ET_c,并对不同模型适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以期为大田与温室种植环境下作物ET_c的准确模拟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对大田及温室作物生长期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环境下气象状况和水热通量的变化特征。温室内具有高温高湿和低风速的特点,大田环境下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均高于温室内,而气温低于温室内。温室内黄瓜生长初期潜热通量较小,占净辐射的10.1%,显热通量占净辐射的87.5%。在黄瓜快速生长期,潜热通量迅速升高,占能量收入的44.5%;在生长中期,潜热通量占能量收入的比例为79.2%;在黄瓜生长末期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占能量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3%和61.1%。大田环境下,茶园不同生长季节能量支出均以潜热通量为主,夏秋冬春四个季节潜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的63.2%、59.6%、55.3%和64.2%,土壤热通量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占净辐射的比例均极小(平均值?)。(2)分析了黄瓜不同生育期日ET_c与温室内主要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并确定了温室黄瓜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值。温室黄瓜ET_c与太阳辐射、气温和水汽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相关性较低。在全生育期内,ET_c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太阳辐射>气温>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在不同生长期,黄瓜ET_c与温室内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确定的温室黄瓜作物系数在初期、中期和末期叁个生长阶段依次为0.12、0.81和0.46,均低于FAO-56推荐的大田环境下黄瓜的作物系数值。(3)在温室种植环境下,确定了Penman-Monteith模型中空气动力学阻力和冠层阻力参数的确定方法,评价了模型模拟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ET_c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可较准确模拟温室内黄瓜生长中期ET_c,对于其他生长阶段,该模型高估了ET_c,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冠层阻力参数在夜间较大且恒定,白天日出前后变幅较大,其值随日出迅速下降,在9:00-15:00之间变化较稳定。温室内的对流类型在绝大多数时间为混合对流,空气动力学阻力取值在200-250 s/m时,Penman-Monteith模型可准确模拟温室内黄瓜生长中期ET_c。(4)在大田种植环境下,采用Pe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了茶园ET_c,并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实测ET_c值对不同模型中参数进行了率定和评价。采用Peman-Monteith模型模拟茶园ET_c时,基于Katerji-Perrier模型确定了冠层阻力参数,通过实测数据率定的Katerji-Perrier模型中系数a和b的值分别为1.06和0.29,Peman-Monteith模型可准确模拟研究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茶园的ET_c;基于Todorovic模型确定冠层阻力参数时,Peman-Monteith模型高估了茶园ET_c。Priestley-Taylor模型较Peman-Monteith模型输入参数少,应用更为简便,本研究通过实测数据率定的Priestley-Taylor模型中系数α的平均值为1.20,α在一年内具有周期性的演变规律,土壤含水量越高,水汽压差越小,α值越大,采用月平均α值代替固定值可提高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模拟精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家明,何军,贺胜男,叶磊,高明利[3](2018)在《基于通径分析法的漳河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漳河灌区1974—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运用Excel软件和SPSS 24.0软件对4项主控因子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T)和平均相对湿度(RH)均呈显着性上升趋势,多年日照时数(n)和ET0呈不显着性下降趋势,多年平均风速(u)呈显着性下降趋势。日平均相对湿度(RH)与ET0呈负相关,其余主控因子与ET0均为正相关,日照时数(n)和平均风速(u)的相关性最高。日照时数(n)的决定系数、对回归方程R2的贡献和对ET0的直接效果均为各主控因子中最大,是影响ET0的决策变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7期)

张仔罗,文雯,刁明,王江丽,李鲁华[4](2018)在《气象因子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象因子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ET_0的影响,本文以2017年石河子地区4—10月("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生育期)的气象因子为基础,应用彭曼公式计算出每日的ET_0值,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逐日气象因子与ET_0,以及累积气象因子和累积ET_0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的大小受气象因子影响,在"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中4、5、9、10月份ET_0值较小,6、7、8月份ET_0值较大;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较差;单个累积气象因子与累积ET_0之间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可用单个累积气象因子简化ET_0值的计算。(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王萌萌,吕廷波,何新林,辛明亮,曹玉斌[5](2017)在《玛河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中游平原灌区(玛河灌区)24个标准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逐日ET0,利用经验贝叶斯Kriging插值法、距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玛河灌区ET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玛河灌区年ET0均值为972 mm,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规律;近56年ET0呈增加趋势(0.51 mm/a),通过第一主震荡周期预测2014年后玛河灌区ET0值将会是偏高期;偏相关分析表明风速是影响该灌区ET0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7年12期)

李丹阳,张涵,王与,杨汝馨[6](2017)在《基于Hargreaves的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素,对农业生产、灌溉指导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省内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点199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探讨基于Hargreaves的四川省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以Penman-Moanteith公式为标准对Hargreaves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拟合,获取线性修正参数,并对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进行验证,分析修正前后相对误差,运用Arc GIS探讨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及修正参数的四川省内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线性拟合获得的修正参数可有效减小相对误差,四川省内蒸发蒸腾量自西向东在空间上呈现递减趋势。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可反映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实际状况,为作物需水量、农业水资源利用及农田灌溉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7年06期)

赵红光[7](2017)在《自然和人工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ET)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逐步实现基于ET(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更科学合理地控制和减少田间作物水分消耗,并实现农业节水增产,本文以山西省世行贷款节水灌溉二期项目监测评价为依托,以山西省项目区不同田间典型地貌单元、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水分来源的非充分灌溉地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自然条件、灌溉条件、地下水补给条件下的野外农田ET年度跟踪监测,分析计算了非充分灌溉多变条件下的作物ET值,并同步监测计算得到不同水分补给条件下的水分生产效率。本文所基于的年度跟踪监测包括农田土壤含水率、容重、灌溉水量、降雨量、温度等,其分析计算针对降雨、灌溉、地下水补给叁种不同土壤水分来源进行,分别分析计算只有降雨、既有降雨又有灌溉、既有降雨又有灌溉还有地下水补给条件下的作物ET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在农田典型地形地貌方面考虑丘陵、盆地、山地、河滩地;在土地利用方式方面考虑农耕地、草地、果林地;在农艺措施类型方面考虑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旨在揭示自然和人工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仅有降雨水分补给条件下的作物ET特性。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农田春玉米、经济果林和自然草地叁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作物生育期内ET的阶段变化规律呈现一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生育期内累积蒸发蒸腾量曲线的斜率即作物日蒸发蒸腾量(蒸发蒸腾强度)随生育阶段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均在气温最高、降雨最集中的8月份达到最大值。其中,耕作农田春玉米全生育期的et值为281.99mm,蒸发蒸腾强度最大值为3.22mm/d,水分生产效率为1.86kg/m~3;山地旱作经济果林全生育期的et值为262.75mm,蒸发蒸腾强度最大值为3.26mm/d;山地阴坡自然草地全生育期的et值为395.60mm,蒸发蒸腾强度最大值为4.36mm/d。仅在降雨条件下,由于土壤水分仅靠降雨补充,土壤水分供给不足,叁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作物蒸发蒸腾量也较低。(2)降雨与灌溉水分补给条件下的作物et特性。灌溉春玉米、冬小麦、河滩地春玉米叁种作物累积蒸发蒸腾曲线的斜率均随生育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生育前期作物累积蒸腾蒸发曲线的斜率较小,生育中期曲线斜率较大,生育期末曲线变缓,斜率较小。表明作物蒸发蒸腾强度在生育期内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生育中期达到峰值。其中,灌溉春玉米生育期的et值为346.08mm,蒸发蒸腾强度最大值为6.6mm/d,水分生产效率为2.20kg/m~3;冬小麦全生育期的et值为387.71mm,蒸发蒸腾强度最大值为6.51mm/d,水分生产效率为1.60kg/m~3;河滩整理薄层土壤农田春玉米全生育期的et值为428.86mm,蒸发蒸腾强度最大值为5.96mm/d,水分生产效率为2.27kg/m~3。与仅考虑降雨条件相比,土壤水分相对充足,作物蒸发蒸腾耗水增加,水分生产效率明显提高。(3)降雨、灌溉与地下水水分补给条件下的作物et特性。露天蔬菜全生育期内累积蒸发蒸腾量与生育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全生育期的累积蒸发蒸腾量为563.36mm,平均蒸发蒸腾强度为2.72mm/d;河滩地春玉米在全生育期内蒸发蒸腾强度经历了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逐渐下降叁个阶段,且在八月中旬蒸发蒸腾强度达到最大值7.06mm/d,全生育期的累积蒸发蒸腾量为521.42mm,水分生产效率为2.56 kg/m~3。与只考虑降雨以及综合考虑降雨和灌溉相比,地下水的补给增加了土壤水分的来源,因此生育期ET值与各阶段蒸发蒸腾强度都有了明显的增大,说明地下水补给对作物ET值具有较大的影响,水分生产效率明显提高。(4)渗水地膜、普通地膜、无地膜覆盖叁种措施下春玉米生育期内ET变化特性。玉米生育的各阶段中除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八月时渗水地膜覆盖下春玉米累积蒸发蒸腾量比覆盖普通地膜、无地膜覆盖下大之外,其他生育时期均最小;叁种措施下蒸发蒸腾强度变化规律保持一致,生育前期蒸发蒸腾强度逐渐增加,生育中期时蒸发蒸腾强度快速增大,生育后期逐渐减小。无地膜覆盖春玉米全生育期ET值为246.40mm,水分生产效率为1.8 kg/m~3;覆盖普通地膜玉米全生育期ET值为238.47mm,水分生产效率为1.96 kg/m~3;覆盖渗水地膜玉米全生育期ET值为232.24mm,水分生产效率为2.15 kg/m~3。地膜覆盖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作物蒸发蒸腾耗水量,并且渗水地膜覆盖下效果比普通地膜覆盖更明显,节水增产效益更高。通过对自然与人工条件下作物ET的研究,揭示了不同作物在生育期内ET的阶段变化规律,掌握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的蒸发蒸腾耗水特性,为黄土高原区耕作土壤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志磊[8](2017)在《干旱区作物参考蒸发蒸腾量ANFIS预测模型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水灌溉是新型农业势在必行的技术,其核心就是根据作物的需要直接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根系进行浇灌。准确地判断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作物需水量的诊断方法有两种——直接计算法和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间接计算法,本文研究的是间接法,ET0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作用于诊断结果。计算ET0的方法模型有很多,但是普遍受气象资料短缺的限制,随着智能学习的进步与完善,预测算法克服了气象资料短缺时ET0计算困难的弊端。本文建立了新疆干旱区11个站点的气象信息库和标准ET0库,选取基于温度的Hargreaves-Samani法(HS)、基于辐射的Priestley-Taylor(P-T)以及经验公式Irmark-Allen(Allen)进行比较,选择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最佳的ET0计算模型。并且以PM56为标准对温度法HS、辐射法Priestley-Taylor和经验公式法Irmark-Allen进行修正,找到了不同站点的最佳计算模型。乌鲁木齐、若羌、和田站点的最佳模型是其修正的HS法;乌鲁木齐牧试、达坂城、吐鲁番、库尔勒、喀什、麦盖提、哈密站点的最佳模型为其修正的Priestley-Taylor。本论文研究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算法,并将其作为ET0的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的各项指标显示该算法的预测结果比各站点修正后的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接近PM计算值。考虑到模型的精度受气象环境中噪音的影响,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去除由作物环境信息带入到模型中的噪音。利用仿真分析将卡尔曼修正后的ANFIS预测模型与修正前作对比,结果表明,修正的预测模型较修正前其输出更加接近真实值。为了将研究的算法运用到作物的实际种植浇灌中,利用Delphi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方式,设计了ET0预测算法调用的测试模块,并且建立了具有多种模型的灌溉决策模块。(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5)

周始威[9](2017)在《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与蒸发蒸腾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根区水分胁迫可调节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节水效应的实现需要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在水平或垂向上形成空间分布差异。土壤水分作为影响作物蒸发蒸腾量的重要因素,其空间分布也会对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造成影响。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灌水上、下限及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来实现根区土壤水分的垂向调控,并对其调控效果进行了讨论;基于RZWQM模型对根区土壤水分调控方案中的灌水上限及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进行优化,实现节水效益最大化。以石羊河流域春玉米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因灌水量差异所引起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变化对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控制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可以实现对根区土壤水分分布及作物根系分布的调控,垂向调控措施的作用区域主要在0~60cm土层,其中,4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根长密度受调控影响最显着。不同灌水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但所需灌水量有较大差异,存在节水空间。(2)RZWQM模型可以较准确的模拟石羊河流域春小麦农田土壤水分运动及作物生长过程,可用于灌水制度的优化。应用模型模拟了灌水上限及不同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对春小麦籽粒产量、灌水量、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及灌水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上限对于灌水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灌水上限的降低会增加灌水次数,从而提高小麦产量;通过调控灌水上限和各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建议该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为:灌水上限选择80%田间持水量,苗期-拔节计划湿润层深度为30cm,拔节期-抽穗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cm,抽穗期-灌浆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50cm,灌浆期-成熟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70cm。(3)FAO-56对不同灌水处理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估算精度存在较大差异,可较精确的估算低灌水处理下作物蒸发蒸腾量;随灌水量增加,其估算精度有所降低,对高灌水处理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估算误差达-14.13%。根区上部土层含水量与土壤水分胁迫状况关系紧密,以缓变层及以上土层含水量平均值代替整个根区含水量平均值用于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可有效改善高灌水处理下旱区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精度,估算误差降至-9.97%,亦可较为精确的估算低灌水处理下作物蒸发蒸腾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金菊良,侯志强,蒋尚明,周玉良,崔毅[10](2017)在《基于单作物系数和遗传算法的受旱胁迫下大豆蒸发蒸腾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适合安徽淮北平原区的大豆作物系数和准确估算受旱胁迫下大豆蒸发蒸腾量,于2015年6—9月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开展受旱盆栽试验,设置全生育期不旱、不同生育阶段连续受旱及组合受旱共15种处理,以无受旱胁迫下实测蒸发蒸腾量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GA)对各生育阶段单作物系数进行率定,并运用单作物系数法对无受旱胁迫下大豆蒸发蒸腾量进行估算,利用受旱胁迫下大豆蒸发蒸腾量实测资料,采用GA对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进行率定,并对受旱胁迫下蒸发蒸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GA优化得到的各生育阶段单作物系数分别为0.853、1.418、0.695 9,在此基础上运用单作物系数法估算大豆无受旱胁迫下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ARE分别为0.5mm/d、0.66mm/d、15.12%;对14种不同受旱胁迫下大豆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进行估算,MAE为0.43~0.74mm/d,RMSE为0.53~0.88mm/d,ARE为16.07%~22.63%,它们的均值分别为0.56mm/d、0.67mm/d、19.31%,蒸发蒸腾量估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初步验证了优化确定的作物系数在安徽淮北平原的适用性,基于单作物系数和遗传算法的受旱胁迫下大豆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合理可靠,可为区域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农业生产中,准确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ET_c)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田与温室种植条件下微气象环境和水热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已有ET_c模型及参数在应用时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ET_c预测模型,修正模型中关键参数,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以提高模拟精度是实现作物精确灌溉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以温室内黄瓜和大田环境下茶树两种作物为研究对象,实测两种作物耗水规律、微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生理指标等数据,分析了大田与温室种植环境下水热通量变化特征,通过修正不同模型中关键参数模拟黄瓜和茶树ET_c,并对不同模型适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以期为大田与温室种植环境下作物ET_c的准确模拟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对大田及温室作物生长期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环境下气象状况和水热通量的变化特征。温室内具有高温高湿和低风速的特点,大田环境下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均高于温室内,而气温低于温室内。温室内黄瓜生长初期潜热通量较小,占净辐射的10.1%,显热通量占净辐射的87.5%。在黄瓜快速生长期,潜热通量迅速升高,占能量收入的44.5%;在生长中期,潜热通量占能量收入的比例为79.2%;在黄瓜生长末期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占能量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3%和61.1%。大田环境下,茶园不同生长季节能量支出均以潜热通量为主,夏秋冬春四个季节潜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的63.2%、59.6%、55.3%和64.2%,土壤热通量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占净辐射的比例均极小(平均值?)。(2)分析了黄瓜不同生育期日ET_c与温室内主要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并确定了温室黄瓜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值。温室黄瓜ET_c与太阳辐射、气温和水汽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相关性较低。在全生育期内,ET_c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太阳辐射>气温>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在不同生长期,黄瓜ET_c与温室内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确定的温室黄瓜作物系数在初期、中期和末期叁个生长阶段依次为0.12、0.81和0.46,均低于FAO-56推荐的大田环境下黄瓜的作物系数值。(3)在温室种植环境下,确定了Penman-Monteith模型中空气动力学阻力和冠层阻力参数的确定方法,评价了模型模拟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ET_c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可较准确模拟温室内黄瓜生长中期ET_c,对于其他生长阶段,该模型高估了ET_c,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冠层阻力参数在夜间较大且恒定,白天日出前后变幅较大,其值随日出迅速下降,在9:00-15:00之间变化较稳定。温室内的对流类型在绝大多数时间为混合对流,空气动力学阻力取值在200-250 s/m时,Penman-Monteith模型可准确模拟温室内黄瓜生长中期ET_c。(4)在大田种植环境下,采用Pe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了茶园ET_c,并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实测ET_c值对不同模型中参数进行了率定和评价。采用Peman-Monteith模型模拟茶园ET_c时,基于Katerji-Perrier模型确定了冠层阻力参数,通过实测数据率定的Katerji-Perrier模型中系数a和b的值分别为1.06和0.29,Peman-Monteith模型可准确模拟研究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茶园的ET_c;基于Todorovic模型确定冠层阻力参数时,Peman-Monteith模型高估了茶园ET_c。Priestley-Taylor模型较Peman-Monteith模型输入参数少,应用更为简便,本研究通过实测数据率定的Priestley-Taylor模型中系数α的平均值为1.20,α在一年内具有周期性的演变规律,土壤含水量越高,水汽压差越小,α值越大,采用月平均α值代替固定值可提高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模拟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仔罗,文雯,曹硕,王娜,李鲁华.滴灌灌溉量和频次对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赵宝山.大田及温室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模型及参数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9

[3].李家明,何军,贺胜男,叶磊,高明利.基于通径分析法的漳河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成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4].张仔罗,文雯,刁明,王江丽,李鲁华.气象因子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值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8

[5].王萌萌,吕廷波,何新林,辛明亮,曹玉斌.玛河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J].节水灌溉.2017

[6].李丹阳,张涵,王与,杨汝馨.基于Hargreaves的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J].节水灌溉.2017

[7].赵红光.自然和人工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ET)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8].李志磊.干旱区作物参考蒸发蒸腾量ANFIS预测模型研究与分析[D].新疆大学.2017

[9].周始威.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与蒸发蒸腾量估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0].金菊良,侯志强,蒋尚明,周玉良,崔毅.基于单作物系数和遗传算法的受旱胁迫下大豆蒸发蒸腾量估算[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7

标签:;  ;  ;  ;  

作物蒸发蒸腾量论文-张仔罗,文雯,曹硕,王娜,李鲁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