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稳定性程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稳定性程序,卡尔曼滤波,控制策略,联合仿真
电子稳定性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刘从臻,赵淑红,刘瑞军,刘庆新[1](2015)在《采用卡尔曼滤波的电子稳定性程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的横摆加速度过大会引起过度转向和过多不足转向等危险工况。采用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计算目标横摆角速度和目标质心侧偏角,运用卡尔曼滤波理论实时估算汽车的质心侧偏角并结合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对车辆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提出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ESP控制方法,着重介绍了ESP逻辑判断准则,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相应的电子稳定控制策略,同时利用AMESim软件中的15自由度整车模型建立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质心侧偏角估算的可行性及稳定性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5年02期)
李静,沙宏亮,王伯平,刘巍,刘冠廷[2](2010)在《基于液压制动轮缸压力估算的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查询方式的车辆液压制动轮缸压力估算算法,设计了基于压力反馈的ESP制动执行器控制算法。采用硬件在环试验方法建立了轮缸增、减压电磁阀占空比与轮缸压力的关系。试验表明:轮缸压力的估算值与实际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基于估算压力反馈的ESP能有效改善汽车在极限转向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刘春辉,王增才[3](2010)在《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的最优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轮胎魔术公式,建立了车辆的两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车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基于车辆的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将此控制器应用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显着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使驾驶员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能够对车辆进行正常操纵.(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0年01期)
安丽华[4](2009)在《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稳定程序(ESP)是改善汽车行驶性能的一种控制系统,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并提高道路安全。它整合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ASR牵引力控制系统,有防止汽车转向时滑移、不稳定和侧向驶出车道的综合控制能力。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理论设计了两种控制系统。其次,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包括发动机、制动器、轮胎和车身模型在内的七自由度系统整车动力学模型,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装配在七自由度模型上,通过多种极限工况的仿真,分析比较得到模糊化参数的PID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以多体动力学软件MSC.ADAMS/Car建立某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将经过验证的控制系统装配在多体动力学模型上,和MATLAB/Simulink反馈控制系统联合仿真,进行多种极限工况下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辆稳定控制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帮助驾驶员适应各种路面和行驶工况,取得了良好的主动控制效果,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崔仲华[5](2008)在《H_∞控制在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可以改善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建立两自由度车辆模型,基于H∞控制理论研究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理论上证明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ESP对汽车稳定性作用明显。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有效改善车辆转向时的侧偏角和横摆率的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08年05期)
崔仲华,胡如夫[6](2008)在《H_∞控制在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理论上证明了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对汽车稳定性的明显作用。通过数字仿真分析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改善车辆转向时的侧偏角和横摆率的响应特性,更好地实现了驾驶员的驾驶意图。(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08年04期)
李向瑜,高振海,郭健,杨建磊,袁昌碧[7](2008)在《汽车装备电子稳定性程序后的性能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ESP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装备ESP系统的车辆必须满足性能试验以保证系统对车辆极限工况下出现的过度转向趋势有足够的干预,使车辆进入稳定的工况。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建立的ESP系统性能评价的试验、法规,还介绍了各国现有ESP性能的评价方法及法规,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08年04期)
姜明涛[8](2008)在《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和半主动悬架综合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底盘综合控制已成为目前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先进的电子设备在汽车上安装的越来越多,它们之间对车辆控制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及耦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电子稳定性程序(ESP)主要是通过调节四个轮的制动力或驱动力来产生一个校正的横摆力矩从而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转向稳定性;半主动(SAS)悬架用于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姿态比较多,但在高附着路面上通过改变前后悬架的阻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车辆的横摆,因此可以考虑把二者对车辆的横摆控制相结合,使它们的作用都得到很好的发挥。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阻尼的可调半主动悬架以及电子稳定性程序对车辆稳定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并着重分析了二者在对车辆横摆控制存在的耦合性,提出了基于线性分配权重的ESP-SAS综合控制策略,通过合理的分配二者对车辆的横摆控制所占的比例和以及分别进入控制的时刻,在保证车辆转向过程中具有一定舒适性和足够稳定性同时,又减少了ESP过多制动造成的车速降低过快,减少了动力性的损失,同时保持足够高的车速也会使紧急移线过程中跟逆向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得以降低。(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1)
李静,徐斌,张英锋,刘巍,刘曼远[9](2007)在《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面向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的车轮制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参数自调整算法,介绍了自行研制的车辆ESP硬件在环试验平台,采用该平台进行了控制算法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ES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能有效防止极限工况下车辆丧失操纵稳定性,显着改善车辆的主动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刘光明[10](2006)在《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汽车横向、纵向滑移的控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汽车出现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等情况时的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06年04期)
电子稳定性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基于查询方式的车辆液压制动轮缸压力估算算法,设计了基于压力反馈的ESP制动执行器控制算法。采用硬件在环试验方法建立了轮缸增、减压电磁阀占空比与轮缸压力的关系。试验表明:轮缸压力的估算值与实际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基于估算压力反馈的ESP能有效改善汽车在极限转向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稳定性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从臻,赵淑红,刘瑞军,刘庆新.采用卡尔曼滤波的电子稳定性程序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
[2].李静,沙宏亮,王伯平,刘巍,刘冠廷.基于液压制动轮缸压力估算的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3].刘春辉,王增才.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的最优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
[4].安丽华.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崔仲华.H_∞控制在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
[6].崔仲华,胡如夫.H_∞控制在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08
[7].李向瑜,高振海,郭健,杨建磊,袁昌碧.汽车装备电子稳定性程序后的性能评价方法[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
[8].姜明涛.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和半主动悬架综合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李静,徐斌,张英锋,刘巍,刘曼远.车辆电子稳定性程序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
[10].刘光明.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