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趋势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效率,资源错配,资本错配,劳动错配
趋势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泽,司海平[1](2019)在《中国资源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趋势与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Hsieh&Klenow资源错配模型的基础上,将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解为资本错配程度、劳动错配程度与要素关联性资源配置程度,并利用1998—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测算,就其对经济效率损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行业内的资源配置达到效率最优水平,总体经济效率将至少会提高115%~156%。中国总体资源错配程度、行业内资本错配程度以及劳动错配程度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尤其是在"四万亿"计划实施后上升趋势明显。(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范金,万伟,袁小慧,FATEMEH,Ranaei[2](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与结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史,而且也是中国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变迁史:环境污染蔓延和初步治理I阶段(1978—1992年)、环境污染加剧和规模化治理II阶段(1992—2002年)、环境污染恶化和综合治理III阶段(2002—2012年)、环境污染适度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IV阶段(2012—2017年)。本文通过构建1978—2017年拓展环境污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探讨了中国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和结构分解问题。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在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污染产生系数总体上呈不断增大趋势,绿色增加值指数也在持续降低;第二,结构分解显示出投资和出口在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关键作用,但伴随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II和III阶段;第叁,以煤炭采选业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和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并未得到有效和及时治理,这些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在未来一段时期亟待加强。主要研究启示:一是思想上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发展"绿色GDP",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中;二是策略上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投资和出口结构,一方面重点投资发展低污染行业,另一方面促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行业的出口,提高人均绿色GDP;叁是重点上要持续关注污染较严重的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推进升级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污染并加强治理,另一方面降低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升环境治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项云帆[3](2019)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就业意愿差异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基于非线性Probit差异分解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就业差异在以往的研究中将其归类于就业歧视,然而,经济和社会发展、传统观念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女性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据此运用非线性Probit差异分解模型,针对性别就业概率差异、单身与非单身就业概率差异分解,探讨性别就业概率差异中婚姻和家庭的影响,然后针对单身女性与非单身女性就业概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婚姻和家庭降低了女性的就业意愿,且受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教育水平的影响,其虽然促进就业,但也是性别就业差异以及单身与非单身就业差异的主要成因之一,给出的政策含义是促进女性就业政策在非发达地区更有效。(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秦洁琼,孙瑞玲,于忠华,姚利鹏[4](2019)在《南京市工业污染排放趋势及分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模拟南京市近年来的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动态演进情况,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工业废水、COD、SO_2排放量均呈现指数降低的趋势,但工业废气排放量呈现指数增加的趋势。将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3类,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对污染物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技术效应对于污染物排放(除工业废气外)的减少贡献率最大,结构效应对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贡献率相对较小。从不同的时期来看,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的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规模效应稍有下降趋势,技术效应缩减趋势明显,甚至由负转正,结构效应呈现增长的趋势,但负效应仍然较弱。(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袁小慧,范金[5](2019)在《建国7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趋势与结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建国7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测算基础上,将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演变历程相结合,探寻东中西部不同地区TFP变动的阶段性演化趋势,并从要素构成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结构分解。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相比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TFP增长率的波动更为稳定;第二,TFP增长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特征以及前低后高的动态演化特征;第叁,中国经济增长中不断显着的投资驱动特征在改革开放Ⅳ阶段明显减弱,创新驱动特征开始逐步显现;第四,东部地区受人口红利消失影响较为明显;第五,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提高是推动东部和中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则是推动西部地区TFP增长的唯一动力。(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佳纯,王子成[6](2019)在《广州市流动人口住房变动趋势及动因分析——基于Oaxaca-Blinder与Fairlie方法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2013—2016年广州市外来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住房实行形式、住房支出、住房支出相对负担等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Oaxaca-Blinder与Fairlie均值分解模型,探讨流动人口住房变动的成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自有住房占有情况明显改善,但社会租房仍是主要居住形式;住房支出成本逐渐攀升,而住房相对负担有所下降。流动人口住房变动均值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可观测的变量特征是造成流动人口自有住房占有提升和住房支出变动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变动也受到户籍等制度改革及住房调控政策等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在可观测的禀赋差异中,经济收入是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率提升的主要决定因素,支付能力是推动流动人口住房支出增加的关键变量。(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任刚,贾继德,梅检民,贾翔宇,韩佳佳[7](2019)在《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去趋势波动分析的柴油机振动信号去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柴油机工作时其振动信号的背景噪声对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造成干扰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去趋势波动分析(DFA)的柴油机振动信号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振动信号分解为若干分量,再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分别计算各个分量的尺度指数,根据尺度指数的值选取具有长程相关性的分量进行信号的重构,以消除振动信号中噪声。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信号和柴油机故障振动信号中,取得了良好的消噪效果。(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琛,彭超,孔祥智[8](2019)在《中国农户收入极化的趋势与分解——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认同—疏离"分析框架,本文采用2009-2015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四省农户的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误的基础上,构建多级分化DER指数反映农户收入极化的动态特征,采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户收入极化指标进行分解。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当前中国农户存在着收入极化的现象,且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二,农户收入极化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认同—疏离"分解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户收入极化出现的原因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西部地区农户收入极化是收入分布向少数群体集中的结果;第叁,Shapley值分解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是加剧农户收入极化的最重要原因,转移性收入对于缓解农户收入极化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不同敏感性指标的情景下仍然成立。按区域类型划分,外出务工对于农户收入极化的影响程度显着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因此,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加强农户非农就业培训是缓解中国农户收入极化的重要举措。(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玥[9](2019)在《山东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趋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我国能源消耗增加,特别是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进而导致我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进行碳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山东省依靠其自身资源优势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背后则是由于大量能源消耗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同时,由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与全国有共同点,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山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碳排放的未来变化趋势,不仅对于山东省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其他地区碳减排,为其提供推广、借鉴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山东省碳排放相关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通过相关文献梳理,确定采用LMDI模型方法对山东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再次,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对山东省未来碳排放量演变趋势作出预测,最后针对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减排政策,将能源消费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山东省碳排放量,为实现美丽山东、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文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山东省碳减排面临严峻形势。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耗能产业(第二产业)拉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重煤、重油,不够合理;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率过高。(2)通过LMDI模型对山东省2005-2017年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从分解结果来看,经济产出效应、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山东省碳排放量的整体贡献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能源强度效应对山东省碳排放量的整体贡献起到了负向抑制作用。其中,在对山东省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经济产出、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主要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是能源强度。而经济产出是影响山东省碳排放的最主要影响因素。(3)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11-2017年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发现2017年山东省碳排放量达到88857万吨,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Verhulst模型对山东省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22年,山东省碳排放量将达到92646万吨。通过结论可知,山东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费结构和生活消费等,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给出相应措施建议,助力山东省节能减排。(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2-28)
温湖炜[10](2019)在《中国季度GDP趋势周期分解与潜在增长率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考虑了暂时冲击与持久冲击的相关性和趋势增长率的结构变化,对传统的不可观测成分模型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分解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1季度GDP的趋势与周期成分。结果表明:暂时冲击与持久冲击之间存在非常强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久冲击导致的;暂时冲击影响短期经济增长但有一定的记忆性,表现为周期成分有较强的自相关性;中国季度GDP的趋势增长率在2008年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中国GDP的潜在增速下滑至6.48%。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健康平稳,也有较强抵御负向随机冲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2期)
趋势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史,而且也是中国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变迁史:环境污染蔓延和初步治理I阶段(1978—1992年)、环境污染加剧和规模化治理II阶段(1992—2002年)、环境污染恶化和综合治理III阶段(2002—2012年)、环境污染适度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IV阶段(2012—2017年)。本文通过构建1978—2017年拓展环境污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探讨了中国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和结构分解问题。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在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污染产生系数总体上呈不断增大趋势,绿色增加值指数也在持续降低;第二,结构分解显示出投资和出口在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关键作用,但伴随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II和III阶段;第叁,以煤炭采选业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和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并未得到有效和及时治理,这些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在未来一段时期亟待加强。主要研究启示:一是思想上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发展"绿色GDP",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中;二是策略上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投资和出口结构,一方面重点投资发展低污染行业,另一方面促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行业的出口,提高人均绿色GDP;叁是重点上要持续关注污染较严重的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推进升级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污染并加强治理,另一方面降低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升环境治理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趋势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泽,司海平.中国资源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趋势与分解[J].当代经济科学.2019
[2].范金,万伟,袁小慧,FATEMEH,Ranaei.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与结构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3].项云帆.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就业意愿差异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基于非线性Probit差异分解的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秦洁琼,孙瑞玲,于忠华,姚利鹏.南京市工业污染排放趋势及分解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9
[5].袁小慧,范金.建国7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趋势与结构分解[J].南京社会科学.2019
[6].刘佳纯,王子成.广州市流动人口住房变动趋势及动因分析——基于Oaxaca-Blinder与Fairlie方法的分解[J].调研世界.2019
[7].任刚,贾继德,梅检民,贾翔宇,韩佳佳.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去趋势波动分析的柴油机振动信号去噪方法[J].内燃机工程.2019
[8].张琛,彭超,孔祥智.中国农户收入极化的趋势与分解——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9
[9].王玥.山东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趋势预测[D].曲阜师范大学.2019
[10].温湖炜.中国季度GDP趋势周期分解与潜在增长率考察[J].统计与决策.2019