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特性论文-孙凯华,李建文,孙朝明,葛继强,王增勇

粘接特性论文-孙凯华,李建文,孙朝明,葛继强,王增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接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粘接强度,超声体波,反射系数,透射系数

粘接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凯华,李建文,孙朝明,葛继强,王增勇[1](2019)在《钢-铅粘接结构的粘接强度对超声体波反射与透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层异种金属粘接结构中粘接强度的超声检测与表征困难的问题,采用线性弹簧模型和等效弹性模量模型来分别表征界面粘附强度和内聚强度,推导了超声体波斜入射N层粘接结构的反射与透射系数表达式。通过在不同入射面和入射声波模式等条件下,同时连续改变两种参数来系统研究粘接层界面粘附强度与内聚强度变化对超声波反射与透射特性的影响关系,确定了能够敏感表征粘接强度的超声参量,为粘接强度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清,杨玉琼,聂蓉蓉,孟翔峰[2](2018)在《牙本质玷污层特性对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特性对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48颗新鲜无龋的人第叁恒磨牙暴露出牙本质表面,分别用标准粒径(105~125μm)金刚砂车针(A组)和标准粒径+细粒径(25μm)金刚砂车针进行研磨(B组)。研磨后的牙齿分别与Clearfil SA Cement(CSA)和Multilink Speed(MS)两种自粘接型复合树脂水门汀粘接,制成微拉伸试件,试件分别在水中存储24 h和2年,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断裂后的试件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并记录断裂模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磨后的牙本质表面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结果 A组SEM观察到研磨后牙本质表面粗糙,玷污层较厚,牙本质小管口未完全栓塞;B组牙本质表面粗糙程度降低,牙本质小管口完全栓塞,玷污层变薄。CSA和MS的B组初期粘接强度显着低于A组(P<0.05);CSA和MS的粘接强度在水储存2年后出现显着降低(P<0.05),CSA的B组粘接强度显着低于A组(P<0.05),而MS的A组与B组间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特点及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类型都会对粘接强度及耐久性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潘静武,李健,洪广洋,李红影[3](2019)在《粘接–映射混合算法及其对颗粒材料中板的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与颗粒材料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工程领域,其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连续–离散耦合计算方法面对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粘接–映射混合算法来研究连续体与离散介质耦合动力学问题.将连续体模型划分为内部区域及与颗粒接触的边界区域.边界区域采用粘接算法模拟连续体外部形状并使用高效的球形接触判断准则;提出一种包含Rayleigh阻尼映射的有限元映射质点弹簧算法来精确计算连续体内部区域内力和变形.二者相结合构成粘接–映射混合算法,并引入计算机集群和GPU(图形处理器)并行技术,对埋没于颗粒材料中受激振动固支方板的连续–离散耦合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粘接–映射混合算法有利于双层级并行算法的程序实现及优化,并在连续–离散耦合界面进行快速接触判断的同时实现对颗粒材料中方板位移、变形、振动形态等参数的研究.通过定幅扫频和定频变幅方式考察激振力频率和幅值对振动板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观察到二倍周期现象,同时给出了该连续–离散耦合系统中颗粒体系的能量耗散特性.(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赵炳昊[4](2018)在《柔性管道接头中环氧树脂胶黏剂粘接的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胶黏剂的发展,粘接体系在航空航天、车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海洋水环境下对胶黏剂的使用要求比较苛刻,胶黏剂在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领域应用和研究都非常少。环氧树脂胶黏剂因其胶结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应用的非常的普遍,而有效地应用,这种胶黏剂对设计新型粘接结构实现装备更新特别重要。海洋资源开发中,柔性管道起着重要作用,而接头为管道与船、平台等之间的连接关键装备,其连接性能决定管道的承载能力。接头的连接部分是环氧树脂胶黏剂与管道抗拉铠装层的粘接锁合,正是由于接头加工工艺及胶黏剂性能的限制,致使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的接头强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管道的铺设水深。本文对柔性管道的连接部分,围绕环氧树脂粘接技术及接头粘接强度问题展开研究,对接头连接强度的提高与预测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如下几个方面。1)本文首先介绍了粘接技术、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应用情况,非粘接柔性管道结构和其接头粘接连接机理,对粘接接头的连接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2)然后针对柔性管道接头的应用到高强度拉伸工况,重点考虑金属铠装钢丝与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粘接连接,对接头粘接问题进行研究。包含高强度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制备、胶黏剂材料性能测试、粘接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直钢丝拉伸、折弯钢丝拉伸的实验及数值模拟验证。3)本文着重考虑了胶黏剂的剪切性能对接头连接强度的作用,利用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剂及SiO_2、Al_2O_3等不同纳米填料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发现在加入质量分数相同时SiO_2对胶黏剂的拉伸强度提高最大,而加入Al_2O_3对其剪切强度提升最大。同时对粘接层厚度进行分析,发现粘接层的厚度在小于1mm时连接强度最大且变化不大,得到适应于海洋管道接头高强度的环氧树脂胶黏剂;4)对厚粘接层直钢丝拉伸模型进行数值和实验的分析,发现粘接厚度在大于5mm时,粘接强度并不随着胶体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分析弯折钢丝粘接拉伸模型,胶体厚度对粘接试件失效形式影响却非常大,且进行拉伸时可以进行两次胶体断裂,胶体厚度为7.5mm时,发生混合失效,很明显的提高接头连接性能,对接头进行二次连接保护;5)最后将改性后胶黏剂应用到柔性管道接头连接中,对管道接头的连接强度进行原型实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证明接头粘接连接强度满足条件,达到了服役标准。(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郭守武[5](2017)在《两种不同车用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产业向着轻量化以及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在汽车工业中更多的选择复合材料等新型轻质材料,而传统的点焊、铆接、焊接等连接方式难以满足异种新型材料及同种新型材料之间的连接及确保连接接头处的平整度要求。粘接技术的众多优势恰好能够弥补传统连接方式目前所不能解决的缺陷,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粘接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粘接接头的强度和环境老化方面,但对于载荷尤其动载荷对粘接剂的老化方面影响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首先通过载荷对粘接剂及金属力学性能衰减的测试实验,发现金属与粘接剂的疲劳现象存在明显的不同。粘接剂在不同载荷水平作用下,其破坏强度的衰减规律是不同的,而金属则没有强度上的变化,现有的关于金属研究的疲劳理论还不足以研究粘接剂。因此,本文设计相关合理试验研究两种粘接剂在动载荷作用下其力学性能衰减的规律,总结两种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本课题基于某企业与本课题组合作研究准静态对标的高速动车组侧窗、前风挡玻璃粘接结构及强度设计方法所提供的Sikaflex-265和ISR-7008这两种粘接剂,参考相关粘接试验标准对两种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两种粘接剂在动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上的衰减规律。首先,本课题设计了参数一致性的粘接剂及金属的力学性能受载荷影响的测试试验,发现现有的关于金属研究的疲劳理论还不足以研究粘接剂;其次,通过设计两种不同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两种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最后,分析粘接试件的破坏形式和拉伸曲线的变化规律,并设计针对性实验对比研究两种粘接剂之间受载荷影响的程度大小和两种角度的粘接试件之间受载荷影响的程度大小。本文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内容和详细分析的实验结果都可以为后续对于粘接剂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设计动载荷对金属和粘接剂的力学性能影响的测试实验。对Q235钢哑铃型试件和SK粘接剂剪切粘接试件经过一定次数的疲劳试验之后进行拉伸实验,得到试件在疲劳试验之后的剩余强度。实验结果发现,两种材料的破坏强度受载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同,粘接试件的破坏强度在载荷作用下产生明显的下降,金属试件的破坏强度几乎不受载荷的影响,两者的疲劳现象显然不同,因此现有的关于金属研究的疲劳理论还不足以研究粘接剂的疲劳耐久性。本文有必要设计相关合理试验得到除环境外载荷对粘接剂的老化影响规律。二、设计两种粘接剂载荷老化特性实验研究方法及确定载荷老化实验参数。本课题根据相关标准《DB/T7124-2008胶粘剂拉伸剪切试验方法》采用纯剪切应力、纯拉伸应力的粘接试件接头形式,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严格控制粘接流程以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疲劳试验和载荷老化实验采用拉-拉试验力的应力控制方法,选取正弦波形,试验频率通过测试不同载荷水平及不同频率下胶层内部的温度变化,分析实验结果确定频率为5hz。设计已选定试验所需大型仪器的专用的工装夹具。叁、粘接剂载荷老化特性研究。首先确定两种粘接剂两种角度粘接试件的载荷水平,测定各载荷水平下的疲劳循环次数,将对应载荷水平下的疲劳循环次数均分为数段,然后进行载荷老化试验和拉伸实验,分析试验数据结果,作出拟合曲线,总结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规律。两种粘接剂Sikaflex-265和ISR-7008的两种角度纯拉伸和纯剪切粘接试件的载荷老化实验结果均呈现了同样的规律,剩余强度总体上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四、对比分析两种粘接剂之间的载荷老化特性。分析粘接剂断面破坏形式随老化载荷水平的变化规律发现在经过载荷老化实验后的断面破坏形式基本是内聚破坏形式,随着载荷水平的增加,粘接试件的破坏断面中间位置处出现了局部的界面破坏。拉伸曲线随老化载荷水平和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设计合理的对比试验,发现Sikaflex-265粘接剂受载荷老化的影响比ISR-7008粘接剂更大,剪切粘接试件较拉伸粘接试件受载荷老化的影响程度更加严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周清春[6](2016)在《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衬层界面粘接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由于结构简单、高效可靠等优点已经大量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领域。在这些卫星和飞行器应用中,固体火箭发动机对全系统工作安全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火箭发动机试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偏离设定外弹道、达不到预定效果甚至爆炸等情况。事故分析表明,发动机失效主要是由装药结构完整性破坏引起的。装药结构完整性逐渐成为当下制约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而推进剂/衬层界面脱粘是装药结构完整性破坏最为主要的形式之一。本文针对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粘接力学特性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的实验方法研究。对矩形粘合试样开展了叁维应力分析,指出了目前作为测定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粘接强度标准方法的不足之处。针对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这种柔性双材料结构,分别设计了单轴拉伸实验与双悬臂夹层梁实验,用于测定界面Ⅰ型断裂时的力学性能。还提出了一种采用有效裂纹长度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获取断裂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的粘接力学性能表现出显着的率相关特性。(2)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的损伤机理研究。显微观察表明,裂纹尖端处衬层首先发生明显的弹性变形形成一个连续的裂纹尖端叁角区,随后裂纹尖端叁角区的边缘开始出现材料纤维化产生纤维和孔洞,裂尖区域逐渐演变成纤维化损伤区。推进剂/衬层界面的断裂机理是裂纹尖端近处孔洞的形成和合并。(3)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的力学本构模型研究。讨论了内聚力模型对于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分析的适用性,并比较了双线性和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对数值仿真结果的影响。基于实验观察到的界面弹性变形和纤维孔洞损伤两大特征,在内聚力模型框架下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界面分离速率效应的界面力学本构模型。该力学本构模型清晰、可扩展性强,而且还具有物理意义。(4)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力学本构模型的参数反演识别研究。提出了一种标准实验与直接搜索算法相结合的反演分析方法,用于获取界面力学本构模型的参数。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Script开发功能编译了反演分析的全自动执行程序。最后通过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的双悬臂夹层梁试样算例验证了反演识别方法及程序的准确与高效性。(5)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数值仿真方法,对率相关界面力学模型进行有限元离散。通过多种加载速率下的双悬臂夹层梁实验、双步反演分析策略等获得了界面力学本构模型中的参数表达式。最终通过一组独立的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界面力学模型、参数反演、数值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于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分析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总之,本文以复合推进剂/衬层界面粘接力学特性表征为研究目标,围绕着界面粘接性能的断裂实验测试、界面层力学本构模型发展和界面断裂的数值仿真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本文的成果为装药结构完整性分析中推进剂/衬层界面断裂分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能为装药设计与发动机安全校核提供数值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余桐柏,郭灼荣,徐大蔚,符若文[7](2016)在《卫浴板材表面特性及粘接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5种卫浴板材的表面特性,并采用平拉法测量了板材与FRP之间的粘接力。结果表明板材与FRP之间的粘接强度与水在板材表面的接触角大小呈负相关关系。75°接触角为近似临界点。接触角在75°以上,板材与FRP之间的结合力弱。接触角在75°以下,板材与FRP之间的结合力强。(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07期)

贾登[8](2016)在《叁元乙丙橡胶粘接界面变温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由装填式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叁元乙丙橡胶常用作装药的包覆层,借助粘接剂采用缠绕包覆的方式对药柱进行包覆。发动机工作时,燃气进入包覆层之间的粘接界面,即可引起包覆层的脱粘,破坏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进而影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将导致发动机爆炸。本文以叁元乙丙(EPDM)橡胶包覆粘接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发动机内包覆层粘接界面的Ⅰ型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叁元乙丙橡胶包覆层粘接界面Ⅰ型断裂实验方法及试件设计。根据叁元乙丙橡胶的特点,设计了可行的实验方法——采用双悬臂夹层梁试件获取粘接界面Ⅰ型断裂能,单轴拉伸试件获得断裂强度,采用高低温试验箱模拟发动机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包覆层粘接界面所处环境温度。最后制备了实验所用试件。(2)温度无关的粘接界面Ⅰ型断裂特性研究。采用双悬臂夹层梁试件进行粘接界面Ⅰ型断裂实验,分析断裂过程中的界面特点,通过断裂力学中的叁种方法求得界面的Ⅰ型断裂力学性能参数。采用温度无关的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双悬臂夹层梁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以计算所得断裂能和断裂强度为模型参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引入了一种基于Hooke-Jeeves算法的反演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得到准确的界面断裂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断裂力学方法中的修正梁理论和实验柔度法能够计算得到相对比较准确的界面Ⅰ型断裂能。(3)粘接界面温度相关断裂特性实验研究。在高低温试验箱中,采用单轴拉伸和双悬臂夹层梁实验对不同温度下粘接界面的Ⅰ型断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位移曲线的温度相关性、不同温度下的界面断裂特点,在所有温度下,试件的断裂形式皆为界面脱粘,表明叁元乙丙橡胶与粘接剂之间的粘接强度低于粘接层的断裂强度。温度相关的实验无法测量试件断裂过程中的实时裂纹长度,因此引入了基于试件柔度的断裂能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界面Ⅰ型断裂能,通过比较可知,在25℃时,该方法也可得到比较接近准确值的断裂能。(4)粘接界面温度相关Ⅰ型断裂模型构建。以温度无关的双线性和指数型内聚力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温度相关的界面断裂模型,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反演分析方法获得不同温度下的界面断裂参数,以此计算得到温度相关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拟合,即可得到与温度相关的内聚法则,最终构建了粘接界面温度相关的Ⅰ型断裂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叁元乙丙橡胶粘接界面的Ⅰ型断裂特性,构建了能够描述-40℃~50℃温度范围内粘接界面温度相关的Ⅰ型断裂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陈宇[9](2015)在《微型继电器用镀金触点材料粘接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镀金触点材料现广泛应用于微型继电器等高可靠电接触应用领域,然而其中带来的冷粘失效问题已极大地影响了微型继电器的质量与可靠性。本文通过开发触点材料粘接特性实验系统,分别从理论建模与实验分析方法入手,针对球—平面接触形式的镀金触点材料的冷粘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确定了材料冷粘物理机制和影响冷粘特性的主要因素。首先,设计了触点材料粘接特性实验系统。该系统以压电陶瓷电机、光栅尺和精密滑台组合作为致动单元,以高精密力传感器作为接触力检测手段,以手动直线滑台和旋转平台作为叁维位置及角度调整机构。同时,系统具有开路电压、触点电流调节功能和隔振功能。从而实现了微型继电器用触点材料柔性闭合和断开运动过程的模拟,以及接触力和接触电压信号的实时同步采集、处理。其次,基于Hamaker假设、Lennard—Jones势能定理和GW粗糙表面模型,建立了毫米量级曲率半径的粗糙球—平面类型弹性接触的物理模型,模拟分析了触点间隙变化过程中的接触力和表面形变,得到了触点闭合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冷粘力。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了表面粗糙度、球面曲率半径、镀层材料和弹性模量对最大冷粘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冷粘力的方法。根据拉普拉斯公式计算了湿度环境下的毛细力,并与分子间作用力进行了对比。此外实验研究了镀金触点闭合断开过程的冷粘力,观测了镀金触点材料连续1万次模拟动作过程的冷粘力特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表面粗糙度、球面曲率半径、接触压力和镀层材料对冷粘特性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减小冷粘力的有效措施。最后,实验研究了接通负载情况下镀金触点闭合与断开过程中接触力与接触电压的变化,提取了最大粘接力和粘接电阻。通过连续动作实验,分析了最大粘接力和粘接电阻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开路电压为30m V~28V、触点电流为30μA~100m A条件下的镀金触点材料粘接特性,得到了检测冷粘失效的合理负载范围。本文所开发的实验系统可为材料粘接特性的评价提供实验平台,所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微型继电器中冷粘失效现象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石路[10](2015)在《具有粘接边界及多柔性面的矩形腔体声固耦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汽车工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噪声环保等与车辆NVH性能紧密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车辆NVH特性角度来看,汽车在行驶时受到多种形式的激励会引发驾驶室内空气腔体与车身壁板的相互作用,因而研究封闭腔体的声固耦合特性是分析解决车内振动与噪声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以封闭矩形腔体声固耦合特性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有限元仿真,构建了具有单一、相对及相临柔性板的矩形封闭声腔声固耦合模型,且柔性板的边界条件均为简支。针对叁种柔性板布置形式,分别讨论了模型在两两相位差为0°、45°、90°及180°的四点集中力激励和混响场激励下,系统的声固耦合特性及腔内声压响应的情况。并结合数据分析了四点集中力两两相位差的大小对耦合腔体内声场的影响。其次,结合车用粘接结构,利用模型探讨了任意边界条件下矩形封闭腔体的声固耦合特性。为此,在耦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中增设边界粘接连接层结构,通过调整连接胶层属性参数模拟柔性板边界条件的改变。例如,本文利用有限元模型仔细讨论了腔内声压在连接胶层杨氏模量、泊松比、阻尼损耗系数、密度、厚度和宽度共六种参数变化下的响应。随后,为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振型耦合系数矩阵作为理论支撑,本文定性分析了声腔耦合模态峰值大小的成因。接下来,使实现耦合腔体任意边界条件的连接层与实际生产中的粘接边界条件取得联系。首先考虑到汽车行驶时受到的振动激励会对粘接结构产生疲劳破坏进而改变胶层参数属性,结合实验测试、有限元仿真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剥离方向载荷的振动疲劳对钢-铝异质金属单搭接胶结结构模态特性的影响。然后结合整车模型实例,验证车身粘接边界条件参数的改变对驾驶室内声压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降低驾驶室内声压级,从而提升整车NVH性能的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4-30)

粘接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特性对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48颗新鲜无龋的人第叁恒磨牙暴露出牙本质表面,分别用标准粒径(105~125μm)金刚砂车针(A组)和标准粒径+细粒径(25μm)金刚砂车针进行研磨(B组)。研磨后的牙齿分别与Clearfil SA Cement(CSA)和Multilink Speed(MS)两种自粘接型复合树脂水门汀粘接,制成微拉伸试件,试件分别在水中存储24 h和2年,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断裂后的试件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并记录断裂模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磨后的牙本质表面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结果 A组SEM观察到研磨后牙本质表面粗糙,玷污层较厚,牙本质小管口未完全栓塞;B组牙本质表面粗糙程度降低,牙本质小管口完全栓塞,玷污层变薄。CSA和MS的B组初期粘接强度显着低于A组(P<0.05);CSA和MS的粘接强度在水储存2年后出现显着降低(P<0.05),CSA的B组粘接强度显着低于A组(P<0.05),而MS的A组与B组间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特点及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类型都会对粘接强度及耐久性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接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凯华,李建文,孙朝明,葛继强,王增勇.钢-铅粘接结构的粘接强度对超声体波反射与透射特性的影响[J].应用声学.2019

[2].刘清,杨玉琼,聂蓉蓉,孟翔峰.牙本质玷污层特性对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8

[3].潘静武,李健,洪广洋,李红影.粘接–映射混合算法及其对颗粒材料中板的振动特性分析[J].力学学报.2019

[4].赵炳昊.柔性管道接头中环氧树脂胶黏剂粘接的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5].郭守武.两种不同车用粘接剂的载荷老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周清春.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衬层界面粘接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7].余桐柏,郭灼荣,徐大蔚,符若文.卫浴板材表面特性及粘接性分析[J].广东化工.2016

[8].贾登.叁元乙丙橡胶粘接界面变温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9].陈宇.微型继电器用镀金触点材料粘接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0].石路.具有粘接边界及多柔性面的矩形腔体声固耦合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标签:;  ;  ;  ;  

粘接特性论文-孙凯华,李建文,孙朝明,葛继强,王增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