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文化性身份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视频,文化记忆,身份认同
中华文化性身份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原平方,张耀兰[1](2019)在《新媒体场景下文化记忆的建构与身份认同——以“中华之美”短视频大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内容产品,短视频的兴起首先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就媒介演变的历程来看,在传统媒体时代,图文内容和音像内容只能在报纸等纸媒与在电视等电子媒体上分别传播;互联网诞生的早期受制于当时的带宽束缚,信息传播的形式也主要以图文为主。随着宽带技术取代窄带技术成为主流以及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具备了传输大型文件的能(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12期)
李沁,王雨馨[2](2019)在《华人华侨身份认同程度与中华文化传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身份认同和群体传播的理论视角,探究华人华侨的中华文化传播行为与心理动因。对海内外华人华侨群体展开问卷调研发现,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其接受及传播中华文化传播行为有显着正影响;数据分析同时呈现了华人华侨身份认同程度较高的四个群体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虽然数字媒介的影响不断增加,但传统聚会等群体传播,依然是华人华侨接受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9年02期)
黄亚平[3](2017)在《论汉字身份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汉字身份认同既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又具备充分的现实价值,因此,汉字身份认同在当下民族文化复兴中堪当重任。倡导汉字身份认同,可以跨越政见、信仰的鸿沟,可以内化族群的精神文化交流,可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也可以引领时下的符号创意活动,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需求,由此可见,汉字身份认同对民族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学报》期刊2017年00期)
吴鵾[4](2016)在《论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中华文化因子——以文化身份认同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作家余光中以卓越的诗歌创作鲜明体现出其对中华文化的皈依之情,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是诗人在与华夏历史脉动的情感互涉中作出的自觉文化定位与文化选择。纵观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中华文化因子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显或隐地表现于诗歌的思想主题、意象意境以及节奏韵律之中。这其中既有对祖国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也有对传统文化素材的大量借鉴与现代翻新,还有对经典艺术手法的匠心独运和灵活应用,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哲理和智慧。(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武瑞英,沈净瑄,欧阳静,苏比努尔·阿里木,张文雯[5](2016)在《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身份认同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身份的认同程度。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某医学院校的200名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知晓我国的第一大河是长江的人数仅有62人(39.2%);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对我国四大发明的内容、我国的四大名着都非常熟悉,得分相对较高,仅有22.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我国道教的创始人;99.4%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的执政党和我国的现任国家主席,知晓我国自治区数目的被调查者占82.3%;有12.6%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31.0%的被调查者不知晓我国国徽所包括的内容。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得分都高于中点值(P<0.05);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虽然对中华文化身份的认知和情感较深入,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的意愿较低。结论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程度有待加强,应从提高国家认知、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的意识等方面来提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中华文化性身份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身份认同和群体传播的理论视角,探究华人华侨的中华文化传播行为与心理动因。对海内外华人华侨群体展开问卷调研发现,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其接受及传播中华文化传播行为有显着正影响;数据分析同时呈现了华人华侨身份认同程度较高的四个群体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虽然数字媒介的影响不断增加,但传统聚会等群体传播,依然是华人华侨接受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文化性身份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原平方,张耀兰.新媒体场景下文化记忆的建构与身份认同——以“中华之美”短视频大赛为例[J].青年.2019
[2].李沁,王雨馨.华人华侨身份认同程度与中华文化传播行为研究[J].当代传播.2019
[3].黄亚平.论汉字身份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意义[J].中国文字学报.2017
[4].吴鵾.论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中华文化因子——以文化身份认同为参照[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武瑞英,沈净瑄,欧阳静,苏比努尔·阿里木,张文雯.新疆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身份认同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