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对比论文-任文娇,张俊萍

韩日对比论文-任文娇,张俊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韩日对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旁指代词,HSK语料库,偏误率对比,偏误规律

韩日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任文娇,张俊萍[1](2018)在《HSK语料库中韩日学习者四个旁指代词的使用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HSK语料库对韩国、日本学习者"其他、别的、另外、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韩日学习者四个目标词,"别的"用量最高,"另外"用量最低,"另"的用量远高于"另外";四个目标词的使用类型同汉语母语者基本一致;但由于语言习惯、母语等因素的影响,韩国学习者在某些方面偏误率要高于日本学习者。本文统计分析目标词的偏误率,总结出韩日学习者目标词偏误的规律,建议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区分韩日四个目标词的偏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和预防。(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7-18)

蒋瑜洁,钮钦[2](2016)在《中韩日汽车企业技术追赶下的知识吸收能力构建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直接影响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实现技术追赶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中韩日叁国汽车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构建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叁国汽车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构建模式的特征及区别:(1)中国汽车企业更多地依赖于隐性知识的积累,通过少数关键人才的重点培养以及产学联盟强化企业人才基础,利用外部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追赶;(2)韩国汽车企业偏向于加强隐性知识外部化,通过总公司集权,同时强化总公司内部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利用外部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飞跃;(3)日本汽车企业通过组织内各部门间人员的长期密切交流与沟通,从而积累企业基础知识,并在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加强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实现技术赶超。(本文来源于《现代日本经济》期刊2016年03期)

吴国洋[3](2016)在《韩日学生习得介词“在”的偏误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介词“在”的功能和用法出发,比较介词“在”在韩语和日语中的对应表现,由此发现韩日在介词“在”的对应表现上的区别。然后,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韩日学生介词“在”的偏误句,结合韩日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从句法结构和功能角度对这些偏误进行归类、分析。最后将韩日学生的偏误类型分类对比,发现虽然同在汉字文化圈但母语为韩语和日语的学生在使用“在”时的偏误差异。在统计分析偏误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韩日学生在习得介词“在”的时候,偏误类型是相同的,但偏误的程度深浅不同。就此提出了相应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6-03-21)

吴英花[4](2014)在《汉韩日疑问语气词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气词是语气在词汇层面上的一种典型的表达方式,它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能粘着于句中的某个句法成分后面,赋予句子某种语气。疑问语气词是在现代汉语、韩语和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又很有特色的一类词。本文从是非问、揣测问、特指问、选择问和反问等五个方面考察了汉韩日叁种语言的基本疑问语气词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徐瑛[5](2013)在《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禁忌”(taboo),汤加语的意思是“对神圣或邪恶事物的避忌”,汉语译为“塔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社会习惯、信仰等原因,在某种特定场合,忌讳使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文字,我们把这样被禁忌的语言或文字称为禁忌语。禁忌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既是普通的语言现象,也是普遍的文化现象。它属于文化语言学范畴内的一个跨多学科领域的课题,主要包括词汇学、词源学、语义学、修辞学,还涉及到历史学、民俗学等多个相关学科。这些特点一方面显示了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给研究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基于人类的普遍心理的作用下,为了表达禁忌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代替这些忌讳词的委婉表达。这是一种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如像死亡,疾病等引发恐惧的现象,或像性、排泄等引发不洁感与羞耻心的现象,都是人类共同禁忌并想要委婉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禁忌语与一个特定社会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由于宗教、社会环境及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禁忌语及替代语也存在着差异。韩国和日本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互相受到彼此文化的影响,因此韩日禁忌语相似点颇多,但是两个国家毕竟文化及社会背景上存在差异,对忌讳的东西的委婉表达上必然存在不同之处。本文从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归纳和分析了日韩禁忌语。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及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韩日禁忌语的概念,分析其产生原因和特点,从韩日禁忌语的类型及代用方式等层面上,全方位地对比分析了韩日禁忌语的共性和个性。本文共由五个章节构成。第1章主要论述了研究目的、先行研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2章阐明了韩日禁忌语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特点。禁忌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于宗教、道德、礼貌等原因,人们不愿说出使人感到敬畏、恐惧、不适、羞耻的词语和言语表达及替代这个禁忌语而使用的词语和言语表达。禁忌语的产生原因主要分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包括避凶求福心理和避俗求雅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宗教信仰和语言礼貌。禁忌语具有普遍性,历史性,民族性,社会性,临时性,创造性等特点。第3章主要对比分析了韩日禁忌语的类型。首先总结了学者们对禁忌语的分类标准,再根据这些标准将韩日禁忌语按照禁忌的内容分为敬畏的对象、死亡、疾病、性、排泄及生理现象、肢体缺陷、卑贱职业、犯罪及不道德的行为、老年、数字、其他等十一种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国共同忌讳的内容有敬畏的对象、疾病、性、排泄及生理现象、肢体缺陷、卑贱职业、犯罪及不道德的行为、老年、数字等。韩国独有的禁忌语有采参人的话、关于名字的禁忌语,日语独有的禁忌语有齐宫的话、猎人的话、渔夫的话、商人的话、农民的话、婚礼、入学典礼、葬礼等特殊环境下的禁忌语。第四章从韩日禁忌语的代用方式层面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从语音、词汇、修辞法的角度,归纳了韩日禁忌语的代用方式上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在语音方式上,韩国语禁忌语由删除语音、添加语音、添加缀字后再删除、变音、数字谐音等方式构成,日语禁忌语则只有变音和谐音构成。词汇方式上,两国禁忌语共同使用的代用方式有汉字词的替代、外来语的替代、抽象词的替代、同义词的替代等。韩国语禁忌语独有的代用方式有固有词的替代、日语禁忌语独有的方式有反义词的替代、词缀方式、古代语的替代、儿童用语的替代。在修辞法方式上,韩日禁忌语都使用了比喻、拟人、美化、省略等四种修辞方法。在拟人和省略上韩日禁忌语显现较大不同,韩国语中被拟人的动物或事物都是中性的,但是相比之下,日语中被拟人的动物具有明确的性别之分并且多使用亲族称呼。省略法上,韩国语是省略禁忌的部分而实现委婉表达,但是日语是双重省略,就是将禁忌的部分省略掉的基础上再进行省略。(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3-06-07)

赵小波[6](2013)在《韩日学生“把”字句偏误类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熊文新(1996)曾指出,母语背景对“把”字句结构的习得有明显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国别的学习者“把”字句的使用情况不同,偏误类型各异。以此推论为假设,本文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韩国和日本学生“把”字句错句252句和176句,然后对这些错句进行偏误分析、归类,得到各类别的错句个数,最后对分类得来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经过分析、归类、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韩日学生母语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把”字句偏误类型和分布无显着差异;第二,韩日学生使用“把”字句都容易出现泛化和遗漏偏误;第叁,韩日学生“把”字句谓语动词和谓语动词后句子成分偏误比较高,这一结论印证了崔希亮(1995)的发现:人们使用“把”字句的时候通常采用在动词后边加补语的方式,而不采用在动词前边加状语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吴英花[7](2013)在《汉韩日语气表达手段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句子不仅表达命题内容,还表达话者的某种感情,即语气。汉韩日叁种语言都用多种手段来表达语气,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汉语主要以词汇手段来表达,韩语和日语主要以语法手段来表达。本文考察了汉韩日叁种语言的语气词(韩语语末语尾,日语终助词)、助动词(韩国语先语末语尾)、语气副词(日语陈述副词)在各自语言中的语气表达特征。由于汉语与韩语、日语所采用的语气表达手段不同,语气表达特征上有较大的差异,韩语和日语虽然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相近,但具体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邵帅[8](2012)在《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客观描写、定性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汉语和韩国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进行对比研究。本课题的重点在于:1.搜集和梳理韩国语日源外来词;2.对汉韩日源外来词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阐明本研究的意义、目的、范围、方法等,对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界定,并考察先前学者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进行客观描写。首先考察汉语中日源外来词传入的时间和历史背景因素。再对日源外来词的数量、分布领域、类型进行描写。然后从语音、词形、词义等方面考察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的异同。接着考察日源外来词在汉语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最后探讨日源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影响。第叁章是对韩国语中日源外来词进行客观描写。首先考察韩国语中日源外来词传入的时间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继而对日源外来词的数量、分布领域、类型进行描写。然后再从语音、词形、词义等方面研究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的异同。接着考察日源外来词在韩国语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最后探讨日源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影响。第四章对汉语和韩国语日源外来词进行多方位地对比分析。从历史背景、词语数量、类型、语音、词形、词义、在各自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对各自语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研究。第五章对汉语和韩国语日源外来词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中韩两国的政治历史背景、文化心理以及语言系统自身等方面探索日语词进入汉语和韩国语后产生异同的原因,总结语言接触的规律。第六章总结研究内容和结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18)

崔银福[9](2011)在《表示程度的韩·日助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韩国语还是日本语,围绕‘程度’这一意项至今进行了很多研究。首先,其研究数量最多的是程度副词。还有纵观关于助词的研究,从它的具体含义到句子结构特征,都成为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是,关于带有‘程度’含义的助词的研究可谓是屈指可数。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至今为止对韩国语‘(?)’进行研究时,往往把‘(?)’作为比较格助词,‘(?)’作为表示限定的补助词进行了研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具有‘程度’这一意项。而且,对于它们的分类问题,很多学者#12有相同意见,可对它们所具有的‘程度’这一意项谈及甚少。在适用于中国人的韩国语语法书和日本语语法书中,对具有‘程度’意项的助词仅解释为‘表示程度’,并没有对此作出系统的,完整的解释。所以,这对于把韩国语和日本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个模糊的解释。在本稿中,将把上述几点作为问题,针对具有程度意项的韩国语‘(?)’语‘(?)’与以往的观点不同,把‘程度’这一意项作为问题的出发点来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6)

崔红花[10](2009)在《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属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词类对比研究。汉语的区别词、韩国语的冠形词、日语的连体词在各自的语言中所属的词类范畴相同,叁者均为专职的体词修饰词类。叁者都是从形容词独立出来的新兴词类,目前对它们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为了进一步揭示叁者的特点,本论文对叁者进行对比分析。语言对比大多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本论文以叁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项对比的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考察了这一类词。在揭示叁者特点的同时,从方法论上尝试了叁种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汉韩日词类研究概况、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研究概况及对比研究现状,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根据叁者与相关词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制定新的区别词、冠形词、连体词的鉴别标准,设定对比研究范围,对叁者进行了下位分类。第叁章,主要对叁者充当的句法成分、搭配功能、共现时的次序及层次关系、可否省略中心语等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叁者的语法功能异同。第四章,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叁者的每个成员逐一考察其来源及相关的结构特点。单纯词考察其来源形式的性质或词源;复合词考察其结构特点及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派生词考察其结构特点、词缀来源及词缀性质;外来词/汉字词考察其来源形式和原语的性质。第五章,采用叁向对比的方法,考察区别词与韩日两语的对应关系、冠形词与汉日两语的对应关系、连体词与汉韩两语的对应关系,同时考察叁者之间的对应情况,并对所呈现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解释。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指出辞典标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本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9-06-30)

韩日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直接影响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实现技术追赶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中韩日叁国汽车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构建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叁国汽车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构建模式的特征及区别:(1)中国汽车企业更多地依赖于隐性知识的积累,通过少数关键人才的重点培养以及产学联盟强化企业人才基础,利用外部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追赶;(2)韩国汽车企业偏向于加强隐性知识外部化,通过总公司集权,同时强化总公司内部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利用外部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飞跃;(3)日本汽车企业通过组织内各部门间人员的长期密切交流与沟通,从而积累企业基础知识,并在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加强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实现技术赶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日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1].任文娇,张俊萍.HSK语料库中韩日学习者四个旁指代词的使用对比研究[C].第十一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8

[2].蒋瑜洁,钮钦.中韩日汽车企业技术追赶下的知识吸收能力构建对比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6

[3].吴国洋.韩日学生习得介词“在”的偏误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

[4].吴英花.汉韩日疑问语气词对比[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

[5].徐瑛.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

[6].赵小波.韩日学生“把”字句偏误类型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

[7].吴英花.汉韩日语气表达手段对比[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8].邵帅.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崔银福.表示程度的韩·日助词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崔红花.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标签:;  ;  ;  ;  

韩日对比论文-任文娇,张俊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