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陈燕,彭超,梅岭

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陈燕,彭超,梅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止土压力系数,临界荷载,数值计算,抗剪强度参数

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彭超,梅岭[1](2016)在《考虑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求解圆形基础地基弹塑性承载力p1/4,在求解过程中考虑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K0≠1,并分析土体抗剪强度粘聚力c、摩擦角φ变化时,静止土压力系数K0对地基临界荷载的影响.在设计中将未考虑土体实际应力状态的条形基础临界荷载作为圆形基础临界荷载使用,并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粘聚力和摩擦角较小的江苏沿海地区,这种做法是偏危险的.(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陈中流[2](2016)在《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传统分析方法多采用的是线性的摩尔-库仑破坏准则。而岩土材料是具有非线性的,岩土材料的线性破坏准则只是非线性破坏准则的一个特例,所以用非线性破坏准则分析圆形基础地承载力是很有必要的。有学者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采用单切线法进行求解,但单切线法实际上是将非线性破坏曲线线性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采用多切线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对地基环形单元的划分和对计算结果的优化得到了最小的上限解。(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6年03期)

陈燕[3](2016)在《考虑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政策的提高以及工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新建了一批油罐与筒仓,这些建筑物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问题亟待解决,但目前国内关于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研究还是很欠缺的。现有的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中,都没有考虑土体的实际应力状态,即假定静止土压力系数K_0=1,认为土的自重应力场和静水应力场一样,土处于各向等压状态,人为地增大了围压,这种做法过高地估计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是偏危险的。可见现有的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故本文综合考虑了实际应力状态和基础形状这两大因素,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考虑了实际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然后对现有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形状修正,得到了圆形基础承载力近似计算公式;最后结合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土体实际应力状态对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自编程序求解考虑地基土实际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在静止土压力系数K0≠1的情况下,运用MATLAB编程求解圆形基础下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将其与自重应力进行迭加得到该点的总应力表达式,再依据材料力学知识得到该点的大小主应力,然后依据摩尔库伦极限平衡理论,得到关于p的极限平衡方程,在给定深度z=d/4处,可得到圆形基础临界荷载p_(1/4)的方程,输入土体的抗剪强度等基本参数,以此来求得圆形基础的临界荷载。并对土体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关于土体内摩擦角φ、粘聚力c、静止土压力系数K_0与临界荷载p_(1/4)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土体强度参数c、φ变化对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增加量的影响规律。(2)将编程求得的圆形基础临界荷载与现有的条形基础临界荷载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可求得基础的形状修正系数。通过曲线拟合的方式,得到各形状修正系数的表达式,进而得到考虑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临界荷载近似公式,以方便工程的实际运用。(3)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圆形基础作用下的地基进行建模分析,与编程结果、近似公式计算结果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模拟时,将编程得到的临界荷载p_(1/4)作为基底压力作用于所建基础模型的底部,使地基发生变形,再将场变量输出结果变为塑性区,观察到塑性区的发展深度大约为圆形基础直径的1/4,从而可与编程结果相互验证;选择2种典型的土体,通过改变静止土压力系数的方式,得到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随着土体实际应力状态改变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3)

傅鹤林,邢雪生,彭文轩,汪敬[4](2015)在《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的圆形浅基础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理论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基础及荷载的对称性,将破碎岩体地基的破坏模式确定为双侧剪切破坏,破坏区分为主动区、过渡区和被动区3个部分,根据极限平衡分析,采用静力平衡分析的方法,并考虑基础形状尺寸、埋深、地基黏聚力、重度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推导出圆形浅基础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解。通过与BELL经典公式进行对比,证明了理论解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解理论推导清晰,结论公式简单,为圆形浅基础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飞,练继建,王海军[5](2014)在《浅埋圆形基础竖向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上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基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形式,而目前基础承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条形基础上,对圆形基础研究较少.针对现有圆形基础承载力求解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多块体离散破坏模式,同时考虑土体自重、黏聚力及边载因素,求得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上限解表达式,并编制了最优化计算程序.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滑移线解、上限解、Hansen解以及工程实测资料进行广泛比较,证明该处计算浅埋圆形基础承载力的方法是更加准确合理的.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圆形基础地基滑裂面特性,发现由于同时考虑了土体重度,计算得到的地基滑裂面范围小于经典的对数螺旋滑裂面,滑裂面范围随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重度增加而减小,随基础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国祥,付江山[6](2010)在《基于极限分析的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上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基承载力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圆形浅基础地基,从空间问题着手,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分析理论,选择合适的地基破坏模式及机动位移速度场,首次考虑了单元土体所受的侧向土压力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土体自重及地面超载等因素的作用,推导出理论上更为合理的叁维圆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上限解。结合工程实例,用相应Matlab计算程序计算出上限解,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其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0年12期)

付江山[7](2010)在《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自从土力学学科形成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由于该课题具有相当高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此进一步作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岩土工程界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滑移线法以及极限分析法。由于极限平衡法不符合土在极限状态时的破坏特点,其解具有不确定性,故其安全性受到置疑;而滑移线法仅能对无重土及某些边界条件比较简单的地基承载力问题才能求出完全解,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极限分析法绕过了土体发生破坏时的弹塑性变形阶段,从能量原理出发,通过研究土体发生无限制塑性流动时的外部功率与内能消散率求解极限荷载,大大简化极限承载力的求解过程,因而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圆形浅基础,从叁维问题着手,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选择合适的地基破坏模式和机动位移速度场,首次考虑了单元土体侧向土压力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土体自重及地面超载等因素的作用,推导出了理论上更为合理的叁维圆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上限解和相应的地基承载力系数Nc,Nq,Nr,并与修正后的Prandtl-Vesic及K.Terzaghi地基承载力系数作了对比,证明了其合理性。同时选择合适的岩土本构模型,运用FLAC-3D对圆形浅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把数值解和上限解做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陈中流[8](2008)在《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上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传统分析方法多采用的是线性的摩尔-库仑破坏准则。而土是具有非线性的,土的线性破坏准则只是非线性破坏准则的一个特例,所以用非线性破坏准则分析圆形基础地承载力是很有必要的。有学者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采用单切线法进行求解,但单切线法实际上是将非线性破坏曲线线性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而本文则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采用多切线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对地基环形单元的划分和对计算结果的优化得到了最小的上限解,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在非线性破坏准则下利用极限分析上限理论,采用多切线和多刚块法对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求解,并通过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优化方法对地基单元的划分和速度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优化的上限解。2.分别用多切线法和单切线法对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多切线法所求得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从计算结果来看,采用单切线法所得的计算结果明显大于采用多切线法计算的结果,最大的差别能达到13.44%。3.分析了岩土参数GSI和m_i、土体自重、超载和开挖扰动系数对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基承载力随着GSI和m_i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土体自重或超载的增加地基承载力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当GSI和m_i较小时,二者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较为显着,而当GSI和m_i较大时则影响较小。地基的开挖扰动会对地基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当GSI比较小时,开挖扰动对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很明显,而当GSI和m_i较大时其影响则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周中,傅鹤林,李亮[9](2002)在《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的理论解 ,并与Vesic的半经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者极其相近 .从而给出了一种新的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李亮,杨小礼[10](2001)在《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的上限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圆形浅基础 ,根据极限分析中的上限定理 ,选择合适的机动位移速度场 ,推导出地基承载力的上限解析解。绘制上限解析解与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关系曲线。同时根据工程实例 ,进一步检验了上限解析解(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传统分析方法多采用的是线性的摩尔-库仑破坏准则。而岩土材料是具有非线性的,岩土材料的线性破坏准则只是非线性破坏准则的一个特例,所以用非线性破坏准则分析圆形基础地承载力是很有必要的。有学者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采用单切线法进行求解,但单切线法实际上是将非线性破坏曲线线性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采用多切线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对地基环形单元的划分和对计算结果的优化得到了最小的上限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彭超,梅岭.考虑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参数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陈中流.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2016

[3].陈燕.考虑应力状态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

[4].傅鹤林,邢雪生,彭文轩,汪敬.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的圆形浅基础破碎岩体地基承载力理论解[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

[5].陈飞,练继建,王海军.浅埋圆形基础竖向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上限解[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张国祥,付江山.基于极限分析的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上限解[J].岩土力学.2010

[7].付江山.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与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0

[8].陈中流.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上限分析[D].中南大学.2008

[9].周中,傅鹤林,李亮.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解[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

[10].李亮,杨小礼.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的上限解析解[J].铁道学报.2001

标签:;  ;  ;  ;  

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论文-陈燕,彭超,梅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