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期性结构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涨落电动力学,有效介质理论,传输矩阵,石墨烯
周期性结构板论文文献综述
钟良英[1](2019)在《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多层周期性结构近场辐射热传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可以超过黑体辐射极限,并且在热光伏电池、热扫描显微镜等技术领域有些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场辐射热传输在近年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发现对于一些能够支持表面极化子(表面等离激元极化子,表面声子极化子)的材料来说,其所支持的表面模式对于增强近场热辐射具有重要帮助。另外,由于新型二维材料(如石墨烯、黑磷)具有优异的电子学、光学性质,基于这些二维材料近场辐射热传输问题的研究也获到了重要进展。尽管这些石墨烯、黑磷等材料可以激发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但这些模式往往只局限于其共振频率附近,这也限制了它们利用表面模式增加近场辐射热传输的应用。将石墨烯与介质材料交替排列形成周期性结构,可以实现来自于不同石墨烯层的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实现对辐射热传输的增强。此外,由石墨烯和介质材料组成的周期性结构在宏观上表现出双曲超材料的性质,而双曲超材料可以支持宽频的双曲模式,相对于表面模式来说,双曲模式对于增加近场热辐射具有更多的优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多层周期性结构近场辐射热传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基于涨落电动力学和涨落耗散定理,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和传输矩阵方法探究两半无限大平板之间的近场辐射热传输的机理,还分析了相关材料的光学性质。其次,石墨烯和碳化硅周期性排列组成的结构构成双曲超材料,讨论双曲超材料间的近场热辐射传输增强的物理机制,分别计算了石墨烯化学势、碳化硅厚度以及间距对近场辐射热流的影响。最后,理论计算了黑磷和碳化硅周期性排列组成的结构之间的近场热辐射传输系数,分析了黑磷电子掺杂浓度、间距、碳化硅厚度对辐射热流的影响。还计算了石墨烯覆盖在碳化硅块上与黑磷/碳化硅周期性排列组成的结构间的近场辐射热流,并且得出当选取合适参数时,近场辐射热流可以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4)
蔡培君,廖同庆,方鸣[2](2019)在《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带隙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发展,对多波长滤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多波长滤波器提供支撑技术,本文先对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传输矩阵进行简要的推导。接着,从该光子晶体的结构出发,基于传输矩阵法绘制了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归一化透射率曲线,并与普通的一维两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归一化透射率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在一个禁带周期内光子禁带数增加的原因。进而,从一维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机理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折射率比、不同周期数对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研究表明,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禁带宽度由四层材料各相邻层的折射率差共同确定,具体宽度表现为各禁带的均值,但带隙特性更加完美。(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冠林[3](2019)在《双谐振体周期性结构的波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周期性结构具有抑制某段频率范围内弹性波传播的特性,在工程减振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基于局域共振带隙机理的周期性结构,已经发展成为力学、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局域共振带隙机理的二维双谐振体单元周期性结构,结合有限元计算和振动实验对该单元设计的周期性结构波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引入新的模态形式和双谐振体结构进行单元设计,相较于同类型几何/材料参数相当的周期性结构,大幅度降低了带隙频率,实现了更低频的带隙特性。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后的周期性结构带隙特性进行了分析。(2)提出了采用表面涂层对成型后的周期性结构带隙特性进行调控的方法,得到了带隙特性的调控规律。(3)通过3D打印技术对周期性结构快速精准成型并进行振动实验,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到了面外振动的前五阶固有模态,避开这些频率可以防止面外共振的影响。(4)更改周期性结构的单元设计,将左右对称单元转变为非左右对称单元,有限元分析和振动实验结果均表明水平梁厚度的微小变化引起了带隙特性显着单调变化,可以借此实现对带隙特性的调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孙向洋,郭翔鹰,张伟[4](2019)在《含石墨烯的多层周期性结构的带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在2004年之前,科学界一直认为严格的二维单层石墨烯薄片在室温下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但是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小组在实验室获得了石墨烯的单层和薄层石墨,并表征了其基本性质[1]。由于石墨烯在光学、电学、力学、化学、热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2],所以很快就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学、光学、能源、生物医学和复合材料[3]等领域。周期性结构具有带隙特性,频率处于带隙范围内的弹性波在周期性结构中传播时,振动幅值会得到衰减[4],有实验和分析表明:多层周期性结构呈现出声子禁带的隔声特性[5]。因此对周期性结构的带隙特性进行分析便可以达到减噪降噪的目的。谱元法是一种研究简单结构的很合适的方法,它可以大大降低计算成本,同时得到比较高精度的频域结果,因此可以用其来进行频域内的带隙问题的分析[6]。本文利用石墨烯加入环氧树脂组成复合材料,设计成为周期性平板结构,并运用谱元法和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带隙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从板的运动方程出发,推导出与频率有关的函数,得到了板单元的动力学刚度矩阵。并且将板单元组装成周期性平板结构,整合得到整体结构的动力学刚度矩阵,进而建立整体结构的运动方程。通过求解整体结构的动力学方程,获得结构的频域响应,进而研究结构的带隙特性。将复合板细化为小单元,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复合结构宽度和材料对阻带衰减特性的影响。弹性波受到周期性复合材料或机构的调制,会产生弹性波带隙,并且在阻带频率范围内,振动会得到极大的衰减。获得结构的频域响应,进而分析结构的带隙特性。将谱元法求解得到的固有频率与有限元进行对比,分析出单胞数量和材料的变化以及模型尺寸的变化对结构带隙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带隙特性的分析,对实际结构的设计提出建议,以达到减噪降噪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宋雪艳[5](2018)在《周期性结构及其在天线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有关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s:AMC)和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等结构的研究和它们在天线上应用已经成为微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对AMC表面用于天线实现低剖面、AMC表面用于降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从而实现隐身、以及多频段FSS作为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等方面来展开研究,设计了基于AMC的低剖面宽频带缝隙天线和蝶形天线以及缝隙天线阵列和蝶形天线阵列、可有效降低RCS实现目标隐身的宽频带AMC阵列以及FSS作为副反射面的多频段反射面天线。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笔者还对上述天线进行加工并测试其特性。笔者主要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对AMC的同相反射相位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以AMC结构作为接地板的低剖面宽频带缝隙天线。首先在辐射缝隙上加载改进的C形枝节,提出了一个宽频带共面波导(CPW)馈电的平面缝隙天线;然后,提出了一个覆盖缝隙天线工作频带的宽频带AMC表面,将其置于缝隙天线下方作为接地板,在实现低剖面的同时改善其阻抗匹配以及辐射特性。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此天线的工作频带是7.64-14.58GHz(62.47%),最高增益可以达到10.26dBi,并且此缝隙天线还具有较高的前后比特性和低交叉极化特性。基于此缝隙天线,设计了工作在X频段1×8的缝隙天线阵列,阵列的阻抗带宽为8-11GHz,电性能较好。2.根据AMC的同相反射相位特性,提出了两种基于AMC结构的宽带低剖面高增益蝶形天线。首先,通过不同的枝节加载,提出了两种工作在不同频段的宽频带蝶形天线;然后根据它们的工作频带,设计了覆盖蝶形天线工作频带的两种不同的AMC阵列作为接地板。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剖面蝶形天线的增益,并减小旁瓣和后瓣,在两个AMC接地板的周围加载一圈金属围栏。测试结果表明,此两种蝶形天线均具有宽频带低剖面并且高增益特性。基于WiMAX频段蝶形天线,设计了4×4的蝶形天线阵列,阵列的阻抗带宽为2.4-3.6GHz,具有较好的性能。3.利用不同AMC单元之间的相位差特性,研究了AMC阵列实现减缩RCS的方法,并设计了两种用于减缩RCS的AMC阵列。首先,提出了一种单层的AMC阵列,在11.6-28.1GHz频段内实现了两单元间有效的相位差(143°-217°)特性,单元按照风扇形排列,增加不同单元模块之间交界边,从而增加两者的干涉特性,可以更有效的将能量散射到雷达探测不到的方向上;然后,提出了一种双层结构的棋盘式AMC阵列,利用中间的空气层,使两单元的相位曲线变化平缓,从而获得94.06%的相位差带宽,并将其进行棋盘式排列形成具有宽带RCS减缩特性的AMC阵列。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此两种AMC阵列均可用于宽频带内实现隐身。4.研究了多频FSS以及多频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方法,利用FSS来作为副反射面,反射面天线可允许两个不同频段的馈源同时工作,实现频段复用。提出Ku/K/Ka叁频段FSS来作为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在Ku频段内反射电磁波,在K和Ka频段内实现透射,采用方环与六边形环和六边形贴片相结合的单元结构实现在每个频段内的宽频带特性,多层FSS结构的设计保证斜入射角和极化的稳定性,以及在多频段内的低损耗特性。接着,对Ku频段和K/Ka频段轴向槽波纹喇叭进行设计,实现了低交叉极化以及旋转对称的主极化方向图,作为反射面的两个馈源。最后,研究了多频带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方法,将K/Ka频段馈源置于反射面天线的焦点处,FSS放在反射面与焦点之间,Ku馈源位于K/Ka馈源关于FSS对称的位置,使得K/Ka频段馈源发出的电磁波透过FSS入射到反射面,而Ku频段的电磁波经FSS反射到反射面上,最后两频段的馈源发射到反射面上的电磁波再由反射面反射而发射出去。通过GRASP仿真软件对多频段反射面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反射面天线远场方向图。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此多频段反射面天线在Ku频段内口径效率高于55%,K/Ka频段内口径效率高于64%,基本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王海涛,龚浩,王乐希,冯智慧,梁文勇[6](2018)在《基于周期性结构特征的绝缘子掉片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目标检测已于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定位与导航、汽车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控制以及产品质量监测等领域;然而,对于不仅具有平移、尺度、旋转和光照变化,而且具有纹理和形态变化的目标检测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根据绝缘子相邻伞裙间距的不变性特点,提出了一种绝缘子的掉片缺陷检测新算法,首先,采用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分割方法,提取绝缘子区域图像,并进行水平倾斜校正,然后,利用灰度归一化相关匹配方法,估计绝缘子几何结构的周期性参数,最后,利用灰度归一化相关匹配方法,检测绝缘子掉片位置;针对无人机巡检的809张缺陷绝缘子数据集,绝缘子掉片检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5.8%和91.9%。与现有的缺陷检测方法相比,其优点是不需要事先利用大样本进行统计学习,对尺度、旋转、光照、背景以及绝缘子种类的变化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8期)
罗明辉[7](2018)在《纳米尺度周期性结构的近完美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尺度周期性结构可以对光谱进行目的性、选择性地调节与控制,且采用现有微纳米制造技术制备,在光伏、光电子、传感、探测、无油墨印刷、光热转换器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结构色、防伪及印刷等领域的性能需求,基于纳米尺度周期性结构对可见光光谱进行调控,设计了叁种单波长近完美吸收结构和四种宽波段广角吸波结构,并针对其中两种宽波段广角吸波结构开展了实验制备和性能测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已有单波长吸收器通常基于贵金属材料,成本高。本文采用非贵金属材料,设计了叁种单波长吸收结构:第一种,铝覆盖一维介质光栅,通过优化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在纳米空气凹槽中激发腔共振,实现了特定波长TM偏振光近完美吸收;第二种,位于金属铝基底上的一维层迭光栅,层迭光栅由高折射率介质和金属铝构成,通过将不同偏振光入射激发的电磁场局陷在高折射率光栅层中,实现了偏振不敏感完美吸收;第叁种是一维填充式金属铝光栅,光栅凹槽填充介质,通过将不同偏振光入射激发的电磁场局陷在填充介质中,实现了偏振不敏感完美吸收,克服了一维结构偏振敏感的问题,将吸收器复杂度从二维简化至一维。(2)已报道的可见光波段宽带吸收器平均吸收效率低,结构复杂,制程繁冗且大多采用贵金属材料。本文设计了四种宽波段广角吸收结构:第一种,一维金属镍/介质光栅/金属镍,在入射角度0-45°范围内,实现了TM偏振光宽带近完美吸收;第二种,一维填充式金属镍光栅,采用高折射率介质填充金属光栅的方式,实现了整体结构阻抗匹配,针对TM和TE偏振光获得了宽波段高吸收效率;第叁种,两维镍金属/介质阵列/镍金属,在入射角度0-45°范围内,实现了偏振不敏感近完美吸收;第四种,两维镍柱阵列,在可见光波段平均吸收效率大于90%。(3)制备了两种宽波段吸收结构:采用紫外连续变频光刻设备结合纳米压印技术,制备了大幅面两维镍金属/介质阵列/镍金属复合纳米结构宽波段吸收器;通过全息正交干涉曝光技术和电铸工艺,制备了两维镍柱阵列宽波段吸收器。并对两种器件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戴隆翔[8](2018)在《低频可调带隙周期性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性结构(声子晶体)是组成材料相或几何尺寸甚至是边界条件在空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复合材料或结构。周期性结构能够抑制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弹性波或声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这些频率范围被称为带隙。周期性结构的带隙特性,在超精密运动平台的微振动抑制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超精密运动平台是纳米加工和测量装备的核心部件。相对于超精密运动平台微振动频率,目前周期性结构的最低频率带隙的频率较高且缺乏机动可调性。因此,降低周期性结构的带隙频率,提升带隙频率的机动可调性是周期性结构应用于隔振减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文以获得可产生频率可调的低频带隙的周期性结构为研究目标,一方面综合运用局域共振周期性结构的减振特性和压电智能结构的能量耗散特性,围绕着压电智能材料与分流电路之间耦合作用对带隙特性的调节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非线性效应对换能结构的换能性能提升以及工作频带拓宽作用的基础上,探索非线性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以及非线性度等参数对带隙的调节作用。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等频局域共振电路的压电双晶片-金属圆板周期性结构理论模型,得到了振动衰减率较大且频率可调的频率带隙。研究发现:结构中不存在低频Bragg带隙,但存在多个衰减率较小的振动衰减带;当采用等频电路时,结构中产生了一局域共振带隙。揭示了电路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带隙特征的影响规律:等频电路基准电感增加时,局域共振带隙的频率降低,带宽变窄;电阻越小,局域共振带隙振动衰减越强,带隙频率不变;存在一最优电阻,使局域共振带隙内衰减较大,带隙两侧的传递系数则较小;中心集中质量增大,振动衰减带的衰减增强,带隙频率降低;压电材料比变大时,局域共振带隙与振动衰减带的频率均降低。(2)建立了压电单晶片-金属圆板周期性结构模型,基于几何参数设计与电路参数调整,提出了可得到局域共振电路的两种等频电路。该模型含单晶片部分的运动方程不再是贝塞尔方程,不能用贝塞尔函数表示其通解,因而应用半解析的方法得到了问题的通解。研究发现:结构中形成了多个振动衰减带,但每个衰减带的振动衰减率较小;当局域共振单元用等频率电路时,形成了振动衰减率较大的局域共振带隙。等频率电路的基准电感越大,带隙频率越低,带宽越窄;电路电阻越大,带隙内振动衰减率越小,但带隙两端的传递系数增大;中间质量块质量越大,振动衰减带频率越低,衰减率增大,局域共振带隙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压电材料比越大,局域共振带隙与振动衰减带隙的频率均越小。(3)建立两端夹持的非线性压电双晶片换能理论模型。在大变形条件下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效应,即其输出功率表现出多值性与跳跃现象。阐明了激励载荷、电路负载以及结构参数对换能结构多值现象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两种拓宽压电换能结构的工作频带的方法:一是通过优化设计如提升声压水平、增大跨高比以及降低高度比拓宽左边单值区频率范围;二是利用控制电压源激励适当的系统初始条件,将压电换能结构的工作频带从左单值区拓宽到整个多值区,并通过分析系统的吸引盆与相轨线获得了控制电压源的幅值、频率与相位的最佳范围。(4)将非线性引入周期性结构,建立了含非线性局域共振单元的非线性周期性结构理论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元离散的摄动法求解了非线性系统的能带结构。揭示了非线性程度和幅值对能带结构的影响规律:对硬化系统而言,色散曲线随波的幅值的增大与非线性度的增强向上偏移,软化系统色散曲线则向下偏移;声学支与第二光学支在布里渊区X点附近出现偏移,第一光学支的偏移出现在(38)点附近;硬化系统的带宽与中心频率均随着幅值增加而增加。本文研究了含线性/非线性局域共振单元的周期性结构,揭示了周期性结构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压电分流电器的电学参数以及非线性参数对周期性结构能带结构(带隙宽度、频率和衰减率)的影响机制。在低频可调带隙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为低频可调带隙周期性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郑亚军[9](2018)在《周期性结构俘能及尺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携式微电子器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池供能已经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供能需求。无线供能技术成为人们在解决电子产品耗能问题上的重大突破,其中压电俘能器在振动作用下,可将工作环境的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为电子设备无线供能。本文基于无线供能的理念,设计了周期性结构俘能器理论模型,研究了各个模型参数对其换能效果的影响,为研发高效可靠的俘能装置提供理论基础。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周期性结构也将逐渐趋向于微型化,那么分析微纳尺度结构时,传统的弹性理论往往不再适用,本文将应用非局部弹性理论描述微纳尺度周期性结构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首先建立了周期性悬臂梁结构俘能器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了压电片周期性与弹簧振子周期性对结构俘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中压电片与弹簧振子的周期性排列特征,都可以提高结构的俘能效果,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弹簧系数来调节工作频率,使同一种俘能器设备能够满足多种工作频率要求。该周期性结构俘能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频率可调且俘能性能好等特点,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次,建立了基于缺陷态声子晶体的周期性压电俘能器理论模型,通过对结构能带结构研究,发现缺陷态声子晶体在带隙中存在平直通带。当俘能器在该平直通带频率附近工作时,能够产生较高的输出功率。进一步研究了电路中电阻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本文建立了周期性迭层板结构的理论模型,通过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法分别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阐明了非局部弹性理论下本构方程中各参数对模型的带隙特征的影响规律,从而揭示了尺度效应对纳米周期性结构的带隙特征的作用机理。研究了结构单元尺寸与内秉尺寸的比值对带隙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比值越小时,经典弹性理论的结果与非局部弹性理论的结果相差越大。这种现象说明了结构的特征尺寸越小,尺度效应越明显,经典弹性理论下的计算结果误差越大。非局部弹性理论可以准确描述微纳尺度结构动力学行为,有望用于未来微电子系统中周期性结构俘能器等微型结构分析。双周期结构俘能器相对于传统梁结构俘能器,具有俘能效果好,工作频率低,并且工作频率可调节的优良性能。缺陷态声子晶体俘能结构,将指定频率的波限制在缺陷处进行振动,能够集中高效的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本文建立的非局部弹性迭层板结构有限元模型,突破了非局部弹性传统有限元法只能计算单种材料的限制,使非局部弹性有限元法适用于两者或多种材料结构分析。另外,该有限元模型弥补了非局部弹性理论下传递矩阵法计算应力时积分区域不完整的缺陷,使得结果更加精确。本文中研究分析的两种俘能器结构,都是将压电材料运用于周期性结构中,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为周期性俘能结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建立了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尺度效应对纳米周期性结构带隙特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微纳米周期性结构的尺度效应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韩啸[10](2018)在《光子器件内周期性结构的多物理场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的进步,微电子器件不断小型化。对于以电子传输为载体的电子电路来传递数字信息的能力受到巨大的挑战和限制,而以光纤为载体的光子回路可以高速的传递数字信息,但由于尺寸的原因光子器件与微电子器件之间无法很好地进行集成与适配。当光子器件的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时,电磁波由于受到经典衍射极限的制约,在传输、调控等方面受到限制,微型光子器件在光波波长或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内很难实现。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在小于电磁波波长的尺度范围内对电磁波的调控,以及突破电磁波传输的经典衍射极限,便为实现微型光电子器件集成做出巨大的贡献。在纳米尺寸金属结构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电磁波在纳米尺度下的操控,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s,SPs)或称为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s Polaritons,SPPs)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SPPs是存在于入射电磁波中的光子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在频率相互匹配而产生的集体振荡,即一种表面激发态的倏逝波。倏逝波会在介质层与金属表面之间传播,从而引起电磁波的透射增强(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EOT)现象。本论文将利用基于交变方向隐式的时域有限差分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ADI-FDTD),分别对二维单缝与双缝亚波长周期性金属薄膜光栅的周期、厚度、缝隙宽度以及温度对电磁波透射增强现象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该现象对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光吸收能量的影响。其中,考虑了采用金属自由电子气模型——Drude模型等效金属材料的色散,并采用辅助差分方程(Auxili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ADE)进行多物理场求解。(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周期性结构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发展,对多波长滤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多波长滤波器提供支撑技术,本文先对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传输矩阵进行简要的推导。接着,从该光子晶体的结构出发,基于传输矩阵法绘制了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归一化透射率曲线,并与普通的一维两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归一化透射率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在一个禁带周期内光子禁带数增加的原因。进而,从一维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机理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折射率比、不同周期数对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研究表明,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的禁带宽度由四层材料各相邻层的折射率差共同确定,具体宽度表现为各禁带的均值,但带隙特性更加完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期性结构板论文参考文献
[1].钟良英.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多层周期性结构近场辐射热传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蔡培君,廖同庆,方鸣.一维四组元周期性结构光子晶体带隙特性分析[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冠林.双谐振体周期性结构的波动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孙向洋,郭翔鹰,张伟.含石墨烯的多层周期性结构的带隙分析[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5].宋雪艳.周期性结构及其在天线上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6].王海涛,龚浩,王乐希,冯智慧,梁文勇.基于周期性结构特征的绝缘子掉片检测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7].罗明辉.纳米尺度周期性结构的近完美吸收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
[8].戴隆翔.低频可调带隙周期性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郑亚军.周期性结构俘能及尺度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韩啸.光子器件内周期性结构的多物理场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